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仁者 人多畏 言不讳 色不媚

  “果仁者 人多畏 言不讳 色不媚”出自《弟子规全文》之中,其详细解释如下:
  果仁者 人多畏 言不讳 色不媚的意思
  【翻译】
  如果有一位仁德的人出现,大家自然敬畏他,因为他说话公正无私,没有隐瞒,又不讨好他人,所以大家才会起敬畏之心。
  【说明】
  仁者他心地清净,与人无争,于世无求,所以他就不会有巴结人的念头,他所说的都是利益大众的话。利益大众的话不一定是好听话,所以一般人跟仁者在一起都觉得很难相处,对仁者也就敬而远之了。古人讲:“忠言逆耳利于行。”真正忠言可能不是好听的,但是听了之后能够接受、照做就有好处,因此我们要知道,别人不敢亲近仁者,他就不能提升,我们必须要亲近仁WWw.SlKj.OrG者,这样我们的品德学问才能够提升。
  【详解】
  果然是一个‘仁者’,我们看到这样的人,很多人从内心里头就会敬畏他。这个‘畏’,不是畏惧他的权势,而是这样的人,你一看到他的威仪,内心里就会折服于他。我们晓得“仁”的定义,我们从古人的教诲当中,他说“仁者无敌”,内心有仁爱之人,他不会有敌人。因为有仁心之人,他肯定能爱人;他能爱人,他就能宽恕人;他能宽恕人,就能包容于人,就能与人和睦共处。
  这样的善人在世间上还是有,也不少,我们要睁大眼睛,有这样的好老师,我们要记住,一定要跟他接近。因为我们跟他接近,一定会得到他许多的教诲。就好象孔老夫子,他所流传下来的,他教导的这么多学生,几千年下来代代相传,像这样的仁者,他真的能万古不朽。这里也鼓励我们,仁者,我们不要轻易的错过学习的机会。
  仁者,他还有哪些?他会‘言不讳,色不媚’。我们看到仁者向他学习,他的言语当中,他的神态当中,他都坦荡荡。“言不讳”,就是他讲话不会畏头畏尾的,不会有所忌讳。他讲话一定是真实之话,不会讲不真实之话;他所讲的言语也是很真诚,从内心真心流露;他的容貌,你看起来,可以说温文儒雅。诚如孔老夫子的弟子,他赞叹他的老师就是“温、良、恭、俭、让”,他具备有这五种的德性,有这五种的美德。我们看仁者,往往他也有具有这些德行,我们跟这样的人在一起,我们内在的品德也会渐渐的提升。

果仁者 人多畏 言不讳 色不媚相关古诗词

  • ·古诗《同是人 类不齐 流俗众 仁者希》--  “同是人 类不齐 流俗众 仁者希”出自《弟子规全文》之中,其详细解释如下:      【翻译】   同样是人,品行高低、善恶邪正却是良莠不齐。跟着潮流走的凡夫俗子很多,而真正仁慈博爱的君子却很稀少。   【说明】   一般凡夫俗子心无大志,每天都为着自己的衣食、饮食男女、自私自利而活着。仁者存心仁厚、处处谦卑,能够以身作则,他把一切人、一切众生看成是自己,处处能替人设想,没...
  • ·古诗《势服人 心不然 理服人 方无言》--  “势服人 心不然 理服人 方无言”出自《弟子规全文》之中,其详细解释如下:      【翻译】   如果对待下属是用权势强逼来压人,强迫对方屈服听你的话,虽然对方表面上不敢反抗,心中难免口服心不服、不以为然,而惟有以理服人,才能让人心悦诚服、没有怨言。   【说明】   人在拥有权势之后,很容易迷失方向,沉沦威权中仗恃优越,浑浑噩噩不知努力而虚度此生!如果对待下属再太过刻薄,他们...
  • ·古诗《待婢仆 身贵端 虽贵端 慈而宽》--  “待婢仆 身贵端 虽贵端 慈而宽”出自《弟子规全文》之中,其详细解释如下:      【翻译】   对待家中的婢女与仆人(现代社会包括下属、下级在内),要注重自己的品行端正、庄重,并且以身作则,不可轻浮随便。虽然品行端正很重要,但是仁慈宽厚更可贵。   【说明】   这是讲对待下属之道。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是说在上位的领导、长官自身做事...
