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江水初发源,宦游直送江入海

  “我家江水初发源,宦游直送江入海”出自宋朝诗人苏轼的作品《游金山寺》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我家江水初发源,宦游直送江入海
  闻道潮头一丈高,天寒尚有沙痕在
  中泠南畔石盘陀,古来出没随涛波。
  试登绝顶望乡国,江南江北青山多。
  羁愁畏晚寻归楫,山僧苦留看落日。
  微风万顷靴文细,断霞半空鱼尾赤。
  是时江月初生魄,二更月落天深黑。
  江心似有炬火明,飞焰照山栖乌惊。
  怅然归卧心莫识,非鬼非人竟何物。
  江山如此不归山,江神见怪惊我顽
  我谢江神岂得已,有田不归如江水
  【注释】
  ⑴金山寺:在今江苏镇江西北的长江边的金山上,宋时山在江心。
  ⑵“我家”二句:古人认为长江的源头是岷山,苏轼的家乡眉山正在岷江边。镇江一带的江面较宽,古称海门,所以说“直送江入海”。
  ⑶“闻道”二句:苏轼登寺在冬天,水位下降,所以他写曾听人说长江涨潮时潮头有一丈多高,而岸边沙滩上的浪痕,也令人想见那种情形。
  ⑷中泠:泉名,在金山西。石盘陀:形容石块巨大。
  ⑸归楫:从金山回去的船。楫原是船桨,这里以部分代整体。
  【翻译】
  我的家乡地处长江初始发生之源头,为官出游却随江水滚滚飘然东入海。听说此地大潮打起浪头足足一丈高,即使天寒地冻还有沙痕印迹之存在。中泠泉畔南面巨大石山名号称盘陀,自古以来出没水中追随浪涛和江波。尝试登上绝高山顶遥望万里外家园,无论江南江北看看都是青山格外多。羁旅在外乡愁只恐难寻回家之归舟,山上圣僧苦苦挽留欣赏山中之落日。微微风里波涛万顷阵阵荡漾起细鳞,半天晚霞空中恰似排排鱼尾血样红。正当此时江中月亮刚刚还在初升起,二更时辰月儿下山天空一片深漆黑。静静长江江心好似有着一炬火大明,飞腾火焰照得山中栖息鸟儿纷纷惊。惆怅失然归卧僧舍心中也莫能辨识,不是鬼魂不是生人究竟何处之事物。江山弥幻而今如此为何还不回家园,江神莫非责怪我的脾性警示太顽固。感谢江神我得提醒但是实在不得已,家中如有田地wwW.sLkJ.oRG不回宁如奔逝之江水。
  【鉴赏】
  这首诗分为三段:头八句“我家江水初发源”至“江南江北青山多”,写登高远眺,触景生情,勾起乡思,中间八句“羁愁畏晚寻归楫”至“飞焰照山栖鸟惊”,描绘傍晚和夜间江上的景色,末六句“怅然归卧心莫识”至“有田不归如江水”,阐发辞官归田的意愿。这三段分别写游金山寺的所思、所见、所感,表达了诗人对于故乡的思念,对于仕途奔波的厌倦和立意辞官归隐的决心。
  该诗以“江水”贯穿首尾作为线索,“乡思”是极力渲染的内容。诗人笔势矫健,全篇舒展自如,写景咏怀,融为一体,波澜浩大,才情横溢。
  先看头二句:“我家江水初发源,宦游直送江入海。”这一开头充满了磅礴气势。苏轼的家乡在四川眉山,古书称长江之水发源于四川岷山。苏轼对源于家乡,哺育着中华民族的江水感到非常亲切,并且引以为自豪。在古代,“江”指长江,“河”指黄河。所以诗中的“江水”,说的就是长江水,不同于今天的泛称“江水”。一个人失意的时候,心情忧郁的时候,最容易想家。“亲眷眷而怀归兮”,苏轼也是如此。所以当他登高远眺的时候,他的目光一接触到浩荡东流的江水,就会设想逆流而上直到大江的源头,设想天际遥远的可爱家乡,也同时勾起对往事的回忆。当他在嘉佑元年(1056年)与父亲、弟弟一起出四川,过秦汉之故都,纵观嵩、华、终南之高,北顾黄河之奔流,慨然想见古之豪杰。那时他丰华正茂,意志昂扬。到京都后他得到了考官欧阳修的赏识,名列进士榜上的第二名,更是踌躇满志,可以说前程如花似锦,然而后来的仕宦生涯却不顺心,由于他为人耿直,不肯与世俗相附炎,而屡遭挫折。他面对眼前波涛起伏的江水,不由得想到自己在宦海中的沉浮。漫长的岁月,竟然把他从江水发源的故乡引到了江水入海的地方,这简直难以思忆。,他感叹自己仕宦不归,就像江水入海不回一样。“宦”,作官。“宦游”,因作官而游历四方。苏轼一反李白“江水送人”的写法,而说“宦游直送江入海”,变成了“人送江水”。笔调新奇,耐人寻味。江水不平,波浪迭起,这正是诗人经历的形象写照。诗人已送走了多少充满风浪的日子,送走了心中多少不平和感慨,而未来就不知如何了。
