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若耶溪

  《入若耶溪》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王籍。古诗全文如下:
  艅艎何泛泛,空水共悠悠
  阴霞生远岫,阳景逐回流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此地动归念,长年悲倦游
  【前言】
  《入若耶溪》是南朝梁王籍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诗写作者泛舟若耶溪的所见所闻,并于含长久长久羁留他乡的思归之念。诗开头两句写诗人乘小船入溪游玩,三四句写眺望远山时所见到的景色,五六句用以动显静的手法来渲染山林的幽静,最后两句写诗人面对林泉美景,不禁厌倦宦游,产生归隐之意。全诗因景启情而抒怀,十分自然和谐。此诗文辞清婉,音律谐美,创造出一种幽静恬淡的艺术境界。
  【注释】
  ⑴若耶溪:在绍兴市东南,发源于离城区44里的若耶山(今称化山),沿途纳三十六溪溪水,北入鉴湖。早年,上游流经群山,下游两岸竹木丰茂,是一处非常幽雅的旅游胜地。
  ⑵艅(yú)艎(huáng):舟名。大船。
  ⑶泛泛:船行无阻。
  ⑷空:指天空。
  ⑸水:指若耶溪
  ⑹阴霞:山北面的云霞。若耶溪流向自南而北,诗人溯流而上,故曰“阴霞”。
  ⑺远岫(xiù):远处的峰峦,这里指若耶山、云门山、何山、陶晏岭、日铸山等隐现的高山。
  ⑻阳景:指太阳在水中的影子;“景”是“影”的本字。
  ⑼回流:船向上游行进时岸边倒流的水。
  ⑽噪:许多鸟或虫子乱叫。
  ⑾逾:同“愈”,更加。
  ⑿幽:宁静、幽静
  ⒀归念:归隐的念头。
  ⒁长年悲倦游:诗人多年以来就厌倦仕途,却没有归隐,以此而悲伤。倦游:厌倦仕途而思退休。
  【翻译】
  我驾着小舟在若耶溪上悠闲地游玩,天空倒映在水中,水天相和,一起荡悠。晚霞从远处背阳的山头升起,阳光照耀着蜿蜒曲折的水流。蝉声高唱,树林却显得格外宁静;鸟鸣声声,深山里倒比往常更清幽。这地方让我生了归隐之心,我因多年来厌倦仕途却没有归隐而悲伤起来。
  【赏析】
  《梁书·文学传》有这么一段记载:“籍除轻车湘东王谘议参军,随府会稽。郡境有云门天柱山,籍尝游之,或累月不反。至若耶溪,赋诗云:‘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当时以为文外独绝。”
  上面提到的“籍”,即王籍。诗的开头两句就缴足题面。诗人乘坐一条大船,驶向若耶溪上游,这就是题中的“入”。船不是快速行进,而是任意漂荡,可见诗人此行在于游赏自然。“泛泛”两字,除了写出水域宽阔,还表达了诗人的游兴。一个“何”字,入若耶溪的喜悦之情略略透出。一入若耶溪,马上发现这里的水特别清澈,抬头望天,天空高朗,白云悠悠;低头看水,水映朗空,也是一派悠悠;于是着一“共”字,将本来了然无涉的朗空和清水置于自然的和谐之中。
  前两句叙写中带有交代性质,接WWw.slkJ.org下去四句便具体描写若耶溪的美景了。“阴霞”、“远岫”、“阳景”“回流”,诗人观察很细,落笔非常客观。船是向上游行进的,溪是由南而北流向的,因此,除了题目中用“入”表明外,诗中还用“阴霞”、“回流”作照应。远处写山,近处写水,山水相映,境界奇美。但诗人不满足于此,他以云霞衬群山,以日影照清水,使境界富有了层次感和色彩感。不仅如此,诗人又将静景化动景,一个“生”字,不仅突出云霞的动态美,而且赋予云霞以情趣;一个“逐”字,人的行为赋予日影,仿佛日影像诗人一样正在追逐着回流,想跟艅艎一起行进,到上游去探个美的究竟。如果说“阴霞生远岫,阳景逐回流”从视角落笔,那么“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便是从听觉落笔了。这两句被称为“文外独绝”。它的“独绝”可从下列五个方面来阐明:
  第一,前面写到岫,是远景,写到影,是近景,这里再补写山林,如此写若耶溪,就不是纵向的,而照顾到两旁,就是说,不只是线,还考虑到面。
  第二,诗人写山林,在于写出若耶溪的幽静。这样幽静的环境,与“阴霞生远岫,阳景逐回流”和谐统一,是开头“泛泛”、“悠悠”情趣的写实。它们共同组成一个境界,为最后两句的抒情张本。
  第三,写山林的幽静,不是以静写静,而是以动写静。有了知了的鸣叫,山鸟的啼鸣,诗人才感到更加幽静,诚如钱钟书先生在《管锥编》中指出的“寂静之幽深者,每以得声音衬托而愈觉其深”。
  第四,诗人的情趣在幽静,因此,笔下不是死寂、沉寂、寂静,而是处于清静的状态,并且给人以幽雅的感觉,这是依然充满生命活力的所在。写蝉,写鸟,而且蝉在噪,鸟在鸣,目的就在于此。后来王安石在《钟山绝句》之一中作了另一番描写:“涧水无声绕竹流,竹西花草弄春柔。茅檐相对坐终日,一鸟不鸣山更幽。”就没有幽静的感觉,不能说不是模仿的失败。
  第五,这两句出以工整的对句形式,读起来有一种整齐美。
  最后两句抒情。诗人说,若耶溪这样幽静的境界,激起我回乡隐居的情思,使我为长期在外做官感到伤悲。“此地”一顿,将上述描写和感情作一汇总,转入对今后生活的打算,自然贴切,“动”字下得传神,这是其一。景色宜人,却使诗人引出悲绪,实际上这是从反面着笔,说明若耶溪美景给人以喜情,只是没有点明“喜”字罢了,这是其二。诗人游若耶溪的目的在赏心悦目,孰料游完却激起归隐若耶溪的念头,说明诗人长年在外做官并不得意,故“游”前着一“倦”字,这是其三。这样的收结,也明白地告诉读者,王籍是会稽郡人。
  此诗之后,描写若耶溪的诗作不断涌现,而且或多或少受了它的影响。如崔颢《入若耶溪》:“轻舟去何疾,已到云林境。起坐鱼鸟间,动摇山水影。岩中响自答,溪里言弥静。事事令人幽,停挠向馀景。”孟浩然《耶溪泛舟》:“落景余清辉,轻挠弄溪渚。澄明爱水物,临泛何容与。白首垂钓翁,新妆浣纱女。相看似相识,脉脉不得语。”

