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术

  《心术》作者是宋朝文学家苏洵。其古诗全文如下:
  【前言】
  《心术》是北宋文学家苏洵所作《权书》中的一篇。这篇文章逐节论述用兵的方法,分治心、尚义、养士、智愚、料敌、审势、出奇、守备等八个方面,而以治心为核心,所以标题为“心术”。其中包含着一些朴素的辩证法观点,但也有诸如“怀其欲而不尽”、“士欲愚”之类的封建权术。全篇段落分明,井井有条。
  【原文】
  为将之道,当先治心。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然后可以制利害,可以待敌。
  凡兵上义;不义,虽利勿动。非一动之为利害,而他日将有所不可措手足也。夫惟义可以怒士,士以义怒,可与百战。
  凡战之道,未战养其财,将战养其力,既战养其气,既胜养其心。谨烽燧,严斥堠,使耕者无所顾忌,所以养其财;丰犒而优游之,所以养其力;小胜益急,小挫益厉,所以养其气;用人不尽其所欲为,所以养其心。故士常蓄其怒、怀其欲而不尽。怒不尽则有馀勇,欲不尽则有馀贪。故虽并天下,而士不厌兵,此黄帝之所以七十战而兵不殆也。不养其心,一战而胜,不可用矣。
  凡将欲智而严,凡士欲愚。智则不可测,严则不可犯,故士皆委己而听命,夫安得不愚?夫惟士愚,而后可与之皆死。
  凡兵之动,知敌之主,知敌之将,而后可以动于险。邓艾缒兵于蜀中,非刘禅之庸,则百万之师可以坐缚,彼固有所侮而动也。故古之贤将,能以兵尝敌,而又以敌自尝,故去就可以决。
  凡主将之道,知理而后可以举兵,知势而后可以加兵,知节而后可以用兵。知理则不屈,知势则不沮,知节则不穷。见小利不动,见小患不避,小利小患,不足以辱吾技也,夫然后有以支大利大患。夫惟养技而自爱者,无敌于天下。故一忍可以支百勇,一静可以制百动。
  兵有长短,敌我一也。敢问:“吾之所长,吾出而用之,彼将不与吾校;吾之所短,吾蔽而置之,彼将强与吾角,奈何?”曰:“吾之所短,吾抗而暴之,使之疑而却;吾之所长,吾阴而养之,使之狎而堕其中。此用长短之术也。”
  善用兵者,使之无所顾,有所恃。无所顾,则知死之不足惜;有所恃,则知不至于必败。尺棰当猛虎,奋呼而操击;徒手遇蜥蜴,变色而却步,人之情也。知此者,可以将矣。袒裼而案剑,则乌获不敢逼;冠胄衣甲,据兵而寝,则童子弯弓杀之矣。故善用兵者以形固。夫能以形固,则力有馀矣。
  【注释】
  心术:心计、计谋。这里是将略的意思。术,方法。
  治心:指锻炼培养军事上的胆略、意志和吃苦的精神等。治,研究。这里指锻炼。
  麋:麋鹿,鹿类的一种。
  兴:起,这里是突然出现的意思。
  于左:从旁边。左,周围,附近。
  瞬:眨眼。
  然后:这样才。
  制利害:控制利害得失。制,控,掌握。
  待敌:对付敌人。待,对付,对待。
  兵:军事,战争。
  上义:崇尚正义。上,通“尚”,祟尚。
  利害:原选本作“利害”,“四部丛刊”本《嘉佑集》无“利"字。
  他日:别的日子,将来。
  措:安放。
  怒士:激励士兵。怒,用如动词,激励。
  百战:多次作战。
  养其财:积聚军用的物资。养,积蓄。财,物资。
  谨烽燧(fēng suì):慎重地搞好警报工作。烽燧,烽火和烽烟,古代边防报普的两种信号,白天报带的烟叫“燧”,夜里报普的火叫“烽”,引申为边警。
