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

  “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出自古典作品的作品《道德经》,其内容全文如下:
  【原文】
  太上①,不知有之②;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③,其贵言④。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⑤。
  【翻译】
  最好的统治者,人民并不知道他的存在;其次的统治者,人民亲近他并且称赞他;再次的统治者,人民畏惧他;更次的统治者,人民轻蔑他。统治者的诚信不足,人民才不相信他,最好的统治者是多么悠闲。他很少发号施令,事情办成功了,老百姓说“我们本来就是这样的。”
  【注释】
  ①、太上:至上、最好,指最好的统治者。 ②、不知有之:人民不知有统治者的存在。 ③、悠兮:悠闲自在的样子。 ④、贵言:指不轻易发号施令。 ⑤、自然:自己本来就如此。
  【引语】
  这一章里,老子提出了自己的政治思想主张,他把统治者按不同情况分为四种,其中最好的统治者是人民不知道他的存在,最坏的统治者是被人民所轻侮,处于中间状况的统治者是老百姓亲近并称赞他,wwW.SLKJ.Org或者老百姓畏惧他。老子理想中的政治状况是:统治者具有诚杯信实的素质,他悠闲自在,很少发号施令,政府只是服从于人民的工具而已,政治权力丝毫不得逼临于人民身上,即人民和政府相安无事,各自过着安闲自适的生活。当然,这只是老子的主观愿望,是一种乌托邦式的政治幻想。
  老子在全书中第一次描画了他的理想国政治蓝图。第一句四个层次的划分,不是从古到今的时代或时间顺序,而是指为治理好坏的统治状况。在老子的观念上,理想的“圣人”是要“处无为之可,行不言之教”,要一如处“太上”之世,体“玄德”之君,能够“生之畜之”。在《帝王世纪》中,记载了帝尧之世,“天下太和,百姓无事,有五老人击壤于道,观者叹曰:大哉尧之德也!老人曰:‘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这种生动的画面,可以说是对老子的“百姓皆曰我自然”的最好图解。
  【评析】
  在本章中,老子把这种理想的政治情境,与儒家主张实行的“德治”、法家主张实行的“法治”相对比,将其等而下之。实行“德治”,老百姓觉得统治者可以亲信,而且称赞他,这当不错,但还是次于“无为而治”者。实行“法治”的统治者,用严刑峻法来镇压人民,实行残暴扰民政策,这就是统治者诚信不足的表现,人民只是逃避他,畏惧他。老子强烈反对这种“法治”政策,而对于“德治”,老子认为这已经是多事的征兆了。最美好的政治,莫过于统治者“贵言”,从不轻易发号施令,人民和政治相安无事,以至于人民根本不知道统治者是谁。当然,这种美治在当时并不存在,只是老子的“乌托邦”式幻想。

