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雄传

  扬雄,字子云,是蜀郡成都人。
  其祖先出自周代的伯侨,因伯侨起初的采邑在晋国的扬地,于是以扬为姓,不知他是伯侨的哪一个分支。
  扬位于黄河、汾河之间,周王室衰落时扬氏有的称侯,号称扬侯,正碰上晋国的六卿争权,韩、魏、赵兴盛而范、中行、智伯衰惫。
  在这时,扬侯被威胁,便逃到楚国的巫山,于是在这里建立家园。
  楚、汉相争时,扬氏逆长江而上,居住在巴郡的江州。
  而扬季官至庐江太守。
  汉元鼎年间为躲避仇人又逆长江而上,居住在岷山的南边叫郫的地方,有一小块地,有小屋一间,世代以种田养蚕为业。
  自扬季到扬雄五代单传,所以蜀郡姓扬的都不是扬雄的宗族。
  扬雄年轻时就喜欢学习,不做分析古书的章节句读的学问,只是通晓训诂而已,故博览无所不见。
  扬雄为人简慢倜傥,因口吃说话不快,寡言少语而喜欢深思,清静无为,缺少欲望,不急求于富贵,不忧惧于贫贱,不修饰品行来求名于当世。
  家产不过十金,以至贫乏到没有一石的积储,即使如此,扬雄也安之若素。
  扬雄自己胸怀宽广,不合圣哲之书不喜欢;不是他的本意,即使能使他富贵也不做。
  但非常喜欢辞赋。
  在这之前,蜀郡有司马相如,作赋极为弘丽温雅,扬雄内心里认为他很了不起,每次写作赋时,总是模拟他的赋并以他的赋为标准。
  扬雄又惊疑于屈原的文章超过相如,却不能为世人所容,作《离骚》后自己投江而死,因而怅念他的文章,读到它没有不痛哭流涕的。
  扬雄认为君子适合时宜就安步和徐行,不合时宜就像龙蛇之蛰一样来保存自己,碰到不能被赏识时,为何一定要投水而死呢WWW.Slkj.oRg!扬雄于是在写作时,常常摘取《离骚》之文而模拟它,从岷山上将它投进长江来悼念屈原,取名叫《反离骚》;又依《离骚》写了另一篇,名为《广骚》,依《惜诵》以下至《怀沙》写成为一卷,取名叫《畔牢愁》。
  《畔牢愁》、《广骚》的文字很多,没有被记载,只留下了《反离骚》。
  汉成帝时,有客人推荐扬雄的文章像司马相如,皇上正在甘泉泰、汾阴后土祭祀天地,以求继嗣,于是征召扬雄在承明殿候命。
  正月,他跟随皇上到甘泉,回来后上奏《甘泉赋》来含蓄地劝告皇上。
  甘泉宫本来是沿袭秦的离宫,已经过于奢侈豪华,而汉武帝又增加了通天殿、高光殿、迎风殿。
  宫外近处则有洪涯宫、旁皇宫、储胥宫、弩宫,远处则有石关宫、封峦宫、枝鹊宫、露寒宫、棠碮宫、师得宫,供游玩的宫观崛奇瑰伟,凡是木头都进行了雕刻,凡是墙壁都有涂画,周宣王所建成的宫殿,盘庚所迁的都邑,夏的宫室,尧舜的采椽都不能和它相比。
  它的建造已经很久了,不是汉成帝所造,想劝谏他感到不是时候,想保持沉默却又不行,所以就推而隆之,于是向上将它比作天堂的紫宫,好像是说这不是人力所为,当是鬼神所作。
  再加上当时赵昭仪正被皇上宠幸,皇上每次前往甘泉,她总是跟随皇上,车驾在御史尚书当中。
  所以扬雄只大力赞美车骑众多,左中右三道并驾齐驱,不是来感动天地,求福三神。
  又说:“屏玉女,却虑妃。”以征言来劝诫专一虔诚之事。
  赋写成后呈递上去,皇上认为他是一个奇才。
  这年三月,皇上打算祭祀后土,于是率群臣渡过黄河,赶赴汾阴。
  祭祀完后,游玩介山,绕过安邑,看龙门,游览盐池,登临历观,登上西岳华山以遥看四方,追踪殷周故址,遥想尧舜风采。
  扬雄认为,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以拟帝皇遗风。
  返回后,上呈《河东赋》来激励皇上。
  这年十二月皇上狩猎,扬雄跟随。
