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梁六自洞庭山

  《送梁六自洞庭山》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张说。其古诗全文如下:
  巴陵一望洞庭秋,日见孤峰水上浮
  闻道神仙不可接,心随湖水共悠悠
  【前言】
  《送梁六自洞庭山》是唐朝政治家张说所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是一首写景抒情的诗作,这首诗诗人通过描述送别友人梁六的途中的景色,来抒发诗人贬居凄婉之情远重于送别之意的感叹。
  【注释】
  梁六:作者友人潭州刺史,梁知微
  洞庭山:指洞庭湖中的君山
  巴陵:今湖南岳阳县
  孤峰:指洞庭湖中的君山
  闻道:听说
  神仙:这里指湘君,湘夫人等传说中的神仙
  接:接近
  悠悠:悠长,自然
  【翻译】
  在巴陵放眼远望洞庭的秋色,每日可见君山孤零零地飘浮在水上。我和你分别后就像难和神仙相遇一样,怀念的心绪如同这浩瀚的湖水一般悠远深长。
  【鉴赏】
  严羽有一段论诗名言:“盛唐诗人惟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故其妙处莹彻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沧浪诗话》)离了具体作品,这话似玄乎其玄;一当联系实际,便觉精辟深至。且以这首标志七言绝句进入盛唐的力作来解剖一下吧。
  这是作者谪居岳州(即巴陵,今岳阳)的送别之作。梁六为作者友人潭州(今湖南长沙)刺史梁知微,时途经岳州入朝。洞庭山(君山)靠巴陵很近,所以题云“自洞庭山”相送。诗中送别之意,若不从兴象风神求之,那真是“无迹可求”的。
  谪居送客,看征帆远去,该是何等凄婉的怀抱(《唐才子传》谓张说“晚谪岳阳,诗益凄婉”)?“天涯一望断人肠”(孟浩然),首句似乎正要这么说。但只说到“巴陵一望”,后三字忽然咽了下去,成了“洞庭秋”,纯乎是即目所见之景了。这写景不渲染、不着色,只是简淡。然而它能令人联想到“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楚辞。湘夫人》)的情景,如见湖上秋色,从而体味到“巴陵一望”中“目眇眇兮愁予”的情怀。这不是景中具意么,只是“不可凑泊”,难以寻绎罢了。
  气蒸云梦、波撼岳阳的洞庭湖上,有座美丽的君山,日日与它见面,感觉也许不那么新鲜。但在送人的今天看来,是异样的。说穿来就是愈觉其“孤”。否则何以不说“日见‘青山’水上浮”呢。若要说这“孤峰”就是诗人在自譬,倒未见得。其实何须用意,只要带了“有色眼镜”观物,物必着我之色彩。因此,由峰之孤足见送人者心情之孤。“诗有天机,待时而发,触物而成,虽幽寻苦索,不易得也”(《四溟诗话》),却于有意无意得之。
  关于君山传说很多,一说它是湘君姊妹游息之所(“疑是水仙梳洗处”),一说“其下有金堂数百间,玉女居之”(《拾遗记》),这些神仙荒忽之说,使本来实在的君山变得有几分缥缈。“水上浮”的“浮”字,除了表现湖水动荡给人的实感,也微妙传达这样一种迷离扑朔之感。
  诗人目睹君山,心接传说,不禁神驰。三句遂由实写转虚写,由写景转抒情。从字面上似离送wwW.slKJ.org别题意益远,然而,“闻道神仙——不可接”所流露的一种难以追攀的莫名惆怅,不与别情有微妙的关系么?作者同时送同一人作的《岳州别梁六入朝》云:“梦见长安陌,朝宗实盛哉!”不也有同一种钦羡莫及之情么?送人入朝原不免触动谪宦之感,而去九重帝居的人,在某种意义上也算“登仙”。说“梦见长安陌”是实写,说“神仙不可接”则颇涉曲幻。羡仙乎?恋阙乎?“诗以神行,使人得其意于言之外,若远若近,若无若有”(屈绍隆《粤游杂咏》),这也就是所谓盛唐兴象风神的表现。
