县尉卑官禄米微,教听黄绶着戎衣

  “县尉卑官禄米微,教听黄绶着戎衣”出自明朝诗人徐渭的作品《龛山凯歌·县尉卑官禄米微》,其古诗全文如下:
  县尉卑官禄米微,教听黄绶着戎衣
  贼中何事先寒胆,海上连年未解围
  【注释】
  ⑴龛山:山名,在今浙江省杭州市萧山东北约五十里处,钱塘江南岸,因其形如龛得名。
  ⑵黄绶:系印的黄色丝带。
  【翻译】
  县尉官卑职小,禄米微少,一朝受命挂印,着上军衣。何故贼中闻知,先就胆寒?连年海上征战,都未解围。
  【赏析】
  第一首开头就写出明军官兵的豪迈气概,虽然官职卑微但抗敌之心无比坚决,这决心也震慑了敌人,使之闻风丧胆。首句的县尉当WwW.SLKJ.ORG指此战明军统兵官吴县县令吴成器。末句表现了敌人侵扰的严重和战争形势的严峻:“海上连年未解围。”为后面战争的残酷与激烈作了必要的铺垫。

县尉卑官禄米微,教听黄绶着戎衣相关信息

  • ·《更有南堂堪着客,不忧门外故人车》--  “更有南堂堪着客,不忧门外故人车”出自宋朝诗人苏轼的作品《南堂·山家为割千房蜜》,其古诗全文如下:   山家为割千房蜜,稚子新畦五亩蔬。   更有南堂堪着客,不忧门外故人车。   【注释】   ⑾山家:山居的人家,此诗人自指。房:指蜂房。   ⑿畦:原指田畦,田垅,此处用为动词,指分畦种植。屈原《离骚》:“畦留夷与揭车兮,杂杜蘅与芳芷。”五亩蔬:孟郊《立德新居》诗:&ld...
  • ·《山家为割千房蜜,稚子新畦五亩蔬》--  “山家为割千房蜜,稚子新畦五亩蔬”出自宋朝诗人苏轼的作品《南堂·山家为割千房蜜》,其古诗全文如下:   山家为割千房蜜,稚子新畦五亩蔬。   更有南堂堪着客,不忧门外故人车。   【注释】   ⑾山家:山居的人家,此诗人自指。房:指蜂房。   ⑿畦:原指田畦,田垅,此处用为动词,指分畦种植。屈原《离骚》:“畦留夷与揭车兮,杂杜蘅与芳芷。”五亩蔬:孟郊《立德新居》诗:&ld...
  • ·《一听南堂新瓦响,似闻东坞小荷香》--  “一听南堂新瓦响,似闻东坞小荷香”出自宋朝诗人苏轼的作品《南堂·他时雨夜困移床》,其古诗全文如下:   他时雨夜困移床,坐厌愁声点客肠。   一听南堂新瓦响,似闻东坞小荷香。   【注释】   ⑻他时:指旧时、昔日。时,一作“年”。雨夜:一作“夜雨”,一作“雨后”。困:指困扰。   ⑼坐:介词,因,由于。   ⑽坞:四面高中间低的谷地,此处指坞中池...
  • ·《他时雨夜困移床,坐厌愁声点客肠》--  “他时雨夜困移床,坐厌愁声点客肠”出自宋朝诗人苏轼的作品《南堂·他时雨夜困移床》,其古诗全文如下:   他时雨夜困移床,坐厌愁声点客肠。   一听南堂新瓦响,似闻东坞小荷香。   【注释】   ⑻他时:指旧时、昔日。时,一作“年”。雨夜:一作“夜雨”,一作“雨后”。困:指困扰。   ⑼坐:介词,因,由于。   ⑽坞:四面高中间低的谷地,此处指坞中池...
  • ·《故作明窗书小字,更开幽室养丹砂》--  “故作明窗书小字,更开幽室养丹砂”出自宋朝诗人苏轼的作品《南堂·暮年眼力嗟犹在》,其古诗全文如下:   暮年眼力嗟犹在,多病颠毛却未华。   故作明窗书小字,更开幽室养丹砂。   【注释】   ⑸嗟:表示赞叹。   ⑹颠毛:头顶之发。《国语·齐语》:“管子对曰:‘······班序颠毛,以为民纪统。’”   ...