  接下来“闻道潮头一丈高,天寒尚有沙痕在。中泠南畔石盘陀,古来出没随涛波”四句,以丰富的想象描述登临所见的壮丽景色。“闻道”说明是听来的,这样“潮头一丈高”乃是作者意念中的形象。枚乘在“七发”中有这样的描写“江水逆流,海水上潮”,而这里,苏轼以“一丈高”画出江浪排空的奇景,巍巍壮观,给人留下了更加鲜明的印象。由于天冷水涸,往时汹涌的潮头如今已经销声,但却并未匿迹,即“沙痕在”。苏轼游金山寺时,已是十一月初,季节入冬,故曰“天寒”。“天寒尚有沙痕在”,尽管时令变迁,可是巨浪卷起的沙痕依然历历可见。这两句是前虚后实,极写江水之气势。妙在从沙痕引起联想,感叹大自然的无穷威力和变化。正是由于诗人驰骋笔墨,不局限于眼前之所见,因而诗中景象扩大,意境雄奇。“中泠南畔石盘陀,古来出没随涛波”两句,跟前两句倒一下,是前实后虚。作者谈到山水名盛,意在增强诗篇的艺术感染力。“石盘陀”是堆垛在一起的巨大石头,只有在江面上才能看到的奇景。它又引起了作者“古来出没随涛波”的遐想:“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而这一堆堆的巨石,水涨而“没”,水落而“出”,依然故我,岂不是历史的见证。诗人心潮起伏,想到自己的仕宦生涯,就像潮涨潮落那样浮沉不定。那在惊涛骇浪的冲击下,那巍然不动的“石盘陀”正是象征着历尽磨难的诗人不愿顺乎上下而变其操守、变其品德一样。
  “试登绝顶望乡国,江南江北青山多。”这里鲜明展现了诗人登上金山之巅,向远处家乡深情眺望的生动画面。“试”字见作者思乡心切,明知故土远在天边难以望及,却偏要一“试”。这种执着的想念,是作者厌倦仕宦生活的表现。他满腹的愁怨与不平,希望在登高时泄发,在怀归中忘却。正如王粲《登楼赋》中所写:“悲旧乡之壅隔兮,涕横坠而弗禁”一样,苏轼的远眺,只能是愁上加愁。“江南江北”一句写青山密布,并非泛言景色之美,而是哀叹望乡不见。青山挡住了诗人的视线,“山多”即愁多,苦多也。与《登楼赋》“平原远而极目兮,蔽荆山之高岑”的描写十分相似。到这里作者的情感得到了有力地抒发。以上八句写的是白天所见的景象,用的是虚实结合的手法,诗人在所思上极费琢磨,下了功夫。
  “羁愁畏晚寻归楫”开始,转入暮景和夜景的刻画,更为奇丽壮观。“羁愁”乃羁旅之愁。作者心怀乡国,到了傍晚旅愁更深,思念更苦。“畏晚”二字传神地表露出诗人的心理,这种心理颇具普遍性。在苏轼之前唐代诗人崔颢《黄鹤楼》诗不是发出了“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千秋浩渺的慨叹。在苏轼之后,元代马致远的《秋思》道出了飘泊者无尽的愁绪,“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可见“畏晚”的心情是羁旅之人常有的,只不过对失意的人来说,“畏”更厉害,“愁”更深罢了。“归楫”指归舟,这是一种借代的手法,用个别借代整体,“楫”是船桨,以之指代船。作者“寻归楫”未成,因为“山僧苦留看落日”。一个“苦”道出了宝觉、圆通二僧的情意,也预示着落日的景象一定十分迷人。果然,江中落日景色美不胜收,诗人用“微风万顷靴文细,断霞半空鱼尾赤”这一联对偶刻意描摹。看,微风轻拂,辽阔的江面上泛起了细密的波纹,片片晚霞,在半空中燃烧,那鱼尾般的颜色,火红而艳丽。诗人对风景的观察极为细致,而表达又是那样的生动贴切,上下对仗十分工整,语言锤炼很好。因为“风微”所以水波才像“靴纹”那样细微,而“霞”是断成一片一片的,就像层层叠叠的鱼尾麟,从中放出鲜红的颜色。波之美在水中,是近景;霞之美在天上,是远景,上下相映,水天交融,这是一幅迷人的色彩绚丽图画。

我家江水初发源,宦游直送江入海相关信息

  •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出自宋朝诗人苏轼的作品《六月二十日夜渡海》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   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空余鲁叟乘桴意,粗识轩辕奏乐声。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注释】   ④鲁叟:指孔子。乘桴——乘船。桴,小筏子。据《论语·公冶长》载,孔子曾说:“道(王道)不行,乘...
