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游峰的扫路人

  课文《天游峰的扫路人》出自六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
  【课文】
  天游峰,号称“武夷第一胜地”,海拔410米,峭壁千寻、高拔群峰之上,常有云雾缭绕。每当雨后乍晴,晨曦初露之时,白茫茫的烟云,弥山漫谷,风吹云荡,起伏不定,犹如大海的波涛,汹涌澎湃。登峰巅,望云海,变幻莫测,宛如置身于蓬莱仙境,遨游于天宫琼阁,故名天游。云开雾散之后,凭栏四望,武夷山水尽收眼底。
  天游峰有上、下之分,一览亭左,是上天游;下了崎岖丘,沿胡麻涧一带,是下天游。上天游的一览亭,建于明嘉靖年间,原名仙掌亭,濒临悬崖,高踞万仞之巅。临亭四顾,周围景物尽入眼帘,是一座绝好的观赏台。从这里凭栏四望,云海茫茫,群峰悬浮,九曲蜿蜒, 竹筏轻荡,武夷山山水尽收眼底,令人心胸开阔,陶然忘归。
  下天游的南端有明嘉靖五年重建的天WwW.Slkj.OrG游观。有殿宇式的楼阁,名“遨游霄汉”,成为游客饮茶、赏景的场所。观后的妙高台上,有一株罕见的红豆树。每当成熟季节,山风轻拂,豆荚就纷纷撒落在地,滚出殷红的豆粒,晶莹闪亮,鲜艳可爱。
  由山南蜿蜒来的胡麻涧,在妙高台西面奔泻而下,形成了著名的雪花泉景观,落差170多米,飘逸潇洒。涧旁的石壁上,有历代摩崖石刻三十余处,琳琅满目,美不胜收。古人云:“飞泉响落睛疑雨,古木浓荫夏亦寒”。在妙高台背后,有一条往东延伸的山脊,名振衣冈。这是仙游岩的绝顶。冈上有仙游馆、三友堂、森天阁故址。
  【前言】
  《天游峰的扫路人》用细腻的笔触描写了自己在登天游峰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刻画了一位质朴而充满自信的老人形象,表达了作者对老人自信、开朗、豁达的生活态度的赞美。课文语言优美,描写细腻,特别是对人物的外貌、语言描写十分细致。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4个生字,绿线中的5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朗读训练,理解一些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从具体语言材料的朗读品味中体会游峰扫路人那种攀登不止、自强不息的精神。
  【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3课—《天游峰的扫路人》。(生齐读)
    提问: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先引导学生弄清课文所记叙的事情,再理解人物的形象。这样的教学思路是好的。)
  二、讲读第三段,理解人物形象。
    过渡:天游峰的扫路人是一个怎样的人呢?为什么他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节课,我们就跟随作者一起去认识这位扫路人。
    (这个过渡性的问题,提示了学习的目标。)
   1、自读课文。提示:从课文中找出描写天游峰扫路人的句子读一读。
   2、小组讨论交流。扫路人是一位怎样的人?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3、全班交流,相机板书。
     年过七旬乐观开朗
     每天扫上扫下工作负责
     30年后……自信豁达
    (对扫路人的形象的理解是正确而全面的。)
   4、研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过渡:作者在与老人的交谈的过程中,想了些什么?
    (1)学生自读,找出课文中作者直接议论、抒情的内容。
    (2)讨论、交流。启发学生展开想像,作者当时对老人说的话。
    (这一步的要求是高的,需要进行研读。通过研读,初步知道直接抒情的方法。)
   5、分角色朗读。
    (1)小组练习。
    (2)指名分角色朗读。
     (分角色朗读,又回到了整体,也能再现两人交谈时的情境。)
  三、比较阅读全文,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
   1、引读第二自然段。
    天游峰是武夷山的第一险峰,是如此的巍峨险峻……(生读)。当作者终于顺着这根银丝上了峰顶,饱览了无限风光,心里怎么样呢?(生读:“好不得意”。)
   2、提问。
     晚上,作者在散步时又遇到了一位对工作极端负责、对生活充满信心的扫路人,他的心情又是怎样的?
