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出自唐朝诗人王维的古诗作品《汉江临泛》第七八句,其全文如下: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注释】
  ⑴汉江:即汉水,流经陕西汉中、安康,湖北十堰、襄阳、荆门、天门、潜江、仙桃、孝感,到汉口流入长江。诗题在元代方回的《瀛奎律髓》中题名为“汉江临眺”,临眺,登高远望。汉江从襄阳城中流过,把襄阳与樊城一分为二(合称“襄樊”),以及襄樊周围大大小小的无数城郭(包括襄阳城门外的许多“瓮城”),一个个都像在眼前的水道两旁漂浮。临泛江上,随着小舟在波澜中摇晃,感觉远处的天空都在摇动,非常恰当地扣题,写出“临泛”的独特观感。假如是“汉江临眺”,就不会有这样的感觉。所以此诗还是应题为《汉江临泛》为是。
  ⑵楚塞:楚国边境地带,这里指汉水流域,此地古为楚国辖区。三湘:湘水合漓水为漓湘,合蒸水为蒸湘,合潇水为潇湘,总称三湘;一说是湖南的湘潭、湘阴、湘乡合称三湘。古诗文中,三湘一般泛称今洞庭湖南北、湘江一带。
  ⑶荆门:山名,荆门山,在今湖北宜都县西北的长江南岸,战国时为楚之西塞。九派:指长江的九条支流,长江至浔阳分为九支。相传大禹治水,开凿江流,使九派相通。这里指江西九江。
  ⑷郡邑:指汉水两岸的城镇。浦:水边。动:震动。
  ⑸好风日:一作“风日好”,风景天气好。
  ⑹山翁:一作“山公”,指山简,晋代竹林七贤之一山涛的幼子,西晋将领,镇守襄阳,有政绩,好酒,每饮必醉。《晋书·山简传》说他曾任征南将军,镇守襄阳。当地习氏的园林,风景很好,山简常到习家池上大醉而归。这里借指襄阳地方官。一说是作者以山简自喻。
  【翻译】
  汉水流经楚塞,又接连折入三湘;荆门汇合九派支流,与长江相通。汉水浩瀚,好像是流到天地之外;山色朦朦胧胧,远在虚无缥缈中。沿江的郡邑,恰似浮在水面之上;水天相接的边际,波涛激荡滚动。襄阳的风景,确实叫人陶醉赞叹;我愿留在此地,陪伴常醉的山翁。
  【鉴赏】
  这首诗给读者展现了一幅色彩素雅、格调清新、意境优美的水墨山水画。画面布局,远近相映,疏密相间,加之以简驭繁,以形写意,轻笔淡墨,又融情于景,情绪乐观,这就给人以美的享受。王维同时代的殷璠在《河岳英灵集》中说:“维诗词秀调雅,意新理惬,在泉为珠,着壁成绘。”此诗很能体现这一特色。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语工形肖,一笔勾勒出汉江雄浑壮阔的景色,作为画幅的背景。春秋战国时期,湖北、湖南等地都属于楚国,而襄阳位于楚之北境,所以这里称“楚塞”。“三湘”,一说湘水合漓水为漓湘,合蒸水为蒸湘,合潇水为潇湘,合称三湘;一说为湖南的湘潭、湘阴、湘乡。古诗文中,三湘一般泛称今洞庭湖南北、湘江一带。“荆门”,山名,在今湖北宜都县西北。“九派”,指长江的九条支流,相传大禹治水,开凿江流,使九派相通。诗人泛舟江上,纵目远望,只见莽莽古楚之地和从湖南方面奔涌而来的“三湘”之水相连接,汹涌汉江入荆江而与长江九派汇聚合流。诗虽未点明汉江,但足已使人想象到汉江横卧楚塞而接“三湘”、通“九派”的浩渺水势。诗人将不可目击之景,予以概写总述,收漠漠平野于纸端,纳浩浩江流于画边,为整个画面渲染了气氛。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以山光水色作为画幅的远景。汉江滔滔远去,好像一直涌流到天地之外去了,两岸重重青山,迷迷蒙蒙,时隐时现,若有若无。前句写出江水的流长邈远,后句又以苍茫山色烘托出江势的浩瀚空阔。诗人着墨极淡,却给人以伟丽新奇之感,其效果远胜于重彩浓抹的油画和色调浓丽的水彩。而其“胜”,就在于画面的气韵生动。王世贞说:“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是诗家俊语,却入画三昧。”说得很中肯。而“天地外”、“有无中”,又为诗歌平添了一种迷茫、玄远、无可穷尽的意境,所谓“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首联写众水交流,密不间发,此联开阔空白,疏可走马,画面上疏密相间,错综有致。
  接着,诗人的笔墨从“天地外”收拢,写出眼前波澜壮阔之景:“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正当诗人极目远望,突然间风起浪涌,所乘之舟上下波动,眼前的襄阳城郭也随着波浪在江水中浮浮沉沉。风越来越大,波涛越来越汹涌,浪拍云天,船身颠簸,仿佛天空也为之摇荡起来。风浪之前,船儿是平缓地在江面行驶,城郭是静止地立于岸边,远空是不动地悬于天际;风浪忽至Www.SlkJ.org,一切都动了起来。这里,诗人笔法飘逸流动。明明是所乘之舟上下波动,却说是前面的城郭在水面上浮动;明明是波涛汹涌,浪拍云天,却说成天空也为之摇荡起来。诗人故意用这种动与静的错觉,进一步渲染了磅礴水势。“浮”、“动”两个动词用得极妙,使诗人笔下之景活起来了,诗也随之飘逸起来了,同时,诗人的一种泛舟江上的怡然自得的心态也从中表现了出来,江水磅礴的气也表现了出来。诗人描绘的景象是泛舟所见,舟中人产生了一种动荡的错觉,这种错觉也正好符合诗句中的汉水的描写,所以这两个词用得好。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山翁,即山简,晋人。《晋书·山简传》说他曾任征南将军,镇守襄阳。当地习氏的园林,风景很好,山简常到习家池上大醉而归。诗人要与山简共谋一醉,流露出对襄阳风物的热爱之情。此情也融合在前面的景色描绘之中,充满了积极乐观的情绪。尾联诗人直抒胸臆,表达了留恋山水的志趣。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相关信息

