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父偃传

  主父偃,齐国临淄人。
  学纵横家游说术,晚年才学《易》、《春秋》与百家学说。
  在齐国的诸侯王子间游说,儒生们都排挤他,在齐国无法容身。
  家境贫寒,又无处借贷,于是北上游说燕赵、中山等国,也没有谁厚待他,客居他乡,非常困窘。
  于是认为诸侯没有谁值得游说,元光元年(前134)就西行进入函谷关谒见卫将军。
  卫将军屡次对皇上说,皇上不注意他。
  缺乏资用,留的时间长了,诸侯宾客大多讨厌他,于是上书朝廷。
  早上奏上,晚上就被召入宫中谒wWw.sLkj.oRg见皇上。
  他陈述的九件事情,八件被定为法令,另一件是谏阻讨伐匈奴,他说:我听说圣明的君主不憎恶深谏来开阔视野,忠臣不回避重刑而直言进谏,所以事情没有失策,功业流传万代。
  现在我不敢隐瞒忠心,回避死亡,来奉献愚计,恳请陛下宽恕,稍加留意。
  《司马法》说:“国家即使大,好战必亡;天下即使太平,忘掉战备必然危险。”天下已经平定,天子休整部队,但仍在春季、秋季各以出猎为名训练部队,为的是不忘战争。
  再说动怒是违背德行的,战争是凶器,争斗是下等气节。
  古代君主一旦发怒,必定伏尸千里,血流漂杵,所以圣王对发动战争非常慎重。
  致力于征战获胜、穷兵黩武的君主,最终没有不后悔的。
  从前秦始皇逞征战获胜的威势,蚕食天下,吞并六国,海内一统,功业与三代齐同。
  但是还不停止征战,想进攻匈奴,李斯谏阻说:“不可以。
  匈奴没有定居的城市,没有守护的储备,迁移起来像鸟儿高飞一样容易,很难找到从而制服他们。
  轻兵深入敌境,粮食必定断绝;运载粮食前往,又有辎重拖累,抓不住战机。
  得到他们的土地,不能给我们带来好处;得到他们的人民,又不能调和与他们的关系,从而守住地盘。
  战胜了一定会抛弃那里,不是那里的统治者。
  让中原百姓疲乏不堪,让匈奴称心如意。
  这不是完美无缺的计策。”秦始皇不听,于是派蒙恬率兵去攻匈奴,迫使匈奴后退千里,以黄河为界。
  那里本来是沼泽和盐碱地,不能种植五谷,然后又征调全国成年男子来防守北河。
  军队风餐露宿十多年,死去的人多得数不尽,最终也不能越过黄河再向北发展。
  这难道是兵力不足、武器装备不齐全的原因吗?是形势不允许。
  又让全国各地快速运送粮草,从黄、月垂、琅笽这些靠海的郡县,辗转运输到北河,大约花费三十钟才能送到一石粮草。
  男人拼命耕种,不够供给军队的粮饷;女人日夜纺织,不够供给军队的帷幕。
  百姓疲乏,无力养活孤寡老弱,路上死的人一个接一个,于是天下开始反叛。
  等到高皇帝平定天下后,在边境巡视,得知匈奴聚集在代谷之外,就想袭击他们。
  御史成谏阻说“:不可以。
  匈奴人像野兽那样聚集,像鸟群那样散开,追踪他们就像与影子打斗一样,毫无用处。
  现在陛下亲自去攻击匈奴,我私下认为危险。”高帝不听,于是到了代谷,果然在平城被围困。
  高帝后悔,只得派刘敬前往结盟和亲,然后天下才没有了战事。
  从前兵法说:“调发十万军队,每天的费用需千金。”秦朝常年聚集几十万人的军队,即使有全歼敌军、杀死敌将、俘虏单于这样的大胜利,也只是加深仇恨,不够补偿国家的费用。
  匈奴人把抢掠侵杀作为他们的职业,是因为他们的天性本来就是这样。