   3、出示填空。
     这次,作者游览了武夷山,()登上天游峰,饱览了的无限风光,()遇到了一位乐观开朗、工作负责的扫路老人。
   4、学生填后,齐读。
     (这一步的设计很有创造性。不仅帮助学生体会了作者的感情变化,而且理解了课文段落之间的内在联系。)
  四、总结全文。
    作者游览了武夷山,不仅登上天游峰,饱览了的无限风光,而且遇到了一位乐观开朗、工作负责的扫路老人。他心里是多么高兴啊!于是他禁不住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写了下来,告诉大家。如果你在生活中也遇到了这样一个人,你会怎么做?
    怎么把一个人写好呢?可以像作者那样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等进行描写,突出人物特点。在描写的过程中,要学习抒发感情的方法,直接抒发自己的感情。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老人说:“30年后,我照样请您喝茶”。要是30年后,他会是什么样的?他们相遇后又会说些什么呢?请同学们展开想像,然后写下来。 

天游峰的扫路人相关古诗词

  • ·古诗《十六字令三首》--  《十六字令三首》作者为当代文学家毛泽东。其古诗全文如下:   其一:山,快马加鞭未下鞍。惊回首,离天三尺三。   其二:山,倒海翻江卷巨澜。奔腾急,万马战犹酣。   其三:山,刺破青天锷未残。天欲堕,赖以拄其间。   【赏析】   第一首写的是山的崔嵬和险峻,“山,快马加鞭未下鞍,惊回首,离天三尺三”。长征其实就是大范围的转移,前有崇山峻岭,后有几路追兵,这就促使部队快速行进,所以当毛泽东...
  • ·古诗《初秋行圃》--  《初秋行圃》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杨万里。其古诗全文如下:   落日无情最有情,遍催万树暮蝉鸣。   听来咫尺无寻处,寻到旁边却不声。   【注释】   ①圃:种植菜蔬、花草、瓜果的园子。行圃,即指在园子里散步   ②咫尺:周制八寸为咫,十寸为尺。形容距离很近   【翻译】   初秋在园子里散步夕阳看似无情,其实最有情,园里树上的蝉,正趁着太阳落下的短暂时间,拼命的高声歌唱,园子里一片蝉叫声。蝉的...
  • ·古诗《晚出新亭》--  《晚出新亭》作者为宋朝文学家王暕。其古诗全文如下:   大江一浩荡,离悲足几重。   潮落犹如盖,云昏不作峰。   远戍唯闻鼓,寒山但见松。   九十方称半,归途讵有踪。   【前言】   《晚出新亭》是南朝诗人阴铿的一首五言诗。此诗写晚出新亭路上所见景物和离开都城时的离愁与无奈之情。首句写景,次句写情。开首两句点出“离悲”的主题,以下六句具体表现“离悲”。全...
  • ·古诗《咏舞诗》--  《咏舞诗》作者为宋朝文学家王暕。其古诗全文如下:   从风回绮袖,映日转花钿。   同情依促柱,共影赴危弦。   【赏析】   南朝文士,多有戏美姬、咏歌舞之作,此类诗作,大抵都以秾丽的词藻,描写女子的颜色、服饰、歌姿、舞态,往往流于浮艳轻靡。梁代诗人王暕,虽未能免俗,也有《咏舞》之作,但在艺术表现上,这首小诗却别出机杼,不落窠臼。   摈弃人物的外形摹写,着重从动态中传其神,达其情,是此诗构思...
  • ·古诗《渡青草湖》--  《渡青草湖》作者为宋朝文学家阴铿。其古诗全文如下:   洞庭春溜满,平湖锦帆张。   沅水桃花色,湘流杜若香。   穴去茅山近,江连巫峡长。   带天澄迥碧,映日动浮光。   行舟逗远树,度鸟息危樯。   滔滔不可测,一苇讵能航?   【赏析】   诗人在开端两句即点明渡湖季节,以“满”字和“平”字勾勒出湖泊春水潋滟的全景。“沅水”以下四句不仅描写洞庭湖的水...