  •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出自唐朝诗人王维的古诗作品《汉江临泛》第五六句,其全文如下: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注释】   ⑴汉江:即汉水,流经陕西汉中、安康,湖北十堰、襄阳、荆门、天门、潜江、仙桃、孝感,到汉口流入长江。诗题在元代方回的《瀛奎律髓》中题名为“汉江临眺&rdq...
  •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出自唐朝诗人王维的古诗作品《汉江临泛》第三四句,其全文如下: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注释】   ⑴汉江:即汉水,流经陕西汉中、安康,湖北十堰、襄阳、荆门、天门、潜江、仙桃、孝感,到汉口流入长江。诗题在元代方回的《瀛奎律髓》中题名为“汉江临眺&rdq...
  •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出自唐朝诗人王维的古诗作品《汉江临泛》第一二句,其全文如下: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注释】   ⑴汉江:即汉水,流经陕西汉中、安康,湖北十堰、襄阳、荆门、天门、潜江、仙桃、孝感,到汉口流入长江。诗题在元代方回的《瀛奎律髓》中题名为“汉江临眺&rdq...
  • ·《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先贤》--  “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先贤”出自唐朝诗人王维的古诗作品《送梓州李使君》第七八句,其全文如下:   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   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   汉女输橦布,巴人讼芋田。   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先贤。   【注释】   1、文翁:汉景时为郡太守,政尚宽宏,见蜀地僻陋,乃建造学宫,诱育人才,使巴蜀日渐开化   2、翻:翻然改变,通“反”   3、先贤:已经去世的有才德的人。这...
  • ·《汉女输橦布,巴人讼芋田》--  “汉女输橦布,巴人讼芋田”出自唐朝诗人王维的古诗作品《送梓州李使君》第五六句,其全文如下:   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   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   汉女输橦布,巴人讼芋田。   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先贤。   【注释】   1、橦(tóng)布:橦木花织成的布,为梓州特产   2、巴:古国名,故都在今四川重庆   3、芋田:蜀中产芋,当时为主粮之一。这句指巴人常为农田事发生讼案   ...
  • ·《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  “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出自唐朝诗人王维的古诗作品《送梓州李使君》第三四句,其全文如下:   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   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   汉女输橦布,巴人讼芋田。   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先贤。   【注释】   1、一夜雨:一作“一半雨”   2、树杪(miǎo):树梢   【翻译】   梓州一带千山万壑尽是大树参天,山连着山到处可听到悲鸣的杜鹃。山里昨晚不停地...