  扬雄认为以前在尧舜二帝、夏、商、周三王时,宫馆、台榭、沼池、苑囿、林麓、薮泽的财用足以供郊祀庙祭,接待宾客,充实厨房,不侵占百姓肥沃的谷土桑柘之地。
  女有余布,男有余粟,国家殷富,上下丰足,故甘露降落其殿庭,酒泉流经其陂塘,凤凰在其树上筑巢,黄龙在其水池中游弋,麒麟聚集其苑囿,神爵栖息其树林。
  过去禹起用益担任虞官而上下和睦,草木茂盛;成汤喜欢耕作而天下财用充足;文王的园囿方圆一百里,百姓认为它小;齐宣王园囿方圆四十里,百姓认为它大。
  这是使百姓富足与侵夺百姓的不同而形成的。
  汉武帝广开上林苑,南到宜春、鼎湖、御宿、昆吾,依南山而向西,到长杨、五柞,北面绕过黄山,顺着渭水而向东,周长几百里。
  挖掘昆明池象征滇河,建造建章殿、凤阙殿、神明殿、驭娑殿、渐台殿、泰液殿象征海水环流方丈、瀛州、蓬菜。
  供游乐的宫观豪华,穷妙极丽。
  即使割切它的三边给百姓,但到狩猎时所用于田车、戎马、各种器物以及储备之物、禁卫的排场,还过于奢侈华丽,不合于尧、舜、成汤、文王射猎时所定的三个等级的规模。
  又恐怕后世学习前代作法,不吸取鲁庄公建筑泉台的教训,故暂且用《校猎赋》来含蓄地劝告皇上。
  扬雄作《校猎赋》的第二年,皇上又向胡人大肆夸耀有很多飞禽走兽,秋季时,命令右扶风征发百姓进入南山,西起褒斜,东至弘农,南面直到汉中,铺设网罗罘,捕捉熊、豪猪、虎豹、犭穴犭矍、狐兔、麋鹿,用槛车装载,送至长杨射熊馆。
  用网围成圈,将禽兽放在里面,让胡人用手捕捉它们,捕捉到的由自己得,皇上亲临观看。
  当时,农民不能收获农作物。
  扬雄跟随皇上到射熊馆,返回后,向皇上进呈《上杨赋》,只是因为靠笔墨写作文章之事,所以借翰林作为主人,子墨作为客卿来含蓄地劝告皇上。
  汉哀帝时,丁傅、董贤掌权,所有依附他们的人有的起家而出任二千石。
  当时扬雄却正在写作《太玄》,以保持自己的操守,恬淡无为。
  有人嘲笑扬雄,认为他写作不成,其色好像是白的,故无禄位,而扬雄自我解释它,号称为《解嘲》。
  扬雄认为,赋是用来讽谏皇上的,一定要以同类相推的方法来言事,极尽丽靡的文辞,繁富的辞藻,以致于让人不能增加,其末篇回到正道上来,故看它的人只得到浮华的感受,而无益于讽谏。
  以前,汉武帝喜欢神仙,司马相如上奏《大人赋》,想以此讽谏皇上,汉武帝反而飘飘然有凌云之态。
  由此而言,赋劝告皇上靠不住,是很明显的。
  又很像小丑淳于髯、优孟这些人,不是法度所允许的贤人君子的诗赋的正道,于是停止而不再写作了。
  广泛深思天道问题,用始、中、终三分法和方、州、部、家的四重结构,组成八十一首篇章。
  又据三分法把八十一首中的九赞联系到各种具体事物上去,构成七百二十九条赞辞,这也是自然、社会、人事的道理。
  所以看《易》的人,看到卦形来给它起名;看《玄》的人,按画的数量确定它的位置。
  《太玄》每首前标有四重数画,它不是《易》卦,而是数列。
  《太玄》的体系用了历法的天元作为计算的起点,然后把阴阳数度律历排列到《太玄》的八十一首和九条赞辞中去,按九九八十一的运转周期,达到与天的运行同步。
  所以《玄》的三方、九州,二十七部,八十一家,二百四十三表、七百二十九赞辞,分为三卷,成为一二三,与《太初历》相应,其中也有《颛顼历》在里面。
  占筮时使用三种筮草,联系吉凶,配上各种事物,推广到人事上去,用五行学说进行修饰,最后按道德仁义礼智作为评论标准。
  《太玄》的首、赞等,以字面上看,无主无名(无据),但在根本上符合《五经》,如果不是有关的事情,不写多余的废话。