  神仙之说是那样虚无缥缈,洞庭湖水是如此广远无际,诗人不禁心事浩茫,与湖波俱远。岂止“神仙不可接”而已,眼前,友人的征帆已“随湖水”而去,变得“不可接”了,自己的心潮怎能不随湖水一样悠悠不息呢?“心随湖水共悠悠”,这个“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结尾,令人联想到“惟见长江天际流”(李白),而用意更为隐然;叫人联想到“惟有相思似**,江南江北送君归”(王维),比义却不那么明显。浓厚的别情浑融在诗境中,“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死扣不着,妙悟得出。借叶梦得的话来说,此诗之妙“正在无所用意,猝然与景相遇,借以成章,不假绳削,故非常情能到”(《石林诗话》)。
  故应麟说:“唐初五言绝,子安(王勃)诸作已入妙镜。七言初变梁陈,音律未谐,韵度尚乏”,“至张说《巴陵》之什(按即此诗),王翰《出塞》之吟,句格成就,渐入盛唐矣。”(《诗薮》)他对此诗所作的评价是公允的。七言绝句的“初唐标格”结句“多为对偶所累,成半律诗”(《升庵诗话》),此诗则通体散行,风致天然,“惟在兴趣”,全是盛唐气象了。作者张说不仅是开元名相,也是促成文风转变的关键人物。其律诗“变沈宋典整前则,开高岑后矫清规”,亦继往而开来。而此诗则又是七言绝句由初入盛里程碑式的作品。

送梁六自洞庭山相关古诗词

  • ·古诗《中秋夜·圆魄上寒空》--  《中秋夜·圆魄上寒空》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峤。其古诗全文如下:   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   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风。   【前言】   《中秋夜》这首词很明显,反映了作者对家乡思恋和对亲人牵挂。 中秋月圆之夜,把酒对月诉说相思苦。这首诗以咏月为题,揭示了一个真理:世上的事千差万别,千变万化,不可能全都一样。正如中秋夜,此处皓月当空,他处却风雨交加。   【注释】   圆魄:指中秋...
  • ·古诗《新晴野望》--  《新晴野望》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王维。其古诗全文如下: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   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   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前言】   《新晴野望》是唐代大诗人王维的作品。全诗描绘初夏时节,雨过天晴,诗人眺望原野所见到的田园风光,农民抓紧了雨过天晴的有利时机而突击耕种的情形。使新晴景象与农民劳作融为一体,构成一幅景色优美且又充满生...
  • ·古诗《七律·答友人》--  《七律·答友人》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毛泽东。其古诗全文如下:   九嶷山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   斑竹一枝千滴泪,红霞万朵百重衣。   洞庭波涌连天雪,长岛人歌动地诗。   我欲因之梦寥廓,芙蓉国里尽朝晖。   【前言】   《七律·答友人》这首诗在诗人所有诗作中最为绚丽飘逸,工艺上也最为讲究。前四句妙用古典神话传说,想象力瑰丽斑斓,情景交融,从神仙世界写到后四句的现实...
  • ·古诗《孤桐·天质自森森》--  《孤桐·天质自森森》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王安石。其古诗全文如下:   天质自森森,孤高几百寻。   凌霄不屈己,得地本虚心。   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   明时思解愠,愿斫五弦琴。   【翻译】   梧桐树天生就能长得茂盛繁密,岿然屹立,拔地高达几百寻。穿越了云霄,也不屈服,这是由于深深扎根大地的缘故。岁月越久根越壮实,太阳越炽烈叶子越浓密。政治清明时,时时想着解决民间疾苦(像帝舜抚...