  • ·《暮年眼力嗟犹在,多病颠毛却未华》--  “暮年眼力嗟犹在,多病颠毛却未华”出自宋朝诗人苏轼的作品《南堂·暮年眼力嗟犹在》,其古诗全文如下:   暮年眼力嗟犹在,多病颠毛却未华。   故作明窗书小字,更开幽室养丹砂。   【注释】   ⑸嗟:表示赞叹。   ⑹颠毛:头顶之发。《国语·齐语》:“管子对曰:‘······班序颠毛,以为民纪统。’”   ...
  • ·《南堂独有西南向,卧看千帆落浅溪》--  “南堂独有西南向,卧看千帆落浅溪”出自宋朝诗人苏轼的作品《南堂·江上西山半隐堤》,其古诗全文如下:   江上西山半隐堤,此邦台馆一时西。   南堂独有西南向,卧看千帆落浅溪。   【注释】   ⑴南堂,在临皋亭,俯临长江,是作者贬谪黄州后居住的地方。   ⑵西山:即樊山,在今湖北武昌西,与赤壁隔江相对,上有苏园,为苏轼贬居黄州时的读书处。   ⑶此邦:指黄州。台馆:楼台馆阁。  ...
  • ·《江上西山半隐堤,此邦台馆一时西》--  “江上西山半隐堤,此邦台馆一时西”出自宋朝诗人苏轼的作品《南堂·江上西山半隐堤》,其古诗全文如下:   江上西山半隐堤,此邦台馆一时西。   南堂独有西南向,卧看千帆落浅溪。   【注释】   ⑴南堂,在临皋亭,俯临长江,是作者贬谪黄州后居住的地方。   ⑵西山:即樊山,在今湖北武昌西,与赤壁隔江相对,上有苏园,为苏轼贬居黄州时的读书处。   ⑶此邦:指黄州。台馆:楼台馆阁。  ...
  • ·《县尉卑官禄米微,教听黄绶着戎衣》--  “县尉卑官禄米微,教听黄绶着戎衣”出自明朝诗人徐渭的作品《龛山凯歌·县尉卑官禄米微》,其古诗全文如下:   县尉卑官禄米微,教听黄绶着戎衣。   贼中何事先寒胆,海上连年未解围。   【注释】   ⑴龛山:山名,在今浙江省杭州市萧山东北约五十里处,钱塘江南岸,因其形如龛得名。   ⑵黄绶:系印的黄色丝带。   【翻译】   县尉官卑职小,禄米微少,一朝受命挂印,着上军衣
  • ·《贼中何事先寒胆,海上连年未解围》--  “贼中何事先寒胆,海上连年未解围”出自明朝诗人徐渭的作品《龛山凯歌·县尉卑官禄米微》,其古诗全文如下:   县尉卑官禄米微,教听黄绶着戎衣。   贼中何事先寒胆,海上连年未解围。   【注释】   ⑴龛山:山名,在今浙江省杭州市萧山东北约五十里处,钱塘江南岸,因其形如龛得名。   ⑵黄绶:系印的黄色丝带。   【翻译】   县尉官卑职小,禄米微少,一朝受命挂印,着上军衣。何故...
  • ·《短剑随枪暮合围,寒风吹血着人飞》--  “短剑随枪暮合围,寒风吹血着人飞”出自明朝诗人徐渭的作品《龛山凯歌·短剑随枪暮合围》,其古诗全文如下:   短剑随枪暮合围,寒风吹血着人飞。   朝来道上看归骑,一片红冰冷铁衣。   【注释】   ⑶短剑随枪:指战士配有长短兵器。   ⑷红冰:一作“冰红”,血凝结成的冰块。铁衣:铠甲。   【翻译】   短衣随身带枪,暮夜合围,冷风夹着雪片,扑向人面。来朝喜看骑兵,...
