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刘昱

  《送刘昱》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颀。其古诗词全文如下:
  八月寒苇花,秋江浪头白
  北风吹五两,谁是浔阳客
  鸬鹚山头微雨晴,扬州郭里暮潮生
  行人夜宿金陵渚,试听沙边有雁声
  【前言】
  《送刘昱》是唐代诗人李颀创作的一首古体诗。全诗共八句,可以分成两个部分。前四句为第一部分,以写景起兴,抒写离情别绪;后四句是第二部分,在设想的景况中,寄寓一腔深情厚谊。这首诗以临风寒苇轻点别绪,以秋江白浪,抒发豪情,描写肃杀而又雄壮的分别场景和离别氛围。
  【注释】
  ⑴刘昱:作者的友人。
  ⑵苇:芦苇。李时珍《本草纲目》:“苇之初生曰葭,未秀曰芦,长成曰苇。”
  ⑶浪头:掀起的波浪。
  ⑷五两:古代的候风器,用鸡毛五两(或八两)系于高竿顶上而成。
  ⑸浔阳:地名,今江西省九江市的古称。
  ⑹鸬鹚:一种鸟,也叫水老鸦、墨鸦、鱼鹰,属于鹈形目鸬鹚科。
  ⑺郭:外城。
  ⑻金陵:今江苏南京的古称。
  ⑼渚:水中的小块陆地。
  【翻译】
  八月的芦苇和江边的浪花都是白色的。北风吹着候风器,谁才是浔阳的客人呢?雨后天晴,鸬鹚在山头停留,扬州的外城晚上生出潮水。行路之人晚上住在金陵的小岛上,可以听到沙滩边大雁的鸣叫。
  【鉴赏】
  刘昱不知何许人,从诗中可考见的,他与李颀是朋友,但关系并不十分密切,两人当时同在镇江扬州这一带。八月间,刘昱溯江西上,准备到九江去,李颀作此诗送别。诗在有情无情之间,着笔淡永,但也并不是敷衍应酬。
  诗一开头,就以景衬情,渲染了离别的气氛:“八月寒苇花,秋江浪头白。”八月秋意凉,岸边的苇花是白色的,江中的浪头也是白色的,再加上秋风瑟瑟,于是,浪花借助风力打湿苇花,苇花则随风而扑向浪花,两者似乎浑然一“白”了。这“白”,不是严冬霜雪之白,也不是三春柳絮梨花之白,而是凉秋八月之白,既不绚烂,也不凛烈,而是素净萧疏。此诗将芦花与秋江浪花联想在一起,让人感受到一片雪白的情境之中,纯洁的友情之爱白浪滔天——那种“芦花一白万顷雪”的情景之美,也就构成了雪花一样翻腾的江水了。其时,“北风吹五两”。五两,是古代的候风器,用鸡毛五两(或八两)系于高竿顶上而成。北风吹动船桅上的“五两”,似乎在催赶着离客。“谁是浔阳客”,表明了船的去处。浔阳,即九江,在镇江的西南方,北风恰是顺风。看来,船就要趁好风而开动了。那么,“谁是浔阳客?”当然是刘昱,这一点,诗人明白,WWW.SLKJ.org读者也明白。然而诗却故意用设问句式,使文气突起波澜,增强了韵味。八月风高,苇寒浪白,谁也不会愿意风行水宿。眼前刘昱偏偏要冒风波而远去浔阳,因而“谁是”一问,言外之意,还是希望刘昱且住为佳。诗心至此而更曲,诗味至此而更永。
  可是刘昱究竟是留不住的。北风吹着五两,何况雨止潮生,又具备了扬帆启碇的条件。“鸬鹚山头微雨晴,扬州郭里暮潮生”,这两句并不是泛泛写景,而是既暗示离客之将行,又补点出启行的地点(鸬鹚山当在镇江一带,其地已不可考)。而诗由此也已从前面的入声十一陌韵而转用八庚韵,给人以清新之感,与这两句所表现的秀丽景色是十分和谐的。于是,刘昱在这风高潮涨雨霁天晴之时走了。诗人伫立凝望着远去的客船,不禁想道:今宵客船会在哪里夜泊呢?“行人夜宿金陵渚,试听沙边有雁声。”一般送客诗,往往易落入送别时依依不舍,分别后惆怅独归这一窠臼,而李颀却把丰富的想象力运用到行客身上,代行人设想。身在此,而心随友人远去。后来北宋柳永《雨霖铃》词中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用的也是这种手法。