  由于它太模糊不清而不被人理解,所以有《首》、《冲》、《错》、《测》、《离》、《莹》、《数》、《文》、《》、《图》、《告》十一篇,都是来解释《太玄》的,关于《太玄》文中的章句解释,扬雄没有再写。
  《玄》文太多,所以不附着;看它的人难以知晓,研究它的人难有成就。
  门客有人非难《玄》奥深,众人不喜欢,扬雄为解释它,写了《解难》。
  扬雄见诸子之书,最后都是诋毁周、孔之教,写作巧辩异辞以乱时政,虽然是巧辩,最终破坏儒家礼教而使众人迷惑,让他们沉溺于他们所听到的而不知道不正确。
  到太史公司马迁记载六国、经过楚汉、到汉武帝年间写就《史记》为止,其观点与圣人不同,是非标准与经大相径庭。
  所以不时有人询问扬雄,扬雄常常用符合儒家礼法的言论来回答,并将这些撰写成十三卷,模仿《论语》,称之为《法言》。
  《法言》文字很多,只附其篇目。
  上天降生百姓,愚昧无知,放纵本性,聪明未开,告之以理。
  撰写《学行》第一。
  从周公旦到孔子,帝王之道形成,后来王道衰微,诸子兴起。
  撰写《君子》第二。
  事情有本真,人想布陈其意治化天下,其行动不能感人者,大概是由于其外表追逐浮伪,内心没有本真,不能正己以正物,所以一定要使自身达到本真的境地。
  撰写《修身》第三。
  茫茫天道,从圣人那里获知,过于相信圣人,则不能获得天道;不从圣人那里问道,则又不能获得天道,不可欺罔天道。
  撰写《问道》第四。
  神心恍惚,治理四方,事情与道德仁义礼相关。
  撰写《问神》第五。
  明哲之人,洞察事理遥远,能择安去危,以保全其身。
  撰写《问明》第六。
  好的言论存在于天地神明之中,幽深博大,理过近代人之言。
  撰写《寡见》第七。
  圣人聪明美好,承继天意预测神灵,为众人之冠,常常做众人典范。
  撰写《五百》第八。
  设立政教激发民众,教化天下,没有什么比儒家的中庸之道更好,想施行中庸政治,在于知道民情。
  撰写《先知》第九。
  自仲尼以来,国君将相卿士名臣志业不同,一概用圣人之道约束。
  撰写《重黎》第十。
  自仲尼之后,到汉朝为止,有德行之人首推颜渊、闵损,重臣首推萧何、曹参,以及名将等等,也一一罗列高下,称其品德才能。
  撰写《渊骞》第十一。
  君子之道在能善于终而不失好名,动由法规,从某一方面体现圣人准则。
  撰写《君子》第十二。
  大孝在于尊严祖考,安其神灵。
  之所以要这样,是因为要得到神灵的欢心。
  撰写《孝至》第十三。
  班固评论:在《法言》的篇目之前,都是扬雄自己所作的序文。
  起初,扬雄有四十多岁,从蜀郡来京城游览,大司马车骑将军王音认为他的艺文礼乐奇异,征召来让他担任门下吏,向皇上推荐担任待诏,一年后,扬雄上奏《羽猎赋》,升为郎官,在黄门府供事,与王莽、刘歆同列。
  汉哀帝初年,又与董贤担任相同的官职。
  在汉成帝、汉哀帝、汉平帝年间,王莽、董贤都担任三公,权倾人君,他们所推荐的人没有谁不得到提拔,而扬雄在三朝之内没有调任官职。
  到王莽篡位后,谈说之士用符命称赞王莽功德而得到封爵的人很多,只有扬雄又没有被封侯,因年老长久担任同一官职的缘故调任大夫,对势利的恬淡竟重到了这种程度。
  扬雄确实喜欢古礼而乐守圣贤之道。
  他的本意想写出文章来扬名于后世,认为经书没有什么比《易》更重要,故写了《太玄》;传没有谁比《论语》更重要,写了《法言》;史篇没有什么比《仓颉》更好,写了《训纂》;箴没有什么比《虞箴》更好,写了《州箴》;赋没有什么比《离骚》更精深,模拟而推广它;辞没有谁比司马相如的辞更华丽,写了四赋。
  都仔细探究其本旨,一起模仿而写作。