  从上古虞夏商周以来,根本就没有考核、监督过他们,从来都是把他们当作禽兽对待,不当作人类看待。
  现在不考察虞夏商周的传统,反而沿用近代的错误做法,这就是我非常担忧的原因,也是百姓遭受痛苦的原因。
  况且,战争时间长了,就会产生变乱;从事的事情太苦,人心就会发生变化。
  让边境的老百姓疲惫愁苦,将官互相怀疑,以至与外国勾结作交易。
  所以尉佗、章邯能够达到他们的私人目的,可是秦国的政令却不能实行,权力分给了他们二人,这就是失策的后果。
  所以《周书》说“:国家安危在于下达命令是否正确,国家的存亡在于任用的人是否合适。”希望陛下反复考虑。
  这时,徐乐、严安也都上书谈论当世大事。
  书奏上,皇上召见三人,对他们说“:以前各位先生都在哪里?为什么这么晚才见到你们?”于是拜主父偃、徐乐、严安都为郎中。
  主父偃屡次上疏谈论事情,不久升为谒者、中郎、中大夫,一年中四次升官。
  主父偃游说皇上说“:古时候诸侯的领地纵横不超过百里,或强或弱的形势都容易控制。
  而今有的诸侯拥有几十座相连的城市,领地纵横千里,情况平缓时,骄奢容易发展成淫乱,危急时就会凭借强大国势,几国联合,背叛京师。
  目前如用法令来切割领土削弱势力,那么他们就会萌生叛逆之心,不久前的晁错就是这样。
  现在诸侯的子弟有的多到几十个,只有嫡长子才能继承爵位,其余虽然是骨肉至亲,却没有一尺封地,这无法宣扬仁孝之道。
  希望陛下命令诸侯能够推广恩爱,分封子弟,用他们的领地来封子弟为侯。
  他们人人高兴,愿望满足,皇上借此推行恩德,实质是分割他们的国家,诸侯一定会渐渐自行削弱的。”于是皇上听从他的计策。
  又游说皇上说“:茂陵刚修建,可以把全国的豪强兼并家族和惑乱百姓的人都迁到茂陵,在内充实了京师,在外消除了奸诈狡猾之徒,这就是所谓的不诛杀却除去了祸害。”皇上又听从了他的计策。
  在尊立卫皇后和揭发燕王定国的隐秘事中,主父偃都有功。
  大臣都害怕他的口舌,纷纷送钱财给他,钱财累积千金。
  有人劝说主父偃说“:太蛮横!”主父偃说:“我年轻时起就四方求学四十多年,可是不能做高官,父母不把我当儿子看待,兄弟不接纳我,宾客鄙弃我,我困厄的时间太久了。
  大丈夫活着不能享受五鼎食,要死那就五鼎烹煮我好了!我年纪老了,故意倒行逆施的。”主父偃大谈特谈朔方土地肥沃富饶,外有黄河作险阻,又有蒙恬修筑的长城用来驱逐匈奴,国内省去了转运粮草武装押送的麻烦,又开拓了中国的疆域,这是消灭匈奴的根本措施。
  皇上看了他上的奏折,把这事交给公卿大臣商议,都说对国家没有好处。
  公孙弘说“:秦朝时曾调发三十万大军修筑北河,最后没有成功,不久就放弃了那里。”朱买臣问难驳倒公孙弘,于是设置了朔方郡,就是根据主父偃的计策。
  元朔中,主父偃说齐王在内有淫佚的行为,皇上拜他担任齐国丞相。
  到了齐国,他把宾客兄弟全召来,分了五百金给他们,斥责他们说:“当初我贫穷的时候,兄弟不给我衣食,宾客不让我进门,现在我做了齐国的丞相,各位迎接我,有的远达千里。
  我与各位绝交了!不要再进我的门!”于是派人用齐王和他姐姐通奸的事来震动齐王。
  齐王认为最终也不能逃脱惩罚,担心仿效燕王那样被判处死刑,就自杀了。
  主父偃最初是平民时,曾游说燕、赵,等到他做了大官,就揭发了燕王的隐秘事。