  • ·古诗《薤露行·天地无穷极》--  《薤露行·天地无穷极》作者为南北朝诗人曹植。其古诗全文如下:   天地无穷极,阴阳转相因。   人居一世间,忽若风吹尘。   愿得展功勤,输力于明君。   怀此王佐才,慷慨独不群。   鳞介尊神龙,走兽宗麒麟。   虫兽岂知德,何况于士人。   孔氏删诗书,王业粲已分。   骋我径寸翰,流藻垂华芳。   【前言】   《薤露行·天地无穷极》是曹植的诗作。此篇属相和歌辞。曹植自认为...
  • ·古诗《咏华山·只有天在上》--  《咏华山·只有天在上》作者为宋朝文学家寇准。其古诗全文如下:   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   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原文】   《咏华山》是宋朝宰相寇准七岁时咏诵的一首诗。这首诗寇准在与先生爬华山时情不自禁吟诵出的,诗的大意是:除了蓝天,远远近近的山都在华山脚下。太阳显得那么近,山腰间飘着朵朵白云。   【赏析】   寇准是北宋时期稀世神童,聪慧过人。他咏的这首诗...
  • ·古诗《苍松怪石图题诗》--  《苍松怪石图题诗》作者为宋朝文学家李方膺。其古诗全文如下:   君不见,岁之寒,何处求芳草。   又不见,松之乔,青青复矫矫。   天地本无心,万物贵其真。   直干壮川岳,秀色无等伦。   饱历冰与霜,千年方未已。   拥护天阙高且坚,迥干春风碧云里。   【前言】   《苍松怪石图题诗》是“扬州八怪”之一、清代诗画家李方膺所作的一首古体诗。全诗从松的外形入手,赞颂了苍松的品格...
  • ·古诗《天游峰的扫路人》--  课文《天游峰的扫路人》出自六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   【课文】   天游峰,号称“武夷第一胜地”,海拔410米,峭壁千寻、高拔群峰之上,常有云雾缭绕。每当雨后乍晴,晨曦初露之时,白茫茫的烟云,弥山漫谷,风吹云荡,起伏不定,犹如大海的波涛,汹涌澎湃。登峰巅,望云海,变幻莫测,宛如置身于蓬莱仙境,遨游于天宫琼阁,故名天游。云开雾散之后,凭栏四望,武夷山水尽收眼底。   天游峰有上、下
  • ·古诗《维也纳森林的故事》--  课文《维也纳森林的故事》出自六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   【课文】   维也纳人的骄傲与福气之一,是他们生活在层层叠叠的绿色包围之中。森林不单是维也纳人度假游玩的去处,平日黄昏人们也常常驱车到城市东北角的卡伦堡山上,敞开肺叶,张开嘴巴,大口吸吮林海散发出来的清新、湿润、凉意和充沛的氧气。放眼远眺,绿海无边,每一棵树都是一朵绿色的浪花,多少树才汇成这海一样无边无际的森林?维...
  • ·古诗《我看见了大海》--  课文《我看见了大海》出自六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   【课文】   我是一个身体畸形的女孩子。母亲嫌我给她丢脸,也怕我出门遭人讥笑,在我八岁前,从没让我迈出家门一步。我拥有的只是院子里的一方天空,一群瞬间即逝的飞鸟。   八岁那年,我的父亲去世了。不久,母亲改嫁,嫁给小镇上一个退休的海员。当时,母亲才四十出头,而继父已近六十。   继父让我叫他“伯伯”,并对我说:&ldquo...
