癸巳四月二十九日出京

  《癸巳四月二十九日出京》作者为元朝诗人元好问。其古诗全文如下:
  塞外初捐宴赐金,当时南牧已骎骎
  只知灞上真儿戏,谁谓神州遂陆沉
  华表鹤来应有语,铜盘人去亦何心
  兴亡谁识天公意,留着青城阅古今
  【前言】
  《癸巳四月二十九日出京》是金代著名诗人元好问的作品。诗前二联追溯金廷覆亡的原因,后二联抒发国破家亡的情愫以及自己被迫离开京城的痛楚。作者亲身经历改朝换代的沧桑巨变,以一个历史见证人的身份,深刻反思了金王朝走向覆灭的历史演变。
  【注释】
  ⑴宴赐金:金海陵王正隆年间,朝廷为了振作士兵们的士气,拨款给驻守边关的部队,作为宴会费。
  ⑵南牧:南下放牧,在此借喻蒙古骑兵南侵。
  ⑶骎骎:形容走得快。
  ⑷灞上:地名,位于长安东部。
  ⑸真儿戏:此借喻金军纪律松弛,不堪一击。据《史记绛侯周勃世家》载:汉文帝往霸上、棘门军营巡视,俱直驰而入,及至周亚夫营,守卫森严,不得入。文帝叹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昔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⑹神州:中国。《史记孟子荀卿列传》:“中国名曰赤县神州。”
  ⑺陆沉:灭亡。《晋书桓温传》:“遂使神州陆沉,百年丘墟,王夷甫诸人不得不任其责。“
  ⑻华表:古代宫殿、陵墓等大建筑物前面做装饰用的巨大石柱,柱身多雕刻龙凤等图案,上部横插着雕花的石板。 华表鹤,这里指汉丁令威学道成仙化鹤归来,城郭如故人非昔的故事。
  ⑼铜盘人:汉武帝晚年,听信方士之言,于长安建章宫筑神明台,上铸铜人,手持承露盘,以承接高空露水,供帝饮用以求长寿。至魏明帝景初元年(公元237年)迁徙铜盘人至洛阳。此云“铜盘人去”喻国祚转移。据传说,铜盘人辞汉,“清泪如铅水”,唐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云:“空将汉月出宫门,忆君清泪如铅水;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诗人用此借喻他离开京城的心情。
  ⑽何心:心情如何。
  ⑾天公意:上天的意思。
  ⑿青城:地名,北宋徽、钦二宗降金处,位于汴京城南约五里。
  ⑿古今:历史的变迁。
  【翻译】
  朝廷为振作边境守军的士气,奖励他们宴会费;当时蒙军已加紧侵略南方。只知金军有如汉霸上驻军,军纪松弛,潜伏危机;但想不到的是国家竟因此沦亡。仙鹤再次降临,停在华表上,看到“城郭如故人非昔”景象,心情非常沮丧;铜盘人被迁徙,心情又当如何?国家的兴亡,取决于天意,有谁可以预料?历经劫难而不变的青城,便是历史的见证。
  【鉴赏】
  元好问“纪乱诗”的一个特点是具有深刻的历史洞察力。他往往把对现实的悲怆情怀与对历史的批判意识融合在一起,从而增加了诗的思想深度。诗人在国家沦亡的悲愤中,对国家武备松驰而招致败亡的历史教训作了深刻的省察。其他如《出都》、《岐阳三首》等,也都表达了诗人对金朝败亡原因的理性思考。
  诗前二联用几个典故追溯金廷覆亡的原因。首联以讽喻的笔致,揭示亡国的根源在于金廷最高层在决策思想上对蒙古南侵野心缺乏足够的警戒和清醒的认识。一“初”一“已”呼应紧凑,提示了问题的紧迫和严峻。而金廷满脑子求和思想,对蒙古入侵毫无准备,这是它必然走向灭亡的内在根源。颔联以追悔的语调,指出亡国的原因还在于金朝军队在军事上丧失战斗力,无力抵御蒙古军队的入侵。他只知道金军如汉代霸上驻军一样真把军事守备当做儿戏,谁料到竟导致神州沉沦,江山易姓!“只知”、“谁谓”,流水而对,以意外的惊愕,表达出诗人内心极度的震撼和后悔。
