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相遇人间世,合在增城阿姥家

  “偶然相遇人间世,合在增城阿姥家”出自唐朝诗人刘禹锡的作品《思黯南墅赏牡丹》,其古诗全文如下:
  偶然相遇人间世,合在增城阿姥家
  有此倾城好颜色,天教晚发赛诸花
  【注释】
  ①思黯:牛僧孺之字。贞元年间问进士。文宗时,曾任东都留守等职。
  ②南墅:牛僧孺为东都留守时,于洛阳南郭归仁里,经营一座别墅。刘禹锡在诗《和思黯忆南庄见示》中说“丞相新家伊水头”,丞相新家即指牛僧孺的南墅。
  ③人间世:即人世间,人间当世。
  ④合:应该。
  ⑤增城:古代神话中的地名,典出《淮南子·地形》:“据昆仑虚(墟)以下地,中有增城九重,其高万一千里百一十四步二尺六寸。”传说昆仑山上有增城九重,西王母所居。此处此喻牡丹花的重瓣,花瓣层层叠叠如同九重的增城。
  ⑥阿姥:指西王母,古代神话中人名。姓杨,或云姓侯,名回,一名婉衿。居于昆仑山。《竹书纪年》:“穆王十七年,西征昆仑丘,见西王母。”
  ⑦倾城:典出李延年歌:“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这里以美人倾城的美貌来比喻牡丹花色的艳美。
  ⑧晚发:晚开。牡丹花在暮春开放。
  ⑨赛:胜过。
  ⑩诸花:他花。
  【翻译】
  在人世间怎会遇见牡丹这样漂亮的花,花开重瓣,层层叠叠如同西天王母九重的增城。有如此倾国倾城的好颜色,上天应该让你晚点开放与诸花争艳。
  【鉴赏】
  刘禹锡写过的三首诗,均很有特色。五言绝句《浑侍中宅牡丹》,用白描手法,激赏、盛赞了浑家牡丹花的硕大和繁多。此诗还有一定史料价值,说明在刘禹锡所生活的中唐前期,牡丹的栽培技术已达到很高的水平了。七言绝句《赏牡丹》,用对比和抑彼扬此的艺术手法,www.slkJ.ORG肯定了牡丹“真国色”的花界地位,真实地写出了当年牡丹花盛开能引起京城轰动的“轰动效应”。七言绝句《思黯南墅赏牡丹》,则运用典故,写牡丹花艳压群芳的美丽。
  百花之中,雍容华艳的牡丹素有国色天香之名。全诗诗人以虚写称妙,此诗首二句叙写诗人偶遇牡丹之喜,末二句叹赏其色泽之佳。“偶然相遇人间世,合在增城阿姥家。”,首句点明在牛僧孺南墅中,偶然的机会,初次见到牡丹花,就如同遇到生命中“贵人”似的,无意之中技露出牡丹花在诗人心目中的崇高境界,在诗人看来,牡丹是日月精华的结晶,应栽天上,今日人间相逢,纯属“偶然”,所以一见到牛宅中牡丹,就作惊人语。首句破空雨入,诗人恍惚浸入仙境,跟前拟有灵光浮动。此句通过对牡丹花身价的高度估量,暗衬主人之高雅脱俗,一笔双,可见作者对牡丹花的重视及喜爱。后一句即用西王母昆仑山增城之典,巧妙地描写出了牡丹重瓣,花瓣层层叠叠的形态。
  第三句由初见牡丹时的萼然惊叹转入对花容花貌的由衷礼赞,牡丹之貌,诗人美其名日“倾城”,这“倾城”二字,殊非过誉。唐代人对牡丹花的迷恋钟爱,确实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两京是牡丹荟萃之地,每当四、五月份牡丹盛开时。整个帝京为之哄动。白居易有“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欲狂”之诗,刘禹锡也有“花开时节动京城”之句描述当时赏花的空前盛况。诗人在此,没有用工笔精敷细绘牡丹形象,而是以倾城之举来侧面烘托倾城之色,笔法空灵,较之于工笔重彩勾勒更具无穷魅力。