  • ·古诗《恩欲报 怨欲忘 报怨短 报恩长》--  “恩欲报 怨欲忘 报怨短 报恩长”出自《弟子规全文》之中,其详细解释如下:      【翻译】   受人恩惠要常常记在心里,时时想着报答。别人有对不起自己的事情,应该宽大为怀把它忘掉。如果不小心和人结了怨仇,应请求他人的谅解。怨恨不平的事不要停留太久,过去就算了,耿耿于怀这是对不起自己、自己糟蹋自己,何苦来呢?至于别人对我们的恩德,要感恩在心、常记不忘、常思报答,生活在感恩...
  • ·古诗《将加人 先问己 己不欲 即速已》--  “将加人 先问己 己不欲 即速已”出自《弟子规全文》之中,其详细解释如下:      【翻译】   当我们要对人说话或让人做事的时候,必须要先问问自己,别人如果这样对我们,我们能接受吗?喜欢吗?如果我们不希望别人这样对自己,那我们就不应该这样对待别人。   【说明】   这就是《论语》当中所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待人之道,待人就要用这种原则。这是世界上所有宗...
  • ·古诗《凡取与 贵分晓 与宜多 取宜少》--  “凡取与 贵分晓 与宜多 取宜少”出自《弟子规全文》之中,其详细解释如下:      【翻译】   财物的取得和给予,一定要分辨清楚明白,不可含糊。宁可多给别人,自己少拿一些,才能广结善缘。   【说明】   古人讲:“登天难,求人更难。”所以最好不要向人索取、不要求人。所谓“人到无求品自高”,人的品格修养从哪里来分辨呢?就是看他有没有“求”的心...
  • ·古诗《善相劝 德皆建 过不规 道两亏》--  “善相劝 德皆建 过不规 道两亏”出自《弟子规全文》之中,其详细解释如下:      【翻译】   朋友之间要懂得互相规过劝善,共同建立良好的品德修养。如果有错不能互相规劝,那么两个人的品德都会有亏损。   【说明】   规劝朋友,一定是在两个人的时候,其他人在场绝对不能讲,这是尊重对方,这样朋友会感恩你,规劝的效果也比较好。因为我们规劝的目的是为了朋友改过、为朋友好,所以这...
  • ·古诗《扬人恶 即是恶 疾之甚 祸且作》--  “扬人恶 即是恶 疾之甚 祸且作”出自《弟子规全文》之中,其详细解释如下:      【翻译】   到处宣扬他人的过失或缺点,这是最坏最恶的一件事,这是最大的过失。如果指责批评太过分了,还会给自己招来灾祸。   【说明】   古人讲:“口为祸福之门。”常常讲人家的过失、张扬人家恶事的这种行为,最开始可能是因为一念私心,要把别人贬低、打倒,久而久之习惯了,动不动就说人...
  • ·古诗《果仁者 人多畏 言不讳 色不媚》--  “果仁者 人多畏 言不讳 色不媚”出自《弟子规全文》之中,其详细解释如下:      【翻译】   如果有一位仁德的人出现,大家自然敬畏他,因为他说话公正无私,没有隐瞒,又不讨好他人,所以大家才会起敬畏之心。   【说明】   仁者他心地清净,与人无争,于世无求,所以他就不会有巴结人的念头,他所说的都是利益大众的话。利益大众的话不一定是好听话,所以一般人跟仁者在一起都觉得很
  • ·古诗《能亲仁 无限好 德日进 过日少》--  “能亲仁 无限好 德日进 过日少”出自《弟子规全文》之中,其详细解释如下:      【翻译】   能够亲近仁德之人,向他学习,就会得到无限的好处,因为他会使我们的道德学问一天天地进步,过失就会逐渐地减少。   【说明】   我们想要学业、道业有所成就,选择老师至关重要,一定要听其言、观其行,要用圣贤的教诲去观察他,看他是否存心仁厚、处处谦卑并且能够以身作则,看他是不是真做到了...