  后二联抒发国破家亡的情愫。颈联借用历史故实,抒写被羁管出京的凄凉心境。上句用丁公化鹤的典故,倘若汉代丁令威化作白鹤飞到青城城门的华表柱上,看到金朝生灵涂炭,他当然“应有语”,慨叹“城郭如故人非昔”。这正是金亡后人民惨遭蹂躏的真实写照和高度概括。下句用金铜仙人辞汉的典故。铜铸的仙人尚且流泪,而作为有血肉之躯的人,诗人他们的心情就不言自喻。这两句,一“去”一“来”,正切合“出京”和“来”青城“暂居”,用典精切工巧,含蕴深广,可谓“于极工炼中,别有肝肠崩裂之痛”(清沈德潜语)。尾联揭示历史巧合,哀叹亡国悲剧的重演出于天意安排。青城是北宋靖康元年(公元1127年)十一月金接受北宋徽宗、钦宗二帝降表的地方,宋廷后妃、皇族都被俘虏北去www.slkj.org,金灭北宋。而一百年后,亡国的金廷皇太后、两宫嫔妃及诸宗族在此被杀戮,诗人和其他官员作为蒙古军队的俘虏也暂居于此。兴在青城,亡在青城,历史的巧合让诗人感慨不已。在他看来,一“兴”一“亡”,恰恰是天公的意旨。金廷之“兴”已成“古”,金廷之“亡”正是“今”。这一“古”一“今”终将被历史的潮汐淘汰,唯有记载金廷兴亡的青城继续存在,给后人留下一面明镜,让人们观览和记取国家兴衰存亡的历史经验。也许正是这个原因,促使诗人写下了这首立意深刻精警的诗篇。
  诗用了几个典故以寓亡国之痛。“霸上真儿戏”,用《史记》载汉文帝语,暗讽金国军纪松弛,早已潜伏危机,不料竟因此亡国;“华表鹤来应有语”,用“汉丁令威学道成仙化鹤归来,城郭如故人非昔”的故事,比喻京城沦陷,“人非昔”矣;用“魏明帝迁徙汉长安铜盘人”故事,喻国祚转移。用古事古语,不着痕迹,如出诸己,是善用典者。“留着青城阅古今”,劫难之后仅仅青城还在,人物荡然无存矣!青城,是两朝痛史的见证。

癸巳四月二十九日出京相关古诗词

  • ·古诗《岐阳·眈眈九虎护秦关》--  《岐阳·眈眈九虎护秦关》作者为元朝诗人元好问。其古诗全文如下:   眈眈九虎护秦关,懦楚孱齐机上看。   禹贡土田推陆海,汉家封徼尽天山。   北风猎猎悲笳发,渭水潇潇战骨寒。   三十六峰长剑在,倚天仙掌惜空闲。   【前言】   第三首从金朝当年全盛时写到今天衰败的可悲,慨叹由于政治腐败,抗敌不力,险要的山川没有起到屏障作用。全诗沉挚悲凉,字字血泪,感人至深。   【注释】   ...
  • ·古诗《岐阳·百二关河草不横》--  《岐阳·百二关河草不横》作者为元朝诗人元好问。其古诗全文如下:   百二关河草不横,十年戎马暗秦京。   岐阳西望无来信,陇水东流闻哭声。   野蔓有情萦战骨,残阳何意照空城。   从谁细向苍苍问,争遣蚩尤作五兵。   【前言】   第二首写岐阳之役的惨状,控诉蒙古军残杀无辜的暴行,包含着诗人深沉的悲愤。   【注释】   [6]百二关河:秦地险固,二万人足当诸侯百万人(《史记·...
  • ·古诗《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剩水沧江破》--  《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剩水沧江破》作者为唐朝诗人杜甫。其古诗全文如下:   剩水沧江破,残山碣石开。   绿垂风折笋,红绽雨肥梅。   银甲弹筝用,金鱼换酒来。   兴移无洒扫,随意坐莓苔。   【前言】   《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创作的组诗,共十首。这十首诗主要抒写杜甫与广文馆博士郑虔同游何将军山林的情景和感受。   【注释】   无。   【翻译】   ...
  • ·古诗《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旁舍连高竹》--  《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旁舍连高竹》作者为唐朝诗人杜甫。其古诗全文如下:   旁舍连高竹,疏篱带晚花。   碾涡深没马,藤蔓曲藏蛇。   词赋工无益,山林迹未赊。   尽捻书籍卖,来问尔东家。   【前言】   《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创作的组诗,共十首。这十首诗主要抒写杜甫与广文馆博士郑虔同游何将军山林的情景和感受。   【注释】   无。   【翻译】   ...