  • ·《朝来道上看归骑,一片红冰冷铁衣》--  “朝来道上看归骑,一片红冰冷铁衣”出自明朝诗人徐渭的作品《龛山凯歌·短剑随枪暮合围》,其古诗全文如下:   短剑随枪暮合围,寒风吹血着人飞。   朝来道上看归骑,一片红冰冷铁衣。   【注释】   ⑶短剑随枪:指战士配有长短兵器。   ⑷红冰:一作“冰红”,血凝结成的冰块。铁衣:铠甲。   【翻译】   短衣随身带枪,暮夜合围,冷风夹着雪片,扑向人面。来朝喜看骑兵,...
  • ·《红油画戟碧山坳,金镞无光入土消》--  “红油画戟碧山坳,金镞无光入土消”出自明朝诗人徐渭的作品《龛山凯歌·红油画戟碧山坳》,其古诗全文如下:   红油画戟碧山坳,金镞无光入土消。   冷雨凄风秋几度,定谁拾得话今朝。   【注释】   ⑸镞:箭头。   【翻译】   敌人彩绘的兵器,丢弃山坳,箭镞在山中消融,失去金光。经过几个秋冬的风吹雨打,有人拾到它们,定会回忆今朝。   【赏析】   第三首和第四首写明军大...
  • ·《冷雨凄风秋几度,定谁拾得话今朝》--  “冷雨凄风秋几度,定谁拾得话今朝”出自明朝诗人徐渭的作品《龛山凯歌·红油画戟碧山坳》,其古诗全文如下:   红油画戟碧山坳,金镞无光入土消。   冷雨凄风秋几度,定谁拾得话今朝。   【注释】   ⑸镞:箭头。   【翻译】   敌人彩绘的兵器,丢弃山坳,箭镞在山中消融,失去金光。经过几个秋冬的风吹雨打,有人拾到它们,定会回忆今朝。   【赏析】   第三首和第四首写明军大...
  • ·《旗裹金疮碎朔风,军中吮卒有吴公》--  “旗裹金疮碎朔风,军中吮卒有吴公”出自明朝诗人徐渭的作品《龛山凯歌·旗裹金疮碎朔风》,其古诗全文如下:   旗裹金疮碎朔风,军中吮卒有吴公。   更教厮养眠营灶,自向霜糟喂铁骢。   【注释】   ⑺吴公:用战国时期军事家吴起的典故。《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起之为将,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卧不设席,行不骑乘,亲裹赢粮,与士卒分劳苦。卒有病疽者,起为吮之。卒母...
  • ·《更教厮养眠营灶,自向霜糟喂铁骢》--  “更教厮养眠营灶,自向霜糟喂铁骢”出自明朝诗人徐渭的作品《龛山凯歌·旗裹金疮碎朔风》,其古诗全文如下:   旗裹金疮碎朔风,军中吮卒有吴公。   更教厮养眠营灶,自向霜糟喂铁骢。   【注释】   ⑺吴公:用战国时期军事家吴起的典故。《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起之为将,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卧不设席,行不骑乘,亲裹赢粮,与士卒分劳苦。卒有病疽者,起为吮之。卒母...
  • ·《斗转星移玉漏频。已三更,对栖莺》--  “斗转星移玉漏频。已三更,对栖莺”出自宋朝诗人和凝的作品《江城子·斗转星移玉漏频》,其古诗全文如下:   斗转星移玉漏频。已三更,对栖莺。历历花间,似有马啼声。含笑整衣开绣户,斜敛手,下阶迎。   【注释】   ①玉漏频:指计时的漏声频频传来。均指时间的推移。   ②历历:分明可数,形容马蹄声非常清晰。   ③绣户:绣花的门帘。 敛手:拱手,表示恭敬。   【翻译】   时间一...
  • ·《县尉卑官禄米微,教听黄绶着戎衣》--  “县尉卑官禄米微,教听黄绶着戎衣”出自明朝诗人徐渭的作品《龛山凯歌·县尉卑官禄米微》,其古诗全文如下:   县尉卑官禄米微,教听黄绶着戎衣。   贼中何事先寒胆,海上连年未解围。   【注释】   ⑴龛山:山名,在今浙江省杭州市萧山东北约五十里处,钱塘江南岸,因其形如龛得名。   ⑵黄绶:系印的黄色丝带。   【翻译】   县尉官卑职小,禄米微少,一朝受命挂印,着上军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