  严斥堠(hòu):严格地作好放哨、了望工作。斥堠,古代用来了望敌情的土堡,这里指侦察,候望。堠,也写作“候”。
  犒:犒赏,旧指用酒食或财物慰劳将士。
  优游:闲暇自得的样子。
  挫:挫折,这里指打了败仗。
  厉:通“励”,勉励,激励。
  “用人”一句:用人时不要一下子满足他们所有的欲望。所欲为,要求的,追求的,即欲望,愿望。
  贪:贪图实现尚未达到的欲望。
  并天下:兼并天下。并,兼并,合并。
  厌兵:厌恶打仗。
  黄帝:传说中中国中原各族的共同祖先。相传曾在战争中多次取胜,打败了炎帝、蚩尤,成为部落联盟的领袖。
  殆:通“怠”,懈怠。
  智而严:机智而且威严。智,有智慧。严,有威严。
  欲:应该。
  委己:委屈自己。委,委屈。
  惟:同“唯”。正因为,只因为。
  动:进攻,出击。
  主:主帅,首脑。
  将:将官。
  动于险:在险地进攻。险,用如名词险地。
  邓艾缒兵于蜀中:邓艾,三国时魏国的将领,魏元帝景元四年(263年),他率兵从一条艰险的山路进攻蜀汉,山高谷深,士兵都用绳子系着放下山去,邓艾自己也用毡布裹着身体,滑下山去。缒,系在绳子上放下去。
  刘禅:三国时蜀后主,小名阿斗,刘备之子,公元223年至263年在位。
  坐缚:意思是极容易俘获。
  彼:指邓艾。
  固:本来。
  侮:轻视、轻侮。
  【翻译】
  作为将领的原则,应当首先修养心性。必须做到泰山在眼前崩塌而面不改色,麋鹿在身边奔突而不眨眼睛,然后才能够控制利害因素,才可以对付敌人。
  军事崇尚正义。如果不合乎正义,即使有利可图也不要行动。并非一动就有危害,而是因为后来将有不能应付的事情发生。只有正义能够激愤士气,用正义激愤士气,就可以投入一切战斗。
  作战的措施大致是:当战争尚未发生的时候,要积蓄财力;当战争即将发生的时候,要培养战斗力;当战争已经打起来的时候,要培养士气;当战争已经取得胜利的时候,就要修养心性。小心谨慎地设置报警WWW.Slkj.org的烽火,严格认真地在边境巡逻放哨,使农民无所顾忌,安心耕种,这就是积蓄财力的做法。用丰盛的酒食等物慰劳战士,让他们悠闲自在,养精蓄锐,这就是培养战斗力的做法。取得小的胜利,要使战士感到更加紧迫;受到小的挫折,要让战士得到更大的激励,这就是培养士气的做法。使用战士要注意不让他们完全实现自己的欲望,这就是修养心性的做法。所以战士们常常积蓄着怒气,心中怀有欲望却不能完全实现。怒气没有消除干净就有余勇可贾,欲望没有完全实现就将继续追求,所以即使吞并了天下,战士也不厌恶打仗。这就是黄帝的军队经历了七十次战斗也不懈怠的原因。如果不修养心性,战士们打了一次胜仗后就不能继续作战了。
  将领要聪明而严厉,战士要愚昧。聪明就不可预测,严厉就不可冒犯,所以战士们都把自身完全交出来听从命令,怎么能不愚昧呢?惟其战士愚昧,然后才能跟他们一道舍生忘死。
  大凡出动军队,要了解敌方的君主,了解敌方的将领,然后才能够在危险的地方出兵。魏将邓艾率兵伐蜀汉,从阴平小道行无人之地七百余里,用绳子拴着士兵从山上坠下深谷,如果不是蜀汉后主刘禅昏庸无能,那么百万大军也可以坐而捆绑擒获。邓艾本来就对刘禅轻慢,所以才出兵于危险之地。因此,古代的良将,能用大军去试探敌人的强弱、虚实,同时也用敌人的反应来衡量自己,这样就可以决定行动方针了。
