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移山

  文言文《愚公移山》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诗文如下: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现位于,河南省济源市。)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jīběn)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shuāng)妻有遗男,始龀(chèn),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注释】
  1.太行山:在山西和华北平原之间、横跨晋冀豫三省。
  2.王屋山:在山西阳城、垣曲与河南济源之间。
  3.方:指面积,这里是周围的意思。方七百里,就是四周各七百里。古代计算面积,用截长补短的办法,把不规则的边长变成正方形,再计算它的面积。
  4.万仞:形容极高;仞:古代长度单位,以七尺或八尺为一仞。
  5.冀州:古地名,山西省,河南省黄河以北,辽宁省辽河以西的地区。
  6.河阳:黄河北岸。山的北面和江河的南面叫做阴,山的南面和江河的北面叫做阳。
  7.且:将近。
  8.面山而居:面对着山居住。面,名词用为动词,面向着。
  9.惩:戒,这里是“苦于”的意思,以……为苦。
  10.塞:阻塞。
  11.迂:曲折、绕远。
  12.聚室而谋:集合全家来商量。室,家。
  13.汝:你
  14.毕力平险:尽全力铲除险峻的大山。险,形容词作名词,险峻的大山。
  15.指通豫南:一直通向豫州的南部。指,直。豫州,古地名,在今河南省黄河以南。
  16.汉阴:汉,就是汉水;阴,山的北面或水的南面叫阴。汉阴,汉水南岸。
  17.献疑:提出疑问。
  18.以:凭借。
  19.杂然相许:纷纷表示赞成。杂然,纷纷。许,赞同。
  20.如…何:把什么什么怎么样
  21.损::削减。
  22.曾:连……都……
  23.魁父:古代一座小山的名称,在现今河南省开封县陈留镇境内。
  24.丘:土山。
  25.置:安放。
  26.且:连词,况且。
  27.焉:疑问代词,哪里。
  28.荷:扛
  29.三:再次,多次。这里用做量词。
  30.夫:成年男子。
  31.叩石垦壤:凿石挖土叩:敲,凿。
  32.箕畚:一种用竹蔑或柳条编成的运土器具,这里是用箕畚装土石的意思。这里名词作状语用。
  33.孀妻 :寡妇。
  34.遗男:遗孤,孤儿。
  35.始龀:刚刚换牙,指七八岁。(龀,儿童换牙齿,乳齿脱落后重新长恒齿。这里始龀表示年龄,约七八岁或换牙。)龀,换牙。
  36.寒暑易节:冬夏换季,指一年的时间。易,交换。节,季节。
  37.始一反焉:才往返一次。反,通“返”,往返。焉,语气助词。
  38.河曲:古地名,因河水弯曲而得名,在今山西省芮城县西。
  39.叟:老头。
  40.甚矣,汝之不惠:你太不聪明了。这是“汝之不惠甚矣”的倒装句,先说“甚矣”,有强调的意味。甚矣,太过分了。
  41.惠:通“慧”,聪明;不惠,指愚蠢。
  42.其:在“如……何”前面加强反问语气。
  43.长息:长叹。
  44.一毛:一草一木,地面所生的草木,这里指山的草木。
  45.汝心之固,固不可彻: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彻:强行开辟,开。
  46.穷匮:穷尽。
  47.虽我之死:即使我死了。虽,即使。之,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48.苦:愁。
  49.亡以应:没有话来回答。亡,通“无”,没有。
  50.操蛇之神:神话中的山神,手里拿着蛇,所以叫操蛇之神。操,持。
  51.惧其不已:怕他不停地干下去。其,代愚公。已,停止。
  52.帝:神话中的天帝。
  53.感其诚:被他的诚心所感动。感,被……感动。
  54.夸娥氏:神话中力气很大的神。
  55.负:背。
  56.一厝朔东:一座放在朔方以东地区(朔东,山西北部一带)。
  57.一厝雍南:—座放在雍州以南地区(雍州,陕西、甘肃一带)。
  58.厝:通“措”,放置。
  59.朔东:就是朔方以东地区,指山西省的东部。
  60.雍:就是雍州,在现今陕西、甘肃省一带地区。
  61.陇断:陇通“垄”,高地。断,隔绝。即垄断,山冈高地。
  62.如太行,王屋何:能把太行,王屋(两座山)怎么样呢?