  用心于内,不求于外,当时的人都看不起他,只有刘歆与范逡敬重他,而桓谭认为他无与伦比。
  王莽当政时,刘歆、甄丰都担任太傅,王莽借符命自立为帝,在即位后想杜绝符命来神化以前的事,而甄丰的儿子甄寻、刘歆的儿子刘木分又献符命。
  王莽诛杀了甄丰父子,将刘木分流放到最远的地方,口供中所牵连到的,随即收捕不须奏请。
  当时扬雄在天禄阁上校书,治狱使者来到,准备收捕扬雄,扬雄害怕自己不能免于一死,于是自己从阁上跳下去,差点摔死。
  王莽听到后说“:扬雄向来不参与大事,什么原因在献符命事中受到牵连?”派人暗中询问其缘故,原来刘木分曾跟随扬雄学习写作奇字,扬雄不知道献符命之事。
  有诏令不要询问。
  但京城中的人因为这件事说道:“惟寂寞,自投阁;爱清静,作符命。”扬雄因病被免官,后又被征召担任大夫。
  扬雄家一向清贫,但他喜欢喝酒,人们很少去他的家。
  当时有好事的人装着酒肴跟随他周游讲学,而钜鹿人侯芭常常跟随扬雄住在一起,向他学习《太玄》、《法言》。
  刘歆也曾看望他,对扬雄说:“平白无故自己找苦受!《易》立学官,学者可得禄利,但明晓《易》的人没有被看见,又奈何《玄》?我恐怕后人用它来覆盖酱瓿。”扬雄笑而不答。
  七十一岁时,在天凤五年(18)去世,侯芭为他建坟,并守丧三年。
  当时大司空王邑、纳言严尤听说扬雄去世,对桓谭说:“你曾称赞扬雄的书,是否能将它传于后世呢?”桓谭说“:一定要传下去。
  但你与我来不及看到了。
  世人贱近而贵远,亲眼看见扬子云的禄位外表不能引人注意,故轻视他的书。
  过去,老聃写了《德道经》,轻视仁义,非难礼学,但后世喜欢它的人认为它超过了《五经》,从汉文帝、汉景帝到司马迁都有这样的言论。
  现在扬子云的书文意深奥,而议论没有违背圣人周公、孔子,假如遇到当时的国君,改为考核贤智的人,为他所称道,则一定超过诸子了。”各儒士有的讥讽并认为扬雄不是圣人而作经,好像春秋所说吴、楚之君超越本分的封号而称王一样,大概是遭诛杀,无后人的罪过。
  自扬雄去世到现在四十多年了,他的《法言》普遍推行,而《玄》最终没有传扬,但他的书籍都存在。

扬雄传相关信息

  • ·《儒林传》--  古代的儒生,博学《六艺》之文。   《六艺》,是帝王教育的典籍,是古代贤人用来阐明自然规律,端正人间伦理,达到最完美政治的成文标准。   周朝,衰败于幽王、厉王,礼乐征伐之权由诸侯掌握,周朝衰落二百多年后孔子出现,因其圣德遭逢末世,知道自己的言论不可能被采用,其主张不可能得到施行,于是叹息说“:凤凰再也不飞来了,黄河也不出现背上负图的龙马,我的道大概永无实现的日子吧!文王已经去世了,古...
  • ·《循吏传》--  汉朝建立之初,与秦朝弊政相反,与民休息,凡事简易,法网宽疏,而丞相萧何、曹参开创以宽厚清静治理天下的先河,因而百姓创作了“画一”的歌诀。   汉惠帝沿袭,高后主政,不出房门,而天下太平,百姓致力农事,衣食丰足。   到了汉文帝、汉景帝时,便移风易俗。   当时的循吏如河南郡守吴公、蜀郡守文翁这些人,都率先自身谨慎,在俭约平安中过生活,不用严刑进行治理,而百姓却顺从归化。   汉武帝年...
  • ·《文翁传》--  文翁,是庐江郡舒县人。   年少时喜好学习,通晓《春秋》,以庐江郡县吏的身份被提拔。   汉景帝末年,担任蜀郡守,他为人仁爱,喜欢用感化的方法进行治理。   文翁发现蜀地偏僻狭小有蛮夷风气,便想诱导教化他们,于是选拔郡县小吏明达有才能的张叔等十多人亲自诫勉,派遣到京城,有的跟随博士学习,有的学习律令。   并减少郡府开支,购买刀、布等蜀地物品,由计吏带着来送给博士。   几年后,蜀郡学生都学...
