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德之厚,比于赤子

  “含德之厚,比于赤子”出自古典作品的作品《道德经》,其内容全文如下:
  【原文】
  含德之厚,比于赤子。毒虫①不螫②,猛兽不据③,攫鸟④不搏⑤。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朘作⑥,精之至也。终日号而不嗄⑦,和之至也。知和曰"常"⑧,知常曰"明",益生⑨曰祥⑩,心使气曰强⑾。物壮⑿则老,谓之不道,不道早已。
  【翻译】
  道德涵养浑厚的人,就好比初生的婴孩。毒虫不螫他,猛兽不伤害他,凶恶的鸟不搏击他。他的筋骨柔弱,但拳头却握得很牢固。他虽然不知道男女的交合之事,但他的小生殖器却勃然举起,这是因为精气WwW.SLKJ.Org充沛的缘故。他整天啼哭,但嗓子却不会沙哑,这是因为和气纯厚的缘故。认识淳和的道理叫做“常”,知道“常”的叫做“明”。贪生纵欲就会遭殃,欲念主使精气就叫做逞强。事物过于壮盛了就会变衰老,这就叫不合于“道”,不遵守常道就会很快地死亡。
  【注释】
  ①毒虫:指蛇、蝎、蜂之类的有毒虫子。 ②螫:毒虫子用毒刺咬人。 ③据:兽类用爪、足年攫取物品。 ④攫鸟:用脚爪抓取食物的鸟,例如鹰隼一类的鸟。 ⑤搏:鹰隼用爪击物。 ⑥朘作:婴孩的生殖器勃起。朘,男孩的生殖器。 ⑦嗄:噪音嘶哑。 ⑧知和曰常:常指事物运作的规律。和,指阴阳二气合和的状态。 ⑨益生:纵欲贪生。 ⑩祥:这里指妖祥、不祥的意思。 ⑾强:逞强、强暴。 ⑿壮:强壮。
  【引语】
  本章讲处世哲学,即“德”在人身上的具体体现。前半部分用的是形象的比喻,后半部分讲的是抽象的道理,老子用赤子来比喻具有深厚修养境界的人,能返回到婴儿般的纯真柔和。“精之至”是形容精神充实饱满的状态,“和之至”是形容心灵凝聚和谐的状态,老子主张用这样的办法就能防止外界的各种伤害和免遭不幸。如果纵欲贪生,使气逞强,就会遭殃,危害自己,也危害别人。
  【评析】
  在本章里,老子用夸张的手法这样写道:把“德”蕴含在自己的身心里,而且积蓄得十分深厚,就像无知无欲的赤子,毒虫、猛兽、恶禽都不会去伤害他,同时他也不会去伤害禽兽虫豸,所以不会招引兽禽的伤害。他形象地说婴儿的生殖器勃起和大声哭喊,这是他精力旺盛和保持平和之气的缘故。他讲赤子的特点是柔弱不争和精力未散,其核心还是“和”。车载说,老子书谈到“和”字,有三处应予重视,一为“和其光”,一为“冲气以为和”,一为“终日号而不嗄,和之至也”。它以“和光”与“冲气”与“婴儿”来说明“和”,都是在谈统一,都是在谈“混成”的状态。“和光”就“复归其明”说,当光射到了物件的时候,有射到的一面与射不到的另一面,“和其光”是把两者统一起来,回复到“明”的“混成”的状态。“冲气”是万物的开端,万物含有负阴、抱阳的两方面,两者经常是统一的,表现出用之不盈无所不入的作用。婴儿是人的开端,少年、壮年、老年都以之为起点,但婴儿浑沌无知,与天地之和合而为一。“和”所表示的统一,包含着对立在内,是有永恒性的,所以说“知和曰常”。(《论老子》,第69页)老子承认“万物并作”的世界的多样性和普遍存在的矛盾,对社会上存在的占有、掠夺、欺诈、征战的状况极为悲愤,把统一看成他所要追求、所要恢复的事物的常态。

含德之厚,比于赤子相关信息

  • ·《善剑者不拔,善抱者不脱》--  “善剑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出自古典作品的作品《道德经》,其内容全文如下:   【原文】   善剑者不拔,善抱①者不脱,子孙以祭祀不辍②。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余;修之于乡,其德乃长③;修之于邦④,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⑤,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翻译】   善于建树的不可能拔除,善于抱持的不可以脱掉,如果子...
