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韩非列传

  “老子韩非列传”出自古典作品的作品《史记》,其内容全文如下:
  老子是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人,姓李,名耳,字聃,是周朝掌管藏书室的史官。
  孔子前往周都,向老子请教周礼。
  老子说“:你所说的,那些人的骨头都已腐烂了,只有他们的言论还存在。
  再说君子生得其时便驾车出仕,生不逢时则如蓬蒿随风飘行。
  我曾听说,好的商人深藏财货,如同空虚无物;君子具有高尚品德,容貌谦虚如同愚钝无知。
  抛弃您的骄傲之气与过多的欲望,除去您的做作之色与过大的志向,这些都无益于您自身的修养。
  我所能告诉您的,也就是如此而已。”孔子离去后,对弟子们说:“鸟,我知道它能飞;鱼,我知道它能游;兽,我知道它能跑。
  能跑的可以用网捕,能游的可以用线钓,能飞的可以用箭射。
  至于龙我就不知如何相处了,它乘御风云而直上九天。
  我今日见到老子,他难道就是龙吗?”老子修治道德,他的学问以自隐无名为宗旨。
  他居于周都很久,眼见周室衰微,于是便离周而去。
  到达散关,关令尹喜说“:您将要隐居了,一定要为我著书。”于是老子就著书上下篇,阐述道德之意,共五千字,然后离去,谁也不知道他的下落。
  有人说,老莱子也是楚国人,著书十五篇,阐述道家的作用,与孔子同时代等等。
  据说老子活了一百六十多岁,也有人说他活了二百多岁,因为他修道养性而长寿。
  从孔子死之后一百二十九年,史书记载周太史儋见秦献公时说“:开始秦与周合在一起,合五百年便分离,分离七十年而有霸王出现。”有人说太史儋即是老子,有人说不是,世人也不知哪种说法正确。
  老子,就是一位隐君子。
  老子之子名为宗,李宗是魏国的将军,受封于段干。
  李宗之子名为注,李注之子名为宫,李宫的玄孙名为假,李假在史记汉文帝朝任职做官。
  而李假之子李解任胶西王刘的太傅,因而就定居于齐地。
  世上学老子的人则贬绌儒学,学儒的人也贬绌老子。
  “宗旨不同的人不通谋划”,难道就是说这种情况的吗?李耳讲究我无为而民自化,我清静而民自正。
  庄子是蒙地人氏,名为周。
  庄周曾经做过蒙地漆园小吏,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代。
  他的学识无所不窥,而宗旨归本于老子的学说。
  所以他著书十余万字,大多是寓言故事。
  所作《渔父》、《盗跖》、《月去箧》,都是用以诋毁孔子之徒,并阐明老子之术。
  《畏累虚》、《亢桑子》一类文章,都是空言而没有事实。
  然而,他善于作文分析辞句,指称事物切合情状,用以攻击驳斥儒家、墨家,即使是当世的积学之士也难以自行解免攻击。
  他的文章汪洋辟阖,纵横自恣,以适合自己的心意,所以从王公大人起都不能重用他。
  楚威王听说庄周贤能,派遣使者以丰厚的礼物去迎接他,答应聘他为国相。
  庄周笑着对使者说:“千金的确是重利,卿相的确是尊位。
  您难道没见过祭祀天地的牺牛吗?喂养它几年,给它披上锦绣,将它牵入太庙。
  当此之时,它想做一头孤独的小猪活着,难道可以办到吗?您赶快离开,不要玷污我。
  我宁愿在污水沟里游戏自快,也不愿为国君所羁绊,终身不出仕,让自己适意自快。”申不害是京邑人士,原为郑国低级官员。
  学成刑名法术而求见韩昭侯,昭侯用他为国相。
  对内修明政教,对外应对诸侯,执政十五年。
  直到申子去世,国家太平,军队强壮,没有谁侵犯韩国。
  申子的学说本于黄老而以循名责实为主,著书二篇,称为《申子》。
  韩非是韩国的贵族公子。
  他喜爱刑名法术之学,而宗旨归本于黄老。
  韩非为人有口吃的毛病,不善于说话,而善于著书。