  • ·《黄霸传》--  黄霸,字次公,是淮阳郡阳夏县人,身为豪杰而役使乡里人迁徙到云陵。   黄霸年轻时学习法律,喜欢做官,汉武帝末年以待诏的身份因纳钱有功被赏给官职,授官侍郎谒者,因兄弟有罪受牵连被弹劾免官。   以后又纳谷沈黎郡,被授官担任左冯翊二百石卒史。   因为黄霸是交纳钱财才担任官职的,所以不让他担任高职,而让他管理郡国钱粮的出入之数。   其簿册清楚没有侵隐,因廉洁被称赞,被察举而升任河东均输长...
  • ·《朱邑传》--  朱邑,字仲卿,是庐江郡舒州人。   朱邑年轻时担任舒州桐乡县的啬夫官,廉洁公平不苛刻,品行仁爱而安利,从来不曾抽打侮辱他人,相反地慰问年老孤寡的人,所遇之人都能得到他的恩惠,故他所辖区域内的吏民都非常爱戴他。   朱邑后来被提升担任太守卒史,举贤良担任大司农丞,后升任北海太守,凭政绩品行第一担任大司农。   他为人淳厚,对老朋友忠诚,但他秉性公正,不能用私心和他打交道。   皇上器重他,朝廷...
  • ·《龚遂传》--  龚遂,字少卿,是山阳郡南平阳县人。   因通晓经术而担任官职,官至昌邑县郎中令,侍奉昌邑王刘贺。   刘贺行为不端正,龚遂为人忠厚,性格刚毅临难不苟,他在府内规劝昌邑王,在府外指责傅相,援引经义,陈述祸福,以至痛哭流涕,从不阿附。   龚遂多次当面指责昌邑王的过失,以至昌邑王掩耳起身走开,说“:郎中令善于羞辱人。”直到昌邑王及国人都害怕他。   昌邑王曾长时间与骑马的侍从、膳食官吃...
  • ·《召信臣传》--  召信臣字翁卿,九江寿春人。   因明经甲科而成为郎官,补授谷阳长。   后被荐举为高第,升迁为上蔡长。   他为官视民如子,所到之处都为民众称颂。   后越级提拔为零陵太守,但因病免职归田。   以后起复征辟为谏大夫,调任南阳太守,为官仍如在上蔡时一样。   信臣为人勤勤恳恳又有主张,喜欢为民兴利,只想使民富裕。   他常亲自劝导农耕,出入于田间,住在乡野亭舍之中,很少有安闲在家的时候。   ...
  • ·《酷吏传》--  孔子说:“用行政法令来引导,用刑罚来约束,百姓只是避免犯罪而没有羞耻之心;用道德来感化,用礼义来约束,百姓不但有羞耻之心,而且行为正当。”老子说“:上等德行的人顺应自然,不在口头上讲什么德行,故他有实实在在的德行;下等德行的人,不失形式上的德行,故他没有合乎本性的德行。   法令越是明白具体,盗贼反而更多出现。”这话准确可信呀!法令,是治理天下的工具,但不是决定政治好坏...
  • ·《扬雄传》--  扬雄,字子云,是蜀郡成都人。   其祖先出自周代的伯侨,因伯侨起初的采邑在晋国的扬地,于是以扬为姓,不知他是伯侨的哪一个分支。   扬位于黄河、汾河之间,周王室衰落时扬氏有的称侯,号称扬侯,正碰上晋国的六卿争权,韩、魏、赵兴盛而范、中行、智伯衰惫。   在这时,扬侯被威胁,便逃到楚国的巫山,于是在这里建立家园。   楚、汉相争时,扬氏逆长江而上,居住在巴郡的江州。   而扬季官至庐江太
  • ·《师丹传》--  师丹,字仲公,琅笽东武人。   研究《诗经》,侍奉匡衡。   因推举孝廉而担任郎官。   元帝末年,担任博士,后被免。   建始年间,www.sLkj.oRg各州推举秀才,师丹恢复担任博士,出任东平王太傅。   丞相翟方进、御史大夫孔光推举师丹议论深博、廉正守道,被征进朝担任光禄大夫、丞相司直。   几个月后,又担任光禄大夫给事中,从此之后又担任少府、光禄勋、侍中,非常受人尊重。   成帝末年,皇上立定陶...
  • ·《王嘉传》--  王嘉,字公仲,是平陵人。   因明经、射策考得甲等担任郎官,但因掌守殿门却让不该进去的人进去了,被免官。   光禄勋于是提拔王嘉担任属吏,经考察担任南陵丞,又经考察担任长陵尉。   鸿嘉年间,被推举为淳真朴素能直言的人,在宣室殿被召见,回答政事得失,越级提拔担任太中大夫。   出任九江、河南太守,其治理卓有声誉。   后被征召进朝担任大鸿胪,调任京兆尹,升任御史大夫。   建平三年(前4),接替...
