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志令

  《述志令》作者为三国南北朝诗人曹操。其古诗全文如下:
  孤始举孝廉,年少,自以本非岩穴知名之士,恐为海内人之所见凡愚,欲为一郡守,好作政教,以建立名誉,使世士明知之;故在济南,始除残去秽,平心选举,违迕诸常侍。以为强豪所忿,恐致家祸,故以病还。
  去官之后,年纪尚少,顾视同岁中,年有五十,未名为老。内自图之,从此却去二十年,待天下清,乃与同岁中始举者等耳。故以四时归乡里,于谯东五十里筑精舍,欲秋夏读书,冬春射猎,求底下之地,欲以泥水自蔽,绝宾客往来之望。然不能得如意。
  后征为wwW.Slkj.oRG都尉,迁典军校尉,意遂更欲为国家讨贼立功,欲望封侯作征西将军,然后题墓道言“汉故征西将军曹侯之墓”,此其志也。而遭值董卓之难,兴举义兵。是时合兵能多得耳,然常自损,不欲多之;所以然者,多兵意盛,与强敌争,倘更为祸始。故汴水之战数千,后还到扬州更募,亦复不过三千人,此其本志有限也。
  后领兖州,破降黄巾三十万众。又袁术僭号于九江,下皆称臣,名门曰建号门,衣被皆为天子之制,两妇预争为皇后。志计已定,人有劝术使遂即帝位,露布天下,答言“曹公尚在,未可也”。后孤讨禽其四将,获其人众,遂使术穷亡解沮,发病而死。及至袁绍据河北,兵势强盛,孤自度势,实不敌之;但计投死为国,以义灭身,足垂于后。幸而破绍,枭其二子。又刘表自以为宗室,包藏奸心,乍前乍却,以观世事,据有当州,孤复定之,遂平天下。身为宰相,人臣之贵已极,意望已过矣。
  今孤言此,若为自大,欲人言尽,故无讳耳。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或者人见孤强盛,又性不信天命之事,恐私心相评,言有不逊之志,妄相忖度,每用耿耿。齐桓、晋文所以垂称至今日者,以其兵势广大,犹能奉事周室也。《论语》云:“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周之德可谓至德矣。”夫能以大事小也。昔乐毅走赵,赵王欲与之图燕。乐毅伏而垂泣,对曰:“臣事昭王,犹事大王;臣若获戾,放在他国,没世然后已,不忍谋赵之徒隶,况燕后嗣乎!”胡亥之杀蒙恬也,恬曰:“自吾先人及至子孙,积信于秦三世矣;今臣将兵三十余万,其势足以背叛,然自知必死而守义者,不敢辱先人之教以忘先王也。”孤每读此二人书,未尝不怆然流涕也。孤祖、父以至孤身,皆当亲重之任,可谓见信者矣,以及子桓兄弟,过于三世矣。
  孤非徒对诸君说此也,常以语妻妾,皆令深知此意。孤谓之言:“顾我万年之后,汝曹皆当出嫁,欲令传道我心,使他人皆知之。”孤此言皆肝鬲之要也。所以勤勤恳恳叙心腹者,见周公有《金縢》之书以自明,恐人不信之故。然欲孤便尔委捐所典兵众,以还执事,归就武平侯国,实不可也。何者?诚恐己离兵为人所祸也。既为子孙计,又己败则国家倾危,是以不得慕虚名而处实祸,此所不得为也。前朝恩封三子为侯,固wwW.Slkj.oRG辞不受,今更欲受之,非欲复以为荣,欲以为外援,为万安计。
  孤闻介推之避晋封,申胥之逃楚赏,未尝不舍书而叹,有以自省也。奉国威灵,仗钺征伐,推弱以克强,处小而禽大。意之所图,动无违事,心之所虑,何向不济,遂荡平天下,不辱主命。可谓天助汉室,非人力也。然封兼四县,食户三万,何德堪之!江湖未静,不可让位;至于邑土,可得而辞。今上还阳夏、柘、苦三县户二万,但食武平万户,且以分损谤议,少减孤之责也。
