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冷红飘起桃花片

  《临江仙·冷红飘起桃花片》作者为唐朝诗人冯延巳。其古诗全文如下:
  冷红飘起桃花片,青春意绪阑珊。画楼帘幕卷轻寒,酒馀人散去,独自倚阑干
  夕阳千里连芳草,萋萋愁煞王孙。徘徊飞尽碧天云,凤笙何处,明月照黄昏
  【前言】
  《临江仙·冷红飘起桃花片》是南唐词人冯延巳所写的一首词。全词写景,写出了暮春三月的景象,表达对青春易逝的感伤,以及作者被贬官后的千愁万绪。
  【注释】
  ①冷红:淡红,这里指代桃花。
  ②阑珊:残,将尽。
  ③画楼:装饰华美的楼房。
  ④萋萋:草木茂盛貌。
  ⑤王孙:王的子孙,后泛指贵族子弟。
  ⑥凤笙:即笙。本指四寸长、十二簧的笙,因其像凤之身,故称为“凤笙”。
  ⑦阑干,最早指一种竹子木头或者其他东西编织的一种遮挡物。
  【翻译】
  浅红色的桃花,落英缤纷,此情此景引发了主人公青春易逝的感伤。主人公站在装饰华美的楼房里,待酒宴结束,宾客都走了,独自凭栏以解愁忧。夕阳下芳草绵延千里www.slkj.org,就连贵族子弟也不免烦忧。转眼间已到黄昏时分,明月下,不知何处传来的幽幽笙咽,栏前伫立着的是无语人。
  【赏析】
  起句“冷红飘起桃花片,青春意绪阑珊。”昭示人们已到了暮春三月,春天即将过去,象喻着南唐小朝廷的败落已初露端倪。
  “画楼帘幕卷轻寒”,象喻富丽堂皇的宫室已包孕着难以摆脱的令人寒心的隐患。酒余人散后,由喧闹归于寂静,更增添了主人公孤寂的心绪,独自凭栏以解愁忧。“夕阳千里连芳草,萋萋愁煞王孙。”紧承上片,叙写远眺所见。夕阳下芳草绵绵,牵动着主人公的愁绪。
  最后两句"凤笙何处,明月照黄昏"点明时间已由夕阳转到了黄昏,主人公在栏前凭望的时间就可想而知了。溶溶月光下,主人公独自一人凭栏忧伤。整个境界是那么的静谧、孤凄、又带着难以言说的忧愁和感伤。
  这首词的最大特点是写愁的不确定性和朦胧性。词中的忧愁,写来迷茫朦胧,含而不露。词中的忧愁“闲情”,常常很难确指是什么性质的忧愁,从而留给读者更大的自由创造联想的空间。《临江仙·冷红飘起桃花片》是言情之作,突破了词人一己抒怀的迹象,开始触及人生的苦闷,咏叹世事的坎坷,不期然地揭示出人生路上多困难,自己独自面对需要归属的人生哲理。

临江仙·冷红飘起桃花片相关古诗词

  • ·古诗《采桑子·风微帘幕清明近》--  《采桑子·风微帘幕清明近》作者为唐朝诗人冯延巳。其古诗全文如下:   风微帘幕清明近,花落春残。尊酒留欢,添尽罗衣怯夜寒。   愁颜恰似烧残烛,珠泪阑干。也欲高拌,争奈相逢情万般。
  • ·古诗《采桑子·昭阳记得神仙侣》--  《采桑子·昭阳记得神仙侣》作者为唐朝诗人冯延巳。其古诗全文如下:   昭阳记得神仙侣,独自承恩。水殿灯昏,罗幕轻寒夜正春。   如今别馆添萧索,满面啼痕。旧约犹存,忍把金环别与人。
  • ·古诗《采桑子·笙歌放散人归去》--  《采桑子·笙歌放散人归去》作者为唐朝诗人冯延巳。其古诗全文如下:   笙歌放散人归去,独宿红楼。月上云收,一半珠帘挂玉钩。   起来点检经由地,处处新愁,凭仗东流,将取离心过橘洲。   【前言】   《采桑子·笙歌放散人归去》是五代南唐词人冯延巳描述伤感落寞的一首词。这首词于月夜独处的伤感,抒写盛宴过后曲终人散的落寞。整首词意境凄远,情辞感伤,愁思如涌,凄凉之至。   【...