  最后,诗人以“天教晚发赛诸花”一句再评花之品性。重在‘晚”与“赛”两字上做文章。牡丹晚发,开于暮春。汤显祖《牡丹亭》中的女主人公杜丽娘在“游园惊梦”一折中唱道:“牡丹虽好,她春归怎占得先!”既是叹亦是赞。牡丹俏不争春,天教晚发而集众芳之长。当然我们也可由此而寻绎一下诗人彼时心境,也许还包涵着大器晚成或对晚景赞美之昧外之旨。至于“赛诸花”之赛字,亦颇可玩味,既云“赛”,必有赛之对象和意义。在此我们不妨引一下刘禹锡的另一首《赏牡丹》诗。诗云:“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此四句可为“赛诸花”三字诠解。诗人之于牡丹的一片爱心,是与对女性美理想化身的追求以及对阴柔之美的生命体验发生契合的,他对牡丹的美感经验,是在与芍药、荷花诸花品赏比较的基础上形成的。芍药因妖艳而无标格,荷花太洁净而缺少风情,只有牡丹花婀娜而不失端庄,顾盼之间百媚俱生。此种美,才是诗人最心醉的,也是牡丹之所以令群芳失色、独占鳌头的缘由所在。从这个意义上讲,牡丹被誉为天姿国色,当之无愧。
  第一个把花与女性相比的天才,无疑创造了人类审美历程上的伟大飞跃。尽管刘禹锡这首牡丹诗还是将花拟人,但已不是简单地重复,而是对此作了更高层次的审美观照。他将对牡丹的花容、花性的欣赏和感受,升华到对女性柔美个性形象的精神把握,即形、神、情三者并举,爱得有个性,有情睐,包涵了更广更深的美学意义。

偶然相遇人间世,合在增城阿姥家相关信息

  • ·《休唱贞元供奉曲,当时朝士已无多》--  “休唱贞元供奉曲,当时朝士已无多”出自唐朝诗人刘禹锡的作品《听旧宫中乐人穆氏唱歌》,其古诗全文如下:   曾随织女渡天河,记得云间第一歌。   休唱贞元供奉曲,当时朝士已无多。   【注释】   ⑴织女:即织女星。此喻指郡主。唐时,太子的女儿称郡主。天河:银河。   ⑵云间:天上,喻宫廷。第一歌:喻极美妙的歌曲。   ⑶贞元:唐德宗年号。供奉曲:宫廷内演奏的歌曲。   ⑷当时:一作&ld...
  • ·《曾随织女渡天河,记得云间第一歌》--  “曾随织女渡天河,记得云间第一歌”出自唐朝诗人刘禹锡的作品《听旧宫中乐人穆氏唱歌》,其古诗全文如下:   曾随织女渡天河,记得云间第一歌。   休唱贞元供奉曲,当时朝士已无多。   【注释】   ⑴织女:即织女星。此喻指郡主。唐时,太子的女儿称郡主。天河:银河。   ⑵云间:天上,喻宫廷。第一歌:喻极美妙的歌曲。   ⑶贞元:唐德宗年号。供奉曲:宫廷内演奏的歌曲。   ⑷当时:一作&ld...
  • ·《令人忽忆潇湘渚,回唱迎神三两声》--  “令人忽忆潇湘渚,回唱迎神三两声”出自唐朝诗人刘禹锡的作品《浪淘沙·流水淘沙不暂停》,其古诗全文如下:   流水淘沙不暂停,前波未灭后波生。   令人忽忆潇湘渚,回唱迎神三两声。   【注释】   潇湘:潇水和湘水在今湖南省零陵县北会合。此借潇湘泛指湖南带。刘禹锡曾谪居朗州十年,此云"忽忆",可知此诗作于其后。   迎神:迎神曲,www.slkJ.ORG湖南一带民间祀神歌曲。   ...