  • ·《何武传》--  何武,字君公,是蜀郡郫县人。   宣帝时,天下太平,四夷宾服,神爵、五凤年间多次承蒙天降祥瑞以应人君之德。   而益州刺史王襄让能言善说的士人王褒颂扬汉朝政德,创作了《中和》、《乐职》、《宣布》等三篇诗。   何武年纪有十四、五岁,与成都人杨覆众等人一同研习并把它们编成歌曲演唱。   当时,遵循汉武帝时期的典章制度,寻求博识卓越的人才,于是在宣室殿召见了何武等人。   皇上说“:...
  • ·《杜邺传》--  杜邺,字子夏,本来是魏郡繁阳县人,他的祖父和父亲因功都至郡守,汉武帝时迁徙到茂陵。   杜邺年少时成为孤儿,他的母亲是张敞的女儿。   杜邺进入壮年后,跟随张敞的儿子张吉学习知识,得到了他家藏之书。   后因举孝廉担任郎官。   杜邺与车骑将军王音友好。   平阿侯王谭拒绝城门之职,后来死去,皇上对他哀悯后悔,于是又命令谭的弟弟王商担任特进,掌管城门兵马,王商能够像将军府一样举荐官吏。  ...
  • ·《谷永传》--  谷永,字子云,长安人。   父亲谷吉,担任卫司马,作为使者送郅支单于曾入侍皇上的儿子返回本国,被郅支单于杀害,这件事记载在《陈汤传》里。   谷永年轻时做过长安小史,后来广博地学习经书。   汉建昭年间,御史大夫李延寿听说谷永有才学,提升他担任了自己的属官,并推荐谷永担任太常丞。   谷永几次上书,指出时政得失。   建始三年(前30)冬天,日食、地震同一天发生,皇上下诏,要求各地推荐品德方正、...
  • ·《翟义传》--  翟方进的小儿子翟义,字文仲,少因父任职为郎,渐升诸曹,年二十出京为南阳郡都尉。   宛县令刘立与曲阳侯为婚,又一向闻名州郡,轻翟义年少。   翟义代行太守事,巡行至宛县,丞相史在传舍,刘立带着酒肴谒见丞相史,对饮未完,碰上翟义也前往,外吏告诉都尉刚到,刘立语言如故。   一会儿翟义到,通名后直接入内,刘立才跑下来。   翟义回传舍,大怒,佯以他事召刘立到,用主守盗十金为名,贼杀无辜问罪,部掾夏恢等拘捕...
  • ·《翟方进传》--  翟方进字子威,汝南上蔡人。   家里世世代代卑微贫贱,到方进父翟公,好学,做过郡文学。   方进年十二、三,丧父,好学,供职太守府小史,号迟钝办事慢,多次被掾史责骂。   方进自伤,乃从汝南蔡父请教自己能做什么。   蔡父认为他的形貌很不同一般,对他说:“你有封侯骨相,应从经术前进,努力学习诸生学问。”方进已经厌为小史,听蔡父话,心喜,借病回家,辞别他的后母,要西行到长安学经。   母怜其幼...
  • ·《朱博传》--  朱博字子元,杜陵人。   家贫,少时在县内供职做亭长,好结交少年为宾客,追捕击搏无所避。   渐渐升任功曹,刚直仗义好结交,随从士大夫,不避风雨。   此时,前将军萧望之之子萧育、御史大夫万年之子陈咸凭公卿子显露才能而知名,朱博都结交。   当时众陵县属太常管,朱博因太常掾选拔廉洁,补任安陵丞。   后去官入京兆,做过曹史列掾,出京做督邮书掾,所在职位办的事,郡中都很赞赏。   而陈咸做御史丞,因...
  • ·《扬雄传》--  扬雄,字子云,是蜀郡成都人。   其祖先出自周代的伯侨,因伯侨起初的采邑在晋国的扬地,于是以扬为姓,不知他是伯侨的哪一个分支。   扬位于黄河、汾河之间,周王室衰落时扬氏有的称侯,号称扬侯,正碰上晋国的六卿争权,韩、魏、赵兴盛而范、中行、智伯衰惫。   在这时,扬侯被威胁,便逃到楚国的巫山,于是在这里建立家园。   楚、汉相争时,扬氏逆长江而上,居住在巴郡的江州。   而扬季官至庐江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