乞食·饥来驱我去

  《乞食·饥来驱我去》作者为东晋诗人陶渊明。其古诗全文如下:
  饥来驱我去,不知竟何之
  行行至斯里,叩门拙言辞
  主人解余意,遗赠岂虚来。
  谈谐终日夕,觞至辄倾杯。
  情欣新知欢,言咏遂赋诗。
  感子漂母惠,愧我非韩才
  衔戢知何谢,冥报以相贻
  【前言】
  《乞食》是晋宋之际大诗人陶渊明创作的一首五言诗。此诗记叙了诗人一次由于饥饿而出门借贷,并得人遗赠、留饮的活动。前四句通过具体的动作和内心状态,形象地传达出诗人复杂的心情;中间六句写受到主人的盛情款待,由“谈谐”而“情欣”,由酣饮而赋诗的情景;末四句对主人表示感激之情,写得悲愤而寄慨遥深。全诗语言平淡无华,却蕴发着人性美丽的光辉。
  【注释】
  ⑴驱我去:逼迫我走出家门。
  ⑵竟:究竟。何之:往何处去。之:往。
  ⑶斯:这。里:居民聚居的地方,指村里。
  ⑷拙言辞:拙于言辞,不知该怎么说才好。这里表现一种羞于启齿、欲言又止的复杂心理活动。
  ⑸解余意:理解我的来意。
  ⑹遗:赠送。岂虚来:哪能让你(指诗人)白跑一趟。
  ⑺谈谐:彼此谈话投机。
  ⑻觞至辄倾杯:每次进酒总是一饮而尽。觞:进酒劝饮。辄:就,总是。
  ⑼新知:新交的朋友。
  ⑽言咏:吟咏。
  ⑾感:感激。子:对人的尊称。漂母惠:像漂母那样的恩惠。漂母,在水边洗衣服的妇女。事见《史记·淮阴侯列传》:当年韩信在城下钓鱼,有位漂母怜他饥饿,给他饭吃,韩信发誓日后报答此恩。后来韩信帮助刘邦灭了项羽,被封为楚王,果然派人找到那位漂母,赠以千金。
  ⑿非韩才:没有韩信的才能。
  ⒀衔戢:谓敛藏于心,表示衷心感激。衔:马勒于口,勒不会掉落,意为永远不忘。戢:收藏。
  ⒁冥报:谓死后在幽冥中报答,这是古人表示日后重报的说法,非关迷信与否。冥:幽暗,死者神魂所居。贻:赠送。
  【翻译】
  饥饿驱wwW.slKJ.ORG我出门去,不知究竟去哪里。前行来到此村落,敲门却难致词语。主人理解我心意,慷慨相赠来不虚。畅谈终日话投机,斟酒即饮不客气。新交好友心欢畅,即席赋诗表情意。感你恩深似漂母,无韩信才我心愧。牢记胸中如何谢,死后报答君恩惠。
  【赏析】
  《乞食》一诗,是陶渊明躬耕生涯之一侧面写照,至为真实,亦至为感人。这首诗不仅比较真实地反映了陶渊明晚年贫困生活的一个侧面,而且也真实地反映出陶渊明朴拙真率的个性。
  “饥来驱我去,不知竟何之。”渊明归耕之后,备尝农民之艰辛,尤其是饥饿。《有会而作》云:“弱年逢家乏,老至更长饥。”《饮酒》第十六首云:“竟抱固穷节,饥寒饱所更。”皆可印证。起二句直写出为饥饿所逼迫,不得不去乞食的痛苦情形和惶遽心态,诗人自己也不知该往何处去才是。“竟”之一字,透露出反覆的思忖,既见得当时农村之凋敝,有粮之家太少,告贷几乎无门;亦见得诗人对于所求之人,终究有所选择。渊明乃固穷之士。萧统《陶渊明传》载江州刺史檀道济“馈以粱肉,(渊明)麾之而去”,就是一好例。
  “行行至斯里,叩门拙言辞。”走啊走啊,不期然地走到了那一处墟里。由此可见,虽然“不知竟何之”,但下意识中,终究还是有其人的。此人当然应是一可求之人。尽管如此,敲开门后,自己还是口讷辞拙,不知所云。乞食,对于一个有自尊心的人,毕竟是难于启齿的呵。“主人解余意,遗赠岂虚来。”主人见渊明此时的饥色和窘样,他全明白了,立刻拿出粮食相赠,诗人果然不虚此行。多么好的人呵!诗情至此,由痛苦惶遽转变、提升为欣慰感激。