  • ·古诗《夜送赵纵》--  《夜送赵纵》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杨炯。其古诗全文如下:   赵氏连城璧,由来天下传。   送君还旧府,明月满前川。   【前言】   《夜送赵纵》是唐代诗人杨炯创作的一首送别诗,是《全唐诗》的第50卷第33首。诗一开始用连城璧来比赵纵,十分贴切,因为赵纵姓赵,又是赵国旧地的人,以美玉比人,这就把赵纵的风貌、才能具体化了。结句“明月满前川”一句,描绘在洒满月光的夜色中,沿着河川送别赵...
  • ·古诗《白云歌送刘十六归山》--  《白云歌送刘十六归山》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白。其古诗全文如下:   楚山秦山皆白云,白云处处长随君。   长随君,君入楚山里,云亦随君渡湘水。   湘水上,女萝衣,白云堪卧君早归。   【前言】   《白云歌送刘十六归山》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作品。此诗直接从白云入手,择取刘十六自秦归隐于楚的行程落笔,写白云随他渡“湘水”,随他入楚山里,最后祝愿他高卧白云。全诗从白云始,以白云终...
  • ·古诗《山鹧鸪词·苦竹岭头秋月辉》--  《山鹧鸪词·苦竹岭头秋月辉》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白。其古诗全文如下:   苦竹岭头秋月辉,苦竹南枝鹧鸪飞。   嫁得燕山胡雁婿,欲衔我向雁门归。   山鸡翟雉来相劝,南禽多被北禽欺。   紫塞严霜如剑戟,苍梧欲巢难背违。   我今誓死不能去,哀鸣惊叫泪沾衣。   【前言】   《山鹧鸪词》是诗人李白的七言古诗,是《全唐诗》的第167卷第15首。此诗大约作于安禄山反叛之前,有人邀请李白...
  • ·古诗《感遇·其一》--  《感遇·其一》出自唐诗三百首全集,其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张九龄。其古诗全文如下:   孤鸿海上来,池潢不敢顾。   侧见双翠鸟,巢在三珠树。   矫矫珍木颠,得无金丸惧。   美服患人指,高明逼神恶。   今我游冥冥,弋者何所慕。   【翻译】   这首诗讲述了一个寓言故事:一只来自大海上的鸿雁,独自飞临一座城池边。城中高高的神树之上,两只翠鸟正得意洋洋地站在那儿。鸿雁预料他们终将自取...
  • ·古诗《送梁六自洞庭山》--  《送梁六自洞庭山》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张说。其古诗全文如下:   巴陵一望洞庭秋,日见孤峰水上浮。   闻道神仙不可接,心随湖水共悠悠。   【前言】   《送梁六自洞庭山》是唐朝政治家张说所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是一首写景抒情的诗作,这首诗诗人通过描述送别友人梁六的途中的景色,来抒发诗人贬居凄婉之情远重于送别之意的感叹。   【注释】   梁六:作者友人潭州刺史,梁知微   洞
  • ·古诗《照镜见白发》--  《照镜见白发》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张九龄。其古诗全文如下:   宿昔青云志,蹉跎白发年。   谁知明镜里,形影自相怜。   【注释】   ⑴照镜见白发:照镜子时看到自己白头发多了,人老了。含义是自照,反思,回忆的意思。   ⑵宿昔:宿是怀有,昔是以前(是指任宰相期间)。青云志:凌云壮志,志向远大。   ⑶蹉跎:蹉跎岁月,这是指作者被罢免宰相贬出京城做了荆州长史这个闲官之后无事可做,时光流逝而无所作为,虚...
  • ·古诗《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  《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白。其古诗全文如下:   刬却君山好,平铺湘水流。   巴陵无限酒,醉杀洞庭秋。   【前言】   《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三首》是诗人李白的七言古诗,由三首五言绝句组成,被选入《全唐诗》的第179卷第31首。此诗描写了李白陪族叔李晔畅游洞庭湖排遣愁绪的情景:第一首诗借用阮咸与叔父阮籍的典故,同为仕途不通的同怜人,欲借酒消愁排遣愁绪;第二首诗描绘出...