  • ·古诗《采桑子·中庭雨过春将尽》--  《采桑子·中庭雨过春将尽》作者为唐朝诗人冯延巳。其古诗全文如下:   中庭雨过春将尽,片片花飞。独折残枝,无语凭阑只自知。   玉堂香暖珠帘卷,双燕来归。后约难期,肯信韶华得几时。
  • ·古诗《鹊踏枝·烦恼韶光能几许》--  《鹊踏枝·烦恼韶光能几许》作者为唐朝诗人冯延巳。其古诗全文如下:   烦恼韶光能几许,肠断魂销,看却春还去。只喜墙头灵鹊语,不知青鸟全相误。     心若垂杨千万缕,水阔花飞,梦断巫山路。开眼新愁无问处,珠帘锦帐相思否。
  • ·古诗《鹊踏枝·萧索清秋珠泪坠》--  《鹊踏枝·萧索清秋珠泪坠》作者为唐朝诗人冯延巳。其古诗全文如下:   萧索清秋珠泪坠,枕簟微凉,展转浑无寐。残酒欲醒中夜起,月明如练天如水。   阶下寒声啼络纬,庭树金风,悄悄重门闭。可惜旧欢携手地,思量一夕成憔悴。   【前言】   《鹊踏枝·萧索清秋珠泪坠》是南唐词人冯延巳所写的一首闺怨词,被收入《唐五代词》。此词描写了思妇深夜酒醒起身后的所见所感,用富用有特征性...
  • ·古诗《鹊踏枝·谁道闲情抛弃久》--  《鹊踏枝·谁道闲情抛弃久》作者为唐朝诗人冯延巳。其古诗全文如下:   谁道闲情抛掷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日日花前常病酒,敢辞镜里朱颜瘦。   河畔青芜堤上柳。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独立小楼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   【前言】   《鹊踏枝·谁道闲情抛掷久》为五代词人冯延巳所做的一首词。作者以细腻、敏锐的笔触,描写闲情的苦恼不能解脱,语言清丽流转,感情深致含蓄,写...
  • ·古诗《步虚引·小隐山人十洲客》--  《步虚引·小隐山人十洲客》作者为唐朝诗人陈陶。其古诗全文如下:   小隐山人十洲客,莓苔为衣双耳白。青编为我忽降书,暮雨虹江一千尺。   赤城门闭六丁直,晓日已烧东海色。朝天半夜闻玉鸡,星斗离离拟龙翼。
  • ·古诗《临江仙·冷红飘起桃花片》--  《临江仙·冷红飘起桃花片》作者为唐朝诗人冯延巳。其古诗全文如下:   冷红飘起桃花片,青春意绪阑珊。画楼帘幕卷轻寒,酒馀人散去,独自倚阑干。   夕阳千里连芳草,萋萋愁煞王孙。徘徊飞尽碧天云,凤笙何处,明月照黄昏。   【前言】   《临江仙·冷红飘起桃花片》是南唐词人冯延巳所写的一首词。全词写景,写出了暮春三月的景象,表达对青春易逝的感伤,以及作者被贬官后的千愁万
  • ·古诗《虞美人·玉钩鸾柱调鹦鹉》--  《虞美人·玉钩鸾柱调鹦鹉》作者为唐朝诗人冯延巳。其古诗全文如下:   玉钩鸾柱调鹦鹉,宛转留春语。云屏冷落画堂空,薄晚春寒无奈、落花风。   搴帘燕子低飞去,拂镜尘鸾舞。不知今夜月眉弯,谁佩同心双结、倚阑干。   【前言】   《虞美人·玉钩鸾柱调鹦鹉》是五代时期冯延巳的作品,这首令词描写一位少妇寂寞的心境。写作技巧上,感情深婉。刻画人物心理,含蓄而不露痕迹,且文笔轻...
