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

  “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出自唐朝诗人寇准的作品《春日登楼怀归》,其古诗全文如下:
  高楼聊引望,杳杳一川平。
  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
  荒村生断霭,古寺语流莺。
  旧业遥WWW.sLkJ.OrG清渭,沉思忽自惊
  【注释】
  1、旧业,这里指田园家业
  2、清渭,指渭水
  【翻译】
  无事登上高楼远望,茫茫一片平野无边无际。四野空空,只见流水,不见渡者。小舟无依横在岸边。远处荒村古寺,一缕缕炊烟袅袅,三两声莺莺叫语。这些多像我遥远而熟悉的故乡啊,想到这里,不由惊醒。
  【鉴赏】
  首联首句即点明登楼。聊,姑且。引,长,引伸为“远”。次句至颈联写望中之景。次句写诗人登高远眺,放眼所见的是一片广袤无际的平野。
  颔联俯瞰,写楼前景色,一条河流,一条渡船,四野空旷无人,不见渡者,也不知船家何往,尽日只有那条孤零零的渡船横躺在水里飘荡。此联明显化用了韦应物的“野渡无人舟自横”句,两者意境相近,寇诗着一“孤”字及“尽日”一词,尤其后者,更强调了其持续时间之长,再加上“野水”的意象,其意境比韦诗要来得更为丰厚些。
  颈联写抬眼所见。霭,轻烟。断霭,谓烟时起时没。诗人登高览景,当目光投向荒村时,已近黄昏,村里人家大约已在点火做饭了,故冒出缕缕轻烟。不远处的古寺那边,不时传来黄莺婉转清脆的啼鸣声。
  眼中所见的“野渡”、“炊烟”之景,耳边所闻的“流莺”之声,引发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尾联写诗人不由地怀念起故乡来:在那遥远的地方,有自己的田园家业(故业)、自己的亲人,迷离恍惚中,诗人仿佛置身故乡,看到了家乡的流水,家乡的渡船,家乡的村舍……诗人陷入了沉思之中。末句则写诗人从对故乡的沉思遐想之中惊觉的情状。
  律诗要求中间两联即颔联、颈联要对仗。本诗的颔联、颈联对仗工整,意象鲜明,写景生动形象。颔联“野水”对“孤舟”、“无人渡”对“尽日横”,浑然天成;颈联以“荒村”对“古寺”、“生”对“语”、“断霭”对“流莺”,严谨工整。
  从诗人思想感情的变化看,首句“聊”字表明其并非因怀归而登楼,而后由登楼见闻引发怀归之情,进而进入沉思遐想,末句一“惊”字,生动地揭示了诗人由遐思默想到突然惊觉的心理变化过程,蕴含着游子对故乡的依恋之情。
  论:如果光看正史里的寇准,是断然想不出他会写出这样的诗,宋初诗坛分三种体,一是白体,二是晚唐体,三是西昆体。寇先生则是晚唐体的盟主,也是其中的一个异类,因为他官做的大,而爱好写这种诗的人大抵都是和尚和隐士。比如宋初的“九僧”,比如林和靖隐士,还比如魏野隐士。他们的本来就是“我是清都山水郎,几曾着眼看侯王”的那种tease。终日介的闲着,所以就爱在狭小的空间里苦吟出一些清新自然的景色。尤其喜欢把功夫用在中间两联上,句式大抵是前两句为二一二,后两句为二二一,还把单音节处作为“诗眼”,呕心沥血的加以琢磨。象寇公这首诗,中间两联就历来受人追崇,北宋翰林图画院还曾“野水”这一联作为考题来品评考生画画水平的高低,可见这一联确为写景之佳句。
  全诗前三联全是写景,后一联由景生情,做到了交融。首联点明地点,古人大抵一登楼就感触良多,曾在帅哥刘表手下工作的王粲同志就是力证。又如古来那些恨恨不平的人们总要喝酒一般,陶渊明先生又可算做一个具体的例子,陶先生曾叹曰:“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人!”即日就解印绶去职。诚然可敬可佩,虽则陶先生一不买彩票,二没有“低保”可吃,三更没有加入工会,然而家中却还有“奴子”,由此足可见他“不折腰”的底气所在,不然饿死与南山之下怕也是情理之中。
  颔联就是化用韦苏州《滁州西涧》的名句了,黄鲁直每每引以为自傲的就是他所创的“脱胎换骨大法”和“点石成金大法”,古代虽不讲究知识产权,然而儒家学派的学风却是不容于抄袭的,寇老西儿这一联乃从楼上的视角来看,所以野水和孤舟的描写要虚,但结合整诗来读,则意境更为丰厚。颈联所写的景物则更抬眼所见,最后一联则化景为情。“惊”字为眼,情却没有表露,含不尽于意外本是宋人所追求的境界。宋初追随晚唐贾岛姚合路线的晚唐体,寇公的这首诗实可算个一个代表。北宋翰林图画院曾以“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为考题,夺魁的人这画的是“一船夫睡在舟尾,横一孤笛。”

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相关信息

  • ·《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莺》--  “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莺”出自唐朝诗人张建封的作品《竞渡歌》,其古诗全文如下:   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莺。   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   使君出时皆有准,马前已被红旗引。   两岸罗衣破晕香,银钗照日如霜刃。   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   桌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   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   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
  • ·《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  “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作品《九月十日即事》,其古诗全文如下:   昨日登高罢,今朝更举觞。   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   【注释】   即事:以眼前事物为题材之诗,称即事。   登高:古时重阳节有登高的习俗。   更:再。   举觞:举杯。觞,古代喝酒用的器具。   遭此两重阳:古时重阳节有采菊宴赏的习俗。重阳后一日宴赏为小重阳。菊花两遇饮宴,两遭采摘,故有遭...