  • ·《使我介然有知,行于大道,唯施是畏》--  “使我介然有知,行于大道,唯施是畏”出自古典作品的作品《道德经》,其内容全文如下:   【原文】   使我①介然有知②,行于大道,唯施③是畏。大道甚夷④,而人⑤好径⑥。朝甚除⑦,田甚芜,仓甚虚,服文采,带利剑,厌饮食⑧,财货有余,是谓盗竽⑨。非道也哉!   【翻译】   假如我稍微地有了认识,在大道上行走,唯一担心的是害怕走了邪路。大道虽然平坦,但人君却喜欢走邪径。朝政腐败已极,弄得农田...
  • ·《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  “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出自古典作品的作品《道德经》,其内容全文如下:   【原文】   天下有始①,以为天下母②。既得其母,以知其子③;既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不殆。塞其兑,闭其门④,终身不勤⑤。开其兑,济其事⑥,终身不救。见小曰明⑦,守柔曰强⑧。用其光,复归其明⑨,无遗身殃⑩;是为袭常⑾。   【翻译】   天地万物本身都有起始,这个始作为天地万物的根源。如果知道根源,就能认识万物...
  • ·《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  “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出自古典作品的作品《道德经》,其内容全文如下:   【原文】   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①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②。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亭之毒之③;养④之覆⑤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⑥。   【翻译】   道生成万事万物,德养育万事万物。万事万物虽现出各种各样的形态,环境使万事万物成长...
  • ·《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  “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出自古典作品的作品《道德经》,其内容全文如下:   【原文】   出生入死①,生之徒②,十有三③;死之徒④,十有三;人之生,动之于死地⑤,亦十有三。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⑥。盖闻善摄生⑦者,陆行不遇兕虎⑧,入军不被甲兵⑨。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措其爪,兵无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无死地⑩。   【翻译】   人始出于世而生,最终入于地而死。属于长寿的人有十分之三;属...
  • ·《圣人常无心,以百姓之心为心》--  “圣人常无心,以百姓之心为心”出自古典作品的作品《道德经》,其内容全文如下:   【原文】   圣人常无心①,以百姓之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②。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圣人在天下,歙歙焉③为天下浑其心④,百姓皆注其耳目⑤,圣人皆孩之⑥。   【翻译】   圣人常常是没有私心的,以百姓的心为自己的心。对于善良的人,我善待于他;对于不善良的人,我也善待他,这...
  •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出自古典作品的作品《道德经》,其内容全文如下:   【原文】   为学日益①,为道日损②,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③,取④天下常以无事⑤;及其有事⑥,不足以取天下。   【翻译】   求学的人,其情欲文饰一天比一天增加;求道的人,其情欲文饰则一天比一天减少。减少又减少,到最后以至于“无为”的境地。如果能够做到无为,即不...
  • ·《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  “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出自古典作品的作品《道德经》,其内容全文如下:   【原文】   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①,见天道②。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③,不为而成④。   【翻译】   不出门户,就能够推知天下的事理;不望窗外,就可以认识日月星辰运行的自然规律。他向外奔逐得越远,他所知道的道理就越少。所以,有“道”的圣人不出行却能够推知事理...
  • ·《含德之厚,比于赤子》--  “含德之厚,比于赤子”出自古典作品的作品《道德经》,其内容全文如下:   【原文】   含德之厚,比于赤子。毒虫①不螫②,猛兽不据③,攫鸟④不搏⑤。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朘作⑥,精之至也。终日号而不嗄⑦,和之至也。知和曰"常"⑧,知常曰"明",益生⑨曰祥⑩,心使气曰强⑾。物壮⑿则老,谓之不道,不道早已。   【翻译】   道德涵养浑厚的人,就好比初生的婴孩。毒虫不螫他,
  •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出自古典作品的作品《道德经》,其内容全文如下:   【原文】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①。塞其兑,闭其门②;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③,是谓玄同④。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⑤;故为天下贵。   【翻译】   聪明的智者不多说话,而到处说长论短的人就不是聪明的智者。塞堵住嗜欲的孔窍,关闭住嗜欲的门径。不露锋芒,消解纷...