  他与李斯都师事荀卿,李斯自以为不如韩非。
  韩非眼见韩国的削弱,多次上书谏劝韩王,韩王不能用韩非。
  于是韩非痛恨韩国治国不注重修明法令制度,掌握权势以驾御臣下,富国强兵而寻求任用贤人,反而举用浮夸淫说的蠹虫而凌驾于建功求实者之上。
  他认为儒者用文辞扰乱法度,而侠者用武力违犯禁令。
  太平之时宠信沽名钓誉之人,危急之时使用披甲戴盔之士。
  现在供养的人并非使用的人,使用的人并非供养的人。
  悲叹廉洁正直之士不为邪曲谄谀之臣所容,考察往古得失的变化,所以写作了《孤愤》、《五蠹》、《内外储》、《说林》、《说难》凡十余万字。
  韩非深知游说人主之难,所写的《说难》文中说得很详细,然而终于死于秦国,不能自脱于难。
  《说难》述说:一切游说的困难,不在于我的智慧用以说服人主有困难,不在于我的口才辩明我的意思有困难,也不在于毫无顾忌地充分表达意见有困难。
  一切游说的困难,就在于揣测游说对象的心理,用我的言辞去适应他。
  游说的对象意在博取高尚的名声,而用厚重的利益去游说他,游说者就会被视为品德低下而受到卑贱的待遇,必被遗弃疏远。
  游说的对象意在贪图厚重的利益,而用高尚的名声去游说他,游说者就会被视为缺乏心计而脱离事物情理,必定不会被录用。
  游说的对象实际上贪图厚重的利益而表面上博取高尚的名声,而用高尚的名声去游说他,就会表面上录用而实际上疏远游说者;如果用厚重的利益去游说他,就会暗中采纳游说者的意见而公开抛弃游说者。
  这些是游说者不可不知的。
  行事以守密而成功,言谈以泄密而失败。
  未必是游说者本身泄露,而言谈中涉及君主所隐匿的事,这样游说者就有危险。
  人君有过错,而游说者用明白的语言和正确的议论推究其过错的恶处,那么游说者就有危险。
  游说者还没有得到人君的恩宠深信便尽其所知说出来,意见被采纳实行而且有功效,而游说者却并无功劳;如果意见行不通而且出现失败,那么游说者就会受到怀疑,像这样游说者就有危险。
  人君已有良策并想作为自己的功绩,游说者参预其事,就有危险。
  人君公开进行某事,而自有别种目的,游说者参预而知其计,就有危险。
  强行劝说人君做不愿意做的事,尽力阻止人君使停止其不愿意停止的事,游说者就有危险。
  所以说,和君主议论地位高贵的人,就会被认为挑拨离间;和君主议论地位卑贱的人,就会被认为挟诈卖权。
  议论君主喜爱的人,就会被认为有所利用;议论君主憎恶的人,就会被认为有所试探。
  说辞简略直接,就会被认为没有才智而遭受屈辱;说辞铺陈文华,就会被认为语言烦琐而厌其久长。
  顺从君主之意而陈言,就会被认为怯懦而不尽心;深思熟虑而广泛陈言,就会被认为粗鄙而多倨傲。
  这些是游说的难处,游说者不可不知道。
  一切游说的要务,在于懂得粉饰君主尊敬的对象,而掩饰君主避讳的事物。
  他自知谋划得失,就不要用他的失误去穷究;他自行勇作决断,就不要用对立观点去激怒;他自夸力量强大,就不要用为难之事去阻拦。
  规划与君主的作为相同的其他之事,赞誉与君主的德行相同的其他之人,就粉饰而不贬损其事其人。
  有与君主同样的过失,就公开粉饰说没有过失。
  大忠之人不当面违逆,匡辅之辞不直接冲突,然后才尽量施展辩智。
  这就是亲近之人不被怀疑,能尽其辞辩的困难。
  须得经历漫长的时间,而恩泽深厚之后,计虑深远而不受怀疑,彼此争议而不被怪罪,这才明白地计议利害而为之创建功业,直接地指陈是非而为之修饰人品。
  用这种态度彼此相待,这便是游说的成功。
  伊尹做庖厨,百里奚当俘虏,都是由一定的途径来求见他们的君上。
  这两位先生本来都是圣人,尚且不得不身执贱役而经历世事如此卑污,那么智能之士也就不将这些看作耻辱了。
  宋国有个富人,因为天雨而墙壁崩坏。
  他的儿子说“:不修筑将会被盗。”其邻居老者也这样说。
  晚上果然丢失许多财物,这富人家很赞赏儿子的明智而怀疑邻居老者。