  【前言】
  《却东西门行》。
  【注释】
  (1)孤:古代王侯自谦之称。曹操当时任丞相,封武平侯,故此自称。孝廉:汉代从汉武帝开始,规定地方长官按期向中央推举各科人才,分孝廉、贤良、方正等科目,听候使用,东汉时每年由各郡、国从二十万人中荐举一人,曹操被举为孝廉时才二十岁。孝指善事父母,廉指清廉方正。
  (2)岩穴知名之士:指隐居而有名望的人。汉朝风尚,儒生常故意隐居深山,抬高声价,以待举荐。岩穴,山洞石室。
  (3)海内人:这里主要指世家豪族。曹操出身宦官家庭,故被轻视。
  (4)郡守:一郡的最高行政长官,即太守。
  (5)政教:行政和教化。
  (6)世士:世人。
  (7)在济南:曹操于184年(中平元年)为济南国相,职位相当于太守。济南国辖境在今山东济南一带。
  (8)除残去秽:曹操任济南国相时,下属官吏多趋附权贵,贪赃枉法。曹操奏请撤免八个县官,下令捣毁六百多所祠庙,严禁祭祀鬼神,因此得罪了当时的权贵近臣。
  (9)违迕(wǔ):违背、触犯。诸:之于。常侍:也称中常侍,皇帝的侍从近臣,掌管宫廷文书和传达皇帝命令。东汉末年,中常侍改用宦官,权势很大,地方官多逢迎他们。
  (10)年纪尚少(shào):曹操任济南相期满,朝廷调他为东郡太守。他托病辞官还乡,年方三十来岁。
  (11)同岁:同一年被举为孝廉的人。
  (12)谯(qiáo):今安徽亳县。曹操的故乡。精舍:古人认为心是精神所居之处,精舍最初是指儒家讲学的学社,后来也指出家人修炼的场所为精舍,现在精舍多指此意。
  (13)底下之地:低洼之地,指瘠薄的土地。
  (14)泥水自蔽:意谓老于荒野,不求闻达。
  (15)都尉:官名,管军事,官阶相当于太守。
  (16)典军校尉:武官名,掌管近卫兵,多由皇帝亲信担任。188年(中平五年),汉灵帝刘宏建立西园军,设置八校尉,以小黄门蹇硕为上军校尉,袁绍为中军校尉,曹操为典军校尉。
  (17)讨贼:指讨伐地方军阀和镇压农民起义军。
  (18)征西将军:东汉时授征西将军的有四人,他们对东汉王朝都立过功劳。曹操借此述志,表示愿做东汉王朝的功臣。
  (19)董卓之难:董卓原是凉州(今甘肃、宁夏一带)豪强,灵帝时任并州(今山西太原)牧。189年(中平六年),汉灵帝死,少帝刘辩即位,外戚何进为了消灭宦官,召董卓领兵入洛阳,废少帝,立献帝刘协。董卓自封都尉和相国,操纵朝政。各州郡起兵反对,成立讨卓联军。
  (20)兴举义兵:指190年(初平元年),关东各州郡纷纷起兵讨伐董卓,都自称“义兵”。曹操也在陈留郡己吾县(今河南省陈留县)招募五千人起兵讨董。董卓挟持献帝和数十万居民从洛阳迁都长安,沿路死人无数,洛阳被焚。192年(初平三年),董卓被王允、吕布所杀。
  (21)汴水之战:190年(初平元年),以袁绍为盟主的关东各州郡声称讨董,实各怀私利,又怕董卓兵强,不敢先进。曹操独率军西进,与董卓部将徐荣在荥阳的汴水(今名索河,在河南省荥阳县西南)一带交战,因兵少无援失败。曹操本人被流矢所中,连夜逃走。
  (22)扬州更募:曹操汴水战败后,与夏侯惇等到扬州重新召募兵丁。东汉末年,扬州的州治在今安徽省合肥,辖今江苏、安徽一带。
  (23)兖(yǎn)州:东汉十三州之一,辖今山东西南部和河南东部。