  赵王恐怕他会成为赵国的祸害,打算上书告发他的隐秘事,但因为他在朝中,不敢揭发。
  等到他担任齐相,出了函谷关以后,就派人上书告发主父偃接受诸侯的金钱,由于这个缘故,诸侯的子弟大多得到封爵。
  到齐王自杀的消息上报朝中,皇上大怒,认为是主父偃胁迫齐王而使他自杀的,于是就征调回京,交给法官治罪。
  主父偃承认接受了诸侯的金钱,说实在没有胁迫齐王使他自杀。
  皇上打算不杀他,公孙弘争辩说:“齐王自杀没有后代,封国被除成为郡,归入汉皇室,主父偃本是罪魁祸首,不杀主父偃,不能向天下人谢罪。”于是就灭了主父偃的家族。
  主父偃尊贵宠幸时,宾客数以千计,等到灭族而死,没有一个人去看。
  只有孔车为他收尸埋葬。
  皇上听说后,认为孔车是长者。

主父偃传相关信息

  • ·《吾丘寿王传》--  吾丘寿王,字子赣,赵人。   年轻时,因精通格五棋被召入京,侍奉诏对。   皇上令他跟着中大夫董仲舒学习《春秋》,他才气高,很快就通晓《春秋》。   升为侍中中郎,因犯法被免官。   上书谢罪,请求在宫中养马,皇上不许。   后来又请求保卫边塞,抵御外寇,又不许。   过了很久,上疏请求随军进攻匈奴,皇上问他情况,吾丘寿王回答得很好,就又被召为郎官。   渐渐升官,正好东郡发生盗贼,皇上拜他为东郡都尉...
  • ·《朱买臣传》--  朱买臣,字翁子,吴人。   家贫穷,喜好读书,不治产业,常砍柴卖,靠这吃饭。   总是挑着柴,一边走一边吟诵。   他的妻子也背着柴跟随他,多次阻止买臣,让他不要在路上大声吟诵。   买臣越发快速背诵,妻子觉得羞耻,要求离开他。   买臣笑着说“:我五十岁当富贵,现在已经四十多了。   你苦的日子很久了,等我富贵后报答你的功劳。”妻子生气地说“:像你这样的人,终究会饿死在沟中的,哪里...
  • ·《严助传》--  严助是会稽吴县人,严忌的儿子,也有人说是严忌同族人的子弟。   郡国荐举贤良,参加对策的有一百多人,武帝认为严助的对策最好,因此特意提拔严助为中大夫。   后来得到朱买臣、吾丘寿王、司马相如、主父偃、徐乐、严安、东方朔、枚皋、胶仓、终军、严葱奇等,他们同在武帝身边。   这时征伐四夷,开置边郡,军队多次出动,国内改订制度,朝廷事务繁多,因此屡次荐举贤良文学之士。   公孙弘平民出身,几...
  • ·《昌邑哀王刘碖传》--  昌邑哀王刘天汉四年(前97)立,十一年后死去,子刘贺继位。   十三年后,昭帝崩,没有子嗣,大将军霍光征召昌邑王刘贺主持丧礼。   玺书说:“诏令昌邑王:派代理执行大鸿胪事务的少府史乐成、宗正刘德、光禄大夫丙吉、中郎将利汉征召王,乘坐七辆驿站的马车前往长安府邸。”凌晨一点左右,用火烛照着打开玺书。   这天中午,刘贺就出发了,下午四五点到定陶,赶了一百三十五里,侍从人员的马一匹接...
  • ·《广陵厉王刘胥传》--  赐给广陵厉王刘胥策命,说:“小子胥,授予你这块红色的土壤,建立你的国家,封在南部,世代为汉皇室的藩篱辅佐。   古人说过‘:大江之南,五湖之间,那里的人心轻率。   扬州恃强,夏商周三代远离京畿,天子政令达不到那里。’竭尽你的心智,兢兢业业,就会仁爱和顺,不要沉溺游乐之事,不要亲近小人,言论行事当依法则。   《书》云:‘臣不作福,不作威,’以后才会没有耻辱。   广陵王你...