  从前郑武公想要攻打胡国,便先将自己的女儿嫁给胡君为妻。
  于是询问群臣说:“我想要用兵,哪个国家可以讨伐?”关其思说:“胡国可以讨伐。”郑武公便斩杀关其思,说:“胡国乃是兄弟之国,你说要攻伐它,是何居心?”胡君听说此事,便以为郑国与自己亲善而不防备它。
  郑人突然袭击胡国,攻取了它。
  这两位说话人,他们预知都很准确,然而重者被斩杀,轻者受怀疑。
  不是知道某种事情困难,而是处理所知道的史记事情很困难。
  从前弥子瑕受到卫君的嬖宠。
  卫国的法律规定,私下驾用君车的人罪至断足。
  不久弥子瑕的母亲得病,有人听到此事,连夜前往告诉弥子瑕。
  弥子瑕就擅称君命驾君车而出。
  卫君听说此事后称赞他说:“孝顺啊,为母亲之故而犯断足之罪!”弥子瑕与卫君在果园里游玩,弥子瑕吃到一个甜桃,没有吃完就献给卫君。
  卫君说:“爱我啊,忘记自己的口而想着我!”等到弥子瑕颜色衰退而宠爱淡弛,终于得罪了卫君。
  卫君说:“此人曾经擅称我的命令驾我的车,又曾经将吃剩的桃子给我吃。”弥子瑕的德行与当初本无变化,从前受称赞而后来却获罪的原因,是卫君的爱憎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所以,受到君主宠爱,便被看作聪明如意而更加亲近;受到君主憎恶,便被视为罪有应得而更加疏远。
  因而劝谏游说之士不可以不详察君主的爱憎之后再进行游说。
  龙本为虫类,可以玩耍并可以骑。
  但它的咽喉下方有一尺来长的逆鳞,人要是触动它,龙就必定杀人。
  人主也有逆鳞,游说人主而不触动人主的逆鳞,就差不多了。
  有人将韩非之书传到秦国。
  秦王见到《孤愤》、《五蠹》等书,说:“啊,寡人能见到此人与之交游,便死而无憾了!”李斯说“:这是韩非所著之书。”秦国因而急攻韩国。
  韩王当初不能任用韩非,到危急之时才派遣韩非出WWw.Slkj.oRg使秦国。
  秦王喜爱韩非,但并未信用。
  李斯、姚贾嫉妒他,诋毁他说“:韩非是韩国的贵族公子。
  现在大王要兼并诸侯,韩非终究要为韩国而不会为秦国尽力,这是人之常情。
  现在大王不任用他,让他久留于秦而后回去,这乃是自遗祸患,不如因其过失以法律处死他。”秦王认为也是这样,便将韩非交给司法官吏定罪。
  李斯派人给韩非送去毒药,让他自杀。
  韩非想要亲自向秦王陈述是非,却无法见到秦王。
  秦王后来悔悟,派人去赦免韩非,韩非已经死去。
  申子、韩子都著书,留传于后世,学者多有保存。
  我惟独悲悯韩子着《说难》而不能自脱灾难。
  太史公说:老子所崇尚的道,虚无因循,以无所作为来顺应变化,所以他著书措辞微妙而难以理解。
  庄子扩散道德,放纵言论,宗旨也归本于顺应自然。
  申子自我勉励,施行于名实之辩。
  韩子引用绳墨,判断事情,明辨是非,用法惨急深刻而绝少恩慈。
  数家皆源于道德宗旨,而老子最为深远。

老子韩非列传相关信息

  • ·《司马穣苴列传》--  “司马穣苴列传”出自古典作品的作品《史记》,其内容全文如下:   司马穣苴是田完的苗裔。   齐景公时,晋国攻伐齐国的东阿、甄城,而燕国侵略齐国黄河以南的领土。   齐军屡战屡败,齐景公忧虑不安。   晏婴于是举荐田穣苴说“:穣苴虽是田氏的庶出旁支,但此人文韬能使众人亲附,武略能使敌国畏惧,希望您试试他。”景公召见穣苴,与他谈论军事,非常喜爱他的才干,便让他做将军,...
  • ·《孙子吴起列传》--  “孙子吴起列传”出自古典作品的作品《史记》,其内容全文如下:   孙子名武,齐国人。   因精通兵法而受到吴王阖庐接见。   阖庐说“:您的兵法十三篇,我全部看过了,可以用来小试指挥军队吗?”回答说“:可以。”阖庐说“:可以用妇女试试吗?”回答说“:可以。”于是史记阖庐答应他,选出宫中美女,得到一百八十人。   孙子将她们分为二队,以吴王...
