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皇恩·案上数编书

  《感皇恩·案上数编书》作者为宋朝诗人辛弃疾。其古诗全文如下:
  案上数编书,非庄即老。曾说忘言始知道。万言千句,自不能忘堪笑。朝来梅雨霁,青青好。
  一壑一丘,轻衫短帽。白发多时故人少。子云何在,应有玄经□草。江河流日夜,何时了。
  【赏析】
  此词摆脱惊悼与不着边际的几句盖棺论定的俗套,一气神行,写朱也即写自己,把朱熹的风范刻划得凛凛如生,深情厚谊和痛惜之意自然流出,感人甚深。上片所写陈列着几本老庄的书斋是辛也是朱的,借环境刻划人的精神,一石二鸟,迥异拙笔。“会说忘言始知道”中“忘言”出《庄子·外物》,“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吾安得忘言之人而与之言哉?”稼轩说朱熹就是会说“忘言”而知大道的思想家。按庄子原意,前说“得鱼忘荃(诱饵),得兔忘蹄(捉兔下的套)”;后说“得意忘言”。大概指抛弃事物的形式和功利世俗的机心。因之辛词才有“不自能忘堪笑”之句,要能自忘方可望对“大道”有所了解,肯定朱熹和自己都属勘破了事物形式和突破了小我恩怨得失之人。到此辛酸会心处,忽一笔宕开,“今朝梅雨霁,青天好。”乐境写哀,反笔。  下片感情激动,“一壑一丘,轻衫短帽”写朱熹晦庵云谷的幽居和衣着简朴的形象。“子云”是西汉末哲学家扬雄的字,《太玄》是其著作,这里将朱比扬。末谓朱熹思想将如江河行地万古不废,评价甚高。稼轩具眼,朱熹在南宋末就配享孔庙,后世位列“十哲”之次。

感皇恩·案上数编书相关古诗词

  • ·古诗《沁园春·我见君来》--  《沁园春·我见君来》作者为宋朝诗人辛弃疾。其古诗全文如下:   我见君来,顿觉吾庐,溪山美哉。怅平生肝胆,都成楚越,只今胶漆,谁是陈雷。搔首踟蹰,爱而不见,要得诗来渴望梅。还知否,快清风入手,日看千回。   直须抖擞尘埃。人怪我柴门今始浚攥踏破苍苔。岂有文章,谩劳车马,待唤青刍白饭来。君非我,任功名意气,莫恁徘徊。...
  • ·古诗《贺新郎·和前韵》--  《贺新郎·和前韵》作者为宋朝诗人辛弃疾。其古诗全文如下:   觅句如东野。想钱塘、风流处士,水仙祠下。更隐小孤烟浪里,望断彭郎欲嫁。是一色、空濛难画。谁解胸中吞云梦,试呼来、草赋看司马。须更把,上林写。   鸡豚旧日渔樵社。问先生、带湖春涨,几时归也。为爱琉璃三万顷。正卧水亭烟榭。对玉塔、微澜深夜。雁鹜如云休报事,被诗逢敌手皆勍者。春草梦,也宜夏。   【前言】   《贺...
  • ·古诗《水调歌头·相公倦台鼎》--  《水调歌头·相公倦台鼎》作者为宋朝诗人辛弃疾。其古诗全文如下:   相公倦台鼎,要伴赤松游。高牙千里东下,笳鼓万貔貅。试问东山风月,更着中年丝竹,留得谢公不。孺子宅边水,云影自悠悠。   占古语,方人也,正黑头。穹龟突兀千丈,石打玉溪流。金印沙堤时节,画栋珠帘云雨,一醉早归休。贱子亲再拜,西北有神州。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词,是送施枢密圣与帅江西的。全词紧紧围绕从“...
  • ·古诗《江神子·送元济之归豫章》--  《江神子·送元济之归豫章》作者为宋朝诗人辛弃疾。其古诗全文如下:   乱云扰扰水潺潺。笑溪山。几时闲。更觉桃源,人去隔仙凡。万壑千岩楼外雪,琼作树,玉为栏。   倦游回首且加餐。短篷寒。画图间。见说娇颦,拥髻待君看。二月东湖湖上路,官柳嫩,野梅残。   【前言】   《​江神子·乱云扰扰水潺潺》是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的作品。作者送元济之归豫章的词有两首。除这首外,还有...