  (24)破降黄巾:192年(初平三年),青州黄巾农民军起义攻入兖州,杀刺史刘岱。济北鲍信与兖州官吏迎曹操为兖州牧。曹操领兵攻黄巾军于寿张(今山东省东平县西南),追至济北,黄巾军三十万被迫投降。曹操从中挑选精壮,组成自己的强大军事力量,号为“青州兵”。
  (25)袁术:字公路,袁绍的异母弟,九江郡太守,东汉末年江淮一带世族豪强大军阀。僭(jiàn)号:盗用皇帝称号。197年(建安二年),袁术以九江太守称帝于寿春(今安徽省寿县)。九江:郡名,辖今江苏、安徽省南部和江西省。
  (26)露布:布告,宣示。
  (27)禽:同“擒”。197年(建安二年)九月,袁术攻陈(今河南省淮阳县),曹操引兵出击,大胜,擒斩袁术的四个部将桥蕤(ruí)、李丰、梁纲、乐就。
  (28)解沮(jǔ):瓦解崩溃。
  【翻译】
  我被举为孝廉时,年纪很轻,自以为不是那种隐居深山而有名望的人士,恐怕被天下人看作是平庸无能之辈,所以想当一个郡的太守,把政治和教化搞好,来建立自己的名誉,让世上的人都清楚地了解我。所以我在济南任国相时,开始革除弊政,公正地选拔、推荐官吏,这就触犯了那些朝廷的权贵。因而被豪强权贵所恨,我恐怕给家族招来灾祸,所以托病还乡了。
  辞官之后,年纪还轻,回头看看与我同年被荐举的人当中,有的年纪已五十多岁了,还没有被人称作年老。自己内心盘算,从现在起,往后再过二十年,等到天下安定太平了,我才跟同岁中那些刚被举为孝廉的人相等罢了。所以返回家乡,整年不出,在谯县东面五十里的地方建了一学社,打算在秋夏读书,冬春打猎,只希望得到一点瘠薄的土地,想老于荒野、不被人知,断绝和宾客交往的念头。但是这个愿望没有能实现。
  后来我被征召做了都尉,又调任典军校尉,心里就又想为国家讨贼立功了。希望得到封侯,当个征西将军,死后在墓碑上题字说:“汉故征西将军曹侯之墓”。这就是我当时的志向。然而遇上董卓犯上叛乱,各地纷纷起兵讨伐。这时我完全可以招集更多的兵马,然而我却常常裁减,不愿扩充;所以这样做,是因为兵多了意气骄盛,要与强敌抗争,就可能重新引起祸端。所以汴水之战时,我部下只有几千人,后到扬州再去招募,也仍不过三千人,这是因为我本来的志向就很有限。
  后来我担任兖州刺史,击败了黄巾农民军,收编了三十多万人。再有袁术在九江盗用皇帝称号,部下都向他称臣,改称城门为建号门。衣冠服饰都按照皇帝的制度,两个老婆预先抢着当皇后。计划已定,有人劝说袁术立即登基,向天下人公开宣布。袁术回答说:“曹公尚在,还不能这样做。”此后我出兵讨伐,擒拿了他的四员大将,抓获了大量部属,致使袁术势穷力尽,瓦解崩溃,最后得病而死。待到袁绍占据黄河以北,兵势强盛,我估计自己的力量,实在不能和他匹敌;但想到我这是为国献身,为正义而牺牲,这样也足以留名后世。幸而打败了袁绍,还斩了他的两个儿子。还有刘表自以为是皇室的同族,包藏奸心,忽进忽退,观察形势,占据荆州,我又平息了他,才使天下太平。自己当上了宰相,作为一个臣子已经显贵到极点,已经超过我原来的愿望了。