  • ·《空余鲁叟乘桴意,粗识轩辕奏乐声》--  “空余鲁叟乘桴意,粗识轩辕奏乐声”出自宋朝诗人苏轼的作品《六月二十日夜渡海》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   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空余鲁叟乘桴意,粗识轩辕奏乐声。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注释】   ④鲁叟:指孔子。乘桴——乘船。桴,小筏子。据《论语·公冶长》载,孔子曾说:“道(王道)不行,乘...
  • ·《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出自宋朝诗人苏轼的作品《六月二十日夜渡海》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   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空余鲁叟乘桴意,粗识轩辕奏乐声。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注释】   ①参横斗转:参星横斜,北斗星转向,说明时值夜深。参,斗,两星宿名,皆属二十八星宿。横,转,指星座位置的移动。   ②苦...
  • ·《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  “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出自宋朝诗人苏轼的作品《六月二十日夜渡海》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   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空余鲁叟乘桴意,粗识轩辕奏乐声。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注释】   ①参横斗转:参星横斜,北斗星转向,说明时值夜深。参,斗,两星宿名,皆属二十八星宿。横,转,指星座位置的移动。   ②苦...
  • ·《若对此君仍大嚼,世间那有扬州鹤》--  “若对此君仍大嚼,世间那有扬州鹤”出自宋朝诗人苏轼的作品《于潜僧绿筠轩》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宁可食无肉,不可使居无竹。   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   旁人笑此言,似高还似痴。   若对此君仍大嚼,世间那有扬州鹤。   【注释】   ⑵此君:用晋王徽之典故。王徽之酷爱竹子,有一次借住在朋友家,立即命人来种竹,人问其wwW.sLkJ.oRG故,徽之说:“...
  • ·《旁人笑此言,似高还似痴》--  “旁人笑此言,似高还似痴”出自宋朝诗人苏轼的作品《于潜僧绿筠轩》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宁可食无肉,不可使居无竹。   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   旁人笑此言,似高还似痴。   若对此君仍大嚼,世间那有扬州鹤。   【注释】   ⑵此君:用晋王徽之典故。王徽之酷爱竹子,有一次借住在朋友家,立即命人来种竹,人问其故,徽之说:“何可一日无此君。&rdq...
  • ·《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  “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出自宋朝诗人苏轼的作品《于潜僧绿筠轩》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宁可食无肉,不可使居无竹。   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   旁人笑此言,似高还似痴。   若对此君仍大嚼,世间那有扬州鹤。   【注释】   ⑵此君:用晋王徽之典故。王徽之酷爱竹子,有一次借住在朋友家,立即命人来种竹,人问其故,徽之说:“何可一日无此君。&rdq...
  • ·《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出自宋朝诗人苏轼的作品《于潜僧绿筠轩》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宁可食无肉,不可使居无竹。   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   旁人笑此言,似高还似痴。   若对此君仍大嚼,世间那有扬州鹤。   【注释】   ⑴于潜:旧县名,在今浙江省临安市境内,县南有寂照寺,寺中有绿筠轩。僧:名孜,字惠觉,出家于于潜县的丰国乡寂照寺。   【翻译...
  • ·《我家江水初发源,宦游直送江入海》--  “我家江水初发源,宦游直送江入海”出自宋朝诗人苏轼的作品《游金山寺》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我家江水初发源,宦游直送江入海。   闻道潮头一丈高,天寒尚有沙痕在。   中泠南畔石盘陀,古来出没随涛波。   试登绝顶望乡国,江南江北青山多。   羁愁畏晚寻归楫,山僧苦留看落日。   微风万顷靴文细,断霞半空鱼尾赤。   是时江月初生魄,二更月落天深黑。   江心似有炬
  • ·《闻道潮头一丈高,天寒尚有沙痕在》--  “闻道潮头一丈高,天寒尚有沙痕在”出自宋朝诗人苏轼的作品《游金山寺》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我家江水初发源,宦游直送江入海。   闻道潮头一丈高,天寒尚有沙痕在。   中泠南畔石盘陀,古来出没随涛波。   试登绝顶望乡国,江南江北青山多。   羁愁畏晚寻归楫,山僧苦留看落日。   微风万顷靴文细,断霞半空鱼尾赤。   是时江月初生魄,二更月wwW.sLkJ.oRG落天深黑。   江心似...