  • ·《昨日登高罢,今朝更举觞》--  “昨日登高罢,今朝更举觞”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作品《九月十日即事》,其古诗全文如下:   昨日登高罢,今朝更举觞。   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   【注释】   即事:以眼前事物为题材之诗,称即事。   登高:古时重阳节有登高的习俗。   更:再。   举觞:举杯。觞,古代喝酒用的器具。   遭此两重阳:古时重阳节有采菊宴赏的习俗。重阳后一日宴赏为小重阳。菊花两遇饮宴,两遭采摘,故有遭...
  • ·《望望不见君,连山起烟雾》--  “望望不见君,连山起烟雾”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作品《金乡送韦八之西京》,其古诗全文如下:   客自长安来,还归长安去。   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   此情不可道,此别何时遇?   望望不见君,连山起烟雾。   【注释】   ⑴金乡:今山东省金乡县。《元和郡县志》卷十河南道兖州金乡县:“后汉于今兖州任城县西南七十五里置金乡县。”韦八:生平不详,李白的友人。西京:即长安,天...
  • ·《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  “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作品《金乡送韦八之西京》,其古诗全文如下:   客自长安来,还归长安去。   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   此情不可道,此别何时遇?   望望不见君,连山起烟雾。   【注释】   ⑴金乡:今山东省金乡县。《元和郡县志》卷十河南道兖州金乡县:“后汉于今兖州任城县西南七十五里置金乡县。”韦八:生平不详,李白的友人。西京:即长安,天...
  • ·《汉家天子今神武,不肯和亲归去来》--  “汉家天子今神武,不肯和亲归去来”出自唐朝诗人王之涣的作品《凉州词·单于北望拂云堆》,其古诗全文如下:   单于北望拂云堆,杀马登坛祭几回。   汉家天子今神武,不肯和亲归去来。   【注释】   单于:古代对匈奴君长的称呼,此指突厥首领   拂云堆:祠庙名,在今内蒙古五原   来:语助词,无义   【翻译】   突厥首领来到中原求和亲,北望自己的领土,看到了边界以北的拂云堆神...
  • ·《单于北望拂云堆,杀马登坛祭几回》--  “单于北望拂云堆,杀马登坛祭几回”出自唐朝诗人王之涣的作品《凉州词·单于北望拂云堆》,其古诗全文如下:   单于北望拂云堆,杀马登坛祭几回。   汉家天子今神武,不肯和亲归去来。   【注释】   单于:古代对匈奴君长的称呼,此指突厥首领   拂云堆:祠庙名,在今内蒙古五原   来:语助词,无义   【翻译】   突厥首领来到中原求和亲,北望自己的领土,看到了边界以北的拂云堆神...
  • ·《非无脚下浮云闹,来不相知去不留》--  “非无脚下浮云闹,来不相知去不留”出自清朝诗人郑燮的作品《题画兰》,其古诗全文如下:   身在千山顶上头,突岩深缝妙香稠。   非无脚下浮云闹,来不相知去不留。   【注释】   顶:顶头   突:高出周围   稠:浓郁   非:不是   浮云:天上的云   闹:喧哗   【翻译】   兰花生长在山岩的顶处,它的香气飘散四溢,在突出的岩石和岩缝中,美妙的花香浓郁芬芳。不是脚下没有浮云翻滚的喧...
  • ·《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  “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出自唐朝诗人寇准的作品《春日登楼怀归》,其古诗全文如下:   高楼聊引望,杳杳一川平。   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   荒村生断霭,古寺语流莺。   旧业遥WWW.sLkJ.OrG清渭,沉思忽自惊。   【注释】   1、旧业,这里指田园家业   2、清渭,指渭水   【翻译】   无事登上高楼远望,茫茫一片平野无边无际。四野空空,只见流水,不见渡者。小舟无依横
  • ·《旧业遥清渭,沉思忽自惊》--  “旧业遥清渭,沉思忽自惊”出自唐朝诗人寇准的作品《春日登楼怀归》,其古诗全文如下:   高楼聊引望,杳杳一川平。   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   荒村生断霭,古寺语流莺。   旧业遥清渭,沉思忽自惊。   【注释】   1、旧业,这里指田园家业   2、清渭,指渭水   【翻译】   无事登上高楼远望,茫茫一片平野无边无际。四野空空,只见流水,不见渡者。小舟无依横在岸边。远处荒村古寺,...
