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谔字士恢,赵郡人。
  好学,知道作文章。
  仕北齐为中书舍人,有口才,常常接待陈国使者。
  北周武帝平定北齐后,拜授他为天官都上士。
  李谔见隋高祖有奇貌,于是深深与之结交。
  高祖为北周丞相后,很亲近他,问他为政的得失。
  那时战争连年,国库空虚,李谔上《重谷论》,以讽劝高祖,高祖全然采纳。
  高祖受禅后,李谔历任比部、考功两曹的WWw.SLKj.oRg侍郎,赐为南和伯爵。
  李谔生性公平方正,通晓事务,被人们推重。
  升任治书侍御史。
  高祖对群臣说:“我过去当大司马时,常求放外任。
  李谔陈述十二策,苦劝我不要到外地任职,我于是决意在朝内作官。
  如今这番事业,是李谔出的力啊。”赐他缣纟采二千段。
  李谔见礼教凋敝,公卿刚死,其爱妾、侍婢,就被子孙嫁掉、卖掉,于是形成了风俗。
  李谔上书说:“我听说,追念远逝的人,善始善终,民德才能归于忠厚;三年之丧无改,才称为孝顺。
  我听说朝中大臣,有父亲祖父去世,日月还不久,其子孙为无赖之徒,就瓜分他们的的女妓爱妾,嫁了、卖了,以取钱财。
  即使只有一个事例在如今,就实在有损风化。
  爱妾虽然微贱,但亲自承接先人的衣服和鞋子,为之服丧三年,这是古今的通例。
  岂能容忍急急脱下丧服,强迫施上粉黛,让她们在先人的灵牌前哭泣告辞,送到他人的房里去?凡是看到的旁人,尚且伤心,何况还是人子,怎能如此忍心?又有朝廷大臣,位高爵重,他们之间平生交好,情如兄弟。
  但到朋友死后,却把朋友当作路人,早晨听到朋友死了,傍晚就劝朋友的爱妾改嫁,方便时甚至自己去求聘,以得到他人爱妾为目的,毫无廉耻之心,抛弃朋友的情义。
  而且,治家之法,可拿到官府上,既不能正家,又怎能有助于治国?”皇上看了表章,很赞赏。
  五品以上官员的妻妾不得改嫁,就是从这时开始的。
  李谔又因写作文章的人,崇尚轻薄,转相师法仿效,流宕他途而忘记返回正道,于是上书道:我听说,古代的先贤圣哲教化人民,必须改变他们的视听,防备他们的嗜好欲望,堵住他们的邪恶放荡的心,显示他们以淳朴平和的道路。
  五教六行,是教训人民的根本;《诗》、《书》、《礼》、《易》,是崇尚道义的门径。
  所以能够恢复孝顺慈爱,让人人都知道礼让,调正民风民俗,没有比这更重要的了。
  凡有上书献赋,写诔文刻铭文的,都是用来褒扬功德,赞扬贤能,注明功勋,证明大理。
  如非惩恶扬善,于道义上,不让白写白刻这些东西。
  到了后代,风俗教化逐渐差了。
  曹魏的三祖,更是崇尚文辞,忽视治国大道,喜好雕虫小技。
  下面跟从上头,就如影之随形,响之从声,竞比文采,于是成了风俗。
  江东的齐、梁二朝,其弊病就更重,无论贵贼贤愚,只求吟诗咏词,于是就不管大理,只求文辞不同,追求清虚,追逐文辞,竞比一韵之奇,争比一字之巧。
  连篇累牍,但其内容未超出描写月亮的形状;堆满书案,积满书籍,但其内容只是描写风云的形状。
  世俗以此比高低,朝廷以此选官吏。
  既然开了文辞可得禄利的道路,世间崇尚文采的感情就更深更重。
  于是,不管是民间的小孩,还是贵族家的孩子,还没有看六甲,就先作五言诗。