  • ·古诗《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万里戎王子》--  《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万里戎王子》作者为唐朝诗人杜甫。其古诗全文如下:   万里戎王子,何年别月支?   异花开绝域,滋蔓匝清池。   汉使徒空到,神农竟不知。   露翻兼雨打,开坼渐离披。   【前言】   《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创作的组诗,共十首。这十首诗主要抒写杜甫与广文馆博士郑虔同游何将军山林的情景和感受。   【注释】   无。   【翻译】   戎...
  • ·古诗《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百顷风潭上》--  《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百顷风潭上》作者为唐朝诗人杜甫。其古诗全文如下:   百顷风潭上,千章夏木清。   卑枝低结子,接叶暗巢莺。   鲜鲫银丝脍,香芹碧涧羹。   翻疑柁楼底,晚饭越中行。   【前言】   《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创作的组诗,共十首。这十首诗主要抒写杜甫与广文馆博士郑虔同游何将军山林的情景和感受。   【注释】   无。   【翻译】   ...
  • ·古诗《和友人鸳鸯之什·翠鬣红毛舞夕晖》--  《和友人鸳鸯之什·翠鬣红毛舞夕晖》作者为唐朝诗人崔珏。其古诗全文如下:   翠鬣红毛舞夕晖,水禽情似此禽稀。   暂分烟岛犹回首,只渡寒塘亦并飞。   映雾尽迷珠殿瓦,逐梭齐上玉人机。   采莲无限兰桡女,笑指中流羡尔归。   【前言】   《和友人鸳鸯之什》是唐代诗人崔珏的组诗作品,共三首。这组诗意境优美,独具特色,使作者也因此有了“崔鸳鸯”的美誉。其中第一首诗最...
  • ·古诗《过百家渡·柳子祠前春已残》--  《过百家渡·柳子祠前春已残》作者为宋朝诗人杨万里。其古诗全文如下:   柳子祠前春已残,新晴特地着春寒。   疏篱不与花为护,只为蜘蛛作网竿。   【前言】   《过百家渡四绝句》是宋代诗人杨万里的组诗作品。这四首绝句是作者任零陵丞最后一年所作。全诗让人体会到悠闲自在,惬意喜悦的情绪,抒发了诗人喜爱农村生活、田园风光之情,平淡中见韵味,给人留以无限的想象空间。四首诗随着...
  • ·古诗《癸巳四月二十九日出京》--  《癸巳四月二十九日出京》作者为元朝诗人元好问。其古诗全文如下:   塞外初捐宴赐金,当时南牧已骎骎。   只知灞上真儿戏,谁谓神州遂陆沉。   华表鹤来应有语,铜盘人去亦何心。   兴亡谁识天公意,留着青城阅古今。   【前言】   《癸巳四月二十九日出京》是金代著名诗人元好问的作品。诗前二联追溯金廷覆亡的原因,后二联抒发国破家亡的情愫以及自己被迫离开京城的痛楚。作者亲身
  • ·古诗《客意·雪屋灯青客枕孤》--  《客意·雪屋灯青客枕孤》作者为元朝诗人元好问。其古诗全文如下:   雪屋灯青客枕孤,眼中了了见归途。   山间儿女应相望,十月初旬得到无。   【翻译】   客居他乡的游子,难免会有思乡的情怀,偏偏又遇到这飞雪寒夜、贫屋青灯。自己孤枕难眠,在半醒半梦中仿佛清清楚楚的见到了归家的路程。远远看见了孩子们在门前眺望,盼望着爹爹的归来。十月初旬,父亲能不能回到家里。   【鉴赏】  ...
  • ·古诗《石州慢·击筑行歌》--  《石州慢·击筑行歌》作者为元朝诗人元好问。其古诗全文如下:   赴召史馆,与德新丈别于岳祠新店,明日以此寄之。   击筑行歌,鞍马赋诗,年少豪举。   从渠里社浮沉,枉笑人间风女。   生平王粲,而今憔悴登楼,江山信美非吾土。   天地一飞鸿,渺翩翩何许。   羁旅。山中父老相逢,应念此行良苦。   几为虚名,误却东家鸡黍。   漫漫长路,萧萧两鬓黄尘,骑心漫与行人语。   诗句欲成时,满西山...