  • ·《燕剌王刘旦传》--  对燕剌王旦赐策说:“小子旦,授予你这块黑色土壤,为你建立国家,封在北部,世代为汉皇室的藩篱辅佐。   匈奴虐待老人,毫无人性,残暴对待我边境居民,朕命将帅,前往征讨他们的罪行。   俘获万夫长、千夫长三十二个将领,昆邪王偃旗息鼓,率众投降。   匈奴迁往远方,北部州郡安宁。   你要竭尽心智,不要树怨仇,不要干不合道义的事,不要废弃边防军备,没有受过专门教育的士不得应召,燕王要wWw.sLkj.oRg...
  • ·《齐怀王刘闳传》--  齐怀王闳与燕王旦、广陵王胥同一天被立为王,都赐予策命,分别按国土风俗训戒,策命说:“元狩六年(前117)四月二十九日,皇帝派御史大夫张汤在宗庙册立儿子刘闳为齐王。   皇帝说:小子闳,授予你这块青色的土壤。   朕秉承天运,考察古道,为你建立国家,封在东部,世代为汉皇室的藩篱辅佐。   切记切记,敬听wWw.sLkj.oRg我诏。   天命不是永久的,人若好德,就能光明显耀;不努力实行道义,就会使君子懈怠...
  • ·《戾太子刘据传》--  孝武皇帝有六个儿子。   卫皇后生戾太子,赵婕亻予生孝昭帝,王夫人生齐怀王闳,李姬生燕刺王旦、广陵厉王胥,李夫人生昌邑哀王。   戾太子刘据,元狩元年(前122)立为皇太子,年龄七岁。   当初皇上二十九岁才生太子,非常喜欢,为求子之神衤某神立神位,派东方朔、枚皋为衤某神写祝词。   太子渐渐长大,皇上命令他学习《公羊春秋》,又向瑕丘江公学习《谷梁春秋》。   举行加冠礼后,就位东宫,皇上为他...
  • ·《主父偃传》--  主父偃,齐国临淄人。   学纵横家游说术,晚年才学《易》、《春秋》与百家学说。   在齐国的诸侯王子间游说,儒生们都排挤他,在齐国无法容身。   家境贫寒,又无处借贷,于是北上游说燕赵、中山等国,也没有谁厚待他,客居他乡,非常困窘。   于是认为诸侯没有谁值得游说,元光元年(前134)就西行进入函谷关谒见卫将军。   卫将军屡次对皇上说,皇上不注意他。   缺乏资用,留的时间长了,诸侯宾客
  • ·《严安传》--  严安是临淄人,以前丞相史的身份上书说:臣听说《邹子》说过:“政治教化,辞采内容,是用来挽救弊败的,合乎时代就采用,过时就舍弃,有可以改变的就改变它,所以死抱着一种做法而不改变的人是不明白最佳的治理方法的。”现在天下百姓财用奢侈浪费,车马衣裘房屋都比攀修饰;调配五音,使有节奏;揉杂五色,使有文彩图案;调和五味,摆置在前方一丈之处,想向天下人炫耀。   那些民众的性情是:看见好的东西就...
  • ·《终军传》--  终军,字子云,济南人。   年轻时喜好学习,凭着博闻善辩、会写文章,在郡中闻名。   十八岁时,选为博士弟子。   到郡府接受遣送,太守听说他有奇才,召见了终军,认为他确实奇异,与他结交。   终军告别太守离郡,到长安上书论事。   武帝认为他的文章很特别,拜终军为谒者,供职宫禁中。   跟随皇上去雍地,在五祭祀,捕获白麟,一只头角,每只脚有五只蹄子。   当时又得到奇树,树枝向旁边斜长,又在树的上部合...