  • ·《流水淘沙不暂停,前波未灭后波生》--  “流水淘沙不暂停,前波未灭后波生”出自唐朝诗人刘禹锡的作品《浪淘沙·流水淘沙不暂停》,其古诗全文如下:   流水淘沙不暂停,前波未灭后波生。   令人忽忆潇湘渚,回唱迎神三两声。   【注释】   潇湘:潇水和湘水在今湖南省零陵县北会合。此借潇湘泛指湖南带。刘禹锡曾谪居朗州十年,此云"忽忆",可知此诗作于其后。   迎神:迎神曲,www.slkJ.ORG湖南一带民间祀神歌曲。   ...
  • ·《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出自唐朝诗人刘禹锡的作品《浪淘沙·八月涛声吼地来》,其古诗全文如下:   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   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注释】   ①浪淘沙:唐教坊曲名,其形式为七言绝句。后又用为词牌名,形制又变。作品描写的是八月十八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   ②须臾:指极短的时间。   ③海门:江海汇合之处。   【翻...
  • ·《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  “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出自唐朝诗人刘禹锡的作品《浪淘沙·八月涛声吼地来》,其古诗全文如下:   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   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注释】   ①浪淘沙:唐教坊曲名,其形式为七言绝句。后又用为词牌名,形制又变。作品描写的是八月十八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   ②须臾:指极短的时间。   ③海门:江海汇合之处。   【翻...
  • ·《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  “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出自唐朝诗人刘禹锡的作品《浪淘沙·日照澄洲江雾开》,其古诗全文如下:   日照澄洲江雾开,淘金女伴满江隈。   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   【鉴赏】   “浪淘沙”是唐代民间歌曲之一,后来变成了词牌名称。刘禹锡被贬夔州期间,学习民歌体,写了《浪淘沙九首》,内容多是写蜀地的淘金劳动。它与《竹枝词》等诗,在诗人集中...
  • ·《日照澄洲江雾开,淘金女伴满江隈》--  “日照澄洲江雾开,淘金女伴满江隈”出自唐朝诗人刘禹锡的作品《浪淘沙·日照澄洲江雾开》,其古诗全文如下:   日照澄洲江雾开,淘金女伴满江隈。   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   【鉴赏】   “浪淘沙”是唐代民间歌曲之一,后来变成了词牌名称。刘禹锡被贬夔州期间,学习民歌体,写了《浪淘沙九首》,内容多是写蜀地的淘金劳动。它与《竹枝词》等诗,在诗人集中...
  • ·《偶然相遇人间世,合在增城阿姥家》--  “偶然相遇人间世,合在增城阿姥家”出自唐朝诗人刘禹锡的作品《思黯南墅赏牡丹》,其古诗全文如下:   偶然相遇人间世,合在增城阿姥家。   有此倾城好颜色,天教晚发赛诸花。   【注释】   ①思黯:牛僧孺之字。贞元年间问进士。文宗时,曾任东都留守等职。   ②南墅:牛僧孺为东都留守时,于洛阳南郭归仁里,经营一座别墅。刘禹锡在诗《和思黯忆南庄见示》中说“丞相新家伊
  • ·《有此倾城好颜色,天教晚发赛诸花》--  “有此倾城好颜色,天教晚发赛诸花”出自唐朝诗人刘禹锡的作品《思黯南墅赏牡丹》,其古诗全文如下:   偶然相遇人间世,合在增城阿姥家。   有此倾城好颜色,天教晚发赛诸花。   【注释】   ①思黯:牛僧孺之字。贞元年间问进士。文宗时,曾任东都留守等职。   ②南墅:牛僧孺为东都留守时,于洛阳南郭归仁里,经营一座别墅。刘禹锡在诗《和思黯忆南庄见示》中说“丞相新家伊水头&r...
  • ·《平章宅里一栏花,临到开时不在家》--  “平章宅里一栏花,临到开时不在家”出自唐朝诗人刘禹锡的作品《和令狐相公别牡丹》,其古诗全文如下:   平章宅里一栏花,临到开时不在家。   莫道两京非远别,春明门外即天涯。   【注释】   ①此诗作于大和三年(829)三月。《旧唐书·文宗纪上》:“(大和三年三月)幸已朔,以户部尚书令狐楚为东都留守。”   ②平章宅:平章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或“...