  • ·《伍子胥列传》--  “伍子胥列传”出自古典作品的作品《史记》,其内容全文如下:   伍子胥是楚国人,名员。   伍员的父亲名伍奢。   伍员的哥哥名伍尚。   他的先祖名伍举,侍奉楚庄王以直谏著称,权势显赫,因此,他的后代在楚国很有名气。   楚平王立的太子名建。   楚平王委伍奢为太子太傅,费无忌为少傅。   费无忌不忠于太子建。   楚平王派费无忌到秦国去为太子娶亲,秦女容貌姣好,费无忌就飞快...
  • ·《仲尼弟子列传》--  “仲尼弟子列传”出自古典作品的作品《史记》,其内容全文如下:   孔子说“接受我的教育而精通六艺的有七十七人”,都是有奇异才能的人。   德行好的: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   能办理政事的:冉有、季路。   能言辩的:宰我、子贡。   熟悉古代文献的:子游、子夏。   颛孙师偏激,曾参迟钝,高柴愚笨,仲由鲁莽。   颜回常常穷得没有办法,端木赐不安本分而去经商,他...
  • ·《商君列传》--  “商君列传”出自古典作品的作品《史记》,其内容全文如下:   商君,是卫国国君姬妾生的公子,名鞅,姓公孙。   他的先祖本来是姓姬的。   商鞅年轻时就喜欢研究刑名之学,为魏国相国公叔痤做事,担任中庶子。   公叔痤知道他有才干,还未来得及向魏王推荐。   恰逢公叔痤生病,魏惠王亲自去探望他,说:“公叔痤的病如有不测,江山社稷怎么办呢?”公叔痤说“:我的中庶子公孙鞅...
  • ·《苏秦列传》--  “苏秦列传”出自古典作品的作品《史记》,其内容全文如下:   苏秦是东周洛阳人,曾向东求学于齐国,在鬼谷子先生的门下学习。   苏秦出游几年后,穷途潦倒而归。   兄嫂弟妹妻子都暗中嘲笑他说“:周国人的习俗,经营家产,致力于工商业,以求获得十分之二的利润为根本的事业。   如今你放下根本事业到处游说以求功名,落得穷途潦倒,不也很应该吗?”苏秦听了非常惭愧、伤感,就闭...
  • ·《伯夷列传》--  “伯夷列传”出自古典作品的作品《史记》,其内容全文如下:   学者涉猎的书籍极其广博,还要从六艺中考察求实。   《诗》、《书》虽有残缺,但虞舜、夏禹有文可知。   唐尧将要退位,禅让给虞舜;虞舜将要退位,禅让给夏禹。   都是诸侯和州牧共同推荐,这才摄位试用,执掌职事数十年,待功业卓著,然后传授政权。   由此表明天下的权柄是贵重的宝器,帝王是根本的统帅,传授天下是如此的烦难...
  • ·《七十列传》--  “七十列传”出自古典作品的作品《史记》,其内容全文如下:   伯夷列传   管晏列传   老子韩非列传   司马穣苴列传   孙子吴起列传   伍子胥列传   仲尼弟子列传   商君列传   苏秦列传   张仪列传   樗里子甘茂列传   穣侯列传   白起王翦列传   孟子荀卿列传   孟尝君列传   平原君虞卿列传   公子列传   春申君列传   范睢蔡泽列传   乐毅列传   廉...
  • ·《老子韩非列传》--  “老子韩非列传”出自古典作品的作品《史记》,其内容全文如下:   老子是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人,姓李,名耳,字聃,是周朝掌管藏书室的史官。   孔子前往周都,向老子请教周礼。   老子说“:你所说的,那些人的骨头都已腐烂了,只有他们的言论还存在。   再说君子生得其时便驾车出仕,生不逢时则如蓬蒿随风飘行。   我曾听说,好的商人深藏财货,如同空虚无物;君子具有高尚品德,容貌
  • ·《管晏列传》--  “管晏列传”出自古典作品的作品《史记》,其内容全文如下:   管仲名夷吾,颍上人氏。   年轻时常与鲍叔牙交游,鲍叔深知他的贤能。   管仲处境贫困,常占鲍叔便宜,鲍叔始终以善相待,毫无怨言。   后来鲍叔事奉齐国公子小白,管仲事奉公子纠。   到小白立为齐桓公,公子纠被杀死,管仲则被囚禁。   鲍叔于是推荐管仲。   管仲受到重用,执掌齐国政权,齐桓公因而称霸。   九次盟会诸侯,...