  至如尧、舜、商、汤的典诰,伊、傅、周、孔的学说,不再关心,何曾入耳?以傲慢放任为清虚,以缘情赋诗为勋绩,指责儒士为古拙,把作词赋的当作君子。
  所以文笔一天天繁琐,而其政治却一天天混乱,的确因为弃掷了大圣的正道,制作无用的东西而以为有用。
  损本逐末,偏爱华章,转相师法,越久越严重。
  到大隋受命,圣道复兴,摒弃轻浮,遏止虚伪,如非胸有经典,生性质朴,有志于大道,归依于仁孝,不得引入仕途,为官为宦。
  开皇四年(584),普诏天下,举凡公私文书,并宜实录。
  这年九月,泗州刺史司马幼文的表章言辞华丽,交有关部门治罪。
  从此公卿大臣都知走正路,无不崇仰典籍,抛弃华丽虚浮,选择先王的令典,行大道于这个盛世。
  但我听说,外州远县,仍然承袭坏风气,选举官吏,不遵照规矩。
  以至出现宗族人等称其孝顺,乡里乡亲说他仁义,学习先圣的经典,不随便交友的人,就被摈弃在门外,不加录用的情况;出现学习不师古,追逐时尚,写作轻薄的文章,交结朋党而求声誉,就反被选作官吏,送到朝廷的怪事。
  这都是因为县令、刺史不行风教,犹讲私情,不讲公道。
  臣下我既然在司法部门充数,我的职责,就应该纠察这类事。
  但是,如果闻风即弹劾,恐怕处理的人又太多,请皇上下令有关部门,普遍加以搜寻访查,如有此类情况的,一律写明情况送到台省处置。
  李谔又因当官的好自我吹嘘,又上奏道:我听说舜帝告诫大禹说:“你只有不矜持,天下人才不能与你争比才能;你只有不骄傲称功,天下人才不能与你争功。”言偃又说:“侍奉君王,自数其功,这就要自取其辱;侍奉朋友,自数其功,这就会被朋友疏远。”这些都是先哲的格言,是后王的正道。
  那么臣下之道,出力济时,即使勤劳可与大禹相比,功勋有如太公望吕尚高,也不能骄傲自大,要挟君父。
  何况还是功劳不足以录下,勤奋不足以补过,却胆敢自述功勋,随意地干扰皇上的视听!世间的丧亡之道,到北周就到了极点:下无廉耻,是上头使他这样的。
  北周用人唯信其口,取士不看其行。
  自吹自擂的,就以干练有才而承蒙提拔;谦虚退让的,多因其静默而被遗忘。
  因此,周代大臣上表章表达忠诚,就先论自己的功勋;承受龙颜敷衍上奏,也说:“臣下我最为用心。”自我吹嘘,自卖自夸,都无惭愧羞耻之色;强行求官横行要爵,只以把天下搞光为能事。
  自大隋受命以来,此风顿改,甚至连耕田的农夫、贩卖的农妇,也无不洗心革面,何况还是大臣,却仍旧遵从坏风气!我听说,刺史入京朝觐皇上,还有自述巴掌大的小功,喧闹于朝廷之上,言辞不逊,自我吹口虚的,对皇上如此轻慢不敬,特别难以饶恕!凡是这样的人,都要写清他们的罪状,送交台省,公开地加罪废黜,以惩风教。
  皇上把李谔前后所奏颁示天下,四海蔚然成风,深深地革除了弊政旧俗。
  李谔在职几年,务求存大体。
  他不喜欢严酷激烈,因此无刚正之誉,但他悄悄地却有很多匡正。
  邳公苏威以为临街的商店客舍,都是求利之徒干的,事情污杂,不是敦本务农之义,于是奏明高祖,要他们归农种田。
  如有想依旧从商的,所在的州县要把商店客舍录附市籍充公,拆毁商店客舍,并限定时日,令他们到很远的地方去。
  那时正值寒冬,没有哪个敢陈述申诉。
