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出自宋朝诗人辛弃疾的古诗作品《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第三四句,其全文如下: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注释】
  1、天外:天边
  2、旧时:往日
  3、茅店:茅草盖的乡村客店
  4、社林:土地庙附近的树林。社,土地神庙。古时,村有社树,为祀神处,故曰社林
  5、忽见:忽现,指小店忽然出现
  【翻译】
  天边的明月升上了树梢,惊飞了栖息在枝头的喜鹊。清凉的晚风仿佛吹来了远处的蝉叫声。在稻花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好像在说着丰收年。天空中轻云漂浮,闪烁的星星时隐时现,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诗人急急从小桥过溪想要躲雨,往日,土地庙附近树林旁的茅屋小店哪里去了?拐了弯,茅店忽然出现在他的眼前。
  【赏析】
  辛弃疾在南宋做到封疆大吏,但他英伟磊落的议论和果断干练的作风,特别是力主抗战恢复的政治主张,却遭到同僚的嫉恨和最高统治阶层的打击。宋孝宗淳熙八年(1181),他被弹劾罢官,回到带湖家居,过着投闲置散的退隐生活。辛弃疾一直重视农业生产和同情民间疾苦,这首词正作于辛弃疾闲居上饶带湖期间。
  这是辛弃疾中年时代经过江西上饶黄沙岭道时写的一首词。公元1181年(宋孝宗淳熙八年),辛弃疾因受奸臣排挤,被免罢官,开始到上饶居住,并在此生活了近十五年。在此期间,他虽也有过短暂的出仕经历,但以在上饶居住为多,因而在此留下了不少词作。词中所说的黄沙岭在上饶县西四十里,岭高约十五丈,深而敞豁,可容百人。下有两泉,水自石中流出,可溉田十余亩。这一带不仅风景优美,也是农田水利较好的地区。辛弃疾在上饶期间,经常来此游览,他描写这一带风景的词,现存约五首,即:《生查子》(独游西岩)二首、《浣溪沙》(黄沙岭)一首,《鹧鸪天》(黄沙道上即事)一首,以及此词。
  辛弃疾的这首《西江月》前两句“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表面看来,写的是风、月、蝉、鹊这些极其平常的景物,然而经过作者巧妙的组合,结果平常中就显得不平常了。鹊儿的惊飞不定,不是盘旋在一般树头,而是飞绕在横斜突兀的枝干之上。因为月光明亮,所以鹊儿被惊醒了;而鹊儿惊飞,自然也就会引起“别枝”摇曳。同时,知了的鸣叫声也是有其一定时间的。夜间的鸣叫声不同于烈日炎炎下的嘶鸣,而当凉风徐徐吹拂时,往往特别感到清幽。总之,“惊鹊”和“鸣蝉”两句动中寓静,把半夜“清风”、“明月”下的景色描绘得令人悠然神往。
  接下来“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把人们的关注点从长空转移到田野,表现了词人不仅为夜间黄沙道上的柔和情趣所浸润,更关心扑面而来的漫村遍野的稻花香,又由稻花香而联想到即将到来的丰年景象。此时此地,词人与人民同呼吸的欢乐http://www.slkj.org/c/1871.html,尽在言表。稻花飘香的“香”,固然是描绘稻花盛开,也是表达词人心头的甜蜜之感。而说丰年的主体,不是人们常用的鹊声,而是那一片蛙声,这正是词人匠心独到之处,令人称奇。在词人的感觉里,俨然听到群蛙在稻田中齐声喧嚷,争说丰年。先出“说”的内容,再补“声”的来源。以蛙声说丰年,是词人的创造。
  以上四句纯然是抒写当时当地的夏夜山道的景物和词人的感受,然而其核心却是洋溢着丰收年景的夏夜。因此,与其说这是夏景,还不如说是眼前夏景将给人们带来的幸福。
  不过,词人所描写的夏景并没有就此终止。如果说词的上阕并非寥廓夏景的描绘,那么下阕却显然是以波澜变幻、柳荫路曲取胜了。由于上阕结尾构思和音律出现了显著的停顿,因此下阕开头,词人就树立了一座峭拔挺峻的奇峰,运用对仗手法,以加强稳定的音势。“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在这里,“星”是寥落的疏星,“雨”是轻微的阵雨,这些都是为了与上阕的清幽夜色、恬静气氛和朴野成趣的乡土气息相吻合。特别是一个“天外”一个“山前”,本来是遥远而不可捉摸的,可是笔锋一转,小桥一过,乡村林边茅店的影子却意想不到地展现在人们的眼前。词人对黄沙道上的路径尽管很熟,可总因为醉心于倾诉丰年在望之乐的一片蛙声中,竟忘却了越过“天外”,迈过“山前”,连早已临近的那个社庙旁树林边的茅店,也都没有察觉。前文“路转”,后文“忽见”,既衬出了词人骤然间看出了分明临近旧屋的欢欣,又表达了他由于沉浸在稻花香中以至忘了道途远近的怡然自得的入迷程度,相得益彰,体现了作者深厚的艺术功底,令人玩味无穷。