  • ·古诗《不亲仁 无限害 小人进 百事坏》--  “不亲仁 无限害 小人进 百事坏”出自《弟子规全文》之中,其详细解释如下:      【翻译】   不肯亲近仁人君子与圣贤教育,就会有无穷的祸害。因为不肖的小人会趁虚而入,跑来亲近我们,日积月累,我们的言行举止就会受到不良的影响,事情就会弄得一败涂地,最后导致整个人生的失败。   【说明】   什么是小人呢?就是追求世间名闻利养,搞自私自利,胸无大志,对圣贤教育并不想学习,小是因为...
  • ·古诗《不力行 但学文 长浮华 成何人》--  “不力行 但学文 长浮华 成何人”出自《弟子规全文》之中,其详细解释如下:      【翻译】   不能身体力行孝、悌、谨、信、泛爱众、亲仁这些本分,一味死读书,纵然有些知识,也只是增长自己浮华不实的习气,怎能成为一个真正有用的人呢?如此读书又有何用。   【说明】   受教育的目的首先在“做人”,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古人读书是志在圣贤,而现在人读书是志在赚钱。很多...
  • ·古诗《但力行 不学文 任己见 昧理真》--  “但力行 不学文 任己见 昧理真”出自《弟子规全文》之中,其详细解释如下:      【翻译】   如果只是一味地做,而不去学习圣贤教诲,那就会变得自以为是,执着自己的见解,违背了真理,这也是不对的。   【说明】   人的学问,随着你阅历的丰富、人生的历练,应该要相对提升才对。如果你裹足不前,觉得自己已经学得不错了,任凭自己的想法来做一切事情,就很可能会做出许多不合义理之事。所...
  • ·古诗《读书法 有三到 心眼口 信皆要》--  “读书法 有三到 心眼口 信皆要”出自《弟子规全文》之中,其详细解释如下:      【翻译】   读书的方法要注重三到:眼到、口到、心到。读书要专注,专注才能够深入领会文章的意思,如此方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说明】   有很多孩子每天读到三更半夜,可是考出来的成绩却非常差,原因就是不懂得读书的要领。读书最重要的WWw.SlKj.OrG还是在于心,如果眼睛在看,口也在读,但是心没...
  • ·古诗《方读此 勿慕彼 此未终 彼勿起》--  “方读此 勿慕彼 此未终 彼勿起”出自《弟子规全文》之中,其详细解释如下:      【翻译】   研究学问要专一、专精才能深入,不能这本书才开始读没多久,又想看其他的书,或是这段还未读完、读通,就又想读另一段,这样永远也定不下心来。学东西不能一知半解,要精益求精。   【说明】   读书重要是在掌握纲领、真正落实,最忌贪多、贪快。你太躁进,心很浮动,跟学问就不相应。学东西、求...
  • ·古诗《宽为限 紧用功 工夫到 滞塞通》--  “宽为限 紧用功 工夫到 滞塞通”出自《弟子规全文》之中,其详细解释如下:      【翻译】   在定读书计划的时候,不妨宽松一些,这样心里没有压力,但是工夫要用的紧,每天都要努力,不可以懈怠偷懒。日积月累功夫深了,原先窒碍不通、困顿疑惑之处,自然而然就都迎刃而解了。   【说明】   现在一般孩子读书是为了应付考试,平时不认真学习,不知今日事今日毕,问题累积下来,到临近考试时才...
  • ·古诗《心有疑 随札记 就人问 求确义》--  “心有疑 随札记 就人问 求确义”出自《弟子规全文》之中,其详细解释如下:      【翻译】   求学当中,心里有疑问,要马上把问题记录下来,一有机会就向良师益友请教,务必确实明白它的真义,一定要得到正确的答案才可通过,这是认真学习的态度。   【说明】   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只有在学中问,在问中学,并与观察思考结合起来,才能求得真知。我们从小就要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有了问...
  • ·古诗《果仁者 人多畏 言不讳 色不媚》--  “果仁者 人多畏 言不讳 色不媚”出自《弟子规全文》之中,其详细解释如下:      【翻译】   如果有一位仁德的人出现,大家自然敬畏他,因为他说话公正无私,没有隐瞒,又不讨好他人,所以大家才会起敬畏之心。   【说明】   仁者他心地清净,与人无争,于世无求,所以他就不会有巴结人的念头,他所说的都是利益大众的话。利益大众的话不一定是好听话,所以一般人跟仁者在一起都觉得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