  • ·《江山如此不归山,江神见怪惊我顽》--  “江山如此不归山,江神见怪惊我顽”出自宋朝诗人苏轼的作品《游金山寺》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我家江水初发源,宦游直送江入海。   闻道潮头一丈高,天寒尚有沙痕在。   中泠南畔石盘陀,古来出没随涛波。   试登绝顶望乡国,江南江北青山多。   羁愁畏晚寻归楫,山僧苦留看落日。   微风万顷靴文细,断霞半空鱼尾赤。   是时江月初生魄,二更月落天深黑。   江心似有炬火明,飞焰...
  • ·《我谢江神岂得已,有田不归如江水》--  “我谢江神岂得已,有田不归如江水”出自宋朝诗人苏轼的作品《游金山寺》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我家江水初发源,宦游直送江入海。   闻道潮头一丈高,天寒尚有沙痕在。   中泠南畔石盘陀,古来出没随涛波。   试登绝顶望乡国,江南江北青山多。   羁愁畏晚寻归楫,山僧苦留看落日。   微风万顷靴文细,断霞半空鱼尾赤。   是时江月初生魄,二更月落天深黑。   江心似有炬火明,飞焰...
  • ·《二马并驱攒八蹄,二马宛颈鬃尾齐》--  “二马并驱攒八蹄,二马宛颈鬃尾齐”出自宋朝诗人苏轼的作品《韩干马十四匹》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二马并驱攒八蹄,二马宛颈鬃尾齐。   一马任前双举后,一马却避长呜嘶。   老髯奚官奇且顾,前身作马通马语。   后有八匹饮且行,微流赴吻若有声。   前者既济出林鹤,后者欲涉鹤俯啄。   最后一匹马中龙,不嘶不动尾摇风。   韩生画马真是马,苏子作诗如见画。   世无伯乐亦无韩,...
  • ·《一马任前双举后,一马却避长呜嘶》--  “一马任前双举后,一马却避长呜嘶”出自宋朝诗人苏轼的作品《韩干马十四匹》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二马并驱攒八蹄,二马宛颈鬃尾齐。   一马任前双举后,一马却避长呜嘶。   老髯奚官奇且顾,前身作马通马语。   后有八匹饮且行,微流赴吻若有声。   前者既济出林鹤,后者欲涉鹤俯啄。   最后一匹马中龙,不嘶不动尾摇风。   韩生画马真是马,苏子作诗如见画。   世无伯乐亦无韩,...
  • ·《韩生画马真是马,苏子作诗如见画》--  “韩生画马真是马,苏子作诗如见画”出自宋朝诗人苏轼的作品《韩干马十四匹》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二马并驱攒八蹄,二马宛颈鬃尾齐。   一马任前双举后,一马却避长呜嘶。   老髯奚官奇且顾,前身作马通马语。   后有八匹饮且行,微流赴吻若有声。   前者既济出林鹤,后者欲涉鹤俯啄。   最后一匹马中龙,不嘶不动尾摇风。   韩生画马真是马,苏子作诗如见画。   世无伯乐亦无韩,...
  • ·《世无伯乐亦无韩,此诗此画谁当看》--  “世无伯乐亦无韩,此诗此画谁当看”出自宋朝诗人苏轼的作品《韩干马十四匹》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二马并驱攒八蹄,二马宛颈鬃尾齐。   一马任前双举后,一马却避长呜嘶。   老髯奚官奇且顾,前身作马通马语。   后有八匹饮且行,微流赴吻若有声。   前者既济出林鹤,后者欲涉鹤俯啄。   最后一匹马中龙,不嘶不动尾摇风。   韩生画马真是马,苏子作诗如见画。   世无伯乐亦无韩,...
  • ·《朝出沙头日正红,晚来云起半江中》--  “朝出沙头日正红,晚来云起半江中”出自唐朝诗人张潮的作品《采莲词》,其古诗全文如下:   朝出沙头日正红,晚来云起半江中。   赖逢邻女曾相识,并着莲舟不畏风。   【注释】   ⑴采莲词:六朝乐府已有《采莲曲》《江南可采莲》等。唐代《采莲子》七言四句带和声,从内容到形式都可以看出受民歌的影响。   ⑵沙头:即江岸,因为江岸常有河沙淤积,故称。   ⑶赖:亏得,幸好。   ⑷莲舟:...
  • ·《我家江水初发源,宦游直送江入海》--  “我家江水初发源,宦游直送江入海”出自宋朝诗人苏轼的作品《游金山寺》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我家江水初发源,宦游直送江入海。   闻道潮头一丈高,天寒尚有沙痕在。   中泠南畔石盘陀,古来出没随涛波。   试登绝顶望乡国,江南江北青山多。   羁愁畏晚寻归楫,山僧苦留看落日。   微风万顷靴文细,断霞半空鱼尾赤。   是时江月初生魄,二更月落天深黑。   江心似有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