  • ·《王褒传》--  王褒,字子渊,是蜀地人。   宣帝时仿效武帝的作法,讲习研讨六艺群书,广泛召集有奇异爱好的士人,征召能用楚音读《楚辞》的九江人被公,宣帝召见他,让他诵读,又召有杰出文才的刘向、张子侨、华龙、柳褒等在金马门侍应诏对。   神爵、五凤年间,天下富裕,屡次有吉兆应验。   皇上常亲自写作乐府诗歌,想为乐府诗歌谱曲配乐,丞相魏相上奏荐举懂得音律、擅长弹奏雅琴的渤海人赵定、梁国人龚德,两人都被召...
  • ·《贾捐之传》--  贾捐之,字君房,是贾谊的曾孙。   元帝刚即位时,他上疏谈论国家得失,被征召到京,在金马门侍应诏对。   当初,武帝征讨南越,元封元年(前110)建立儋耳、珠郡,都在南方海中州岛上,广袤大约纵横千里,共十六县,二万三千多户。   那里的居民凶暴、邪恶,自以为与大陆有海隔绝,屡次违反官府的法令,官吏也残酷地对待他们,大致几年就反叛一次,杀害官吏,汉朝就调兵攻打平定那里。   从最初设置郡县到昭帝始元元...
  • ·《东方朔传》--  东方朔,字曼倩,平原厌次人。   武帝刚即位时,全国推荐方正、贤良、文学等科的优秀士人等待破格提拔,各地有很多士人上书谈论利害得失,自我夸耀卖弄。   那些能力太差不值得任用的人就打发他们回去。   东方朔刚到京,上书说:“臣东方朔幼年失去父母,由兄嫂抚养长大。   十三岁学书,经过三个冬天的学习,文史知识足够运用了。   十五岁学击剑,十六岁学《诗》、《书》,诵读二十二万字。   ...
  • ·《公孙贺传》--  公孙贺,字子叔,北地义渠人。   贺的祖父昆邪,景帝时担任陇西太守,因率军平定吴、楚叛乱有功,被封为平曲侯,著书十多篇。   公孙贺年轻时当骑士,随军出征,多次立功。   从武帝当太子时起,贺就是舍人,到武帝即位,贺升任太仆。   公孙贺的夫人君孺,是卫皇后的姐姐,公孙贺因此受宠幸。   元光年间,担任轻骑将军,驻扎马邑。   四年后,出云中,五年后,以车骑将军的身份跟随大将军卫青出征,有战功,被封为南缧...
  • ·《刘屈碝传》--  刘屈,是武帝庶兄中山靖王的儿子,不知他起初是凭什么做官的。   征和二年(前91)春天,皇上诏令御史说:“前丞相公孙贺倚仗从前的旧关系,利用高职位的权势干坏事,占取好田为子弟宾客谋利,不顾百姓,戍边官兵缺粮,不考虑解决,收受贿赂,朕忍耐已久了。   终不自动悔改,竟然以边防为借口,让内地各郡自己压缩其他费用,制作车辆;供给军队用粮,又令农民自己送粮到边境,困扰农民,使牲畜疲困,耗损有孕牛马,影响...
  • ·《车千秋传》--  车千秋,本姓田,他的先人是齐国的诸田姓家族迁移到长陵的。   千秋担任高寝郎。   正遇上卫太子被江充谗毁身败,过了很久,千秋上书谈非常事变,为太子鸣冤,说:“儿子擅自动用父亲的军队,按罪当打板子,天子的儿子因过错杀人,算什么罪呢?臣曾经梦见一个白发老人教我说的。”这时皇上也略知太子只是害怕,没有别的意思,于是被感动醒悟,召见车千秋。   千秋来到皇上面前,身长八尺,体格相貌很英俊...
  • ·《主父偃传》--  主父偃,齐国临淄人。   学纵横家游说术,晚年才学《易》、《春秋》与百家学说。   在齐国的诸侯王子间游说,儒生们都排挤他,在齐国无法容身。   家境贫寒,又无处借贷,于是北上游说燕赵、中山等国,也没有谁厚待他,客居他乡,非常困窘。   于是认为诸侯没有谁值得游说,元光元年(前134)就西行进入函谷关谒见卫将军。   卫将军屡次对皇上说,皇上不注意他。   缺乏资用,留的时间长了,诸侯宾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