  今天我说这些,好像很自大,实是想消除人们的非议,所以才无所隐讳罢了。假使国家没有我,还不知道会有多少人称帝,多少人称霸呢!可能有的人看到我的势力强大,又生性不相信天命之事,恐怕会私下议论,说我有夺取帝位的野心,这种胡乱猜测,常使我心中不得安宁。齐桓公、晋文公所以名声被传颂至今日的原因,是因为他们的兵势强大,仍能够尊重周朝天子啊。《论语》说:“周文王虽已取得了三分之二的天下,但仍能尊奉殷王朝,他的道德可说是最崇高的了。”因为他能以强大的诸侯来侍奉弱小的天子啊。从前燕国的乐毅投奔赵国,赵王想与他图谋攻打燕国。乐毅跪伏在地上哭泣,回答说:“我侍奉燕昭王,就像侍奉大王您,我如果获罪,被放逐到别国,直到死了为止,也不会忍心谋害赵国的普通百姓,何况是燕国的后代呢?”秦二世胡亥要杀蒙恬的时候,蒙恬说:“从我的祖父、父亲到我,长期受到秦国的信用,已经三代了。现在我领兵三十多万,按势力足够可以背叛朝庭,但是我自知就是死也要恪守君臣之义,不敢辱没先辈的教诲,而忘记先王的恩德。”我每次阅读有关这两个人的书,没有不感动得悲伤流泪的。从我的祖父、父亲直到我,都是担任皇帝的亲信和重臣,可以说是被信任的,到了曹丕兄弟,已经超过三代了。
  我不仅是对诸位来诉说这些,还常常将这些告诉妻妾,让他们都深知我的心意。我告诉他们说:“待到我死去之后,你们都应当改嫁,希望要传述我的心愿,使人们都知道。”我这些话都是出自肺腑的至要之言。我所以这样勤勤恳恳地叙说这些心腹话,是看到周公有《金縢》之书可以表明自己的心迹,恐怕别人不相信的缘故。但要我就此放弃所统率的军队,把军权交还朝庭,回到武平侯的封地去,这实在是不行的啊。为什么呢?实在是怕放弃了兵权会遭到别人的谋害。这既是为子孙打算,也是考虑到自己垮台,国家将有颠覆的危险。因此不能贪图虚名而使自己遭受实际的祸害。这是不能干的啊。先前,朝庭恩封我的三个儿子为侯,我坚决推辞不接受,现在我改变主意打算接受它。这不是想再以此为荣,而是想以他们作为外援,从确保朝廷和自己的绝对安全着想。
  每当我读到介子推逃避晋文公的封爵,申包胥逃避楚昭王的赏赐,没有不是放下书本而感叹,以此用来反省自己的。我仰仗着国家的威望,代表天子出征,以弱胜强,以小胜大。想要办到的事,做起来无不如意,心里有所考虑的事,实行时无不成功。就这样扫平了天下,没有辜负君主的使命。这可说是上天在扶助汉家皇室,不是人力所能企及的啊。然而我的封地占有四个县,享受三万户的赋税,我有什么功德配得上它呢!现在天下还未安定,我不能让位。至于封地,可以辞退一些。现在我把阳夏、柘、苦三县的二万户赋税交还给朝庭,只享受武平县的一万户。姑且以此来平息诽谤和议论,稍稍减少别人对我的指责吧。
  【赏析】
  本文又名《述志令》,是反映曹操思想和经历的一篇带有自传性质的重要文章。写于建安十五年(210),曹操五十六岁。于时,他完成统一北方大业后,政权逐渐巩固,继而想统一全国;但是孙权、刘备两大军事势力仍然是他的巨大威胁。他们除在军事上联盟抗曹外,在政治上则抨击曹操“托名汉相,实为汉贼”,“欲废汉自立”(《三国志·吴书·周瑜传》)。在这种政治形势下,曹操发布了这篇令文,借退还皇帝加封三县之名,表明自己的本志,反击了朝野谤议。
  中概述了曹操统一中国北部的过程,表达了作者以平定天下、恢复统一为己任的政治抱负。文章写得坦白直率,气势磅礴,充满豪气,表现出政治家的气度和见识。鲁迅评赞说:“在曹操本身,也是一个改造文章的祖师,可惜他的文章传得很少。他胆子很大,文章从通脱得力不少,做文章时又没有顾忌,想写的便写出来。”曹操今传文赋中,此文最具这种特色,值得后人借鉴。
  顾祖禹在明末清初军事地理巨著《读史方舆纪要》中评价:“建安十八年,并十四州为九州。于是省幽、并为冀,司隶、凉为雍,省交州入荆、益,谓复《禹贡》九州之旧。时操为魏公,领冀州牧,欲广冀州以自益,非复古也。”