  63.焉:语气助词,无义。
  【翻译】
  太行、王屋这两座山,方圆七百里,高七八千丈,本来在冀州的南边,黄河北岸的北边。
  北山有一位叫愚公的人,年纪将近九十岁,面对着山居住。他苦于大山北面交通不便,进进出出都要绕远路,就召集全家来商量说:“我和你们尽全力铲除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向豫州的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可以吗?”大家纷纷表示赞成。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借您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这两座山怎么样呢?况且把土石放到哪里去呢?”众人纷纷说:“我们可以把它扔到渤海的边上去,隐土的北面。”于是愚公率领子孙中能挑担子的几个人,凿石挖掘泥土用簸箕装土石运到渤海的边上。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没有父WWW.slKJ.org亲的儿子,刚刚换牙,跳着去帮助他们。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
  河湾上一位聪明的老头讥笑愚公并劝阻他干这件事,说:“你太不聪明了!就凭你衰残的年龄和剩下的力量,连山上的一棵草都不能损坏,又能把这两座大山上的土石怎么样呢?”北山愚公长叹说:“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连孤儿寡妇都比不上。即使我死了,我还有儿子在;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没有穷尽,然而山却不会加大增高,愁什么山挖不平?”聪明的老头没有话来回答。
  拿着蛇的山神听说了这件事,怕愚公他们不停地挖下去,将这件事告诉了天帝。天帝被他的诚心所感动,命令大力神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负着两座山,一座放在朔东,一座放在雍南。从此,冀州的南部,(到)汉水南岸,没有山冈高地阻隔了。
  【赏析】
  《列子·愚公移山》,是一篇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和朴素的辩证法思想的寓言故事。它借愚公形象的塑造,表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有移山填海的坚定信心和顽强毅力,说明了“愚公不愚,智叟不智”,只要不怕困难,坚持斗争,定能获得事业上的成功,这对人们有很大的启发。
  这则寓言一开始简介了“太行、王屋二山“既高且大,位当南北交通要道。老愚公“面山而居”,出入不便,需要绕山而行,这就揭示了人和山的矛盾,即愚公移山的原因。
  愚公已是“年且九十”的老翁了,要去移“方七百里,高万仞”的两座大山,是有很大困难的,但他坚决要化移山的强烈愿望为移山的实际行动,于是召集全家人商量,说:“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毕力”,显示了愚公移山的斗志之坚;“指通”,说明了愚公移山的信心百倍,在这里初步表现了愚公有迎难而上的精神。
  愚公的倡议,得到大家的热烈响应,“杂然相许”,可以想见到全家人的欢腾情绪。而“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这里的“疑”,不能说没有道理。小山尚且不能移掉,又何况乎大山?
  ──此一“疑”,实际上摆出了主观方面的困难,从由彼及此的推想上让人们感知移山的确不易;即使能把两座大山移掉,哪有地方来安置大量的土石呢?
