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出自唐朝诗人王建的古诗作品《十五夜望月》的第三四句,其全文如下: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注释】
  ⑴十五夜:指农历八月十五的晚上,即中秋夜。杜郎中,名杜元颖。
  ⑵中庭:即庭中,庭院中。
  ⑶地白:指月光照在庭院的样子。
  ⑷鸦:鸦雀。
  ⑸冷露:秋天的露水。
  ⑹尽:都。
  ⑺秋思:秋天的情思,这里指怀人的思绪。
  ⑻落:在,到。
  【翻译】
  中秋的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铺上了一层霜雪那样白,树上的鸦雀停止了聒噪,进入了梦乡。夜深了,清冷的秋露悄悄地打湿庭中的桂花。今夜,明月当空,人们都在赏月,不知那茫茫的秋思落在谁家。
  【赏析】
  此诗是诗人在中秋佳节与朋友相聚时所作。诗题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可见是寄友人杜元颖的。原诗诗题下注云:“时会琴客”,说明佳节良友相聚,并非独吟。
  这是一首中秋之夜望月思远的七言绝句。在民俗中,中秋节的形成历史悠久。诗人望月兴叹,但写法与其他中秋咏月诗完全不同,很有创造性,甚至更耐人回味。
  “中庭地白树栖鸦”,明写赏月环境,暗写人物情态,精炼而含蓄。这句如同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首句一样,借助特有的景物一下子就将萧瑟苍凉之景推到读者眼前,予人以难忘的印象。诗人写中庭月色,只用“地白”二字,却给人以积水空明、澄静素洁、清冷之感,联想到李白的名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沉浸在清美的意境之中。“树栖鸦”,应该是听出来的,而不是看到的。因为即使在明月之夜,人们也不大可能看到鸦鹊的栖宿;而鸦鹊在月光树荫中从开始的惊惶喧闹到最后的安定入睡,却完全可能凭听觉感受出来。(周邦彦《蝶恋花·早行》词有“月皎惊乌栖不定”句,就是写这种意境。)“树栖鸦”这三个字,朴实、简洁、凝炼,既写了鸦鹊栖树的情状,又烘托了月夜的寂静。全句无一字提到人,而又使人处处想到清宵的望月者。
  “冷露无声湿桂花”,紧承上句,借助感受进一步渲染中秋之夜。这句诗因桂香袭人而发。在桂花诸品中,秋桂香最浓。在皎洁的月亮上某些环形火山的阴影曾使富于幻想的人赋予它美好的形象,说它是月宫里的桂树,有的传说还说人间的桂树是天上落下来的种子生成的(宋之问《灵隐寺》“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这句诗描写了冷气袭人,桂花怡人的情景。如果进一步揣摩,更会联想到这桂花可能是指月中的桂树。这是暗写诗人望月,正是全篇点题之笔。诗人在万籁俱寂的深夜,仰望明月,凝想入神,丝丝寒意,轻轻袭来,不觉浮想联翩:那广寒宫中,清冷的露珠一定也沾湿了桂花树。这样,“冷露无声湿桂花”的意境,就显得更悠远,更耐人寻思。诗人选取“无声”二字,细致地表现出冷露的轻盈无迹,又渲染了桂花的浸润之久。而且不只是桂花,那树下的玉兔,那挥斧的吴刚,那“碧海青天夜夜心”的嫦娥,也是如此。古人以为霜露之类似雨雪都从天而降,因而诗人探桂时奇怪冰凉的露水把花枝沁得这么湿却没听到一点声音。如此落笔,既写出了一个具体可感的中秋之夕,又表现了夜之深和静,似乎桂香与寒气袭人而来了,带给人以美的联想。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这两句采取了忽然宕开的写法,从作者的一群人的望月联想到天下人的望月,又由赏月的活动升华到思人怀远,意境阔大,含蓄不露。普天之下又有多少人在望月思亲:在家乡的人思念远离的亲人,离乡之人遥望家乡亲人。于是,水到渠成,吟出了这两句。前两句写景,不带一个“月”字;第三句才点明望月,而且推己及人,扩大了望月者的范围。但是,同是望月,那感秋之意,怀人之情,却是人各不同的。诗人怅然于家人离散,因而由月宫的凄清,引出了入骨的相思。他的“秋思”必然是最浓挚的。然而,在WWw.sLKj.org表现的时候,诗人却并不采用正面抒情的方式,直接倾诉自己的思念之切;而是用了一种委婉的疑问语气:不知那茫茫的秋思会落在谁的一边。天下离人千千万万,怀人愁绪如绵绵秋草,逐处丛生;诗人在思谁是确定的,说“不知秋思落谁家”并非真不知,而是极写秋思的浩茫浑涵,似虚而实,深得诗歌含蓄之美。明明是自己在怀人,偏偏说“秋思落谁家”,这就将诗人对月怀远的情思,表现得蕴藉深沉。似乎秋思唯诗人独有,别人尽管也在望月,却并无秋思可言。这真是无理之极,然而愈显出诗人痴情,手法高妙。在炼字上,“落”字新颖妥贴,不同凡响,它给人以生动形象的感觉,仿佛那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齐洒落人间。