  • ·古诗《虞美人·春风拂拂横秋水》--  《虞美人·春风拂拂横秋水》作者为唐朝诗人冯延巳。其古诗全文如下:   春风拂拂横秋水,掩映遥相对。只知长作碧窗期,谁信东风吹散彩云飞。   银屏梦与飞鸾远,只有珠帘卷。杨花零落月溶溶,尘掩玉筝弦柱画堂空。   【前言】   《虞美人·春风拂拂横秋水》是南唐词人冯延巳所作的一首失恋感叹词;描写了主人公的爱情从美好到破灭,抒发了对爱情的感叹。   【注释】   ①拂拂:微风...
  • ·古诗《归自谣·何处笛》--  《归自谣·何处笛》作者为唐朝诗人冯延巳。其古诗全文如下:   何处笛,终夜梦魂情脉脉,竹风檐雨寒窗滴。   离人数岁无消息。今头白,不眠特地重相忆。
  • ·古诗《抛球乐·逐胜归来雨未晴》--  《抛球乐·逐胜归来雨未晴》作者为唐朝诗人冯延巳。其古诗全文如下:   逐胜归来雨未晴,楼前风重草烟轻。谷莺语软花边过,水调声长醉里听。款举金觥劝,谁是当筵最有情。   【赏析】   早在钟嵘《诗品序》中,就曾说过“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的话。大自然中四时景物的变化足以感动人心,本来是千古以来诗歌创作中的一项重要质素,一般说来外界物象之所以能感动...
  • ·古诗《菩萨蛮·回廊远砌生秋草》--  《菩萨蛮·回廊远砌生秋草》作者为唐朝诗人冯延巳。其古诗全文如下:   回廊远砌生秋草,梦魂千里青门道。鹦鹉怨长更,碧笼金锁横。   罗帏中夜起,霜月清如水。玉露不成圆,宝筝悲断弦。   【赏析】   上阕前二句就是内环境与外环境结合交融的成功范例:“回廊远砌生秋草”,这是闺房以外的外环境描写,此句不仅点明闺房所在的环境和闺中人思的时间,而且为下句“梦魂千里青...
  • ·古诗《菩萨蛮·沉沉朱户横金锁》--  《菩萨蛮·沉沉朱户横金锁》作者为唐朝诗人冯延巳。其古诗全文如下:   沉沉朱户横金锁,纱窗月影随花过。烛泪欲阑干,落梅生晚寒。   宝钗横翠凤,千里香屏梦。云雨已荒凉,江南春草长。   【赏析】   况周颐云:“阳春一集(冯延巳编其词为《阳春乐》)为临川、珠玉所宗,愈瑰丽、愈醇朴。冯词如古蕃锦,如周、秦宝鼎彝,琳琅满目,美不胜收。”(见《历代词人考略》卷四)读此词可见其风格...
  • ·古诗《浣溪沙·醉忆春山独倚楼》--  《浣溪沙·醉忆春山独倚楼》作者为唐朝诗人冯延巳。其古诗全文如下:   醉忆春山独倚楼,远山回合暮云收,波间隐隐仞归舟。   早是出门长带月,可堪分袂又经秋。晚风斜日不胜愁。
  • ·古诗《三台令·春色》--  《三台令·春色》作者为唐朝诗人冯延巳。其古诗全文如下:   春色,春色,依旧青门紫陌。日斜柳暗花蔫,醉卧谁家少年?年少,年少,行乐直须及早。   【赏析】   这首小令,以清丽的词采和委婉的手法,触景生情,以表达词人的某种寄托,具有浓厚的感伤情调,体现了冯词的基本风格。   小令借对春天的赞美,表达了强烈的惜春感情。开始连用叠字,“春色,春色”,是赞美,还是厌烦,乍看使人捉摸不定。...
  • ·古诗《临江仙·冷红飘起桃花片》--  《临江仙·冷红飘起桃花片》作者为唐朝诗人冯延巳。其古诗全文如下:   冷红飘起桃花片,青春意绪阑珊。画楼帘幕卷轻寒,酒馀人散去,独自倚阑干。   夕阳千里连芳草,萋萋愁煞王孙。徘徊飞尽碧天云,凤笙何处,明月照黄昏。   【前言】   《临江仙·冷红飘起桃花片》是南唐词人冯延巳所写的一首词。全词写景,写出了暮春三月的景象,表达对青春易逝的感伤,以及作者被贬官后的千愁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