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剑不在掌,结友何须多

  “利剑不在掌,结友何须多”出自唐朝诗人曹植的作品《野田黄雀行》,其古诗全文如下:
  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
  利剑不在掌,结友何须多
  不见篱间雀,见鹞自投罗。
  罗家得雀喜,少年见雀悲。
  拔剑捎罗网,黄雀得飞飞。
  飞飞摩苍天,来下谢少年。
  【注释】
  ⑴野田黄雀行:《乐府诗集》收于《相和歌·瑟调曲》,是曹植后期的作品。
  ⑵悲风:凄厉的寒风。
  ⑶扬其波:掀起波浪。此二句比喻环境凶险。
  ⑷利剑:锋利的剑。这里比喻权势。
  ⑸结友:交朋友。何须:何必,何用。
  ⑹鹞:一种非常凶狠的鸟类,鹰的一种,似鹰而小。罗:捕鸟用的网。
  ⑺罗家:设罗网捕雀的人。
  ⑻捎:挥击;削破;除去。
  ⑼飞飞:自由飞行貌。
  ⑽摩:接近、迫近。“摩苍天”是形容黄雀飞得很高。
  【翻译】
  高高的树木不幸时常受到狂风的吹袭,平静的海面被吹得不住地波浪迭起。宝剑虽利却不在我的手掌之中,无援助之力而结交很多朋友又有何必?你没有看见篱笆上面那可怜的黄雀,为躲避凶狠的鹞却又撞进了网里。张设罗网的人见到黄雀是多么欢喜,少年见到挣扎的黄雀不由心生怜惜。拔出利剑对着罗网用力挑去,黄雀才得以飞离那受难之地。振展双翅直飞上苍茫的高空,获救的黄雀又飞来向少年表示谢意。
  【赏析】
  全诗可分两段。前四句为一段。“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两句以比兴发端,出语惊人。《易》曰:“挠万物者莫疾乎风。”(《说卦》)谚曰:“树大招风。”则高树之风,其摧折破坏之力可想而知。“风”前又着一“悲”字,更加强了这自然景观所具的主观感情色彩。大海无边,波涛山立,风吹浪涌,楫摧樯倾,它和首句所描绘的恶劣的自然环境,实际是现实政治气侯的象征,曲折地反映了宦海的险恶风涛和政治上的挫折所引起的作者内心的悲愤与忧惧。正是在这样一种政治环境里,在这样一种心情支配下,作者痛定思痛,在百转千回之后,满怀悲愤喊出了“利剑不在掌,结交何须多”这一自身痛苦经历所得出的结论。没有权势便不必交友,这真是石破天惊之论!无论从传统的观念,无论从一般人的生活实际,都不能得出这样的结论来。
  儒家一向强调“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论语·学而》)强调“四海之内皆兄弟”(《论语·颜渊》)。从《诗经·伐木》的“嘤其鸣矣,求其友声”到今天民间流传的“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都是强调朋友越多越好。然而,正是由于它的不合常情常理,反而有了更加强烈的wWw.SlKJ.OrG震撼力量,更加深刻地反映了作者内心的悲愤。从曹集中《赠徐干》“亲交义在敦”、《赠丁仪》“亲交义不薄”、《送应氏》“念我平生亲”、《箜篌引》“亲友从我游”等等诗句来看,作者是一个喜交游、重友情的人。这样一个风流倜傥的翩翩佳公子,如今却大声呼喊出与自己本性完全格格不入的话来,不但用以自警,而且用以告诫世人,则其内心的悲苦激烈、创巨痛深,正是不言可知。
  “不见篱间雀”以下为全诗第二段。无权无势就不必交友,这当然不是作者内心的真实思想,而是在特殊情况下所发出的悲愤至极的牢骚。这个观点既无法被读者接受,作者也无法引经据典加以论证。因此他采用寓言手法,用“不见”二字引出了持剑少年救雀的故事。这个故事从表面看,是从反面来论证“利剑不在掌,结友何须多”这一不易为人接受的观点,而实际上却是紧承上段,进一步抒写自己内心的悲愤情绪。