  从表面上看,这首词的题材内容不过是一些看来极其平凡的景物,语言没有任何雕饰,没有用一个典故,层次安排也完全是听其自然,平平淡淡。然而,正是在看似平淡之中,却有着词人潜心的构思,淳厚的感情。在这里,读者也可以领略到稼轩词于雄浑豪迈之外的另一种境界。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相关信息

  •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出自宋朝诗人辛弃疾的古诗作品《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第三四句,其全文如下: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注释】   1、天外:天边   【翻译】   天边的明月升上了树梢,惊飞了栖息在枝头的喜鹊。清凉的晚风仿佛吹来了远处的蝉叫声。在...
  •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出自宋朝诗人辛弃疾的古诗作品《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的第七八句,其全文如下: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注释】   1、愁余:使我感到忧愁   2、鹧鸪(zhè gū):鸟名,传说它的叫声像“行不得也哥哥”,啼声凄苦   【翻译】   郁...
  •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出自宋朝诗人辛弃疾的古诗作品《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的第三四句,其全文如下: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注释】   1、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为汉唐故都。这里指沦于敌手的宋国都城汴梁。   2、可怜:可惜   【翻译】   郁孤台下这赣江的水,水...
  • ·《茅檐常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茅檐常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出自宋朝诗人王安石的古诗作品《书湖阴先生壁》的第一二句,其全文如下:   茅檐常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注释】   1、书:书写,题诗。   2、湖阴先生:本名杨德逢,隐居之士,是王安石晚年居住金陵时的邻居。也是作者元丰年间(1078-1086)闲居江宁(今江苏南京)时的一位邻里好友。本题共两首,这里选录第一首。 ...
  • ·《歌管楼台声细细,秋千院落夜沉沉》--  “歌管楼台声细细,秋千院落夜沉沉”出自宋朝诗人苏轼的古诗作品《春宵》的第三四句,其全文如下: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歌管楼台声细细,秋千院落夜沉沉。   【注释】   1、歌管:歌声和管乐声。   【翻译】   春天的夜晚因短暂而更加珍贵。花儿散发着丝丝缕缕的清香,月光在花下投射出朦胧的阴影。楼台深处,富贵人家还在轻歌曼舞,那轻轻的歌声和管乐声还不时地弥...
  • ·《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  “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出自宋朝诗人梅尧臣的古诗作品《陶者》的第三四句,其全文如下:   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   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   【注释】   ⑴陶者:烧制陶器的人。这里指烧瓦工人。   ⑵陶:同“掏”,指挖土烧瓦。   ⑶无片瓦:没有一片瓦。   ⑷沾:同“沾”。   ⑸鳞鳞:形容屋瓦如鱼鳞般整齐排列。大厦:高大的屋子。   【翻译】   烧...