  作为主将的原则是:明白道理然后可以出兵,了解形势然后可以增兵,懂得节制然后可以用兵。明白道理就不会屈服,了解形势就不会丧气,懂得节制就不会困窘。见了小利益不轻举妄动,遇上小祸难不回避。小利益、小祸难不值得辱没我的本领,然后才能够应付大利益、大祸难。只有善于蓄养本领又爱惜自己军队的人,才无敌于天下。所以一忍可以抵御百勇,一静可以控制百动。
  军队自有长处和短处,无论敌我都如此。请问:我方的长处,我拿出来运用,敌人却不与我较量;我方的短处,我隐蔽起来,敌人却竭力与我对抗,怎么办呢?回答道:我方的短处,我故意显露出来,使敌人心生疑虑而退却;我方的长处,我暗中隐蔽起来,使敌人轻慢而陷人圈套。这就是灵活运用自己的长处和短处的方法。
  善于用兵打仗的人,要使战士们没有什么顾忌但有所依靠。战士们没有什么顾忌,就知道牺牲了也不值得可惜;有所依靠,就知道不至于一定失败。手握一尺长的鞭子,面对着猛虎,敢于奋力呐喊而挥鞭打击;空着手遇上了蜥蜴,也会吓得面容变色连连后退,这是人之常情。懂得这个道理,就可以带兵了。假如赤身露臂但手握着剑,那大力士乌获也不敢逼近;要是头戴着盔,身穿铠甲,靠着武器而睡觉,那小童也敢弯弓射杀了。所以善于用兵打仗的人,利用各种条件来巩固自己;能够利用各种条件来巩固自己,那就威力无穷了。
  【赏析】
  “心术”一词,含义较复杂。《管子》有《心术》篇,以虚静之说讲养心治国之道。苏洵《心术》,讲将领的心理修养,制下待敌之道,以及运思、机权之术。
  文章首先论“将”:“为将之道,当先治心”。治心,就是心理修养。作者认为,主将的心理品质最重的有二:第一,超人的镇定,临大事而不乱。“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第二,极度的沉静,能有效地排除一切干扰,“糜鹿兴于左而目不瞬”。能如此,就能把握利害得失,能够抵御敌人。孙子讲将的修养有“智、信、仁、勇、严”(《孙子兵法·计篇》),苏询也讲智与严,这些属于智能与品德修养,但他认为镇定和沉静的心理素质更为重要。这就是“大将风度。”
  其次论“兵”:“凡兵上义”。上义就是崇尚正义,“不义,虽利勿动”,把正义性作为军事行动的准则,如非义举,那就“胜有所不取,败有所不避”(《项籍》)。尚义之说,自占而有,但苏询并非重复迁阔之论,他是义利统一论者,认为“义利、利义相为用,天下运诸掌矣”(《利者义之和论》)。他是从利的目的出发提出尚义原则的,因为背义逐利的战争只能获一时之利,最终将弄到“不可措手足”的地步,那就大不利了。依义而行,则可尽天下之大利。因为“惟义可以怒士”,要以“义”来激励士兵,“十以义怒,可以兴战”,正义之帅将无敌于天下。
  再次论“战”:“凡战之道”有四养:“未战养其财,将战养其力,既战养其气,既胜养其心”。四养之说,显然有“讥时之弊”的意义。宋王朝积贫积弱,原因很多,而下能“使耕者无所顾忌”,兵冗而供给贫乏,用人“赏数而加于无功”(《衡论·审势》),都是重要原因。他提出的四养的办法正是:“谨烽燧,严斥堠,使耕者无所顾忌,所以养其财,丰犒而优游之,所以养其力;小胜益急,小挫益厉,所以养其气;用人不尽其所欲为,所以养其心”。这四养中,最重要的是“养心”——培养和保持士兵积极的心理状态、高昂的战斗意志。“用人不尽其所欲为”,暗合了管理学适最刺激、不断刺激的理论。不断刺激,则能保持士气而有“余勇’,适量刺激,则时常有所追求而有“余贪”,士兵永远保持旺盛的斗志,“故虽并天下,士不厌兵”,这就是“黄帝之所以七十战而兵不殆”的道理(七十战未必有出处)。反之,“不养其心,一战而胜”。士兵既骄且怠,“不可用矣”。
