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桑子重阳

  《采桑子重阳》作者为当代文学家毛泽东。其古诗全文如下: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前言】
  《采桑子重阳》作于1929年重阳节,为当年阳历10月11日。毛泽东在闽西征途中,欣逢重阳佳节,触景生情,因成此词。诗情画意,最为浓郁。《采桑子重阳》描写了泞秋的战地风光,写得那么鲜明爽朗;它表现了对自然和人生的看法,表现得那么豪迈乐观。天空海阔,气度恢宏。使人读过以后,毫无感到肃飒之气,而会受到无限鼓舞。
  【注释】
  ⑴重阳:重阳节(The Double Ninth Festival)农九月九日,为传统的重阳节,又称“老人节”。
  ⑵岁岁:年年。
  ⑶今又重阳:此重阳是指诗人在战地重逢的重阳,1929年的重阳。
  ⑷战地:这里指闽西农村根据地,当时这里外有敌人包围,内有地主民团的扰乱。
  ⑸黄花:指菊花。
  ⑹分外:格外。
  ⑺劲:强劲。
  ⑻不似:不类似,不像。
  ⑼胜似春光:是说秋风比春光更美,是主观感受。
  ⑽寥廓:指宇宙的广阔,也指广阔高远。
  ⑾江天:指汀江流域的天空。
  【翻译】
  人的一生容易衰老而苍天却不老,重阳节年年都会来到。今天又逢重阳,战场上的菊花是那样的芬芳。一年又一年秋风刚劲地吹送,这景色不如春天的光景那样明媚。却比春天的光景更为壮美,如宇宙般广阔的江面天空泛着白霜。
  【鉴赏】
  “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自战国楚宋玉《九辩》以来,“悲秋”就成为中国古典诗赋的传统主题。而前人以“九九重阳”为题材的诗章词作,更借凄清、萧瑟、衰飒的秋色状景托怨情、兴别恨,少有不着一“悲”字者。诸如王维的“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杜甫的“弟妹萧条各何在,干戈衰谢两相催”、杜牧的“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苏轼的“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明日黄花蝶也悲”等http://www.slkj.org/b/9305.html,或叙写羁旅他乡的孤寂清冷,或叙写羁旅他乡的孤寂清冷,或寄寓伤时忧国的凄怆痛楚,或倾吐落拓失意的抑郁苦闷,或抒发获罪被贬的万端感慨,皆“婉转附物,招怅切清”。毛泽东的这首词却脱尽古人“悲秋”的窠臼,一扫衰颓萧瑟之气,以壮阔绚丽的诗境、昂扬振奋的豪情,唤起人们为理想而奋斗的英雄气概和高尚情操,独步诗坛。
  《采桑子重阳》以极富哲理的警句“人生易老天难老”开篇,起势突兀,气势恢宏。“人生易老”是将人格宇宙化,韶光易逝,人生短促,唯其易逝、短促,更当努力进取,建功立业,莫让年华付流水。“天难老”却是将宇宙人格化。寒来暑往,日出月落,春秋更序,光景常新。但“难老”并非“不老 ”,因为“新陈代谢是宇宙间普遍的永远不可抗拒的规律”(毛泽东《矛盾论》)。“人生易老”与“天难老”,一有尽,一无穷;一短促,一长久;一变化快,一变化慢。异中有同,同中有异,既对立又统一。这并非“天行键,君子以自强不息”这一古老格言的简单趋附,而是立足于对宇宙、人生的清理并茂的认知和深刻理解的高度,揭示人生真谛和永恒真理,闪耀着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光辉,具有极强的审美启示力。“岁岁重阳”承首句而来,既是“天难老”的进一步引申,又言及时令,点题明旨,引起下文:“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今又重阳”是“岁岁重阳”的递进反复,年年都有重阳节,看似不变,其实也在变,各不相同:如今又逢佳节,此地别有一番风光。