  • ·《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  “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出自宋朝诗人梅尧臣的古诗作品《陶者》的第一二句,其全文如下:   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   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   【注释】   ⑴陶者:烧制陶器的人。这里指烧瓦工人。   ⑵陶:同“掏”,指挖土烧瓦。   ⑶无片瓦:没有一片瓦。   ⑷沾:同“沾”。   ⑸鳞鳞:形容屋瓦如鱼鳞般整齐排列。大厦:高大的屋子。   【翻译】   烧...
  •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出自宋朝诗人陆游的古诗作品《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的第三四句,其全文如下: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注释】   ⑴将晓:天将要亮。篱门:竹子或树枝编的门。迎凉:出门感到一阵凉风。   ⑵天汉:银河。   ⑶怆:悲伤。   ⑷三万里:长度,形容它的长,是虚指。河:指黄河。   ⑸五千仞(rèn):...
  •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出自宋朝诗人辛弃疾的古诗作品《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第三四句,其全文如下: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注释】   1、天外:天边   2、旧时:往日   3、茅店:茅草盖的乡村客店   4、社林:土地庙附近的树林。社,土地神庙。古时
  •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出自宋朝诗人晏殊的古诗作品《浣溪沙》的第一句,其全文如下: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注释】   ⑴浣溪沙:唐玄宗时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沙,一作“纱”。   ⑵一曲新词酒一杯:此句化用白居易《长安道》诗意:“花枝缺入青楼开,艳歌一曲...
  • ·《夕阳西下几时回》--  “夕阳西下几时回”出自宋朝诗人晏殊的古诗作品《浣溪沙》的第二句,其全文如下: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注释】   ⑴浣溪沙:唐玄宗时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沙,一作“纱”。   ⑵一曲新词酒一杯:此句化用白居易《长安道》诗意:“花枝缺入青楼开,艳歌一曲酒一杯”...
  •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出自宋朝诗人晏殊的古诗作品《浣溪沙》的第三句,其全文如下: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注释】   ⑴浣溪沙:唐玄宗时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沙,一作“纱”。   ⑵一曲新词酒一杯:此句化用白居易《长安道》诗意:“花枝缺入青楼开,艳歌一曲...
  • ·《小园香径独徘徊》--  “小园香径独徘徊”出自宋朝诗人晏殊的古诗作品《浣溪沙》的第三句,其全文如下: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注释】   ⑴浣溪沙:唐玄宗时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沙,一作“纱”。   ⑵一曲新词酒一杯:此句化用白居易《长安道》诗意:“花枝缺入青楼开,艳歌一曲酒一杯”...
  •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出自宋朝诗人晏殊的古诗作品《蝶恋花》的第一二句,其全文如下: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远知何处?   【注释】   ⑴蝶恋花:又名“凤栖梧”“鹊踏枝”等。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乐章集》《张子野词》并入&...
  •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出自宋朝诗人晏殊的古诗作品《蝶恋花》的第三四句,其全文如下: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远知何处?   【注释】   ⑴蝶恋花:又名“凤栖梧”“鹊踏枝”等。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乐章集》《张子野词》并入&ldqu...
  •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出自宋朝诗人晏殊的古诗作品《蝶恋花》的第五六句,其全文如下: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远知何处?   【注释】   ⑴蝶恋花:又名“凤栖梧”“鹊踏枝”等。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乐章集》《张子野词》并入&...
  •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远知何处》--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远知何处”出自宋朝诗人晏殊的古诗作品《蝶恋花》的第五六句,其全文如下: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远知何处?   【注释】   ⑴蝶恋花:又名“凤栖梧”“鹊踏枝”等。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乐章集》《张子野词》并入&ldqu...
  •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出自宋朝诗人辛弃疾的古诗作品《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第三四句,其全文如下: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注释】   1、天外:天边   2、旧时:往日   3、茅店:茅草盖的乡村客店   4、社林:土地庙附近的树林。社,土地神庙。古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