  “谈谐终日夕,觞至辄倾杯。”主人不仅急人之难,而且善体人情。他殷勤挽留诗人坐下相谈,两人谈得投机,不觉到了黄昏,饭已经做好了,便摆出了酒菜。诗人已经无拘无束了,端起酒杯便开怀畅饮。渊明爱酒。“倾”之一字,下得痛快,这才是渊明“质性自然”之本色呵。“情欣新知欢,言咏遂赋诗。”诗人为有这位新交而真心欢喜,谈得高兴,于是赋诗相赠。从“新知”二字,可见主人与诗人尚是新交,但诗人心知其人亦是一雅士,所以才“行行至斯里。”下面四句,正面表达感激之情,是全诗的主要意旨。“感子漂母惠,愧我非韩才。”《史记·淮阴侯列传》载韩信“始为布衣时,贫”,“钓于城下,诸母漂(絮),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
  信喜,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后来韩信在刘邦部下立大功,封楚王,“召所从食漂母,赐千金。”诗人借用此一典故,对主人说,感激您深似漂母的恩惠,惭愧的是我无韩信之才能,难以报答于您。“衔戢知何谢,冥报以相贻。”您的恩惠我永远珍藏在心里,今生不知如何能够答谢,只有死后我在冥冥之中,再来报答于您。中国古代有“冥报”的说法,如“结草衔环”的故事便是。“冥报”之语,表达的是至深至高的感激之忱。“冥报”之是否可能,虽可不论,但此种感激之忱,则至为珍贵。
  此诗的启示意义,超越了乞食一事。全幅诗篇语言平淡无华,却蕴发着人性美丽的光辉。主人急人之难,诗人感恩图报,皆至性真情,自然呈露,光彩照人。这是两种高尚人格的对面与相照。急人之难,施恩不图报;受恩必报,饮水不忘挖井人——这是中国民族精神中的传统美德。诗中映现的两种人格,深受传统美德的煦育,亦是传统美德的体现。

乞食·饥来驱我去相关古诗词

  • ·古诗《读山海经·夸父诞宏志》--  《读山海经·夸父诞宏志》作者为东晋诗人陶渊明。其古诗全文如下:   夸父诞宏志,乃与日竞走。   俱至虞渊下,似若无胜负。   神力既殊妙,倾河焉足有。   余迹寄邓林,功竟在身后。   【前言】   《读山海经·夸父诞宏志》是东晋著名田园诗人陶WWw.slKJ.ORG渊明创作的《读山海经》系列诗篇中较为著名的一首,体裁为咏史诗,作者通过对“夸父逐日”这一神话传说的感慨...
  • ·古诗《读山海经·逍遥芜皋上》--  《读山海经·逍遥芜皋上》作者为东晋诗人陶渊明。其古诗全文如下:   逍遥芜皋上,杳然望扶木。   洪柯百万寻,森散覆旸谷。   灵人侍丹池,朝朝为日浴。   神景一登天,何幽不见烛。   【前言】   陶渊明《读山海经十三首》是一组用神话素材创作的特殊抒情诗。据逯钦立先生考证(参见逯氏校注《陶渊明集》附录一),这组诗作于公元407或408年(晋安帝义熙三年或四年)。其时正值桓玄篡位失败...
  • ·古诗《游斜川·开岁倏五日》--  《游斜川·开岁倏五日》作者为东晋诗人陶渊明。其古诗全文如下:   开岁倏五日,吾生行归休。   念之动中怀,及辰为兹游。   气和天惟澄,班坐依远流。   弱湍驰文纺,闲谷矫鸣鸥。   迥泽散游目,缅然睇曾丘。   虽微九重秀,顾瞻无匹俦。   提壶接宾侣,引满更献酬。   未知从今去,当复如此不。   中觞纵遥情,忘彼千载忧。   且极今朝乐,明日非所求。   【前言】   《游斜川》是晋宋...
  • ·古诗《游斜川诗序》--  《游斜川诗序》作者为东晋诗人陶渊明。其古诗全文如下:   辛酉岁正月五日,天气澄和,风物闲美。与二三邻曲,同游斜川。临长流,望曾城,鲂鲤跃鳞于将夕,水鸥乘和以翻飞。彼南阜者,名实旧矣,不复乃为嗟叹。若夫曾城,傍无依接,独秀中皋。遥想灵山,有爱嘉名。欣对不足,率尔赋诗。悲日月之遂往,悼吾年之不留。各疏年纪乡里,以记其时日。   【注释】   (1)辛酉正月五日:一作辛丑正月五日。据考,应为正月五日...