  以上论“将”、“兵”、“战”,着眼大处,讲为将、治兵、待战之大道。以下再论将、兵、战,讲战时为将之道、战时用兵之道、战时运思之术。临战之将应“智而严”,士则应愚,这样士兵才能委身听命,与将共生死。苏询将智士愚的论点当然不好,但要求士兵应绝对服从和无条件执行命令则是合理的。战时用兵,在于五知。知敌,应“知敌之主,知敌之将”,然后“与贤将战则持之,与愚将战则乘之”(《法制》)。“乘之”就是抓住敌将的弱点“动于险”而出奇制胜。三国时邓艾由阴平道“缒兵于蜀中”,穿越了蜀道天险攻灭蜀国。他之所以敢于如此,就在于看透了蜀后主“刘禅之庸”。能知敌则“去就可以决”、还耍知己,在自己则应“知理”、“知势”、“知节”,理是事理,知义之所在为知理,势是战略形势,要知自己所处的形势,节指军事指挥中应掌握的法度节度,能正确确定作战方案,调度兵力为知节,“知理而后可以举兵,知势而后可以加兵知节而后可以用兵。知理而不屈,知势而不沮,知节而不穷”。知己知彼,知节是关键,也是其它四知的目的和表现。苏询认为,“知节”之将,能“忍”能“静”,具有“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的心理品质。在战机到来之前,能以忍待勇,以静制动,不因小利小患暴露作战方略,以应付大利大患。能如此就可以“无敌于天下”。
  战争中运思之术,文章提出两点:一是避实击虚和暴短阴长的辩证思号,一是“有所恃”和“以形固”的辩证关系。
  “兵有长短”,谁都想用长避短以避实击虚。但战争是双方的事,“吾之所长,并出而用之,彼将不一与我校;吾之所短,吾蔽而置之,彼将强与我角,奈何?”兵有奇正,兵不仄诈,苏询认为,要用用长避短之正,需设暴短阴长之奇:“吾之所短,吾抗而暴之,使之疑而却;吾之所长,吾阴而养之,使之狎而堕其中”。苏询认为,暴短阴长才能达到用长避短的目的。
  “善用兵者”要使部队“无所顾”、“有所恃”,打仗才能勇敢。一切有利条件如地形之固、兵器之利都是“所恃”,凭所侍可以坚定斗志,鼓舞士气,正如一个人,“尺捶当猛虎,奋呼而操击;徒手遇蜥蜴,变色而却步”。有恃则勇,无恃则怯,“人之情也”。这是事物的一个方面。如果以为“有所恃”而麻癣涣散,其“所恃”将不可恃,这也如正一个人,袒裼而按剑,则乌获不敢逼,冠胄衣甲,据兵而寝,则童子弯弓杀之矣”。善用兵者注意发挥有利条件的精神作用,以振起军心,巩固阵容,这就是“以形固”,能用有利的形势巩固自己,“则力有余矣”。这是苏询对用兵应“有所恃”而不可只有恃的辩证认识。

心术相关古诗词

  • ·古诗《六国论》--  《六国论》作者是宋朝文学家苏洵。其古诗全文如下:   【前言】   《六国论》是苏洵政论文代表作品。《六国论》提出并论证了六国灭亡“弊在赂秦”的精辟论点,“借古讽今”,抨击宋王朝对辽和西夏的屈辱政策,告诫北宋统治者要吸取六国灭亡的教训,以免重蹈覆辙。   【原文】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
  • ·古诗《范仲淹二岁而孤》--  《范仲.淹二岁而孤》作者是宋朝文学家朱熹。其古诗全文如下:   【原文】   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注释】   孤:幼年丧父   以&hellip...