  • ·古诗《我们上路了》--  课文《我们上路了》出自六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   【课文】   刚刚露出那嫩嫩的芽尖儿,   刚刚染上一抹淡淡的粉红,   刚刚才捡到一张很小的邮票,   贴上那只很大很大的信封。   风刚从那林子里走出来,   扛一面很艳的旗子抖着威风。   哦,不管大人们怎么说,   反正我们是上路了,一步一步地上路了。   我们的脚印也许歪歪扭扭,   我们的膝盖也许被石块磕肿。   也许会有骤起...
  • ·古诗《我站在铁索桥上》--  课文《我站在铁索桥上》出自六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   【课文】   我站在铁索桥上,   桥身在轻轻地摇晃。   头上飘过二郎山的云雾,   脚下滚着大渡河的白浪。   英雄的红军,   曾在这里强渡,   高举着红旗,迎着火光。   勇士们哪,   攀着一根根铁索,   冒着密密的弹雨,   冲破了敌人的火网!   啊!   当年激烈战斗的楼房,   如今成为孩子们的课堂;   勇士们洒过献血的地方,  ...
  • ·古诗《秋雨叹三首其一》--  《秋雨叹三首其一》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杜甫。其古诗全文如下:   雨中百草秋烂死,阶下决明颜色鲜。   着叶满枝翠羽盖,开花无数黄金钱。   凉风萧萧吹汝急,恐汝后时难独立。   堂上书生空白头,临风三嗅馨香泣。   【前言】   《秋雨叹三首》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的组诗作品。这三首诗形象地描述了公元754年(唐玄宗天宝十三载)秋天连月雨灾的情景,寓有讽谏之意。第一首假物寓意,叹自己的老大无...
  • ·古诗《望海潮·梅英疏淡》--  《望海潮·梅英疏淡》出自宋词三百首,其作者为宋朝文学家秦观。其古诗全文如下:   梅英疏淡,冰澌溶泄,东风暗换年华。金谷俊游,铜驼巷陌,新晴细履平沙。长记误随车,正絮翻蝶舞,芳思交加。柳下桃蹊,乱分春色到人家。   西园夜饮鸣笳,有华灯碍月,飞盖妨花。兰苑未空,行人渐老,重来是事堪嗟。烟暝酒旗斜。但倚楼极目,时见栖鸦。无奈归心,暗随流水到天涯。   【前言】   《望海潮·梅英疏...
  • ·古诗《八六子·倚危亭》--  《八六子·倚危亭》出自宋词三百首,其作者为宋朝文学家秦观。其古诗全文如下:   倚危亭,恨如芳草,萋萋刬尽还生。念柳外青骢别后,水边红袂分时,怆然暗惊。   无端天与娉婷,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怎奈向、欢娱渐随流水,素弦声断,翠绡香减,那堪片片飞花弄晚,蒙蒙残雨笼晴。正销凝,黄鹂又啼数声。   【前言】   《八六子·倚危亭》是宋代词人秦观的作品。此为一首怀人之作,表达词...
  • ·古诗《满庭芳·山抹微云》--  《满庭芳·山抹微云》出自宋词三百首,其作者为宋朝文学家秦观。其古诗全文如下:   山抹微云,天连衰草,画角声断谯门。暂停征桌,聊共引离尊。多少蓬莱旧事,空回首、烟霭纷纷。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   消魂当此际,香囊暗解,罗带轻分。谩赢得青楼薄幸名存。此去何时见也?襟袖上、空惹啼痕。伤情处,高城望断,灯火已黄昏。   【前言】   《满庭芳·山抹微云》是秦观最杰出的词作...
  • ·古诗《天游峰的扫路人》--  课文《天游峰的扫路人》出自六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   【课文】   天游峰,号称“武夷第一胜地”,海拔410米,峭壁千寻、高拔群峰之上,常有云雾缭绕。每当雨后乍晴,晨曦初露之时,白茫茫的烟云,弥山漫谷,风吹云荡,起伏不定,犹如大海的波涛,汹涌澎湃。登峰巅,望云海,变幻莫测,宛如置身于蓬莱仙境,遨游于天宫琼阁,故名天游。云开雾散之后,凭栏四望,武夷山水尽收眼底。   天游峰有上、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