  ──此二“疑”,实际上是提出了困难的客观原因,从退一步的考虑上让人们觉得移山的十分艰巨。承认这些困难,并非是被困难吓倒了,而是为了克服困难,使移山的理想成为现实。也就是说,要解决人和山的矛盾,必须要有切实的移山措施。
  针对愚公妻子的所“疑”,大家献计献策,“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这表明愚公移山有着群众基础,正因为如此,所以才出现了“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的场面,连邻居孀妇的七八岁的孤儿也投入到移山的行列中来。
  紧接着上面的叙述,文章中插入了愚公和智叟二人的对话,蕴含着寓言所特具的哲理,颇能发人深省。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智叟的“笑”,是对愚公移山不屑一顾的轻蔑情态;智叟的“止”,是对愚公移山不以为然而进行粗暴的干涉。这个自以为多智的老头子,在他的眼里,愚公能移山简直是不可思议的事,所以脱口而出,给愚公泼冷水。智叟讥笑愚公笨拙,所持理由与愚公的妻子相同,便两者态度迥异,一个是自视其高,加以阻挠,一个是提疑问,目的是为解决问题。
  智叟,智于其表,愚在其中,因此愚公对智叟的冷嘲热讽,先报之以一声长叹,表示遗憾想不到智叟竟是这样的木然无知,接着,针锋相对地进行驳斥:“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出语尖锐犀利,毕露锋瓦。这段话含有很大的思想空量,阐述了“有限”和“无限”的朴素的辩证关系,进一步表现了愚公迎难而上的精神。
  智叟只看到愚公的“残年余力”及山高难以削平的一面,而看不到人类延续不断及山不会增高的一面,所以堪称“固不可彻”,比起愚公的目光来实是短浅。愚公藐视大山,敢于移山,知难而进,坚韧不拔,是因为他看到了人的作用,通过努力,事物是能够转化的。由此可见愚公形愚而实智。
  文章篇末以移山取得了最后胜利,矛盾获得了解决,作为故事的结局,充满了浪漫主义的色彩。由于古代生产力和自然科学不发达的缘故,往往幻想着能有超人力量来帮助人们移山填海,征服大自然,所以作者运用了浪漫主义的艺术想象,写“操蛇之神”听说愚公要永不停息地挖山而害怕起来,将此事告诉了“天帝”,“帝感其诚”,就派遣了两个大力士把两座大山背走了。
  这显然是神话,在客观理实中是不存在的,但却反映了当时人们有“人定胜天”的强烈愿望,和变革大自然的雄伟气魄,也反映了作者对作品中所阐述的哲理思想的坚信,以神话的形式给予了肯定。寄未来理想的实现于神话,寓哲理思想于想象,作者这样写,就是为了让人们在精神是得到鼓舞,在情绪上受到感染。
  这则寓言在写作上,有两个显著的艺术特色:
  第一,对比手法的运用相当成功。为了突出愚公“挖山水止”的精神,强调矛盾可以互相转化的哲理思想的正确,就以“子子孙孙无穷匮”与“山不加增”对比;为了表现移山时不畏艰险的气概,激励人们去掌握这一哲理思想,就以“年且九十”的愚公,“子孙荷担者三夫”的家庭,“始龀”的助手,与“方七百里,高万仞”的两座大山对比;为了说明愚公并不愚,智叟并不智,显示这一哲理思想所产生的威力,就以智叟的一开始的“笑而止之”与被驳后的“无以应”对比,等等,在对比中逐步完成了愚公艺术形象的塑造。
  第二,故事情节的安排比较巧妙。全文篇幅短小,然而却写得曲折多姿,波澜起伏,加之行文紧凑,笔墨舒洒自如,令人读后兴味盎然。文章摆出了人和山的矛盾,写愚公“聚室而谋”,全家人纷纷表示赞成,接着就该是行动起来一起移山,谁知愚公之妻献疑,产生了波折,而所疑的都是移山中碰到的具体问题,这些具体问题不解决,那人和山的矛盾也就不能解决。经过讨论,商量了办法,出现了移山劳动的盛况,接着就该是苦战不休,不料跳出来个智叟,形成了移山的阻碍,老愚公就和智叟展开了激烈的辩论,在辩论中揭示出寓言所包含的哲理思想,这样既突显了愚公精神的可贵,同时深化了作品的主题思想。
  在一个仅有三百余字的简单的故事里,将较多的矛盾集中起来描写,能够收到戏剧性的艺术效果,否则顺流平坡地写下去,还不只是索然寡味,更重要的是所要强调的内容得不到强调,不能使主题通过人物形象的塑造而圆满地表达出来。一般地讲,从简单中见复杂,在情节安排上并不容易,因此处理得不好,就会使人感到复杂中仍然显得简单。《愚公移山》故事本身简单,但由于在情节的处理上没有平铺直叙,而是从矛盾相继出现的尖锐性上去显示复杂性,这样就增强了文章跌宕的气势,引人入胜。解决矛质,没有简单化,愚公说服其妻,不是以空话大话压服,而是靠众人拿出办法;驳倒智叟,不是泛泛顶撞,而是据理而言。愚公的“理”,非等闲之论,它是作品中哲理思想的精髓,字字如锤击出的火星,句句似脱了弦的利箭,都是性格化的语言,又都是有哲理思想深度的语言,。正是如此,理直才能气壮,理屈必然词穷,愚公驳得智叟哑口无言。两个人的辩论将故事情节推上了高潮,使寓言的寓意得到充分的展示。

愚公移山相关古诗词

  • ·古诗《三峡》--  文言文《三峡》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诗文如下: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22)。故渔者歌曰:&...