诗人推想刘昱今夜大概可以停泊金陵江边了,那时,耳边会传来一阵阵凄凉的雁叫声。苇中有雁,这是常见的,因而诗人由镇江江边的芦苇,很容易联想到雁。但仅仅这样理解还不够。雁是合群性的禽鸟,夜宿苇中也是群栖的,群栖时一般不发声,如果发出鸣声,那一定是失群了。刘昱单身往浔阳,无异于孤雁离群,那么夜泊闻雁,一定会联想到镇江的那些朋友,甚或深悔此行。“试”字,即暗含比意。反过来,留着的人都思念刘昱,这就不必说了。末句既以“雁”字呼应芦苇,又从雁声发生联想,委婉蕴藉,毫无显豁呈露之气,别有一番情味,开后来神韵之风。
  此诗虽然是一首古体诗,但在古拗中时有律句,在散漫中夹带对偶,丰富多姿。如第一段头两句都是拗句,而第三句用律句;第二段四句七言诗,除第一句是连下五个平声字的拗句外,其余三句都是格律严整的律句,与七律仄起式的第二、三、四句平仄格律全同,在声律上兼有铿锵顿挫的音乐感、柔和婉谐的美感。再如“鸬鹚山头微雨晴,扬州郭里暮潮生”两句,在前后一片散漫之中,突然插入工整的对偶句,正所谓“于局势散漫中求整饬”(《说诗晬语》),错落有致,别具一格。在声韵与情境的配合方面,第一段用节拍急促的五言诗,配以短促的入声韵,抒写临别时激烈的情怀;第二段,情境由激烈转为舒展,声韵也随之转换,变五言为七言,化急节为慢声,配上悠扬的平声韵,更显情深意切。

送刘昱相关古诗词

  • ·古诗《别梁锽·梁生倜傥心不羁》--  《别梁锽·梁生倜傥心不羁》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颀。其古诗词全文如下:   梁生倜傥心不羁,途穷气盖长安儿。   回头转眄似雕鹗,有志飞鸣人岂知!   虽云四十无禄位,曾与大军掌书记。   抗辞请刃诛部曲,作色论兵犯二帅。   一言不合龙额侯,击剑拂衣从此弃。   朝朝饮酒黄公垆,脱帽露顶争叫呼。   庭中犊鼻昔尝挂,怀里琅玕今在无?   时人见子多落魄,共笑狂歌非远图。   忽然遣跃紫骝...
  • ·古诗《赠张旭·张公性嗜酒》--  《赠张旭·张公性嗜酒》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颀。其古诗词全文如下:   张公性嗜酒,豁达无所营。   皓首穷草隶,时称太湖精。   露顶据胡床,长叫三五声。   兴来洒素壁,挥笔如流星。   下舍风萧条,寒草满户庭。   问家何所有?生事如浮萍。   左手持蟹螯,右手执丹经。   瞪目视霄汉,不知醉与醒。   诸宾且方坐,旭日临东城。   荷叶裹江鱼,白瓯贮香粳。   微禄心不屑,放神于八纮。   ...
  • ·古诗《系裙腰·惜霜蟾照夜云天》--  《系裙腰·惜霜蟾照夜云天》作者为宋朝诗人张先。其古诗全文如下:   惜霜蟾照夜云天。朦胧影、画勾阑。人情纵似长情月,算一年年。又能得、几番圆。   欲寄西江题叶字,流不到、五亭前。东池始有荷新绿,尚小如钱。问何日藕、几时莲。   【前言】   《系裙腰》是北宋词人张先的一首婉约词,上片以景起笔,月影朦胧,如诗如画。下片由情及景,欲寄心事而不得,伤感之余又充满了愁思。   【注...
  • ·古诗《夜渡湘水》--  《夜渡湘水》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孟浩然。其古诗词全文如下:   客行贪利涉,夜里渡湘川。   露气闻芳杜,歌声识采莲。   榜人投岸火,渔子宿潭烟。   行侣时相问,涔阳何处边。   【鉴赏】   这首诗,大约作于公元727年(开元十五年)之前,游湘桂的路上。诗人三十六岁左右曾到湖南去探望他的好友袁太祝。此诗叙述夜渡湘水时的所见、所感,表现出诗人的淡雅、闲适以及对渔村生活的赞赏。   “客...