  • ·古诗《咏贫士·昔在黄子廉》--  《咏贫士·昔在黄子廉》作者为东晋诗人陶渊明。其古诗全文如下:   昔在黄子廉,弹冠佐名州。   一朝辞吏归,清贫略难俦。   年饥感仁妻,泣涕向我流。   丈夫虽有志,固为儿女忧。   惠孙一晤叹,腆赠竟莫酬。   谁云固穷难,邈哉此前修。   【前言】   《咏贫士》是组诗,凡七首,各诗相对独立,而又有分有合成一整体。一、二首为七首之纲,第一首写自己高洁孤独,抱穷归隐;第二首叙自己贫困萧...
  • ·古诗《咏贫士·仲蔚爱穷居》--  《咏贫士·仲蔚爱穷居》作者为东晋诗人陶渊明。其古诗全文如下:   仲蔚爱穷居,绕宅生蒿蓬。   翳然绝交游,赋诗颇能工。   举世无知者,止有一刘龚。   此士胡独然?实由罕所同。   介焉安其业,所乐非穷通。   人事固以拙,聊得长相从。   【前言】   《咏贫士》是组诗,凡七首,各诗相对独立,而又有分有合成一整体。一、二首为七首之纲,第一首写自己高洁孤独,抱穷归隐;第二首叙自己贫困萧...
  • ·古诗《咏贫士·袁安困积雪》--  《咏贫士·袁安困积雪》作者为东晋诗人陶渊明。其古诗全文如下:   袁安困积雪,邈然不可干。   阮公见钱入,即日弃其官。   刍槁有常温,采莒足朝餐。   岂不实辛苦,所惧非饥寒。   贫富常交战,道胜无戚颜。   至德冠邦闾,清节映西关。   【前言】   《咏贫士》是组诗,凡七首,各诗相对独立,而又有分有合成一整体。一、二首为七首之纲,第一首写自己高洁孤独,抱穷归隐;第二首叙自己贫困萧...
  • ·古诗《咏贫士·安贫守贱者》--  《咏贫士·安贫守贱者》作者为东晋诗人陶渊明。其古诗全文如下:   安贫守贱者,自古有黔娄。   好爵吾不荣,厚馈吾不酬。   一旦寿命尽,弊服仍不周。   岂不知其极,非道故无忧。   从来将千载,未复见斯俦。   朝与仁义生,夕死复何求。   【前言】   《咏贫士》是组诗,凡七首,各诗相对独立,而又有分有合成一整体。一、二首为七首之纲,第一首写自己高洁孤独,抱穷归隐;第二首叙自己贫困萧...
  • ·古诗《乞食·饥来驱我去》--  《乞食·饥来驱我去》作者为东晋诗人陶渊明。其古诗全文如下:   饥来驱我去,不知竟何之。   行行至斯里,叩门拙言辞。   主人解余意,遗赠岂虚来。   谈谐终日夕,觞至辄倾杯。   情欣新知欢,言咏遂赋诗。   感子漂母惠,愧我非韩才。   衔戢知何谢,冥报以相贻。   【前言】   《乞食》是晋宋之际大诗人陶渊明创作的一首五言诗。此诗记叙了诗人一次由于饥饿而出门借贷,并
  • ·古诗《庚子岁五月中从都还阻风于规林二首其一》--  《庚子岁五月中从都还阻风于规林二首其一》作者为东晋诗人陶渊明。其古诗全文如下:   行行循归路,计日望旧居。   一欣侍温颜,再喜见友于。   鼓悼路崎曲,指景限西隅。   江山岂不险?归子念前涂。   凯风负我心,戢楪守穷湖。   高莽眇无界,夏木独森疏。   谁言客舟远?近瞻百里余。   延目识南岭,空叹将焉如!   【前言】   《庚子岁五月中从都还阻风于规林二首》是陶渊明的作品。第一首...
  • ·古诗《庚子岁·自古叹行役》--  《庚子岁·自古叹行役》作者为东晋诗人陶渊明。其古诗全文如下:   自古叹行役,我今始知之。   山川一何旷,巽坎难与期。   崩浪贴天响,长风无息时。   久游恋所生,如何淹在兹。   静念园林好,人间良可辞。   当年诅有几?纵心复何疑!   【注释】   (1)这首诗慨叹行役之苦,思念美好的田园,因而决心辞却仕途的艰辛,趁着壮年及时归隐。   (2)行役:指因公务而在外跋涉。《诗经·魏...