  • ·古诗《莺梭·掷柳迁乔太有情》--  《莺梭·掷柳迁乔太有情》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刘克庄。其古诗全文如下:   掷柳迁乔太有情,交交时作弄机声。   洛阳三月花如锦,多少工夫织得成。   【翻译】   春天,黄莺飞鸣迅速,穿梭于园林之间,时而在柳树上,时而在乔木上,似乎对林间的一切都有着深厚的情感。黄莺的啼叫声就像踏动织布机时发出的声音一般。洛阳三月,百花争奇斗艳,竞相开放,犹如锦绣。你看那些辛勤的黄莺正忙碌于园林之中...
  • ·古诗《大道之行也》--  文言文《大道之行也》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诗文如下:   大道之行也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注释】   1 选自《礼记·礼运》。《礼记》,儒家经典...
  • ·古诗《古风·天津三月时》--  《古风·天津三月时》作者为唐朝诗人李白。其古诗全文如下:   天津三月时,千门桃与李。   朝为断肠花,暮逐东流水。   前水复后水,古今相续流。   新人非旧人,年年桥上游。   鸡鸣海色动,谒帝罗公侯。   月落西上阳,余辉半城楼。   衣冠照云日,朝下散皇州。   鞍马如飞龙,黄金络马头。   行人皆辟易,志气横嵩丘。   入门上高堂,列鼎错珍馐。   香风引赵舞,清管随齐讴。   七十紫...
  • ·古诗《扁鹊见蔡桓公》--  文言文《扁鹊见蔡桓公》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诗文如下:   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 ·古诗《宋定伯捉鬼》--  文言文《宋定伯捉鬼》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诗文如下:   南阳宋定伯,年少时,夜行逢鬼。问曰:“谁?”鬼曰:“鬼也。”鬼曰:“汝复谁?”定伯诳之,言:“我亦鬼。”鬼问:“欲至何所?”答曰:“欲至宛市。”鬼言:“我亦欲至宛市。”遂行数里。   鬼言:“步行太亟,可共递相担(共递相担:两人交替地背着。)也。”定伯曰:&ldqu...
  • ·古诗《乐羊子妻》--  文言文《乐羊子妻》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诗文如下:   河南乐羊子之妻者,不知何氏之女也。   羊子尝行路,得遗金一饼,还以与妻。妻曰:“妾闻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况拾遗求利以污其行乎!”羊子大惭,乃捐金于野,而远寻师学。   一年归来,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妻乃引刀趋机而言曰:“此织生自蚕茧,成于机杼。一丝而累,以至于...
  • ·古诗《初中文言文大全》--  初中课本有有少文言文,本文收集了各地各个版本中的初中文言文合集。统一整理后,发布如下:http://wWw.SlkJ.OrG/b/4195.html 岳阳楼记(范仲淹) 宋定伯捉鬼《搜神记》 木兰诗《乐府诗集》 扁鹊见蔡桓公《韩非子》 送董邵南游河北序(韩愈) 大道之行也《礼记·礼运》 ...
  • ·古诗《愚公移山》--  文言文《愚公移山》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诗文如下: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现位于,河南省济源市。)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 ·古诗《口技》--  文言文《口技》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诗文如下: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摇其夫语猥亵事。初不甚应,妇摇之不止,则二人语渐间杂,床又从中戛戛。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令妇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夫起溺,妇亦抱儿起溺。...