  • ·《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  “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出自唐朝诗人王维的古诗作品《送梓州李使君》第一二句,其全文如下:   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   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   汉女输橦布,巴人讼芋田。   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先贤。   【注释】   1、杜鹃:布谷鸟   【翻译】   梓州一带千山万壑尽是大树参天,山连着山到处可听到悲鸣的杜鹃。山里昨晚不停地下了透夜的春雨,树梢淅淅沥沥活像泻着百道清...
  •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出自唐朝诗人王维的古诗作品《过香积寺》第七八句,其全文如下: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注释】   1、薄暮:黄昏   2、曲:水边   3、安禅:指身心安然进入清寂宁静的境界   4、毒龙:佛家比喻邪念妄想   【翻译】   不知香积寺在此山中,行来数里身入云峰。无...
  •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出自唐朝诗人王维的古诗作品《汉江临泛》第七八句,其全文如下: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注释】   ⑴汉江:即汉水,流经陕西汉中、安康,湖北十堰、襄阳、荆门、天门、潜江、仙桃、孝感,到汉口流入长江。诗题在元代方回的《瀛奎律髓》中题名为“汉江临
  •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出自唐朝诗人孟浩然的古诗作品《与诸子登岘山》第一二句,其全文如下: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巾。   【注释】   ⑴岘(xiàn)山:一名岘首山,在今湖北襄阳以南。诸子:指诗人的几个朋友。   ⑵代谢:交替变化。   ⑶往来:旧的去,新的来。   ⑷复登临:对羊祜曾登岘山而...
  •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出自唐朝诗人孟浩然的古诗作品《与诸子登岘山》第三四句,其全文如下: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巾。   【注释】   ⑴岘(xiàn)山:一名岘首山,在今湖北襄阳以南。诸子:指诗人的几个朋友。   ⑵代谢:交替变化。   ⑶往来:旧的去,新的来。   ⑷复登临:对羊祜曾登岘山而...
  •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出自唐朝诗人孟浩然的古诗作品《与诸子登岘山》第五六句,其全文如下: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巾。   【注释】   ⑴岘(xiàn)山:一名岘首山,在今湖北襄阳以南。诸子:指诗人的几个朋友。   ⑵代谢:交替变化。   ⑶往来:旧的去,新的来。   ⑷复登临:对羊祜曾登岘山而...
  • ·《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巾》--  “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巾”出自唐朝诗人孟浩然的古诗作品《与诸子登岘山》第七八句,其全文如下: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巾。   【注释】   ⑴岘(xiàn)山:一名岘首山,在今湖北襄阳以南。诸子:指诗人的几个朋友。   ⑵代谢:交替变化。   ⑶往来:旧的去,新的来。   ⑷复登临:对羊祜曾登岘山而...
  •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出自唐朝诗人孟浩然的古诗作品《岁暮归南山》第一二句,其全文如下: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注释】   1、北阙:指帝宫。《汉书·高帝纪》注:“尚书奏事,渴见之徒,皆诣北阙。”   2、休上书:停止进奏章   3、南山:终南山   4、敝庐:称自己破落...
  •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出自唐朝诗人孟浩然的古诗作品《岁暮归南山》第三四句,其全文如下: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注释】   1、不才:不成材   2、明主:圣明的国君   3、故人:老朋友   4、疏:疏远   【翻译】   我已停止在宫廷北门请求谒见,归隐到南山中我那破旧的草庐。因为我...
  •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出自唐朝诗人孟浩然的古诗作品《岁暮归南山》第五六句,其全文如下: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注释】   1、青阳:意谓新春将到,逼得旧年除去,青阳:指春天   2、逼:催迫   3、岁:年   4、除:去   【翻译】   我已停止在宫廷北门请求谒见,归隐到南山中我那破旧的...
  •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出自唐朝诗人孟浩然的古诗作品《岁暮归南山》第七八句,其全文如下: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注释】   1、永怀:悠悠的思怀   2、愁不寐:因忧愁而睡不着觉   3、虚:空寂   【翻译】   我已停止在宫廷北门请求谒见,归隐到南山中我那破旧的草庐。因为我缺少才...
  •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出自唐朝诗人王维的古诗作品《汉江临泛》第七八句,其全文如下: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注释】   ⑴汉江:即汉水,流经陕西汉中、安康,湖北十堰、襄阳、荆门、天门、潜江、仙桃、孝感,到汉口流入长江。诗题在元代方回的《瀛奎律髓》中题名为“汉江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