  杰出的政治家很少成为杰出的文人,杰出的文人也很少能成为杰出的政治家。盖因前一种角色需要理性,后一种角色需要感性,矛盾冲突也。司马相如写就一手好赋,但一生至大的政绩不过是出使西南。李白的诗狂放不羁,仙才横溢,为官却差劲地很,职业最高峰也只是充当御用文人。而曹操,他是不同的,挟天子以令诸侯,败董卓,平袁绍,一连串的政治军事行动漂亮利索,精彩纷呈。治理天下,何等繁忙,却还能吟诗作赋,可见不是凡人能比。纵观中国历史,再没有第二个这样游刃有余的男人。
  爱纳贤才的统治者有很多,用诗句来招揽人才的却独他一个。忍不住把这一百二十八个字的短歌行抄录上来。“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殷殷求才之心,跃然纸上。 这样的殷切,却又意态壮阔,语含悲凉,丝毫不见猥琐。脱自诗经,意境又远在原诗之上。读之就让人无比喜欢。
  《让县自明本志令》更让人觉出了他的可爱。这是曹操很重要的一篇政治表白。他坦陈了自己并无心篡位,大大方方承认自己绝不会放弃权力。文中提及了乐毅、蒙恬。的确,历史上数不尽的名将重臣死于功高震主。翻开史书,随处可见“屠三族”、“屠六族”,这一酷法直到清末才被废止。失去权力往往意味着个人的死亡、家族的覆灭。他并不掩饰自己,也不唱高调,因为直白而更加真实。

述志令相关古诗词

  • ·古诗《却东西门行》--  《却东西门行》作者为三国南北朝诗人曹操。其诗句全文如下:   鸿雁出塞北,乃在无人乡。举翅万馀里,行止自成行。   冬节食南稻,春日复北翔。田中有转蓬,随风远飘扬。   长与故根绝,万岁不相当。奈何此征夫,安得驱四方!   戎马不解鞍,铠甲不离傍。冉冉老将至,何时反故乡!   神龙藏深泉,猛兽步高冈。狐死归首丘,故乡安可忘!   【前言】   《却东西门行》这首诗结构甚有特色,开头连用两组比兴,最后...
  • ·古诗《气出唱·驾六龙乘风而行》--  《气出唱·驾六龙乘风而行》作者为三国南北朝诗人曹操。其诗句全文如下:   驾六龙,乘风而行。   行四海外,路下之八邦。   历登高山临溪谷,乘云而行。   行四海外,东到泰山。   仙人玉女,下来翱游。   骖驾六龙饮玉浆。   河水尽,不东流。   解愁腹,饮玉浆。   奉持行,东到蓬莱山,上至天之门。   玉阙下,引见得入,   赤松相对,四面顾望,视正焜煌。   开玉心正兴,其气百道至。   传...
  • ·古诗《送毛伯温》--  《送毛伯温》作者为明朝诗人朱厚熜。其古诗全文如下:   大将南征胆气豪,腰横秋水雁翎刀。   风吹鼍鼓山河动,电闪旌旗日月高。   天上麒麟原有种,穴中蝼蚁岂能逃。   太平待诏归来日,朕与先生解战袍。   【注释】   ①毛伯温:字汝厉,吉水(属江西)人。明武宗正德年间进士。1539年(明世宗嘉靖十八年)派他讨伐安南(越南)莫登庸之乱。他出征一年多,兵不血刃,平定安南,因功被加封太子太保。   ②大将...
  • ·古诗《送天师·霜落芝城柳影疏》--  《送天师·霜落芝城柳影疏》作者为明朝诗人朱权。其古诗全文如下:   霜落芝城柳影疏,殷勤送客出鄱湖。   黄金甲锁雷霆印,红锦韬缠日月符。   天上晓行骑只鹤,人间夜宿解双凫。   匆匆归到神仙府,为问蟠桃熟也无。   【赏析】   朱权在南昌与道士过从甚密,这首诗就写他送别张天师的事。诗的一、二句叙述霜落芝城,表达作者殷勤送别之意;次二句言天师印若雷霆、符比日月,称其道术之高...