  这首诗意境很美,首先予人的印象是情景如画,用苏轼的话来说就是“诗中有画”。明《唐诗画谱》中就有以这首诗为题材的版画,但这幅版画仅是画家别出心裁构想出的意境,和王建原作并不一一吻合,而且它对全诗点睛之笔——秋思未作充分表达。在这一点上,诗歌语言艺术显示了它的不可代替性。诗人运用形象的语言,丰美的想象,渲染了中秋望月的特定的环境气氛,把读者带进一个月明人远、思深情长的意境,加上一个唱叹有神、悠然不尽的结尾,将别离思聚的情意,表现得委婉动人。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相关信息

  •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出自唐朝诗人王建的古诗作品《十五夜望月》的第一二句,其全文如下: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注释】   ⑴十五夜:指农历八月十五的晚上,即中秋夜。杜郎中,名杜元颖。   ⑵中庭:即庭中,庭院中。   ⑶地白:指月光照在庭院的样子。   ⑷鸦:鸦雀。   ⑸冷露:秋天的露水。   ⑹尽:都。   ⑺秋思:...
  •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着中庭栀子花》--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着中庭栀子花”出自唐朝诗人王建的古诗作品《雨过山村》的第三四句,其全文如下: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着中庭栀子花。   【注释】   1、妇姑:嫂嫂和小姑   2、相唤:互相呼唤   3、浴蚕:古时候将蚕种浸在盐水中,用来选出优良的蚕种,称为浴蚕   4、闲着:农人忙着干活,没有人欣赏盛开的栀子花   5、中庭:庭院   6、栀子:常绿...
  •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出自唐朝诗人王建的古诗作品《雨过山村》的第一二句,其全文如下: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着中庭栀子花。   【注释】   ⑴竹溪:小溪旁长着翠竹。   ⑵妇姑:嫂嫂和小姑。   ⑶相唤:互相呼唤。   ⑷浴蚕:古时候将蚕种浸在盐水中,用来选出优良的蚕种,成为浴蚕。   ⑸闲着:农人忙着干活,没有人欣赏盛开的栀子花。 ...
  • ·《行行小垂手,日暮渭川阳》--  “行行小垂手,日暮渭川阳”出自唐朝诗人王翰的古诗作品《子夜春歌》的第七八句,其全文如下:   春气满林香,春游不可忘。   落花吹欲尽,垂柳折还长。   桑女淮南曲,金鞍塞北装。   行行小垂手,日暮渭川阳。   【注释】   1、渭:渭水   【翻译】   春天WWw.sLKj.org的气息已经来到,满树林都是香气,这时候可不能忘了去春游。落花随风飞舞,好像都被春风吹落了,长长的柳枝折下一截还...
  • ·《桑女淮南曲,金鞍塞北装》--  “桑女淮南曲,金鞍塞北装”出自唐朝诗人王翰的古诗作品《子夜春歌》的第五六句,其全文如下:   春气满林香,春游不可忘。   落花吹欲尽,垂柳折还长。   桑女淮南曲,金鞍塞北装。   行行小垂手,日暮渭川阳。   【注释】   1、塞:穿着的意思   【翻译】   春天的气息已经来到,满树林都是香气,这时候可不能忘了去春游。落花随风飞舞,好像都被春风吹落了,长长的柳枝折下一截还是显得...
  • ·《落花吹欲尽,垂柳折还长》--  “落花吹欲尽,垂柳折还长”出自唐朝诗人王翰的古诗作品《子夜春歌》的第三四句,其全文如下:   春气满林香,春游不可忘。   落花吹欲尽,垂柳折还长。   桑女淮南曲,金鞍塞北装。   行行小垂手,日暮渭川阳。   【注释】   1、折:向下曲折   【翻译】   春天的气息已经来到,满树林都是香气,这时候可不能忘了去春游。落花随风飞舞,好像都被春风吹落了,长长的柳枝折下一截还是显得那...