  • ·古诗《与颜钱塘登樟亭望潮作》--  《与颜钱塘登樟亭望潮作》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孟浩然。其古诗词全文如下:   百里闻雷震,鸣弦暂辍弹。   府中连骑出,江上待潮观。   照日秋云迥,浮天渤澥宽。   惊涛来似雪,一坐凛生寒。   【注释】   ⑴迥:远。   ⑵渤澥:大海。   【鉴赏】   这是一首山水诗,颜钱塘:指钱塘县令颜某,不详其名。古人习惯以地名称该地行政长官。钱塘:旧县名,唐时县治在今浙江杭州市钱塘门内。樟亭:在钱塘县城外...
  • ·古诗《游精思观回王白云在后》--  《游精思观回王白云在后》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孟浩然。其古诗词全文如下:   出谷未亭午,至家已夕昏。   回瞻下山路,但见牛羊群。   樵子暗相失,草虫寒不闻。   衡门犹未掩,伫立待夫君。   【鉴赏】   出谷未亭午,到家已夕昏”,是说未午离观,傍晚还家。说明路途不是很远。由诗题可以知道,诗人与王白云结伴同游,途中两人走失,直到回家,才发现“王白云在后”。弄得孟浩然伫立&ldqu...
  • ·古诗《万山潭作》--  《万山潭作》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孟浩然。其古诗词全文如下:   垂钓坐磐石,水清心亦闲。   鱼行潭树下,猿挂岛藤间。   游女昔解佩,传闻于此山。   求之不可得,沿月桌歌还。   【前言】   《万山潭作》由孟浩然所作,诗中写了清、闲,从神寄游女、归舟放歌的情境中,闻一多评价这首诗说“这是诗的孟浩然,又是孟浩然的诗”,也恰好体现了诗人心境的悠闲、清静、旷达、淡泊。   【注释】...
  • ·古诗《登江中孤屿赠白云先生王迥》--  《登江中孤屿赠白云先生王迥》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孟浩然。其古诗词全文如下:   悠悠清江水,水落沙屿出。   回潭石下深,绿筿岸傍密。   鲛人潜不见,渔父歌自逸。   忆与君别时,泛舟如昨日。   夕阳开晚照,中坐兴非一。   南望鹿门山,归来恨如失。   【鉴赏】   诗可分三部分。前六句为一部分,描写汉江泛舟和登江中孤屿。先写潮水退后,清悠悠的汉水中,小岛显得更加突兀。这两句诗扣题面而不...
  • ·古诗《送刘昱》--  《送刘昱》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颀。其古诗词全文如下:   八月寒苇花,秋江浪头白。   北风吹五两,谁是浔阳客。   鸬鹚山头微雨晴,扬州郭里暮潮生。   行人夜宿金陵渚,试听沙边有雁声。   【前言】   《送刘昱》是唐代诗人李颀创作的一首古体诗。全诗共八句,可以分成两个部分。前四句为第一部分,以写景起兴,抒写离情别绪;后四句是第二部分,在设想的景况中,寄寓一腔深情厚谊。这首诗以临
  • ·古诗《望秦川·秦川朝望迥》--  《望秦川·秦川朝望迥》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颀。其古诗词全文如下:   秦川朝望迥,日出正东峰。   远近山河净,逶迤城阙重。   秋声万户竹,寒色五陵松。   客有归欤叹,凄其霜露浓。   【前言】   《望秦川》是唐代诗人李颀的作品。此诗是诗人将归东川临离长安时,眺望秦川之作,它以明净的色调,简洁的笔触,描绘出长安一带山川明净而阔朗的秋天景色。前四句描写的景物明净、壮丽,体现了作...
  • ·古诗《采莲曲·晚日照空矶》--  《采莲曲·晚日照空矶》作者为唐朝文学家萧纲。其古诗词全文如下:   晚日照空矶,采莲承晚晖。   风起湖难度,莲多采未稀。   桌动芙蓉落,船移白鹭飞。   荷丝傍绕腕,菱角远牵衣。   【鉴赏】   《采莲曲》是乐府诗旧题,内容多描写江南一带水国风光,采莲女娃劳动生活情态,以及她们对纯洁爱情的追求等。   此诗的起首二句中,用了两个“晚”字,强调了一种特定时间背景:笼罩着...