  • ·古诗《归隐·十年踪迹走红尘》--  《归隐·十年踪迹走红尘》作者为唐朝诗人陈抟。其古诗全文如下:   十年踪迹走红尘,回首青山入梦频。   紫绶纵荣怎及睡,朱门虽富不如贫。   愁闻剑戟扶危主,闷听笙歌聒醉人。   携取琴书归旧隐,野花鸣鸟一般春。   【翻译】   十年的游历惟有一处曾到过的青山时常出现在梦中。高官厚禄金山银山都比不上安稳的睡眠和安贫乐道的生活。世间最使人发愁的莫过于打打杀杀后新立了君主...
  • ·古诗《闻笛·谁家吹笛画楼中》--  《闻笛·谁家吹笛画楼中》作者为唐朝诗人赵嘏。其古诗全文如下:   谁家吹笛画楼中?断续声随断续风。   响遏行云横碧落,清和冷月到帘栊。   兴来三弄有桓子,赋就一篇怀马融。   曲罢不知人在否,余音嘹亮尚飘空。   【注释】   碧落:道家称天空为碧落。   帘拢:窗户。   【翻译】   是谁在美丽的楼阁上吹笛子?悦耳的笛声随着轻风断断续续传来。当笛声嘹亮时,就像横在碧蓝的天空上...
  • ·古诗《闻笛·岧峣试一临》--  《闻笛·岧峣试一临》作者为唐朝诗人张巡。其古诗全文如下:   岧峣试一临,虏骑附城阴。   不辨风尘色,安知天地心。   门开边月近,战苦阵云深。   旦夕更楼上,遥闻横笛声。   【翻译】   试登高山了望,眼见敌骑已兵临城北。风尘漠漠不辨颜色,哪知道兴亡天意。营门外星月低垂,鏖战正搅得天昏地黑。早晚更楼上,听远处横笛声声悲鸣呜咽。   【赏析】   张巡于天宝中任真源县令,安禄山...
  • ·古诗《与朱山人》--  《与朱山人》作者为唐朝诗人杜甫。其古诗全文如下:   锦里先生乌角巾,园收芋栗未全贫。   惯看宾客儿童喜,得食阶除鸟雀驯。   秋水才深四五尺,野航恰受两三人。   白沙翠竹江村暮,相送柴门月色新。   【前言】   杜甫这首《与朱山人》里写的朱山人其实是他的邻居,因此这首诗还有一个诗题《南邻》。锦里一词就有夸赞的意思,而山人戴的方巾更是隐士们寻常的打扮。诗里刻画了一位安贫乐道...
  • ·古诗《述志令》--  《述志令》作者为三国南北朝诗人曹操。其古诗全文如下:   孤始举孝廉,年少,自以本非岩穴知名之士,恐为海内人之所见凡愚,欲为一郡守,好作政教,以建立名誉,使世士明知之;故在济南,始除残去秽,平心选举,违迕诸常侍。以为强豪所忿,恐致家祸,故以病还。   去官之后,年纪尚少,顾视同岁中,年有五十,未名为老。内自图之,从此却去二十年,待天下清,乃与同岁中始举者等耳。故以四时归乡里,于谯东五十里筑精舍,欲秋夏
  • ·古诗《董逃歌词》--  《董逃歌词》作者为三国南北朝诗人曹操。其古诗全文如下:   德行不亏缺,变故自难常。   郑康成wwW.Slkj.oRG行酒,伏地气绝;   郭景图命尽于园桑。
  • ·古诗《谣俗词·瓮中无斗储》--  《谣俗词·瓮中无斗储》作者为三国南北朝诗人曹操。其古诗全文如下:   瓮中无斗储,发箧无尺缯。   友来从我贷,不知所以应。   【前言】   《谣俗词》是汉末三国时期政治家、文学家曹操创作的一首小诗。此诗揭示了当时人民百姓的困苦艰难的生活状况,表达了作者的人民疾苦的关心。   【注释】   瓮:一种盛水或酒等的陶器。   发箧:打开竹箱。箧:竹箱。   缯: 《说文》:缯,帛也。  ...
  • ·古诗《求贤令》--  《求贤令》作者为三国南北朝诗人曹操。其古诗全文如下:   自古受命及中兴之君,曷尝不得贤人君子与之共治天下者乎?及其得贤也,曾不出闾巷,岂幸相遇哉?上之人求取之耳。今天下尚未定,此特求贤之急时也。   “孟公绰为赵、魏老则优,不可以为滕、薛大夫。”若必廉士而后可用,则齐桓其何以霸世!今天下得无有被褐怀玉而钓于渭滨者乎?又得无有盗嫂受金而未遇无知者乎?   二三子其佐我明扬仄...