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相关信息

  •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出自古典作品的作品《道德经》,其内容全文如下:   【原文】   致虚极,守静笃①;万物并作②,吾以观复③。夫物芸芸④,各复归其根。归根⑤曰静,静曰⑥复命⑦。复命曰常⑧,知常曰明⑨。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⑩,容乃公,公乃全⑾,全乃天⑿,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翻译】   尽力使心灵的虚寂达到极点,使生活清静坚守不变。万物都一齐蓬勃生长,我从而...
  • ·《古之善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  “古之善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出自古典作品的作品《道德经》,其内容全文如下:   【原文】   古之善为道者①,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不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②;豫兮③若冬涉川④;犹兮⑤若畏四邻⑥;俨兮⑦其若客⑧;涣兮其若凌释⑨;敦兮其若朴⑩;旷兮其若谷⑾;混兮其若浊⑿;孰能浊⒀以静之徐清?孰能安⒁以静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⒂。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⒃。   【翻译】   古时候善...
  • ·《视而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  “视而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出自古典作品的作品《道德经》,其内容全文如下:   【原文】   视而不见,名曰夷①;听之不闻,名曰希②;搏之不得,名曰微③。此三者不可致诘④,故混而为一⑤。其上不徼⑥,其下不昧⑦,绳绳兮⑧不可名,复归于无物⑨。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⑩。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⑾。能知古始,是谓道纪⑿。   【翻译】   看它看不见...
  •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出自古典作品的作品《道德经》,其内容全文如下:   【原文】   宠辱若惊①,贵大患若身②。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③,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④?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⑤。   【翻译】   受到宠爱和受到侮辱都好像受到惊恐,把荣辱这样的大患看得与自身生命一样珍贵...
  •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出自古典作品的作品《道德经》,其内容全文如下:   【原文】   五色①令人目盲②;五音③令人耳聋④;五味⑤令人口爽⑥;驰骋⑦畋猎⑧,令人心发狂⑨;难得之货,令人行妨⑩;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⑾,故去彼取此⑿。   【翻译】   缤纷的色彩,使人眼花缭乱;嘈杂的音调,使人听觉失灵;丰盛的食物,使人舌不知味;纵情狩猎,使人心情放荡发狂;稀有的物品,使人行为不轨。因此...
  •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出自古典作品的作品《道德经》,其内容全文如下:   【原文】   三十辐①共一毂②,当其无,有车之用③。埏埴以为器④,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⑥。   【翻译】   三十根辐条汇集到一根毂中的孔洞当中,有了车毂中空的地方,才有车的作用。揉和陶土做成器皿,有了器具中空的地方,才有器皿的作用。开凿门...
  •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出自古典作品的作品《道德经》,其内容全文如下:   【原文】   载营魄抱一①,能无离乎?专气致柔②,能如婴儿乎③?涤除玄鉴④,能无疵乎?爱民治国,能无为乎⑤?天门开阖⑥,能为雌乎⑦?明白四达,能无知乎⑧?生之畜之⑨,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⑩。   【翻译】   精神和形体合一,能不分离吗?聚结精气以致柔和温顺,能像婴儿的无欲状态吗?清除杂念而深入观察心灵...
  •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出自古典作品的作品《道德经》,其内容全文如下:   【原文】   持而盈之①,不如其已②;揣而锐之③,不可长保④。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⑤。功成身退⑥,天之道也⑦。   【翻译】   执持盈满,不如适时停止;显露锋芒,锐势难以保持长久。金玉满堂,无法守藏;如果富贵到了骄横的程度,那是自己留下了祸根。一件事情做的圆满了,就要含藏收敛...
  • ·《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  “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出自古典作品的作品《道德经》,其内容全文如下:   【原文】   太上①,不知有之②;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③,其贵言④。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⑤。   【翻译】   最好的统治者,人民并不知道他的存在;其次的统治者,人民亲近他并且称赞他;再次的统治者,人民畏惧他;更次的统治者,人民轻蔑他。统治者的
  •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出自古典作品的作品《道德经》,其内容全文如下:   【原文】   大道废①,有仁义;智慧出②,有大伪;六亲不和③,有孝慈④;国家昏乱,有忠臣。   【翻译】   大道被废弃了,才有提倡仁义的需要;聪明智巧的现象出现了,伪诈才盛行一时;家庭出现了纠纷,才能显示出孝与慈;国家陷于混乱,才能见出忠臣。   【注释】   ①大道:指社会政治制度和秩序。 ②智慧:聪明、智...
  • ·《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  “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出自古典作品的作品《道德经》,其内容全文如下:   【原文】   绝圣弃智①,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②以为文③不足,故令有所属④;见素抱朴⑤,少私寡欲;绝学无忧⑥。   【翻译】   抛弃聪明智巧,人民可以得到百倍的好处;抛弃仁义,人民可以恢复孝慈的天性;抛弃巧诈和货利,盗贼也就没有了。圣智、仁义、巧利这三者全是巧...
  • ·《唯之与阿,相去几何?美之与恶》--  “唯之与阿,相去几何?美之与恶”出自古典作品的作品《道德经》,其内容全文如下:   【原文】   唯之与阿①,相去几何?美之与恶②,相去若何?人之所畏③,不可不畏。荒兮④,其未央哉⑤!众人熙熙⑥,如享太牢⑦,如春登台⑧。我⑨独泊兮⑩,其未兆⑾;沌沌兮⑿,如婴儿之未孩⒀;傫傫兮⒁,若无所归。众人皆有余⒂,而我独若遗⒃。我愚人之心也哉⒄!俗人昭昭⒅,我独昏昏⒆。俗人察察⒇,我独闷闷[21]。澹兮[22...
  • ·《孔德之容,惟道是从。道之为物,惟恍惟惚》--  “孔德之容,惟道是从。道之为物,惟恍惟惚”出自古典作品的作品《道德经》,其内容全文如下:   【原文】   孔①德②之容③,惟道是从。道之为物,惟恍惟惚④。惚兮恍兮,其中有象⑤;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⑥,其中有精⑦,其精甚真⑧,其中有信⑨,自今及古⑩,其名不去,以阅众甫⑾。吾何以知众甫之状哉?以此⑿。   【翻译】   大德的形态,是由道所决定的。“道”这个东西,没有清楚...
  •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出自古典作品的作品《道德经》,其内容全文如下:   【原文】   曲则全,枉①则直,洼则盈,敝②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③为天下式④。不自见⑤,故明⑥;不自是,故彰,不自伐⑦,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原文】   委曲便会保全,屈枉便会直伸;低洼便会充盈,陈旧便会更新...
  • ·《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  “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出自古典作品的作品《道德经》,其内容全文如下:   【原文】   希言自然①。故飘风②不终朝,骤雨③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故从事于道者同于道④;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⑤。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翻译】   不言政令不扰民是合乎于自然的。狂风刮...
  •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出自古典作品的作品《道德经》,其内容全文如下:   【原文】   企①者不立,跨②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形③。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翻译】   踮起脚跟想要站得高,反而站立不住;迈起大步想要前进得快,反而不能远行。自逞已见的反而得不到彰明;自以为是的反而得不到显昭;自我夸耀的建...
  •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出自古典作品的作品《道德经》,其内容全文如下:   【原文】   有物混成①,先天地生。寂兮寥兮②,独立而不改③,周行而不殆④,可以为天地母⑤。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⑥,强为之名曰:大⑦。大曰逝⑧,逝曰远,远曰反⑨。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⑩。域中⑾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⑿。   【翻译】   有一个东西混然而成...
  • ·《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  “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出自古典作品的作品《道德经》,其内容全文如下:   【原文】   太上①,不知有之②;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③,其贵言④。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⑤。   【翻译】   最好的统治者,人民并不知道他的存在;其次的统治者,人民亲近他并且称赞他;再次的统治者,人民畏惧他;更次的统治者,人民轻蔑他。统治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