  •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出自古典作品的作品《道德经》,其内容全文如下:   【原文】   以正①治国,以奇②用兵,以无事取天下③。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④:天下多忌讳⑤,而民弥贫;人⑥多利器⑦,国家滋昏;人多伎巧⑧,奇物⑨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⑩;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翻译】   以无为、清静之道去治理国家,以奇巧、...
  • ·《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  “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出自古典作品的作品《道德经》,其内容全文如下:   【原文】   其政闷闷①,其民淳淳②;其政察察③,其民缺缺④。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也⑤。正复为奇,善复为妖⑥。人之迷,其日固久⑦。是以圣人方而不割⑧,廉而不刿⑨,直而不肆⑩,光而不耀⑾。   【翻译】   政治宽厚清明,人民就淳朴忠诚;政治苛酷黑暗,人民就狡黠、抱怨。灾...
  • ·《治人事天,莫若啬》--  “治人事天,莫若啬”出自古典作品的作品《道德经》,其内容全文如下:   【原文】   治人事天①,莫若啬②。夫唯啬,是谓早服③;早服谓之重积德④;重积德则无不克;无不克则莫知其极,莫知其极,可以有国;有国之母⑤,可以长久。是谓根深固柢,长生久视之道⑥。   【翻译】   治理百姓和养护身心,没有比爱惜精神更为重要的了。爱惜精神,得以能够做到早作准备;早作准备,就是不断地积“德&rd...
  • ·《治大国,若烹小鲜,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  “治大国,若烹小鲜,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出自古典作品的作品《道德经》,其内容全文如下:   【原文】   治大国,若烹小鲜①,以道莅②天下,其鬼不神③。非④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非其神不伤人,圣人亦不伤人。夫两不相伤⑤,故德交归焉⑥。   【翻译】   治理大国,好像煎烹小鱼。用“道”治理天下,鬼神起不了作用,不仅鬼不起作用,而是鬼怪的作用伤不了人。不但鬼的作用伤害不...
  • ·《大邦者下流,天下之牝,天下之交也》--  “大邦者下流,天下之牝,天下之交也”出自古典作品的作品《道德经》,其内容全文如下:   【原文】   大邦①者下流,天下之牝,天下之交也②。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故大邦以下小邦,则取小邦;小邦以下大邦,则取大邦。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③。大邦不过欲兼畜人④,小邦不过欲入事人。夫两者各得所欲,大者宜为下。   【翻译】   大国要像居于江河下游那样,使天下百川河流交汇在这里,处在天...
  • ·《道者,万物之奥,善人之宝,不善人之所保》--  “道者,万物之奥,善人之宝,不善人之所保”出自古典作品的作品《道德经》,其内容全文如下:   【原文】   道者,万物之奥①,善人之宝,不善人之所保②。美言可以市尊③,美行可以加人④。人之不善,何弃之有?故立天子,置三公⑤,虽有拱璧以先驷马⑥,不如坐进此道⑦。古之所以贵此道者何?不曰:求以得⑧,有罪以免邪⑨?故为天下贵。   【翻译】   “道”是荫庇万物之所,善良之人珍贵它,不...
  •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出自古典作品的作品《道德经》,其内容全文如下:   【原文】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①。大小多少②。报怨以德③。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④,故能成其大。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翻译】   以无为的态度去有所作为,以不滋事的方法去处理事物,以恬淡无味当...
  • ·《含德之厚,比于赤子》--  “含德之厚,比于赤子”出自古典作品的作品《道德经》,其内容全文如下:   【原文】   含德之厚,比于赤子。毒虫①不螫②,猛兽不据③,攫鸟④不搏⑤。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朘作⑥,精之至也。终日号而不嗄⑦,和之至也。知和曰"常"⑧,知常曰"明",益生⑨曰祥⑩,心使气曰强⑾。物壮⑿则老,谓之不道,不道早已。   【翻译】   道德涵养浑厚的人,就好比初生的婴孩。毒虫不螫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