入若耶溪相关古诗词

  • ·古诗《小至·天时人事日相催》--  《小至·天时人事日相催》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杜甫。古诗全文如下: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刺绣五纹添弱线,吹葭六管动浮灰。   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   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   【注释】   ⑴小至:意指冬至前一日   ⑵五纹:意指五色线。《唐杂录》载,冬至后日渐长,宫中女工比常日增一线之功   ⑶吹葭:意指古代将苇膜烧灰放在律管内测示气候,第六...
  • ·古诗《邯郸冬至夜思家》--  《邯郸冬至夜思家》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白居易。古诗全文如下: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前言】   《邯郸冬至夜思家是》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描写了冬至夜晚作者在邯郸驿舍的所思所感,表达了作者的孤寂之感和思家之情。全诗语言质朴无华而韵味含蓄,构思精巧别致,运用想象等手法,表现出淡淡的思乡之愁以及浓浓的怀亲之...
  • ·古诗《江村·清江一曲抱村流》--  《江村·清江一曲抱村流》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杜甫。古诗全文如下: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前言】   《江村》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作于唐肃宗上元元年夏的成都,作者居住的草堂刚刚建成。作者便作此诗借景抒怀,表现了一种悠然自得的心...
  • ·古诗《上李邕·大鹏一日同风起》--  《上李邕·大鹏一日同风起》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白。古诗全文如下: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世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前言】   《上李邕》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青年时期的作品。此诗通过对大鹏形象的刻划与颂扬,表达了李白的凌云壮志和强烈的用世之心,对李邕瞧不起年轻人的态度非常...
  • ·古诗《江畔独步寻花其五》--  《江畔独步寻花其五》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杜甫。古诗全文如下:   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前言】   《江畔独步寻花其五》是写草堂附近的邻居黄四娘家的春天景象,诗人独自漫步成都锦江江畔,欣赏春天花枝繁茂、蝶舞莺歌的动人景象。所以这首诗也表达了诗人对和平宁静生活的热爱,以及抒发了久经离乱后得以安居的喜悦心情。全诗描写动静相应,没...
  • ·古诗《寄砀山主簿朱九龄》--  《寄砀山主簿朱九龄》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王禹偁。古诗全文如下:   闲思蓬岛会群仙,二百同年最少年。   利市襕衫抛白纻,风流名纸写红笺。   歌楼夜宴停银烛,柳巷春泥污锦鞯。   今日折腰尘土里,共君追想好凄然。   【前言】   《寄砀山主簿朱九龄》全诗明白通畅,情真意切,已经显现出与五代以来浮靡纤丽之作有很大不同。   【注释】   (1)蓬岛:即蓬莱,又称蓬壶,传说中的三座神山之一。它出没...
  • ·古诗《送魏二·醉别江楼橘柚香》--  《送魏二·醉别江楼橘柚香》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王昌龄。古诗全文如下: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前言】   《送魏二》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诗作,曾作为诗词鉴赏材料编入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此诗前两句写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后两句想象魏二梦里听见猿啼,难以入眠。诗歌表面写好友分别后愁绪满怀,实际上是写作者...
  • ·古诗《江楼月·嘉陵江曲曲江池》--  《江楼月·嘉陵江曲曲江池》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白居易。古诗全文如下:   嘉陵江曲曲江池,明月虽同人别离。   一宵光景潜相忆,两地阴晴远不知。   谁料江边怀我夜,正当池畔望君时。   今朝共语方同悔,不解多情先寄诗。   【前言】   《江楼月》是白居易给元稹的一首赠答诗。809年(元和四年)春,元稹以监察御史使东川,不得不离开京都,离别正在京任翰林的挚友白居易。他独自在嘉陵江岸驿...