  • ·古诗《偶成·少年易老学难成》--  《偶成·少年易老学难成》作者是宋朝文学家朱熹。其古诗全文如下: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悟叶已秋声。   【翻译】   青春的日子容易逝去,学问却很难成功,所以每一寸光阴都要珍惜,不能轻易放过。每等池塘生春草的美梦醒来,台阶前的梧桐树叶就已经在秋风里沙沙作响了。   【鉴赏】   这是朱熹的人生感悟,也是他成就名家的经典箴言。他告诫人们要...
  • ·古诗《观书有感》--  《观书有感》作者是宋朝文学家朱熹。其古诗全文如下: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前言】   《观书有感二首》是南宋大学问家朱熹的组诗作品。这两首诗是描绘其“观书”的感受,借助生动的形象揭示深刻的哲理。   这是一首有哲理性的小诗。借助池塘水清因有活水注入的现象,比喻要不断接受新事物,才能保持思想的活跃与进步。人们...
  • ·古诗《春日·胜日寻芳泗水滨》--  《春日·胜日寻芳泗水滨》作者是宋朝文学家朱熹。其古诗全文如下: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前言】   《春日》这首七言绝句是宋代的朱熹所作。这首诗表面描绘了春日美好的景致,实则是一首哲理诗,表达了诗人于乱世中追求圣人之道的美好愿望。   【注释】   1、春日:春天。   2、胜日:天气晴朗的好日子,也可看出人的好心情.   3...
  • ·古诗《断肠迷·下楼来金钱卜落》--  《断肠迷·下楼来金钱卜落》作者是宋朝文学家朱淑真。其古诗全文如下:   下楼来,金钱卜落; 问苍天,人在何方?   恨王孙,一直去了; WWW.Slkj.org詈冤家,言去难留。   悔当初,吾错失口; 有上交,无下交;   皂白何须问?分开不用刀;   从今莫把仇人靠;千里相思一撇消。...
  • ·古诗《鹊桥仙·巧云妆晚》--  《鹊桥仙·巧云妆晚》作者是宋朝文学家朱淑真。其古诗全文如下:   巧云妆晚,西风罢暑,小雨翻空月坠。牵牛织女几经秋,尚多少、离肠恨泪。   微凉入袂,幽欢生座,天上人间满意。何如暮暮与朝朝,更改却、年年岁岁。
  • ·古诗《鹧鸪天·独倚阑干昼日长》--  《鹧鸪天·独倚阑干昼日长》作者是宋朝文学家朱淑真。其古诗全文如下:   独倚阑干昼日长,纷纷蜂蝶斗轻狂。一天飞絮东风恶,满路桃花春水香。   当此际,意偏长,WWW.Slkj.org萋萋芳草傍池塘。千钟尚欲偕春醉,幸有荼蘼与海棠。
  • ·古诗《心术》--  《心术》作者是宋朝文学家苏洵。其古诗全文如下:   【前言】   《心术》是北宋文学家苏洵所作《权书》中的一篇。这篇文章逐节论述用兵的方法,分治心、尚义、养士、智愚、料敌、审势、出奇、守备等八个方面,而以治心为核心,所以标题为“心术”。其中包含着一些朴素的辩证法观点,但也有诸如“怀其欲而不尽”、“士欲愚”之类的封建权术。全篇段落分明,井井
  • ·古诗《谏论》--  《谏论》作者是宋朝文学家苏洵。其古诗全文如下:   原文:   今有三人焉:一人勇,一人勇怯半,一人怯。有与之临乎渊谷者,且告之曰:“能跳而越此,谓之勇;不然为怯。”彼勇者耻怯,必跳而越焉,其勇怯半者与怯者则不能也。又告之曰:“跳而越者予千金,不然则否。”彼勇怯半者奔利,必跳而越焉;其怯者犹未能也。须臾,顾见猛虎,暴然向逼,则怯者不待告跳,而越之如康庄矣。然则,人岂有勇怯...