  • ·《孟子荀卿列传》--  “孟子荀卿列传”出自古典作品的作品《史记》,其内容全文如下:   太史公说:我读《孟子》,每当读到梁惠王问“怎样才对我的国家有利”时,总不免放下书本有所感慨地说:唉,谋利确是一切祸乱的开端呵。   孔夫子极少谈利,其原因就是时常防备这个导致祸乱的根源。   所以他说“依据个人的利益行事,会招来许多怨恨。”上自天子下到平民,好利的弊病都无所不在,在这一...
  • ·《白起王翦列传》--  “白起王翦列传”出自古典作品的作品《史记》,其内容全文如下:   白起,是地人。   善于用兵,事奉秦昭王。   昭王十三年(前294),白起被封为左庶长,率兵攻打韩国的新城。   这一年,穣侯任秦国丞相,推荐任鄙作汉中太守。   第二年,又封白起为左更,在伊阙攻打韩、魏两国联军,杀死二十四万人,俘虏了他们的将领公孙喜,拿下五座城邑。   白起被提升为国尉。   他带兵渡过黄河夺取了韩国...
  • ·《穣侯列传》--  “穣侯列传”出自古典作品的作品《史记》,其内容全文如下:   穣侯魏冉,是秦昭王母亲宣太后的弟弟。   他的祖先是楚国人,姓芈。   史记秦武王死后,没有儿子继位,他的弟弟昭王即位。   昭王的母亲原是宫内女官,称为芈八子,昭王即位后,芈八子才称为宣太后。   宣太后并不是武王的生母。   武王的母亲称惠文后,死在武王去世之前。   宣太后有两个弟弟:她的异父长弟叫穣侯,姓魏名冉;...
  • ·《樗里子甘茂列传》--  “樗里子甘茂列传”出自古典作品的作品《史记》,其内容全文如下:   樗里子,名叫疾,是秦惠王同父异母的弟弟。   其母是韩国人。   因为樗里子能言善辩,足智多谋,秦国人都称他是“智囊”。   秦惠王八年(前330),封樗里子为右更,派他率兵攻打魏国的曲沃,他驱逐了那里所有的人,占领了城池,将曲沃周围的土地全部并入了秦国。   秦惠王二十五年(前313),秦王命他为将军攻打赵...
  • ·《张仪列传》--  “张仪列传”出自古典作品的作品《史记》,其内容全文如下:   张仪,是魏国人。   当初曾经与苏秦一起求师于鬼谷子先生,学习纵横之术,苏秦自认为才学不如张仪。   张仪学成之后就去游说诸侯。   他曾陪伴楚国的相国饮酒,席间楚国的相国发现丢失了一块玉璧,他的门客认为是张仪偷了,说:“张仪贫穷而没有德行,一定是他偷了相国的璧。”于是大家一起捉住张仪,拷打了几百下,张...
  • ·《鲁仲连邹阳列传》--  “鲁仲连邹阳列传”出自古典作品的作品《史记》,其内容全文如下:   鲁仲连,齐国人,一生好帮人出一些高妙特异的计谋,可是等事成之后,却不愿受酬谢,不肯居官任职,独好保持他那超然的高节。   他喜好游历四方,曾到过赵国。   当赵孝成王在位的时候,秦昭王命令白起为将,大破赵国长平的军队,先后共坑杀赵国士兵四十余万人,利用赵国精兵强将全都折损在外的时机,乘势长驱直捣赵国首都,将一座...
  • ·《田单列传》--  “田单列传”出自古典作品的作品《史记》,其内容全文如下:   田单,是齐国田氏家族的远房本家。   齐尽王在位时,田单担任都城临淄佐理市政的小官,并未受齐王重用。   后来,燕国派大将乐毅攻破齐国,齐尽王被迫从都城逃跑,不久又退守莒城。   在燕国军队长驱直入,连连攻陷齐国城邑的时候,田单也离开了临淄,逃往安平。   他叫族人把车轴两端的突出部分全部wwW.Slkj.oRg锯掉,包上铁皮...
  • ·《老子韩非列传》--  “老子韩非列传”出自古典作品的作品《史记》,其内容全文如下:   老子是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人,姓李,名耳,字聃,是周朝掌管藏书室的史官。   孔子前往周都,向老子请教周礼。   老子说“:你所说的,那些人的骨头都已腐烂了,只有他们的言论还存在。   再说君子生得其时便驾车出仕,生不逢时则如蓬蒿随风飘行。   我曾听说,好的商人深藏财货,如同空虚无物;君子具有高尚品德,容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