  古有重阳登高望远、赏菊吟秋的风习。在历代诗文中,重阳节与菊花结下了不解之缘。而身逢乱世的诗人,往往借写菊花表达厌战、反战之情,即菊花是作为战争的对立面出现的。但毛泽东笔下的“黄花”却是和人民革命战争的胜利联系在一起的。这“黄花”既非供隐士高人“吟逸韵”的东篱秋丛,亦非令悲客病夫“感衰怀”的庭院盆景,而是经过硝烟炮火的洗礼,依然在秋风寒霜中绽黄吐芳的满山遍野的野菊花,平凡质朴却生机蓬勃,具有现实与象征的双重性,带有赋和比的特点。词作者是怀着欣悦之情来品味重阳佳景的。黄花装点了战地的重阳,重阳的战地因此更显得美丽。“分外香”三字写出赏菊人此时此地的感受。人逢喜事精神爽,胜利可喜,黄花也显得异常美丽;黄花异常美丽,连她的芳香也远胜于往常。这一句有情有景,有色有香,熔诗情、画意、野趣、哲理于一炉,形成生机盎然的诗境,既歌颂了土地革命战争,又显示了作者诗人兼战士的豪迈旷放的情怀。尽管“人生易老”,但革命者的青春是和战斗、战场、解放全人类的崇高事业联系在一起的,他们并不叹老怀悲,蹉跎岁月,虚掷光阴,而是以“只争朝夕”的精神为革命而战,一息尚存,奋斗不止。
  下片承“岁岁重阳”“今又重阳”的意脉,写凭高远眺,将诗的意境向更深更阔处开拓。岁岁有重阳,秋去又秋来,“一年一度秋风劲”,这个“劲”字,力度极强,写出秋风摧枯拉朽、驱陈除腐的凌厉威猛之势,笔力雄悍,极有刚健劲道之美。此情豪迈异于东风骀荡、桃红柳绿、莺语燕歌、温柔旖旎的春日风光。但劲烈的西风、肃杀的秋气在作者心中引起的不是哀伤,而是振奋。诗人的感情、战士的气质决定了他的审美选择:“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天朗气清,江澄水碧;满山彩霞,遍野云锦,一望无际,铺向天边,这瑰丽的景色难道不“胜似春光”么。
  《采桑子重阳》营造了一个恢弘开阔的艺术境界。诗人从大处着眼,从人生感悟落笔,摆脱了个人的荣辱得失,站在历史的、宇宙的、人类的高度抒发一个革命者的壮志豪情。酝词用字都非常大气,比如“寥廓江天万里霜”,一个“霜”字就包含了丰富多彩的画景,它既指“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的霜叶,也指“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的霜天。这样的秋景比起“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树生花,群莺乱飞”来,实在是别有风致。

采桑子重阳相关古诗词

  • ·古诗《水调歌头游泳》--  《水调歌头游泳》作者为当代文学家毛泽东。其古诗全文如下:   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   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   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余。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   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前言】   《水调歌头游泳》该首词最早发表在《诗刊》1957年1月...
  • ·古诗《洛阳行·诏书早洗洛阳尘》--  《洛阳行·诏书早洗洛阳尘》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吴伟业。其古诗全文如下:   诏书早洗洛阳尘,叔父如王有几人。   先帝玉符分爱子,西京铜狄泣王孙。   白头宫监锄荆棘,曾在华清内承值。   遭乱城头乌夜啼,四十年来事堪忆。   神皇倚瑟楚歌时,百子池边袅柳丝。   早见鸿飞四海翼,可怜花发万年枝。   铜扉未启牵衣谏,银箭初残泪如霰。   几年不省公车章,从来数罢昭阳宴。   骨肉终全异...
  • ·古诗《秋夜长·殊未央》--  《秋夜长·殊未央》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王勃。其古诗全文如下:   秋夜长,殊未央,月明白露澄清光,层城绮阁遥相望。   遥相望,川无梁,北风受节南雁翔,崇兰委质时菊芳。   鸣环曳履出长廊,为君秋夜捣衣裳。   纤罗对凤凰,丹绮双鸳鸯,调砧乱杵思自伤。   思自伤,征夫万里戍他乡。鹤关音信断,龙门道路长。   君在天一方,寒衣徒自香。   【前言】   《秋夜长》描写的是一个闺妇为她出征的丈夫...