  黄雀是温驯的小鸟,加上“篱间”二字,更可见其并无冲天之志,不过在篱间嬉戏度日而已。然而就是这样一只于人于物都无所害的小鸟,竟也不能见容于世人,设下罗网,放出鹞鹰,必欲驱捕逐得而后快。为罗驱雀的鹞鹰何其凶恶,见鹞投罗的黄雀何其可怜,见雀而喜的罗家何其卑劣。作者虽无一字褒贬,而感情已深融于叙事之中。作者对掌权者的痛恨,对无辜被害的弱小者的同情,均不难于词句外得之。
  作者又进而想象有一手仗利剑的少年,抉开罗网,放走黄雀。黄雀死里逃生,直飞云霄,却又从天空俯冲而下,绕少年盘旋飞鸣,感谢其救命之恩。显然,“拔剑捎罗网”的英俊少年实际是作者想象之中自我形象的化身;黄雀“飞飞摩苍天”所表现的轻快、愉悦,实际是作者在想象中解救了朋友急难之后所感到的轻快和愉悦。诚然,这只是作者的幻想而已。在现实中无能为力,只好在幻想的虚境中求得心灵的解脱,其情亦可悲矣。然而,在这虚幻的想象中,也潜藏著作者对布罗网者的愤怒和反抗。
  曹植诗歌的特点,钟嵘《诗品》的“骨气奇高,辞采华茂”八个字最为确评,也最常为人引用。但就这首《野田黄雀行》而言,“骨气”(思想内容)确实是高的,而辞采却说不上“华茂”。从总体上看,这首诗更具有汉乐府民歌的质朴风味。首先,拔剑捎网、黄雀谢恩这一情节,就明显受汉乐府民歌中许多带寓言色彩的作品的影响。西汉《铙歌》十八曲中《艾如张》一曲有“山出黄雀亦有罗,雀已高飞奈雀何”之句,对此篇构思的启发,更是显然。其次,此诗的词句也多质朴无华。“罗家得雀喜,少年见雀悲”这种句式完全是纯粹的口语,“黄雀得飞飞,飞飞摩苍天”二句中的叠字及顶真修辞手法也都是乐府民歌中常见的。这些朴实的词句和诗歌所要表现的内容正相适应,如果有意雕琢,其感人的力量也许倒反而会减退了。于此可见曹植这个才高八斗的作家向民歌学习所取得的成就。

利剑不在掌,结友何须多相关信息

  • ·《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  “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出自唐朝诗人曹植的作品《野田黄雀行》,其古诗全文如下:   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   利剑不在掌,结友何须多。   不见篱间雀,见鹞自投罗。   罗家得雀喜,少年见雀悲。   拔剑捎罗网,黄雀得飞飞。   飞飞摩苍天,来下谢少年。   【注释】   ⑴野田黄雀行:《乐府诗集》收于《相和歌·瑟调曲》,是曹植后期的作品。   ⑵悲风:凄厉的寒风。   ⑶...
  • ·《美人赠我锦绣段,何以报之青玉案》--  “美人赠我锦绣段,何以报之青玉案”出自西汉诗人张衡的作品《四愁诗》,其古诗全文如下:   我所思兮在太山。欲往从之梁父艰,侧身东望涕沾翰。   美人赠我金错刀,何以报之英琼瑶。   路远莫致倚逍遥,何为怀忧心烦劳。   我所思兮在桂林。欲往从之湘水深,侧身南望涕沾襟。   美人赠我琴琅玕,何以报之双玉盘。   路远莫致倚惆怅,何为怀忧心烦伤。   我所思兮在汉阳。欲往从之陇...
  • ·《我所思兮在雁门。欲往从之雪氛氛,侧身北望涕沾巾》--  “我所思兮在雁门。欲往从之雪氛氛,侧身北望涕沾巾”出自西汉诗人张衡的作品《四愁诗》,其古诗全文如下:   我所思兮在太山。欲往从之梁父艰,侧身东望涕沾翰。   美人赠我金错刀,何以报之英琼瑶。   路远莫致倚逍遥,何为怀忧心烦劳。   我所思兮在桂林。欲往从之湘水深,侧身南望涕沾襟。   美人赠我琴琅玕,何以报之双玉盘。   路远莫致倚惆怅,何为怀忧心烦伤。   我所思兮在...