  • ·古诗《工之侨献琴》--  文言文《工之侨献琴》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诗文如下:   工之侨得良桐焉,斫而为琴,弦而鼓之,金声而玉应。自以为天下之美也,献之太常。使国工视之,曰:“弗古。”还之。   工之侨以归,谋诸漆工,作断纹焉;又谋诸篆工,作古窾焉。匣而埋诸土,期年出之,抱以适市。贵人过而见之,易之以百金,献诸朝。乐官传视,皆曰:“稀世之珍也。”   工之侨闻之,叹曰:“悲哉世也!岂独一琴哉?莫不然矣...
  • ·古诗《就义诗·浩气还太虚》--  《就义诗·浩气还太虚》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杨继盛。其古诗全文如下:   浩气还太虚,丹心照千古。   生平未报国,留作忠魂补。   【前言】   《就义诗》是一首五言诗,为明代著名谏臣杨继盛临刑前所作。原诗没有题目,诗题是后人代拟的。就义,是为了正义而付出生命的意思。作者在诗中表示,自己报国之心不但至死不变,即使死后也不会改变。   【注释】   ①浩气:正气。正大刚直的精神。 还:...
  • ·古诗《就义诗·砍头不要紧》--  《就义诗·砍头不要紧》作者为近代文学家夏明翰。其古诗全文如下:   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   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   【注释】   主义:共产主义、社会主义   真:真理   后来人:革命下一代   【翻译】   砍掉头颅并不可怕,只有我的信仰共产主义是真理。把我夏明翰杀了,还有大批的革命后代。   【赏析】   这是一首五言诗。诗的前两句“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
  • ·古诗《马上作·南北驱驰报主情》--  《马上作·南北驱驰报主情》作者为明朝文学家戚继光。其古诗全文如下:   南北驱驰报主情,江花边草笑平生。   一年三百六十日,都是横戈马上行。   【前言】   《马上作》是明代戚继光的七言绝句,戚继光是明朝的名将,该诗应作于戚继光北部防备蒙古期间。这首诗真实地反映了作者转战南北,紧张激烈的戎马生涯,保卫国家的英姿和雄风。   【注释】   ①南北驱驰:戚继光曾在东南沿海一带...
  • ·古诗《渔家·呵冻提篙手未苏》--  《渔家·呵冻提篙手未苏》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孙承宗。其古诗全文如下:   呵冻提篙手未苏,满船凉月雪模糊。   画家不识渔家苦,好作寒江钓雪图。   【翻译】   撑船篙的手冻僵了,呵气取暖也没有好,冰冷的月光照在船上,只见一片模糊的雪影。画家们不了解渔人的辛苦,却偏喜欢画在下着雪的寒冷江面上垂钓的图画。   【鉴赏】   大凡诗人画家总爱把渔家生活想象成悠闲恬适,充溢着闲情逸致...
  • ·古诗《题画竹诗》--  《题画竹诗》作者为清朝文学家郑燮。其古诗全文如下:   秋风昨夜渡潇湘,触石穿林惯作狂。   惟有竹枝浑不怕,挺然相斗一千场。   【前言】   《题画竹诗》清代著名的书画家、文学家郑板桥的一首题画诗,通过赞美竹子的斗争精神来表明自己不向恶势力低头的坚强性格。   【注释】   ①潇湘:指潇水和湘江汇合之处,在湖南省境内,这里泛指潇湘流域一带地区   ②惯作狂:习惯性地发作其狂暴威势...
  • ·古诗《吴兴杂诗·交流四水抱城斜》--  《吴兴杂诗·交流四水抱城斜》作者为清朝文学家阮元。其古诗全文如下:   交流四水抱城斜,散作千溪遍万家。   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   【前言】   《吴兴杂诗》是清代学者阮元的诗作。这首诗前两句写吴兴周围河流纵横交错,分支遍及千家万户,既描绘出江南水乡的美丽风光,也为农民进行水生植物生产交代了自然条件.后两句不仅生动地反映了农民进行种菱种稻种荷花等多种水生...
  • ·古诗《愚公移山》--  文言文《愚公移山》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诗文如下: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现位于,河南省济源市。)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