  • ·古诗《采莲曲·玉溆花争发》--  《采莲曲·玉溆花争发》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崔国辅。其古诗词全文如下:   玉溆花争发,金塘水乱流。   相逢畏相失,并着木兰舟。   【鉴赏】   《采莲曲》,乐府旧题,为《江南弄》七曲之一。内容多描写江南一带水国风光,采莲女娃劳动生活情态,以及她们对纯洁爱情的追求等。崔国辅的这首《采莲曲》就是一首清丽而富有情趣的篇什。   “玉溆花争发,金塘水乱流。”溆(xù;序),...
  • ·古诗《采莲曲·秋江岸边莲子多》--  《采莲曲·秋江岸边莲子多》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张籍。其古诗词全文如下:   秋江岸边莲子多,采莲女儿凭船歌。   青房圆实齐戢戢,争前竞折漾微波。   试牵绿茎下寻藕,断处丝多刺伤手。   白练束腰袖半卷,不插玉钗妆梳浅。   船中未满度前洲,借问阿谁家住远。   归时共待暮潮上,自弄芙蓉还荡桨。   【鉴赏】   《采莲曲》是乐府的题,为《江南弄》七曲之一。内容多描写江南一带水国风...
  • ·古诗《奉答李和甫代简·山色江声相与清》--  《奉答李和甫代简·山色江声相与清》作者为宋朝诗人黄庭坚。其古诗全文如下:   山色江声相与清,卷帘待得月华生。   可怜一曲并船笛,说尽故人离别情。   【前言】   《奉答李和甫代简二绝句》是宋代诗人黄庭坚的组诗作品。这两首绝句表达了两层意思,一是对朋友的思念,二是表达诗人的苦闷。第一首诗人以托景寄情的艺术手法,抒发了对睽别已久的远方友人的怀念之情;第二首诗人尽情地向...
  • ·古诗《小长干曲》--  《小长干曲》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崔国辅。其古诗词全文如下:   月暗送湖风,相寻路不通。   菱歌唱不彻,知在此塘中。   【翻译】   小长干,属长干里,遗址在今南京市南,靠近长江边。长干曲,乐府杂曲歌辞名,内容多写长干里一带江边女子的生活和情趣。崔国辅的《小长干曲》内容也如此。这是一首表现古时江南青年男女对爱情执着追求的小诗。全诗风格清新,语言晓畅,于平淡自然中见含蓄委婉,很耐人寻味...
  • ·古诗《从军行·烽火城西百尺楼》--  《从军行·烽火城西百尺楼》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王昌龄。其古诗词全文如下: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注释】   ⑴从军行:乐府旧题,属相和歌辞平调曲,多是反映军旅辛苦生活的。   ⑵羌笛:羌族竹制乐器。关山月:乐府曲名,属横吹曲。多为伤离别之辞。   ⑶独上:一作“独坐”。   ⑷无那:无奈,指无法消除思亲之愁。一作“...
  • ·古诗《从军行其二》--  《从军行其二》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王昌龄。其古诗词全文如下: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翻译】   军中起舞,伴奏的琵琶翻出新声,不管怎样翻新,每每听到《关山月》的曲调时,总会激起边关将士久别怀乡的忧伤之情。纷杂的乐舞与思乡的愁绪交织在一起,欲理还乱,无尽无休。此时秋天的月亮高高地照着长城。   【鉴赏】   此诗只抓住边塞军旅生活...
  • ·古诗《送刘昱》--  《送刘昱》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颀。其古诗词全文如下:   八月寒苇花,秋江浪头白。   北风吹五两,谁是浔阳客。   鸬鹚山头微雨晴,扬州郭里暮潮生。   行人夜宿金陵渚,试听沙边有雁声。   【前言】   《送刘昱》是唐代诗人李颀创作的一首古体诗。全诗共八句,可以分成两个部分。前四句为第一部分,以写景起兴,抒写离情别绪;后四句是第二部分,在设想的景况中,寄寓一腔深情厚谊。这首诗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