  • ·古诗《满庭芳·倾国无媒》--  《满庭芳·倾国无媒》作者为宋朝诗人辛弃疾。其古诗全文如下:   倾国无媒,入宫见妒,古来颦损蛾眉。看公如月,光彩众星稀。袖手高山流水,听群蛙、鼓吹荒池。文章手,直须补衮,藻火粲宗彝。   痴儿。公事了,吴蚕缠绕,自吐余丝。幸一枝粗稳,三径新治。且约湖边风月,功名事、欲使谁知。都休问,英雄千古,荒草没残碑。...
  • ·古诗《蓦山溪·小桥流水》--  《蓦山溪·小桥流水》作者为宋朝诗人辛弃疾。其古诗全文如下:   小桥流水,欲下前溪去。唤取故人来,伴先生、风烟杖屦。行穿窈窕,时历小崎岖,斜带水,半遮山,翠竹栽成路。   一尊遐想,剩有渊明趣。山上有停云,看山下、蒙蒙细雨。野花啼鸟,不肯入诗来,还一似,笑翁诗,句没安排处。   【赏析】   这首词是赋“停云竹径”的。主要是表达作者隐逸自适的情趣。景物如画,情景交融,体现出...
  • ·古诗《永遇乐·投老空山》--  《永遇乐·投老空山》作者为宋朝诗人辛弃疾。其古诗全文如下:   投老空山,万松手种,政尔堪叹。何日成阴,吾年有几,似见儿孙晚。古来池馆,云烟草棘,长使后人凄断。想当年、良辰已恨,夜阑酒空人散。   停云高处,谁知老子,万事不关心眼。梦觉东窗,聊复尔耳,起欲题书简。霎时风怒,倒翻笔砚,天也只教吾懒。又何事,催诗雨急,片云斗暗。   【赏析】   这首作于瓢泉新居停云堂上的词篇,虽云“戏...
  • ·古诗《忆王孙·登山临水送将归》--  《忆王孙·登山临水送将归》作者为宋朝诗人辛弃疾。其古诗全文如下:   登山临水送将归。悲莫悲兮生别离。   不用登临怨落晖。昔人非。惟有年年秋雁飞。   【赏析】   在我国古代文学的百花园中,有不少集古人句子而成的诗词。它们虽是集古人句子而成,但作者给予了新的意境,使人读来熟悉而又陌生,自有一番情趣。   从现有文学史料看,我国最早的集句诗,始于晋代傅咸的《毛诗诗》,它是...
  • ·古诗《感皇恩·案上数编书》--  《感皇恩·案上数编书》作者为宋朝诗人辛弃疾。其古诗全文如下:   案上数编书,非庄即老。曾说忘言始知道。万言千句,自不能忘堪笑。朝来梅雨霁,青青好。   一壑一丘,轻衫短帽。白发多时故人少。子云何在,应有玄经□草。江河流日夜,何时了。   【赏析】   此词摆脱惊悼与不着边际的几句盖棺论定的俗套,一气神行,写朱也即写自己,把朱熹的风范刻划得凛凛如生,深情厚谊和痛惜之意自然
  • ·古诗《小重山·三山与客泛西湖》--  《小重山·三山与客泛西湖》作者为宋朝诗人辛弃疾。其古诗全文如下:   绿涨连云翠拂空。十分风月处,着衰翁。垂杨影断岸西东。君恩重,教且种芙蓉。   十里水晶宫。有时骑马去,笑儿童。殷勤却谢打头风。船儿住,且醉浪花中。   【前言】   《小重山·三山与客泛西湖》是南宋词人辛弃疾所写的一首词。上片主要写三山即福州西湖的优美景象,但也透出作者自己的颓放与悲哀。下片赋...