  • ·《美人赠我金错刀,何以报之英琼瑶》--  “美人赠我金错刀,何以报之英琼瑶”出自西汉诗人张衡的作品《四愁诗》,其古诗全文如下:   我所思兮在太山。欲往从之梁父艰,侧身东望涕沾翰。   美人赠我金错刀,何以报之英琼瑶。   路远莫致倚逍遥,何为怀忧心烦劳。   我所思兮在桂林。欲往从之湘水深,侧身南望涕沾襟。   美人赠我琴琅玕,何以报之双玉盘。   路远莫致倚惆怅,何为怀忧心烦伤。   我所思兮在汉阳。欲往从之陇...
  • ·《我所思兮在太山。欲往从之梁父艰,侧身东望涕沾翰》--  “我所思兮在太山。欲往从之梁父艰,侧身东望涕沾翰”出自西汉诗人张衡的作品《四愁诗》,其古诗全文如下:   我所思兮在太山。欲往从之梁父艰,侧身东望涕沾翰。   美人赠我金错刀,何以报之英琼瑶。   路远莫致倚逍遥,何为怀忧心烦劳。   我所思兮在桂林。欲往从之湘水深,侧身南望涕沾襟。   美人赠我琴琅玕,何以报之双玉盘。   路远莫致倚惆怅,何为怀忧心烦伤。   我所思兮在...
  • ·《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  “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出自西汉诗人罗敷的作品《陌上桑》,其古诗全文如下: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喜蚕桑,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着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家姝?&ldqu...
  • ·《为人洁白皙,鬑鬑颇有须。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  “为人洁白皙,鬑鬑颇有须。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出自西汉诗人罗敷的作品《陌上桑》,其古诗全文如下: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喜蚕桑,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着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使...
  • ·《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  “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出自西汉诗人罗敷的作品《陌上桑》,其古诗全文如下: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喜蚕桑,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着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使君...
  • ·《利剑不在掌,结友何须多》--  “利剑不在掌,结友何须多”出自唐朝诗人曹植的作品《野田黄雀行》,其古诗全文如下:   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   利剑不在掌,结友何须多。   不见篱间雀,见鹞自投罗。   罗家得雀喜,少年见雀悲。   拔剑捎罗网,黄雀得飞飞。   飞飞摩苍天,来下谢少年。   【注释】   ⑴野田黄雀行:《乐府诗集》收于《相和歌·瑟调曲》,是曹植后期的作品。   ⑵悲风:凄厉的寒风
  • ·《宁知寸心里,蓄紫复含红》--  “宁知寸心里,蓄紫复含红”出自魏晋南北朝诗人沈约的作品《咏新荷应诏》,其古诗全文如下:   勿言草卉贱,幸宅天池中。   微根才出浪,短干未摇风。   宁知寸心里,蓄紫复含红!   【赏析】   荷花是一种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又名莲、芙蕖,古时也称为芙蓉。它那“出污泥而不染”的品性,素来为诗人墨客们所赞颂,用以自喻和他喻。此诗即是其中的一首。   诗的一、二句以议论...
  • ·《迎春故早发,独自不疑寒》--  “迎春故早发,独自不疑寒”出自魏晋南北朝诗人谢燮的作品《早梅·迎春故早发》,其古诗全文如下:   迎春故早发,独自不疑寒。   畏落众花后,无人别意看。   【注释】   ⑴发:开花。   ⑵疑:畏惧,害怕。   ⑶别意:格外注意,特别注意。   【翻译】   梅花要迎接春天的来临,所以它早先开放。尽管冬天的天气是多么寒冷,但它还是傲然独立,毫不畏惧。它只是怕开花落在群芳之后,到...