  • ·《春气满林香,春游不可忘》--  “春气满林香,春游不可忘”出自唐朝诗人王翰的古诗作品《子夜春歌》的第一二句,其全文如下:   春气满林香,春游不可忘。   落花吹欲尽,垂柳折还长。   桑女淮南曲,金鞍塞北装。   行行小垂手,日暮渭川阳。   【注释】   1、满林:充满整个树林   【翻译】   春天的气息已经来到,满树林都是香气,这时候可不能忘了去春游。落花随风飞舞,好像都被春风吹落了,长长的柳枝折下一截还是...
  •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出自唐朝诗人王翰的古诗作品《凉州词》的第一二句,其全文如下: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注释】   1、沙场:平坦空旷的沙地,古时多指战场   2、君:你   3、征战:打仗   【解说】   举起晶莹的夜光杯,斟满殷红的葡萄美酒。正要开怀畅饮,忽然,铮铮纵纵的琵琶声从马上传来。醉就醉吧,醉卧在沙场上...
  •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出自唐朝诗人王建的古诗作品《十五夜望月》的第三四句,其全文如下: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注释】   ⑴十五夜:指农历八月十五的晚上,即中秋夜。杜郎中,名杜元颖。   ⑵中庭:即庭中,庭院中。   ⑶地白:指月光照在庭院的样子。   ⑷鸦:鸦雀。   ⑸冷露:秋天的露水。   ⑹尽:都。
  • ·《客路青山下,行舟绿水前》--  “客路青山下,行舟绿水前”出自唐朝诗人王湾的古诗作品《次北固山下》的第一二句,其全文如下:   客路青山下,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注释】   1、次:住宿,此指停泊,途中暂时停宿   2、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市北,北临长江   3、客路:旅途   【翻译】   行客路过苍苍的北固山下,船儿泛着湛蓝的江水向...
  •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出自唐朝诗人王湾的古诗作品《次北固山下》的第三四句,其全文如下:   客路青山下,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注释】   1、潮平两岸阔:潮水涨满时,两岸之间水面宽阔   2、风正:风顺(而和)   3、悬:挂   【翻译】   行客路过苍苍的北固山下,船儿泛着湛蓝的江水向前。潮水涨满,...
  •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出自唐朝诗人王湾的古诗作品《次北固山下》的第五六句,其全文如下:   客路青山下,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注释】   1、海日:海上的旭日   2、残夜:夜色已残,指天将破晓。夜将尽而未尽的时候   【翻译】   行客路过苍苍的北固山下,船儿泛着湛蓝的江水向前。潮水涨满,两岸...
  •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出自唐朝诗人王湾的古诗作品《次北固山下》的第七八句,其全文如下:   客路青山下,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注释】   1、归雁:大雁每年秋天飞往南方,春天飞往北方。古代有用大雁传递书信的传说   【翻译】   行客路过苍苍的北固山下,船儿泛着湛蓝的江水向前。潮水涨满,两岸...
  •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出自唐朝诗人王维的古诗作品《鹿柴》的第一二句,其全文如下: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注释】   鹿柴(zhài):王维辋川别墅之一(在今陕西省蓝田县西南)。柴:通“寨”、“砦”,用树木围成的栅栏。   但:只。   返景(yǐng):同“返影”,太阳将落时通过云彩反射的阳光。   复:又。   【...
  •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出自唐朝诗人王维的古诗作品《鹿柴》的第三四句,其全文如下: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注释】   鹿柴(zhài):王维辋川别墅之一(在今陕西省蓝田县西南)。柴:通“寨”、“砦”,用树木围成的栅栏。   但:只。   返景(yǐng):同“返影”,太阳将落时通过云彩反射的阳光。   复:又。   【...
  •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出自唐朝诗人王维的古诗作品《竹里馆》的第一二句,其全文如下: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注释】   1、竹里馆:辋川别墅的胜景之一,房屋周围有竹林,故名   2、幽篁(huáng):幽是深的意思,篁是竹林。 幽深的竹林   3、啸(xiào):嘬口发出长而清脆的声音。魏晋名士称吹口哨为啸   【翻译】   独自坐在幽深的竹...
  •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出自唐朝诗人王维的古诗作品《竹里馆》的第三四句,其全文如下: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注释】   1、深林:指“幽篁”   2、相照:与“独坐”对应   【翻译】   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里,一边弹琴一边对天唱歌。深林中没有人与我作伴,只有天上的明月来相照。   【赏析】   《竹里馆》当作于王...
  •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出自唐朝诗人王建的古诗作品《十五夜望月》的第三四句,其全文如下: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注释】   ⑴十五夜:指农历八月十五的晚上,即中秋夜。杜郎中,名杜元颖。   ⑵中庭:即庭中,庭院中。   ⑶地白:指月光照在庭院的样子。   ⑷鸦:鸦雀。   ⑸冷露:秋天的露水。   ⑹尽: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