  • ·古诗《陇头行·陇头路断人不行》--  《陇头行·陇头路断人不行》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张籍。其古诗全文如下:   陇头路断人不行,胡骑夜入凉州城。   汉兵处处格斗死,一朝尽没陇西地。   驱我边人胡中去,散放牛羊食禾黍。   去年中国养子孙,今着毡裘学胡语。   谁能更使李轻车,收取凉州入汉家。   【前言】   《陇头行》一方面书写凉州城的陷落以及华夏民族受到的苦难,另一方面也表达了受到掳掠奴役的人民对于恢复自由,重...
  • ·古诗《伤歌行·昭昭素明月》--  《伤歌行·昭昭素明月》作者为汉乐府。其古诗全文如下:   昭昭素明月,辉光烛我床。   忧人不能寐,耿耿夜何长。   微风吹闺闼,罗帷自飘扬。   揽衣曳长带,屣履下高堂。   东西安所之?徘徊以彷徨。   春鸟翻南飞,翩翩独翱翔。   悲声命俦匹,哀鸣伤我肠。   感物怀所思,泣涕忽沾裳。   伫立吐高吟,舒愤诉穹苍。   【前言】   《伤歌行》是一首汉乐府叙事诗。诗写闺情,以女主人公的...
  • ·古诗《吴子》--  《吴子》,又名《吴起兵法》,是吴起军事思想的主要载体。今本《吴子》共二卷六篇,依次为图国、料敌、治兵、论将、应变、励士。据《汉书·艺文志·兵书略》记载,《吴子》一书为48篇,与今本相差甚远。历史上曾有人据此认定《吴子》一书为伪作,这是没有根据的。至于篇目之差,可能是由于流传过程中亡伙所致。   现存宋版《武经七书》本、影宋本《孙吴司马法》本《吴子》凡上下两卷,包...
  • ·古诗《管子全文_管子翻译》--  中国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前476)齐国政治家、思想家管仲及管仲学派的言行事迹。《管子》是先秦时期各学派的言论汇编,内容很庞杂,包括法家、儒家、道家、阴阳家、名家、兵家和农家的观点。《管子》的成书过程是历史发展的结果。管仲在世之时由于其功业显赫, “立言”精辟,他的追随者便开始收集整理其言行,春秋中后期管仲的事迹和学说被管仲学派传人丰wWW.slKJ.Org富发展,战国时期管...
  • ·古诗《列子》--  《列子》,道家学派著作,相传为列子所撰。列子,生卒不详,名御寇,战国时期郑国人,主张虚静无为,独立处世,善于修身养性。《庄子》中有很多关于他的传说,西汉刘向《列子传》谓“其学本于黄帝老子”,属道家学派。   《列子》共八卷,《汉书·艺文志》有著录,今本已非原书,约成于晋太康二年后。内容形式多为神话、传说、寓言,如“愚公移山”、“歧路亡羊”等成语便均...
  • ·古诗《采桑子重阳》--  《采桑子重阳》作者为当代文学家毛泽东。其古诗全文如下: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前言】   《采桑子重阳》作于1929年重阳节,为当年阳历10月11日。毛泽东在闽西征途中,欣逢重阳佳节,触景生情,因成此词。诗情画意,最为浓郁。《采桑子重阳》描写了泞秋的战地风光,写得那么鲜明爽朗;它表现了对自然
  • ·古诗《文心雕龙全文翻译_文心雕龙作者及名句》--  《文心雕龙》是中国南朝文学理论家刘勰(xié)创作的一部文学理论著作,成书于公元501~502年(南朝齐和帝中兴元、二年)间。它是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第一部有严密体系的、“体大而虑周”(章学诚《文史通义·诗话篇》)的文学理论专着。全书共10卷,50篇(原分上、下部,各25篇),以孔子美学思想为基础,兼采道家,全面总结了齐梁时代以前的美学成果,细致地探索和论述了语言文学的审美本质...
  • ·古诗《念奴娇·昆仑》--  《念奴娇·昆仑》作者为当代文学家毛泽东。其古诗全文如下:   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   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   夏日消溶,江河横溢,人或为鱼鳖。   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   而今我谓昆仑:不要这高,不要这多雪。   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   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   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   【前言】   《念奴娇·昆仑》这首词的作者是...