  • ·《畏落众花后,无人别意看》--  “畏落众花后,无人别意看”出自魏晋南北朝诗人谢燮的作品《早梅·迎春故早发》,其古诗全文如下:   迎春故早发,独自不疑寒。   畏落众花后,无人别意看。   【注释】   ⑴发:开花。   ⑵疑:畏惧,害怕。   ⑶别意:格外注意,特别注意。   【翻译】   梅花要迎接春天的来临,所以它早先开放。尽管冬天的天气是多么寒冷,但它还是傲然独立,毫不畏惧。它只是怕开花落在群芳之后,到...
  • ·《洛阳城东西,长作经时别》--  “洛阳城东西,长作经时别”出自唐朝诗人范云的作品《别诗四首》,其古诗全文如下:   洛阳城东西,长作经时别。   昔去雪如花,今来花似雪。   【翻译】   上次离去时,雪像花一样地飘落,如今再度前来,花开得像雪一般的wWw.SlKJ.OrG白艳。这两句诗是感叹相聚太短,离别太长,每次分手后总要经过许久才能相见。   【赏析】   用分别时雪花飞舞的凄凉和重逢时百花盛开的温暖做对照,抒发...
  • ·《昔去雪如花,今来花似雪》--  “昔去雪如花,今来花似雪”出自唐朝诗人范云的作品《别诗四首》,其古诗全文如下:   洛阳城东西,长作经时别。   昔去雪如花,今来花似雪。   【翻译】   上次离去时,雪像花一样地飘落,如今再度前来,花开得像雪一般的白艳。这两句诗是wWw.SlKJ.OrG感叹相聚太短,离别太长,每次分手后总要经过许久才能相见。   【赏析】   用分别时雪花飞舞的凄凉和重逢时百花盛开的温暖做对照,抒发...
  • ·《心事莫将和泪说,凤笙休向泪时吹》--  “心事莫将和泪说,凤笙休向泪时吹”出自宋朝诗人李煜的作品《望江南·多少泪》,其古诗全文如下:   多少泪,断脸复横颐。   心事莫将和泪说,凤笙休向泪时吹。   肠断更无疑。   【注释】   ⑹断脸复横颐:指眼泪纵横交流的状态。断脸,一作“沾袖”。颐,脸颊。   ⑺和泪说:一面流眼泪,一面述说。和,一作“如”。   ⑻凤笙:相传秦穆公时,萧史善吹箫,穆公女...
  • ·《别圃移来贵比金,一丛浅淡一丛深》--  “别圃移来贵比金,一丛浅淡一丛深”出自清朝诗人曹雪芹的作品《对菊》,其古诗全文如下:   别圃移来贵比金,一丛浅淡一丛深。   萧疏篱畔科头坐,清冷香中抱膝吟。   数去更无君傲世,看来惟有我知音。   秋光荏苒休辜负,相对原宜惜寸阴。   【注释】   ⑴科头:不戴帽子叫科头。这里借用来说不拘礼法的样子,与下联“傲世”关合,取意于唐代诗人王维《与卢员外象过崔处士...
  • ·《萧疏篱畔科头坐,清冷香中抱膝吟》--  “萧疏篱畔科头坐,清冷香中抱膝吟”出自清朝诗人曹雪芹的作品《对菊》,其古诗全文如下:   别圃移来贵比金,一丛浅淡一丛深。   萧疏篱畔科头坐,清冷香中抱膝吟。   数去更无君傲世,看来惟有我知音。   秋光荏苒休辜负,相对原宜惜寸阴。   【注释】   ⑴科头:不戴帽子叫科头。这里借用来说不拘礼法的样子,与下联“傲世”关合,取意于唐代诗人王维《与卢员外象过崔处士...
  • ·《利剑不在掌,结友何须多》--  “利剑不在掌,结友何须多”出自唐朝诗人曹植的作品《野田黄雀行》,其古诗全文如下:   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   利剑不在掌,结友何须多。   不见篱间雀,见鹞自投罗。   罗家得雀喜,少年见雀悲。   拔剑捎罗网,黄雀得飞飞。   飞飞摩苍天,来下谢少年。   【注释】   ⑴野田黄雀行:《乐府诗集》收于《相和歌·瑟调曲》,是曹植后期的作品。   ⑵悲风:凄厉的寒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