  • ·《万事销身外,生涯在镜中》--  “万事销身外,生涯在镜中”出自唐朝诗人李益的作品《立秋前一日览镜》,其古诗全文如下:   万事销身外,生涯在镜中。   惟将两鬓雪,明日对秋风。   【鉴赏】   失志不遇的悲哀,莫过于年华蹉跎而志业无成,乃至无望。如果认定无望,反而转向超脱,看破红尘。在封建士人中,多数是明知无望,却仍抱希望,依旧奔波仕途,甘受沦落苦楚。李益这诗即作是想,怀此情。   第二天立秋,第一天照镜子,不言...
  • ·《惟将两鬓雪,明日对秋风》--  “惟将两鬓雪,明日对秋风”出自唐朝诗人李益的作品《立秋前一日览镜》,其古诗全文如下:   万事销身外,生涯在镜中。   惟将两鬓雪,明日对秋风。   【鉴赏】   失志不遇的悲哀,莫过于年华蹉跎而志业无成,乃至无望。如果认定无望,反而转向超脱,看破红尘。在封建士人中,多数是明知无望,却仍抱希望,依旧奔波仕途,甘受沦落苦楚。李益这诗即作是想,怀此情。   第二天立秋,第一天照镜子,不言...
  •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出自唐朝诗人黄巢的作品《菊花》,其古诗全文如下: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注释】   九月八:古代九月九日为重阳节,有登高赏菊的风俗。说“九月八”是为了押韵   杀:凋谢   香阵:阵阵香气   黄金甲:金黄色的铠甲,此指菊花的颜色   【鉴赏】   这首诗的题目,《全唐诗》作“...
  •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出自唐朝诗人黄巢的作品《菊花》,其古诗全文如下: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注释】   九月八:古代九月九日为重阳节,有登高赏菊的风俗。说“九月八”是为了押韵   杀:凋谢   香阵:阵阵香气   黄金甲:金黄色的铠甲,此指菊花的颜色   【鉴赏】   这首诗的题目,《全唐诗》作“...
  • ·《菱透浮萍绿锦池,夏莺千啭弄蔷薇》--  “菱透浮萍绿锦池,夏莺千啭弄蔷薇”出自唐朝诗人杜牧的作品《齐安郡后池绝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菱透浮萍绿锦池,夏莺千啭弄蔷薇。   尽日无人看微雨,鸳鸯相对浴红衣。   【注释】   (1)莺:即莺啼燕语   (2)尽:指尽管   (3)鸳鸯:指鸟名   (4)红衣:指鸳鸯羽毛   【翻译】   菱叶穿透满池的浮萍高挑出水,夏日的黄莺在花枝离披的蔷薇间放开百啭的歌喉。这一天还有谁像我一样百无聊赖?...
  • ·《尽日无人看微雨,鸳鸯相对浴红衣》--  “尽日无人看微雨,鸳鸯相对浴红衣”出自唐朝诗人杜牧的作品《齐安郡后池绝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菱透浮萍绿锦池,夏莺千啭弄蔷薇。   尽日无人看微雨,鸳鸯相对浴红衣。   【注释】   (1)莺:即莺啼燕语   (2)尽:指尽管   (3)鸳鸯:指鸟名   (4)红衣:指鸳鸯羽毛   【翻译】   菱叶穿透满池的浮萍高挑出水,夏日的黄莺在花枝离披的蔷薇间放开百啭的歌喉。这一天还有谁像我一样百无聊赖?...
  • ·《燕语如伤旧国春,宫花一落已成尘》--  “燕语如伤旧国春,宫花一落已成尘”出自唐朝诗人李益的作品《隋宫燕》,其古诗全文如下:   燕语如伤旧国春,宫花一落已成尘。   自从一闭风光后,几度飞来不见人。   【注释】   隋宫:指汴水边隋炀帝的行宫,当时已荒废。   旧国:指隋朝。   旋落:很快飘落。“旋落”一作为“一落”。   一闭风光:指隋亡后,行宫关闭。   【翻译】   燕语呢喃声声,好似在伤感...
  • ·《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  “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出自唐朝诗人寇准的作品《春日登楼怀归》,其古诗全文如下:   高楼聊引望,杳杳一川平。   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   荒村生断霭,古寺语流莺。   旧业遥WWW.sLkJ.OrG清渭,沉思忽自惊。   【注释】   1、旧业,这里指田园家业   2、清渭,指渭水   【翻译】   无事登上高楼远望,茫茫一片平野无边无际。四野空空,只见流水,不见渡者。小舟无依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