  李谔因有别的事出使外地,见到这个情况,以为士农工商,各有其业,旅店和旗亭,自古都有,情况各异,录附市籍充公,在道理上讲不过去。
  而且,旅店是旅客的依托,岂容一朝废掉?这么作,白白地劳累烦忧,于事无补又不应该。
  李谔于是专权决定,一切依旧。
  他出使完毕回到朝廷,然后报告皇上。
  高祖赞赏他说:“治国大臣,应该这样。”因为年老,李谔出京拜授通州刺史,很有恩惠之政,百姓夷人都很高兴。
  三年后,在刺史任上去世。
  有儿子四人。
  李大体、李钅匀,都官至尚书郎。
  世子李大方承袭爵禄,最有德才。
  大业初年,大方任内史舍人。
  炀帝正要重用他,碰上他去世了。

相关信息

  • ·《》--  李景字道兴,天水休官人。   父亲李超,北周的应、戎二州刺史。   李景容貌奇伟,膂力过人,美须髯,骁勇善射。   平定北齐,他颇有功劳,授为仪同三司。   因平定尉迟迥之功,升为开府,赐爵平寇县公,食邑一千五百户。   开皇九年(589),他以行军总营身份,随王世积讨伐陈国,他冲锋陷阵,立有战功,升为上开府,赐奴婢六十口,缣纟采一千五百段。   高智慧等人在江南造WWw.SLKj.oRg反作乱,他又以行军总管身份随...
  • ·《》--  周法尚字德迈,汝南安成人。   祖父周灵起,梁国直阁将军、义阳太守、庐桂二州刺史。   父亲周炅,定州刺史、平北将军。   周法尚小时就果敢勇毅,有气概,好读兵书。   十八岁,任陈国始兴王的中兵参军,不久授为伏波将军。   其父死后,他监管定州事,管他父亲生前的兵。   数有战功,升任使持节、贞毅将军、散骑常侍,兼管齐昌郡事,封为山阴县侯,食邑五千户。   让他兄长武昌县公周法僧代任定州刺史...
  • ·《》--  鱼俱罗,冯翊下圭阝人。   身高八尺,膂力过人,声气雄壮,一开口说话,其声音可传到几百步之外。   二十岁当亲卫。   累次升迁,当到大都督。   随晋王杨广平定陈国,因军功拜授开府,赐缣纟采一千五百段。   不久,沈玄忄会、高智慧等作乱于江南,杨素因俱罗壮勇,请他与之同去江南破敌。   俱罗每次作战都有功勋,加授上开府、高唐县公爵、叠州总管。   因遭母WWw.SLKj.oRg丧离职。   回家时走到扶...
  • ·《》--  来护儿字崇善,江都人。   幼年就卓越不群,好立奇节。   刚读《诗经》,读到“击鼓其镗,踊跃用兵”和“羔裘豹饰,孔武有力”的诗句时,放下书感叹说:“大丈夫在世就应该是这个样子!我要为国杀敌,建功立名,怎么能碌碌无为老死田间!”同伴听了都很惊讶,佩服他很有志气。   来护儿居住的白土村,离长江岸边很近。   在那时,长江以南还有阻隔,贺若弼镇守寿州时,常派来护儿做...
  • ·《》--  沈光字总持,吴兴人。   父亲沈君道,陈国吏部侍郎。   陈国灭亡后,家住长安。   皇太子杨勇署他为学士。   后任汉王杨谅的府掾。   杨谅失败后,他被除名为民。   沈光小时就骁勇快捷,善于马术,为天下之最。   他略通书记,会写点文章,常思慕立功扬名,不拘小节。   家境贫寒,父兄都以为人抄书为生,只有沈光放纵不羁,交结侠客和轻薄之徒WWw.SLKj.oRg,与京师的放纵少年结为朋友。   人家常常送...