  • ·古诗《婆罗门引·落花时节》--  《婆罗门引·落花时节》作者为宋朝诗人辛弃疾。其古诗全文如下:   落花时节,杜鹃声里送君归。未消文字湘累。只怕蛟龙云雨,后会涉难期。更何人念我,老大伤悲。   已而已而。算此意、只君知。记取岐亭买酒,云洞题诗。争如不见,才相见、便有别离时。千里月、两地相思。...
  • ·古诗《行香子·白露园蔬》--  《行香子·白露园蔬》作者为宋朝诗人辛弃疾。其古诗全文如下:   白露园蔬。碧水溪鱼。笑先生、网钓还锄。小窗高卧,风展残书。看北山移,盘谷序,辋川图。   白饭青刍。赤脚长须。客来时、酒尽重沽。听风听雨,吾爱吾庐。笑本无心,刚自瘦,此君疏。...
  • ·古诗《行香子·云岫如簪》--  《行香子·云岫如簪》作者为宋朝诗人辛弃疾。其古诗全文如下:   云岫如簪。野涨挼蓝。向春阑、绿醒红酣。青裙缟袂,两两三三。把麹生禅,玉版句,一时参。   拄杖弯环。过眼嵌岩。岸轻乌、白发__。他年来种,万桂千杉。听小绵蛮,新格磔,旧呢喃。...
  • ·古诗《锦帐春·春色难留》--  《锦帐春·春色难留》作者为宋朝诗人辛弃疾。其古诗全文如下:   春色难留,酒杯常浅。把旧恨、新愁相间。五更风,千里梦,看飞红几片。这般庭院。   几许风流,几般娇懒。问相见、何如不见。燕飞忙,莺语乱。恨重帘不卷。翠屏平远。
  • ·古诗《西江月·示儿曹以家事付之》--  《西江月·示儿曹以家事付之》作者为宋朝诗人辛弃疾。其古诗全文如下:   万事云烟忽过,一身浦柳先衰。而今何事最相宜。宜醉宜游宜睡。   早趁催科了纳,更量出入收支。乃翁依旧管些儿。管竹管山管水。   【前言】   《西江月·示儿曹以家事付之》是宋代爱国词人辛弃疾的词作。此词上阕写作者晚年的身体状况及闲适的心境,下阕表示自己将不再掌管家事,今后要寄情山水,感受自然...
  • ·古诗《南歌子·新开池戏作》--  《南歌子·新开池戏作》作者为宋朝诗人辛弃疾。其古诗全文如下:   散发披襟处,浮瓜沈李杯。涓涓流水细侵阶。凿个池儿,唤个月儿来。   画栋频摇动,红葵尽倒开。斗匀红粉照香腮。有个人人,把做镜儿猜。   【前言】   《南歌子·新开池戏作》是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的作品。这首为带湖家园新开的小池所作的“纪念词”,确实轻浅自然,妙趣横生,充满了小品式的谐趣。词以夏...
  • ·古诗《鹧鸪天·石壁云积渐高》--  《鹧鸪天·石壁云积渐高》作者为宋朝诗人辛弃疾。其古诗全文如下:   石壁云积渐高。溪声绕屋几周遭。自从一两花零乱,却爱微风草动摇。   呼玉友,荐溪毛。殷勤野老苦相邀。杖藜忽避行人去,认是翁来却过桥。   【赏析】   词的上阕写仲春田园的美丽风光和词人由此引发的感喟。仲春时节,一场春雨刚过,平原上开满了白色的荠采花;在刚翻耕过的土地上,一群群鸟在起落着觅食。面对这一派...
  • ·古诗《感皇恩·案上数编书》--  《感皇恩·案上数编书》作者为宋朝诗人辛弃疾。其古诗全文如下:   案上数编书,非庄即老。曾说忘言始知道。万言千句,自不能忘堪笑。朝来梅雨霁,青青好。   一壑一丘,轻衫短帽。白发多时故人少。子云何在,应有玄经□草。江河流日夜,何时了。   【赏析】   此词摆脱惊悼与不着边际的几句盖棺论定的俗套,一气神行,写朱也即写自己,把朱熹的风范刻划得凛凛如生,深情厚谊和痛惜之意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