  • ·古诗《苏溪亭·苏溪亭上草漫漫》--  《苏溪亭·苏溪亭上草漫漫》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戴叔伦。其古诗全文如下:   苏溪亭上草漫漫,谁倚东风十二阑。   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   【前言】   《苏溪亭》这首诗的写作时间与《兰溪桌歌》相近。戴叔伦公元780年在(唐德宗建中元年)旧历五月至次年春曾任东阳令,苏溪在今浙江省义乌市苏溪镇,与浙江省东阳市不远,这首诗大约是他在这段期间所作的。   【翻译】   在苏溪...
  • ·古诗《观祈雨·桑条无叶土生烟》--  《观祈雨·桑条无叶土生烟》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约。其古诗全文如下:   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   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前言】   《观祈雨》是唐代诗人李约的作品。这是一首悯农诗,写观看春日祈雨的感慨,前两句写农民春旱祈雨的场面,后两句写朱门看歌舞的情景。此诗通过对久旱无雨时两种不同生活的描绘,揭露了当时的阶级对立和贫富的悬殊。农民们由于天旱...
  • ·古诗《岭上逢久别者又别》--  《岭上逢久别者又别》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权德舆。其古诗全文如下:   十年曾一别,征路此相逢。   马首向何处,夕阳千万峰。   【前言】   《岭上逢久别者又别》是唐代诗人权德舆创作的一首五绝。这首小诗,用朴素的语言写一次久别重逢后的离别。全诗通篇淡淡着笔,不事雕饰,而平淡中蕴含深永的情味,朴素中自有天然的风韵。   【注释】   ⑴征路:远行的路途;征途;行程。南朝宋鲍照《还都道中》诗...
  • ·古诗《余干赠别张十二侍御》--  《余干赠别张十二侍御》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权德舆。其古诗全文如下:   芜城陌上春风别,干越亭边岁暮逢。   驱车又怆南北路,返照寒江千万峰。   【鉴赏】   两相比较,七绝刻画渲染的成分显著增加了(如“芜城陌”、“春风别”、“岁暮逢”、“寒江”),浑成含蕴、自然真切的优点就很难体现。特别是后幅,五绝以咏叹发问,以不施刻画的景语黯然收束,浑然一...
  • ·古诗《惊雪·怪得北风急》--  《惊雪·怪得北风急》作者为唐朝文学家陆畅。其古诗全文如下:   怪得北风急,前庭如月晖。   天人宁许巧,剪水作花飞。   【前言】   《惊雪》通过对轻灵美丽的雪花的惊叹与赞美,表达了一种轻松愉快的心情和对自由自在的美好生活的向往。   【注释】   怪得:奇怪,怎么   晖:阳光,这里指月光照射   宁:难道   许:如此,这样   【翻译】   北风怎么刮得这么猛烈呀,屋前面的院子如同月...
  • ·古诗《昌谷北园新笋》--  《昌谷北园新笋》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贺。其古诗全文如下:   箨落长竿削玉开,君看母笋是龙材。   更容一夜抽千尺,别却池园数寸泥。   【前言】   《昌谷北园新笋四首其一》是一首咏物诗。从头至尾写竹,却又无处没有诗人自己的面目精神在。竹的愁颜宛如人的愁颜,竹的哀情也与人的哀情相通。写竹又似写人,其旨趣在有意无意之间,扑朔迷离,使人捉摸不定,然而风神高雅,兴寄深微,远非一般直抒胸臆的...
  • ·古诗《送梁六自洞庭山》--  《送梁六自洞庭山》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张说。其古诗全文如下:   巴陵一望洞庭秋,日见孤峰水上浮。   闻道神仙不可接,心随湖水共悠悠。   【前言】   《送梁六自洞庭山》是唐朝政治家张说所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是一首写景抒情的诗作,这首诗诗人通过描述送别友人梁六的途中的景色,来抒发诗人贬居凄婉之情远重于送别之意的感叹。   【注释】   梁六:作者友人潭州刺史,梁知微   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