  • ·《》--  麦铁杖是始兴人。   勇猛而有膂力,能日行五百里,跑起来可以赶上奔马。   粗犷放荡且好酒,喜欢结交朋友,重信义,平常以捕鱼打猎为生,不置产业。   陈国太建年间(569~583)与人合伙做贼,广州刺史欧阳危页俘获了他,麦铁杖从此沦为朝廷的奴仆,专给皇帝撑伞。   铁杖常常在皇帝退朝之后,步行一百多里,夜间到南徐州,翻越城墙而入,借灯光打劫偷盗。   次日早晨返回时,仍旧替WWw.SLKj.oRg皇帝撑伞。   像...
  • ·《》--  张定和字处谧,京兆万年人。   年少时贫寒低贱,有志气,守节操。   起初做侍官。   时逢平定陈国的战争,定和理当去打仗,但生活不能自给。   他要把妻子的嫁衣卖掉,妻子坚决不给他。   从此定和就走了。   因作战有功,被任命为仪同,赏赐布帛千匹。   于是定和抛弃了妻子。   此后定和屡建军功,升迁为上开府、骠骑将军。   定和跟随上柱国李充攻打突厥,他身先士卒,冲锋陷阵。   贼兵刺中了...
  • ·《》--  李圆通,京兆泾阳人。   他的父亲李景,以军士的身份隶属于武元皇帝,李景与他家里的僮仆黑女私通,生下李圆通。   李景不认他这个儿子,因此他又孤又贱,后来把他送给了隋高祖家。   等到高祖做隋国公时,提拔李圆通当参军事。   当初,高祖年少的时候,每逢宴请宾客,常常叫李圆通当监厨。   李圆通个性严谨,高祖的左右和婢女仆人都敬畏他。   只有世子杨勇的乳母WWw.SLKj.oRg仗着被宠爱而轻视他。...
  • ·《》--  李谔字士恢,赵郡人。   好学,知道作文章。   仕北齐为中书舍人,有口才,常常接待陈国使者。   北周武帝平定北齐后,拜授他为天官都上士。   李谔见隋高祖有奇貌,于是深深与之结交。   高祖为北周丞相后,很亲近他,问他为政的得失。   那时战争连年,国库空虚,李谔上《重谷论》,以讽劝高祖,高祖全然采纳。   高祖受禅后,李谔历任比部、考功两曹的WWw.SLKj.oRg侍郎,赐为南和伯爵。   李谔
  • ·《》--  虞世基字茂世,会稽余姚人。   父亲虞荔,陈国的太子中庶子。   世基小时即很沉静,喜怒不形于色,博学有高才,兼善草书、隶书。   陈国的中书令孔奂见了,感叹说:“南方人才之所以优秀,就因为有了这个人啊!”少傅徐陵听到他的大名,召他去,世基不去。   后来因公聚会,徐陵一看见他,就惊奇不已,对大臣们说:“这是当今的潘岳、陆机呀!”因此把弟弟的女儿嫁给了他。   世基仕陈国,开始...
  • ·《》--  裴蕴,河东闻喜人。   祖父裴之平,梁国的卫将军。   父亲裴忌,陈国的都官尚书,与吴明彻一起,被北周俘虏,赐爵江夏郡公,入隋十几年后去世。   裴蕴生性明辩,有吏才。   在陈国时,历任直阁将军、兴宁县令。   裴蕴因其父亲在北方,偷偷奉表给高祖,请求当内应。   平定陈国后,皇上全部看了江南文士的材料,到裴蕴,皇上因他向有向化忠隋之心,越级提拔他当仪同。   左仆射高赹未领会皇上的意图,劝谏说:&l...