  • ·古诗《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二首其一》--  《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二首其一》作者为东晋诗人陶渊明。其古诗全文如下:   在昔闻南亩,当年竟未践。   屡空既有人,春兴岂自免。   夙晨装吾驾,启涂情已缅。   鸟哢欢新节,泠风送余善。   寒草被荒蹊,地为罕人远。   是以植杖翁,悠然不复返。   即理愧通识,所保讵乃浅。   【前言】   《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二首》是晋宋之际文学家陶渊明的组诗作品。这两首诗通过对田间劳动的欢乐进行...
  • ·古诗《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先师有遗训》--  《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先师有遗训》作者为东晋诗人陶渊明。其古诗全文如下:   先师有遗训,忧道不忧贫。   瞻望邈难逮,转欲志长勤。   秉耒欢时务,解颜劝农人。   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   虽未量岁功,既事多所欣。   耕种有时息,行者无问津。   日入相与归,壶浆劳近邻。   长吟掩柴门,聊为陇亩民。   【前言】   《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二首》是晋宋之际文学家陶渊明的组诗作...
  • ·古诗《癸卯岁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  《癸卯岁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作者为东晋诗人陶渊明。其古诗全文如下:   寝迹衡门下,邈与世相绝。   顾盼莫谁知,荆扉昼常闭。   凄凄岁暮风,翳翳经日雪。   倾耳无希声,在目皓已洁。   劲气侵襟袖,箪瓢谢屡设。   萧索空宇中,了无一可悦。   历览千载书,时时见遗烈。   高操非所攀,谬得固穷节。   平津苟不由,栖迟讵为拙。   寄意一言外,兹契谁能别。   【前言】   《癸卯岁十二月...
  • ·古诗《荣木·采采荣木》--  《荣木·采采荣木》作者为东晋诗人陶渊明。其古诗全文如下:   采采荣木,结根于兹。   晨耀其华,夕已丧之。   人生若寄,憔悴有时。   静言孔念,中心怅而。   采采荣木,于兹托根。   繁华朝起,慨暮不存。   贞脆由人,祸福无门。   非道曷依?非善奚敦?   嗟予小子,禀兹固陋。   徂年既流,业不增旧。   志彼不舍,安此日富。   我之怀矣,怛焉内疚!   先师遗训,余岂之坠?   四十无闻,斯不...
  • ·古诗《述酒·重离照南陆》--  《述酒·重离照南陆》作者为东晋诗人陶渊明。其古诗全文如下:   重离照南陆,鸣鸟声相闻。   秋草虽未黄,融风久已分。   素砾皛修渚,南岳无馀云。   豫章抗高门,重华固灵坟。   流泪抱中叹,倾耳听司晨。   神州献嘉粟,西灵为我驯。   诸梁董师旅,芊胜丧其身。   山阳归下国,成名犹不勤。   卜生善斯牧,安乐不为君。   平王去旧京,峡中纳遗薰。   双陵甫云育,三趾显奇文。   王子...
  • ·古诗《咏二疏·大象转四时》--  《咏二疏·大象转四时》作者为东晋诗人陶渊明。其古诗全文如下:   大象转四时,功成者自去。   借问衰周来,几人得其趣。   游目汉廷中,二疏复此举。   高啸返旧居,长揖储君傅。   饯送倾皇朝,华轩盈道路。   离别情所悲,余荣何足顾。   事胜感行人,贤哉岂常誉。   厌厌阎里欢,所营非近务。   促席延故老,挥筋道平素。   间金终寄心,清言晓未悟。   放意乐余年,逞恤身后虑。   谁...
  • ·古诗《乞食·饥来驱我去》--  《乞食·饥来驱我去》作者为东晋诗人陶渊明。其古诗全文如下:   饥来驱我去,不知竟何之。   行行至斯里,叩门拙言辞。   主人解余意,遗赠岂虚来。   谈谐终日夕,觞至辄倾杯。   情欣新知欢,言咏遂赋诗。   感子漂母惠,愧我非韩才。   衔戢知何谢,冥报以相贻。   【前言】   《乞食》是晋宋之际大诗人陶渊明创作的一首五言诗。此诗记叙了诗人一次由于饥饿而出门借贷,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