  • ·古诗《水调歌头·与李长源游龙门》--  《水调歌头·与李长源游龙门》作者为元朝诗人元好问。其古诗全文如下:   滩声荡高壁,秋气静云林。回头洛阳城阙,尘土一何深。前日神光牛背,今日春风马耳,因见古人心。一笑青山底,未受二毛侵。   问龙门,何所似,似山阴。平生梦想佳处,留眼更登临。我有一卮芳酒,唤取山花山鸟,伴我醉时吟。何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   【鉴赏】   这首水调歌头写其游伊河龙门段的所见所感。景是美景,情是豪情...
  • ·古诗《登恒山·云中天下脊》--  《登恒山·云中天下脊》作者为明朝诗人汪承爵。其古诗全文如下:   云中天下脊,尤见此山尊。   八水皆南汇,群峰尽北蹲。   仙台临日迥,风窟护云屯。   剩有搜奇兴,空怜前路昏。   【前言】   《登恒山》是明代汪承爵所写的一首五言律诗,诗中描写了恒山于群山中独尊的特点及作者登临时的喜悦心情。   【注释】   1、云中:云中郡,唐天宝元年(742)以云州改置云中郡,后仍复云州,治所在今...
  • ·古诗《湖上晚归·人间薄游罢》--  《湖上晚归·人间薄游罢》作者为宋朝诗人契嵩。其古诗全文如下:   人间薄游罢,归兴寻旧隐。   春崖行未穷,夕阳看欲尽。   岚光山际淡,天影水边近。   自怜幽趣真,清吟更长引。   【前言】   《湖上晚归》是由北宋僧人契嵩所作。诗题中之湖指杭州西湖,为中国著名的名胜风景区。在今浙江省杭州市西。嵩公久居杭州西湖西畔之佛日山,虽然性格内向沉静,不喜外务,偶尔亦当有游湖之举,遂作...
  • ·古诗《湖上寓居杂咏》--  《湖上寓居杂咏》作者为宋朝诗人姜夔。其古诗全文如下:   荷叶披披一浦凉,青芦奕奕夜吟商。   平生最识江湖味,听得秋声忆故乡。   【前言】   《湖上寓居杂咏》南宋诗人姜夔做作的一首诗。是此诗写秋思。夜凉如水,西风、落叶、虫鸟悲鸣,各种凄清的声音在夜空中响起,勾起了诗人心中纠结的百般滋味,其中夹杂着隐沦江湖的清苦况味。写荷叶、青芦,不着色相,映衬心境的凄清。   【注释】   [1...
  • ·古诗《出郊·川原一片绿交加》--  《出郊·川原一片绿交加》作者为宋朝诗人王安石。其古诗全文如下:   川原一片绿交加,深树冥冥不见花。   风日有情无处着,初回光景到桑麻。   【前言】   《出郊》是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王安石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作年不甚明了。有说作于变法成果初见之际,有说作于丁母忧、闲居江宁(今江苏南京)之时。   【注释】   [1]川原:平原,原野。交加:交相掩映。杜甫...
  • ·古诗《农家·夜半呼儿趁晓耕》--  《农家·夜半呼儿趁晓耕》作者为唐朝诗人颜仁郁。其古诗全文如下:   夜半呼儿趁晓耕,羸牛无力渐艰行。   时人不识农家苦,将谓田中谷自生。   【前言】   《农家·夜半呼儿趁晓耕》这首诗反映当时农民生活的艰苦。表达了对农民的同情和对“时人”无知的批评。后两句与李绅《悯农》诗的“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所表达的意思相似,但感情更加强烈,有相当...
  • ·古诗《癸巳四月二十九日出京》--  《癸巳四月二十九日出京》作者为元朝诗人元好问。其古诗全文如下:   塞外初捐宴赐金,当时南牧已骎骎。   只知灞上真儿戏,谁谓神州遂陆沉。   华表鹤来应有语,铜盘人去亦何心。   兴亡谁识天公意,留着青城阅古今。   【前言】   《癸巳四月二十九日出京》是金代著名诗人元好问的作品。诗前二联追溯金廷覆亡的原因,后二联抒发国破家亡的情愫以及自己被迫离开京城的痛楚。作者亲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