  • ·古诗《入若耶溪》--  《入若耶溪》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王籍。古诗全文如下:   艅艎何泛泛,空水共悠悠。   阴霞生远岫,阳景逐回流。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此地动归念,长年悲倦游。   【前言】   《入若耶溪》是南朝梁王籍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诗写作者泛舟若耶溪的所见所闻,并于含长久长久羁留他乡的思归之念。诗开头两句写诗人乘小船入溪游玩,三四句写眺望远山时所见到的景色,五六句用以动显静的
  • ·古诗《别云间》--  《别云间》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夏完淳。古诗全文如下:   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   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   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前言】   《别云间》是明代少年抗清英雄,著名诗人夏完淳的作品,该诗是诗人在故乡松江府华亭县(今上海松江)被清兵逮捕时,写就的一首绝命诗,诗人最终不屈而死,年仅17岁。全诗思路流畅清晰,感情跌宕豪壮。起笔叙艰苦卓绝的飘零...
  • ·古诗《重送裴郎中贬吉州》--  《重送裴郎中贬吉州》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刘长卿。古诗全文如下:   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   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   【前言】   《重送裴郎中贬吉州》是唐朝诗人刘长卿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是一首写景抒情的诗作,诗人通过描述与裴郎中同时被贬吉州,在两人分开的途中所见景物,既表达了诗人对友人不舍的深情,又抒发了诗人对世俗的感叹。   【注释】   重送:是指因为这...
  • ·古诗《过华清宫》--  《过华清宫》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杜牧。古诗全文如下: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前言】   《过华清宫》揭露了唐玄宗和杨贵妃穷奢极欲的生活。据说杨贵妃喜欢吃荔枝,唐玄宗命人用快马从四川,广州给她运来。这首诗就是根据这件事写成的。   《过华清宫》便是他脍炙人口的代表作之一。(《过华清宫》同题作品共有三首,这是其中的第一首。)杜牧...
  • ·古诗《太原早秋》--  《太原早秋》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白。其古诗全文如下:   岁落众芳歇,时当大火流。   霜威出塞早,云色渡河秋。   梦绕边城月,心飞故国楼。   思归若汾水,无日不悠悠。   【前言】   《太原早秋》是唐代诗人李白写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的一首五言律诗。诗歌通过对早秋自然环境的描写,表现了诗人羁旅他乡,时时刻刻不在思念着自己的家乡和亲人。   【注释】   太原:即并州,唐时隶...
  • ·古诗《书愤五首其一》--  《书愤五首其一》作者为唐朝文学家陆游。其古诗全文如下: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前言】   《书愤》是南宋诗人陆游创作的五首七言律诗,其中第一首是作者的经典作品之一。该诗系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春陆游居家家乡山阴时所作。陆游时年已六十二,想那山河破碎...
  • ·古诗《梦泽·梦泽悲风动白茅》--  《梦泽·梦泽悲风动白茅》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商隐。其古诗全文如下:   梦泽悲风动白茅,楚王葬尽满城娇。   未知歌舞能多少,虚减宫厨为细腰。   【前言】   《梦泽》是唐代著名诗人李商隐所写的一首咏史诗,此诗乃诗人于大中二年北归时目睹荒凉的梦泽时有感所写。诗歌用辛辣的语调讽刺了楚灵王的昏庸无道,并对渴求宠幸的宫女的愚昧麻木表达了深深的谴责和惋惜。在《玉溪生诗集笺注...
  • ·古诗《终南望余雪》--  《终南望余雪》出自唐诗三百首全集,其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祖咏。其古诗全文如下: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前言】   《终南望余雪》是唐代诗人祖咏创作的咏雪诗。此诗主要描写终南山的余雪,通过山峰与阳光的向背表现了各处不同的景象,又联想到山头的积雪消融后,丛林明亮,低处的城中反会增寒,景色虽好,不知有多少寒士受冻。全诗咏物寄情,意在言外,精练含蓄,朴实俏...
  • ·古诗《蜂·不论平地与山尖》--  《蜂·不论平地与山尖》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罗隐。其古诗全文如下: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前言】   《蜂》是晚唐诗人罗隐创作的一首咏物诗,也是一首寓理诗。这首诗赞美了蜜蜂辛勤劳动的高尚品格,也暗喻了作者对不劳而获的人的痛恨和不满。这首诗艺术表现方面的特点为:欲夺故予,反跌有力;叙述反诘,唱叹有情;寓意遥深,可以两解。   【...
  • ·古诗《入若耶溪》--  《入若耶溪》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王籍。古诗全文如下:   艅艎何泛泛,空水共悠悠。   阴霞生远岫,阳景逐回流。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此地动归念,长年悲倦游。   【前言】   《入若耶溪》是南朝梁王籍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诗写作者泛舟若耶溪的所见所闻,并于含长久长久羁留他乡的思归之念。诗开头两句写诗人乘小船入溪游玩,三四句写眺望远山时所见到的景色,五六句用以动显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