  • ·古诗《少年行·出身仕汉羽林郎》--  《少年行·出身仕汉羽林郎》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王维。其古诗全文如下:   出身仕汉羽林郎,初随骠骑战渔阳。   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   【注释】   ①羽林郎:汉代禁卫军官名,无定员,掌宿卫侍从,常以六郡世家大族子弟充任。后来一直沿用到隋唐时期。   ②骠骑:指霍去病,曾任骠骑将军。渔阳:古幽州,今河北蓟县一带,汉时与匈奴经常接战的地方。   ③苦:一作“死”。   ...
  • ·古诗《少年行·一身能擘两雕弧》--  《少年行·一身能擘两雕弧》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王维。其古诗全文如下:   一身能擘两雕弧,虏骑千重只似无。   偏坐金鞍调白羽,纷纷射杀五单于。   【注释】   ①擘:张,分开。一作“臂”。雕弧:饰有雕画的良弓。   ②重:一作“群”。   ③白羽:指箭,尾部饰有白色羽翎。   ④五单于:原指汉宣帝时匈奴内乱争立的五个首领。汉宣帝时,匈奴内乱,自相残杀,诸王自立分而为五...
  • ·古诗《少年行·汉家君臣欢宴终》--  《少年行·汉家君臣欢宴终》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王维。其古诗全文如下:   汉家君臣欢宴终,高议云台论战功。   天子临轩赐侯印,将军佩出明光宫。   【注释】   ①欢宴:指庆功大宴。   ②云台:东汉洛阳宫中的座台,明帝时,曾将邓禹等二十八个开国功臣的像画在台上,史称“云台二十八将”。   ③轩:殿前栏槛。   ④明光宫:汉宫名,公元前101年(汉武帝太初四年)秋建。   【翻译】  ...
  • ·古诗《浣溪沙·旋抹红妆看使君》--  《浣溪沙·旋抹红妆看使君》作者为宋朝文学家苏轼。其古诗全文如下:   旋抹红妆看使君,三三五五棘篱门。相挨踏破茜罗裙。   老幼扶携收麦社,乌鸢翔舞赛神村。道逢醉叟卧黄昏。   【注释】   旋:立即;使君:词人自称。   棘篱:以荆棘围成的篱笆。   茜:茜草,此处指代红色   罗裙:丝绸裙子。   收麦社:麦子收过之后举行的祭神谢恩的活动。   乌鸢:乌鸦、老鹰   赛神:用仪仗鼓乐迎神出...
  • ·古诗《反贾客乐》--  《反贾客乐》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刘驾。其古诗全文如下:   无言贾客乐,贾客多无墓。   行舟触风浪,尽入鱼腹去。   农夫更苦辛,所以羡尔身。   【前言】   《反贾客乐》是唐代诗人刘驾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这首诗的语言通俗平易,颇近口语。但尽管其词浅,而含意却颇为深广。前四句指出贾客行商本不足羡,他们浪迹天涯 ,搏风击浪,葬身鱼腹的危险时时在伴陪着他们。最后两句点明贾客尽管如此危险 ...
  • ·古诗《羁旅行役诗》--  一、什么是羁旅行役诗   羁旅行役类诗歌,所写内容无非是抒情主人公旅途中的所见所闻/ 所思所想/ 所感所叹。指滞留他乡很久而不能回家所产生的思乡及思亲之情。游客浪子,眼中所见、耳中所闻、心中所感都包含着由此触发的对遥远故乡的眺望,对温馨家庭的憧憬。   在古代,有的诗人,长期客居在外,滞留他乡,或漂泊异地,或谋求仕途,或被贬赴任途中,或游历名山大川,或探亲访友,所谓“羁旅”,即...
  • ·古诗《采桑子重阳》--  《采桑子重阳》作者为当代文学家毛泽东。其古诗全文如下: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前言】   《采桑子重阳》作于1929年重阳节,为当年阳历10月11日。毛泽东在闽西征途中,欣逢重阳佳节,触景生情,因成此词。诗情画意,最为浓郁。《采桑子重阳》描写了泞秋的战地风光,写得那么鲜明爽朗;它表现了对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