  • ·《莫道两京非远别,春明门外即天涯》--  “莫道两京非远别,春明门外即天涯”出自唐朝诗人刘禹锡的作品《和令狐相公别牡丹》,其古诗全文如下:   平章宅里一栏花,临到开时不在家。   莫道两京非远别,春明门外即天涯。   【注释】   ①此诗作于大和三年(829)三月。《旧唐书·文宗纪上》:“(大和三年三月)幸已朔,以户部尚书令狐楚为东都留守。”   ②平章宅:平章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或“...
  • ·《击石乃有火,不击元无烟》--  “击石乃有火,不击元无烟”出自唐朝诗人刘禹锡的作品《劝学·击石乃有火》,其古诗全文如下:   击石乃有火,不击元无烟。   人学始知道,不学非自然。   万事须己运,他得非我贤。   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   【注释】   ⑴乃:才。   ⑵元:原本、本来。   ⑶始:方才。   ⑷道:事物的法则、规律。这里指各种知识。   ⑸非:不是。   ⑹自然:天然。   ⑺运:运用。   ⑻贤:...
  • ·《人学始知道,不学非自然》--  “人学始知道,不学非自然”出自唐朝诗人刘禹锡的作品《劝学·击石乃有火》,其古诗全文如下:   击石乃有火,不击元无烟。   人学始知道,不学非自然。   万事须己运,他得非我贤。   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   【注释】   ⑴乃:才。   ⑵元:原本、本来。   ⑶始:方才。   ⑷道:事物的法则、规律。这里指各种知识。   ⑸非:不是。   ⑹自然:天然。   ⑺运:运用。   ⑻贤:...
  • ·《万事须己运,他得非我贤》--  “万事须己运,他得非我贤”出自唐朝诗人刘禹锡的作品《劝学·击石乃有火》,其古诗全文如下:   击石乃有火,不击元无烟。   人学始知道,不学非自然。   万事须己运,他得非我贤。   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   【注释】   ⑴乃:才。   ⑵元:原本、本来。   ⑶始:方才。   ⑷道:事物的法则、规律。这里指各种知识。   ⑸非:不是。   ⑹自然:天然。   ⑺运:运用。   ⑻贤:...
  • ·《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  “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出自唐朝诗人刘禹锡的作品《劝学·击石乃有火》,其古诗全文如下:   击石乃有火,不击元无烟。   人学始知道,不学非自然。   万事须己运,他得非我贤。   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   【注释】   ⑴乃:才。   ⑵元:原本、本来。   ⑶始:方才。   ⑷道:事物的法则、规律。这里指各种知识。   ⑸非:不是。   ⑹自然:天然。   ⑺运:运用。   ⑻贤:...
  • ·《结发为夫妇,于今十七年》--  “结发为夫妇,于今十七年”出自宋朝诗人梅尧臣的作品《悼亡三首其一》,其古诗全文如下:   结发为夫妇,于今十七年。   相看犹不足,何况是长捐。   我鬓已多白,此身宁久全。   终当与同穴,未死泪涟涟。   【注释】   ⑴十七年:梅尧臣与其夫人谢氏于天圣六年(1028)结婚,至庆历四年(1044)妻子去世,一共十七年。   ⑵长捐:这里指永远失去。捐,抛弃,舍弃,丢弃。   ⑶鬓:本指耳边的头发,这里...
  • ·《偶然相遇人间世,合在增城阿姥家》--  “偶然相遇人间世,合在增城阿姥家”出自唐朝诗人刘禹锡的作品《思黯南墅赏牡丹》,其古诗全文如下:   偶然相遇人间世,合在增城阿姥家。   有此倾城好颜色,天教晚发赛诸花。   【注释】   ①思黯:牛僧孺之字。贞元年间问进士。文宗时,曾任东都留守等职。   ②南墅:牛僧孺为东都留守时,于洛阳南郭归仁里,经营一座别墅。刘禹锡在诗《和思黯忆南庄见示》中说“丞相新家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