  • ·《》--  裴矩字弘大,是河东闻喜人。   祖父裴他,曾任魏国都官尚书。   父亲裴讷之,曾任北齐太子舍人。   裴矩在襁褓中就成了孤儿,到长大成人,勤奋好学,很爱好写文章,有聪明才智。   伯父裴让之对他说:“看你超凡的才识,足以成为人才,但是要求得为官显达,还应学习一些处理世事的学问。”裴矩开始留心当时的政事。   北齐北平王高贞做司州牧,征召裴矩做兵曹从事,随后,又转任高平王文学从事。  ...
  • ·《》--  袁充字德符,原是陈郡阳夏人。   后来寓居丹阳。   祖父袁昂、父亲袁居正,都是梁朝的侍中。   袁充年少时机敏聪慧,十多岁的时候,父亲的朋友来家中做客,当时正值初冬天气,袁充还穿着葛衫。   来客引《诗经》打趣他说:“葛布粗啊葛布细,冷风起啊好凄凉。”袁充也引《诗经》作答:“葛布细啊葛布粗,穿起来啊不厌恶。”因此袁充倍受称赞。   十七岁时,袁充当上了陈国的秘书郎...
  • ·《》--  杨玄感,是司徒杨素的儿子。   他体貌雄伟,须髯漂亮。   小时不成器,世人大都说他痴呆,他父亲常对所亲近的人说:“这个孩子不痴呆。”长大后,好读书,爱骑射。   因他父亲的军功,当了柱国,与他父亲都是二品官,上朝见帝时,父子同列。   此后高祖让玄感官品降一级,玄感拜谢说:“没料到陛下如此宠爱我,让我在公廷上得以表示对家父的尊敬。”刚授郢州刺史时,他到了任,偷偷安排很多耳...
  • ·《》--  李子雄,渤海艹县人。   祖父李伯贲,魏国谏议大夫,父亲李桃枝,东平太守,与同乡人高仲密一起归顺北周,官至冀州刺史。   李子雄少小时,慷慨有大志。   成人后随北周武帝平定北齐,因战功授为帅都督。   隋高祖为北周丞相,李子雄随韦孝宽在相州打败尉迟迥,授为上开府,赐建昌县公的爵位。   高祖受禅后,他为骠骑将军。   平定陈国后,他因功升为大将军、历任郴州、江州二州刺史,都有能干之名。   仁...
  • ·《》--  博陵人赵元淑,其父亲赵世模,开始侍奉高宝宁,后率部归顺北周,授为上开府,寓居京兆的云阳。   隋高祖即位后,他一直执掌宿卫。   后随晋王讨伐陈国,充当先锋,遇上陈贼,力战而死。   朝廷因他为国家而死,让元淑继承他父亲的本官,赐缣纟采二千段。   元淑生性疏阔荒诞,不治家产,家徒四壁。   几年后,授为骠骑将军。   要去赴任,却拿不出路费来。   当时长安富民宗连,家里积有千金,曾仕北周为三原县令...
  • ·《》--  余杭人刘元进,从小就喜欢侠义,被州里尊崇。   他两手各长一尺多,两臂下垂后,手指超过膝盖。   炀帝发起辽东战争,百姓骚动不安。   元进自以为相貌非常,阴有异志,于是聚集亡命之徒。   刚好炀帝再征辽东,征兵于吴州、会稽,士卒们都互相说:“去年我们的父兄随炀帝出征的,正在大隋全盛之时,尚且死亡大半,骨骸不归;如今天下疲敝,这次出征,我们都会死光了。”于是大多逃跑了,郡县围捕很急。  ...
  • ·《》--  李谔字士恢,赵郡人。   好学,知道作文章。   仕北齐为中书舍人,有口才,常常接待陈国使者。   北周武帝平定北齐后,拜授他为天官都上士。   李谔见隋高祖有奇貌,于是深深与之结交。   高祖为北周丞相后,很亲近他,问他为政的得失。   那时战争连年,国库空虚,李谔上《重谷论》,以讽劝高祖,高祖全然采纳。   高祖受禅后,李谔历任比部、考功两曹的WWw.SLKj.oRg侍郎,赐为南和伯爵。   李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