  • ·古诗《度关山·车辙马迹》--  《度关山·车辙马迹》作者为三国南北朝诗人曹操。其古诗全文如下:   天地间,人为贵。立君牧民,为之轨则。   车辙马迹,经纬四极。黜陟幽明,黎庶繁息。   于铄贤圣,总统邦域。封建五爵,井田刑狱。   有燔丹书,无普赦赎。皋陶甫侯,何有失职?   嗟哉后世,改制易律。劳民为君,役赋其力。   舜漆食器,畔者十国,不及唐尧,采椽不斫。   世叹伯夷,欲以厉俗。侈恶之大,俭为共德。   许由推让,岂有讼...
  • ·古诗《六州歌头·寄稼轩承旨》--  《六州歌头·寄稼轩承旨》作者为宋朝诗人刘过。其古诗全文如下:   寄辛承旨。时承旨招,不赴。斗酒彘肩,风雨渡江,岂不快哉!被香山居士,约林和靖,与坡仙老,驾勒吾回。坡谓西湖,正如西子,浓抹淡妆临镜台。二公者,皆掉头不顾,只管衔杯。   白云天竺去来,图画里、峥嵘楼观开。爱东西双涧,纵横水绕;两峰南北,高下云堆。逋曰不然,暗香浮动,争似孤山先探梅。须晴去,访稼轩未晚,且此徘徊。   【前言】   ...
  • ·古诗《秋登巴陵望洞庭》--  《秋登巴陵望洞庭》作者为唐朝诗人李白。其古诗全文如下:   清晨登巴陵,周览无不极。   明湖映天光,彻底见秋色。   秋色何苍然,际海俱澄鲜。   山青灭远树,水绿无寒烟。   来帆出江中,去鸟向日边。   风清长沙浦,山空云梦田。   瞻光惜颓发,阅水悲徂年。   北渚既荡漾,东流自潺湲。   郢人唱白雪,越女歌采莲。   听此更肠断,凭崖泪如泉。   【前言】   《秋登巴陵望洞庭》是唐代伟大...
  • ·古诗《落花落》--  《落花落》作者为唐朝诗人王勃。其古诗全文如下:   落花落,落花纷漠漠。绿叶青跗映丹萼,与君裴回上金阁。影拂妆阶玳瑁筵,香飘舞馆茱萸幕。落花飞,燎乱入中帷。落花春正满,春人归不归。   落花度,氛氲绕高树。落花春已繁,春人春不顾。绮阁青台静且闲,罗袂红巾复往还。盛年不再得,高枝难重攀。试复旦游落花里,暮宿落花间。与君落花院,台上起双鬟。   【前言】   《落花落》是“初唐四杰&rd...
  • ·古诗《芳心苦·杨柳回塘》--  《芳心苦·杨柳回塘》作者为宋朝诗人贺铸。其古诗全文如下:   杨柳回塘,鸳鸯别浦。绿萍涨断莲舟路。断无蜂蝶慕幽香,红衣脱尽芳心苦。   返照迎潮,行云带雨。依依似与骚人语。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   【前言】   《踏莎行·杨柳回塘》是北宋词人贺铸的词作。这首词是咏荷花,寄寓了作者的身世之感。词的上阕描画了一个详和而恬静的池塘。而荷花却生长在池塘僻静处...
  • ·古诗《述志令》--  《述志令》作者为三国南北朝诗人曹操。其古诗全文如下:   孤始举孝廉,年少,自以本非岩穴知名之士,恐为海内人之所见凡愚,欲为一郡守,好作政教,以建立名誉,使世士明知之;故在济南,始除残去秽,平心选举,违迕诸常侍。以为强豪所忿,恐致家祸,故以病还。   去官之后,年纪尚少,顾视同岁中,年有五十,未名为老。内自图之,从此却去二十年,待天下清,乃与同岁中始举者等耳。故以四时归乡里,于谯东五十里筑精舍,欲秋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