  • ·古诗《孟德传》--  《孟德传》作者是宋朝文学家苏辙。其古诗全文如下:   【前言】   《孟德传》作者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辙。作者借“孟德”这个人物形象展开了自己的观点及情感抒发。后苏轼作有《书孟德传后》,相应论述。   【原文】   孟德者,神勇之退卒也。少而好山林,既为兵,不获如志。嘉佑中,戍秦中,秦中多名山,德出其妻,以其子与人,而逃之华山下,以其衣易一刀十饼,携以入山;自念:“吾禁军也,今...
  • ·古诗《筠州州宅双莲》--  《筠州州宅双莲》作者是宋朝文学家苏辙。其古诗全文如下:   绿盖红房共一池,一双游女巧追随。   镜中比并新妆后,WWW.Slkj.org风际携扶欲舞时。   露蕊暗开香自倍,霜蓬渐老折犹疑。   殷勤画手传真态,道院生绡数幅垂。
  • ·古诗《东西京二绝》--  《东西京二绝》作者是宋朝文学家苏辙。其古诗全文如下:   亲祀甘泉岁一终,属车徐动不惊风。   宓妃何预词臣事,WWW.Slkj.org指点讥诃豹尾中。   犀着金盘不暇尝,更须石上捣黄粱。   数钱未免河东旧,不识前朝大练光。
  • ·古诗《唐相二绝》--  《唐相二绝》作者是宋朝文学家苏辙。其古诗全文如下:   杨王灭后少英雄,犹自澄思却月中。   已得惠妃欢喜见,WWW.Slkj.org方头笑杀曲江公。   朝中寂寂少名卿,晚岁雄猜气益横。   心怕无须少年士,可怜未识玉奴兄。
  • ·古诗《次远韵·万里谪南荒》--  《次远韵·万里谪南荒》作者是宋朝文学家苏辙。其古诗全文如下:   万里谪南荒,三子从一幼。谬追春秋余,赖尔牛马走。   忧病多所忘,问学非复旧。借书里诸生,疑事谁当叩。   吾儿虽懒教,擢颖既冠后。求友卷中人,玩心竹间岫。   时令检遗阙,相对忘昏昼。兄来试讴吟,WWW.Slkj.org句法渐翘秀。   暂时鸿雁飞,迭发埙篪奏。更念宛丘子,颀然何时觏。...
  • ·古诗《城南·雨过横塘水满堤》--  《城南·雨过横塘水满堤》作者是宋朝文学家曾巩。其古诗全文如下:   雨过横塘水满堤,乱山高下路东西。   一番桃李花开尽,惟有青青草色齐。   【翻译】   春雨迅猛,池塘水满,遥望群山,高低不齐,东边西侧,山路崎岖。热热闹闹地开了一阵的桃花和李花,此刻已开过时了,只见眼前春草萋萋,碧绿一片。   【鉴赏】   诗人通过桃花、李花容易凋谢与小草青色长久相对比,暗示了这WWW.Slkj.org样的...
  • ·古诗《咏柳·乱条犹未变初黄》--  《咏柳·乱条犹未变初黄》作者是宋朝文学家曾巩。其古诗全文如下: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前言】   《咏柳》这首诗是继盛唐时期著名诗人贺知章咏柳诗之后,描写春柳的力作。但和贺知章的咏柳有一定区别。贺知章的咏柳用了拟人、物的手法,写活了柳和风,曾巩的咏柳则借柳讽刺那些势利小人。   【翻译】   当春天刚到来的时候,零...
  • ·古诗《心术》--  《心术》作者是宋朝文学家苏洵。其古诗全文如下:   【前言】   《心术》是北宋文学家苏洵所作《权书》中的一篇。这篇文章逐节论述用兵的方法,分治心、尚义、养士、智愚、料敌、审势、出奇、守备等八个方面,而以治心为核心,所以标题为“心术”。其中包含着一些朴素的辩证法观点,但也有诸如“怀其欲而不尽”、“士欲愚”之类的封建权术。全篇段落分明,井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