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洲曲·忆梅下西洲

  【前言】
  《西洲曲·忆梅下西洲》是南朝乐府民歌中的名篇,也是乐府民歌的代表之作。北宋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收入“杂曲辞类”,认为是“古辞”。南朝徐陵的《玉台新咏》作江淹诗,但宋本却没有记载。在明清人编写的古诗选本里,又或作“晋辞”,或以为是梁武帝萧衍所作。但此诗具体在何时产生,又出自何人之手,千百年来谁也没有足够的证据来说明,扑朔迷离中一直难以形成定论。然从内容、修饰和风格看,它应当是经过文人润色改定的一首南朝乐府民歌,十分精致流利,广为后人传诵。《西洲曲》艺术魅力自不容置疑。但与一般南朝乐府民歌不同的是,《西洲曲》极为难解,研究者甚至称之为南朝文学研究的“哥德巴赫猜想”。
  【原文】
  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
  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
  西洲在何处?两桨桥头渡。
  日暮伯劳飞,风吹乌臼树。
  树下即门前,门中露翠钿。
  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
  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
  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
  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
  楼高望不见,尽日栏杆头。
  栏杆十二曲,垂手明如玉。
  卷帘天自高,海水摇空绿。
  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
  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
  【注释】
  ①《西洲曲》:选自《乐府诗集·杂曲歌辞》。这首诗是南朝民歌。西洲曲,乐府曲调名。
  ②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意思是说,女子见到梅花又开了,回忆起以前曾和情人在梅下相会的情景,因而想到西洲去折一枝梅花寄给在江北的情人。下,往。西洲,当是在女子住处附近。江北,当指男子所在的地方。
  ③鸦雏色:像小乌鸦一样的颜色。形容女子的头发乌黑发亮。
  ④两桨桥头渡:从桥头划船过去,划两桨就到了。
  ⑤伯劳:鸟名,仲夏始鸣,喜欢单栖。这里一方面用来表示季节,一方面暗喻女子孤单的处境。
  ⑥乌臼:现在写作“乌桕”。
  ⑦翠钿:用翠玉做成或镶嵌的首饰。
  ⑧莲子:和“怜子”谐音双关。
  ⑨青如水:和“清如水”谐音,隐喻爱情的纯洁。
  ⑩莲心:和“怜心”谐音,即爱情之心。
  ⑾望飞鸿:这里暗含有望书信的意思。因为古代有鸿雁传书的传说。
  ⑿青楼:油漆成青色的楼。唐朝以前的诗中一般用来指女子的住处。
  ⒀尽日:整天。
  ⒁卷帘天自高,海水摇空绿:意思是说,卷帘眺望,只看见高高的天空和不断荡漾着的碧波的江水。海水,这里指浩荡的江水。
  ⒂海水梦悠悠:梦境像浩荡的江水一样悠长。
  【翻译】
  思念梅花很想去西洲,去折下梅花寄去长江北岸。(她那)单薄的衣衫像杏子那样红,头发如小乌鸦那样黑。西洲到底在哪里?从桥头划船过去,划两桨就到了。天色晚了伯劳鸟飞走了,晚风吹拂着乌桕树。树下就是她的家,门里露出她翠绿的钗钿。她打开家门没有看到心上人,便出门去采红莲。秋天的南塘里她摘着莲子,莲花长得高过了人头。低下头拨弄着水中的莲子,莲子就像湖水一样青。把莲子藏在袖子里,那莲心红得通透底里。思念郎君郎君却还没来,她抬头望向天上的鸿雁。西洲的天上飞满了雁儿,她走上高高的楼台遥望郎君。楼台虽高却看望不到郎君,她整天倚在栏杆上。栏杆曲曲折折弯Www.slKJ.orG向远处,她垂下的双手明润如玉。卷起的帘子外天是那样高,如海水般荡漾着一片空空泛泛的深绿。如海水像梦一般悠悠然然,郎君你忧愁我也忧愁啊。南风若知道我的情意,请把我的梦吹到西洲(与他相聚)。
  【赏析】
  《西洲曲》,五言三十二句,是南朝乐府民歌中少见的长篇。全文感情十分细腻,“充满了曼丽宛曲的情调,清辞俊语,连翩不绝,令人‘情灵摇荡’。”《西洲曲》可谓这一时期民歌中最成熟最精致的代表作之一。
  首句由“梅”而唤起女子对昔日与情人在西洲游乐的美好回忆以及对情人的思念。自此,纵然时空流转,然而思念却从未停歇。接下来是几幅场景的描写:西洲游乐,女子杏红的衣衫与乌黑的鬓发相映生辉、光彩照人;开门迎郎,满怀希望继而失望,心情跌宕;出门采莲,借采莲来表达对情人的爱慕与思念;登楼望郎,凭栏苦候,寄情南风与幽梦,盼望与情人相聚。这其中时空变化,心情也多变,时而焦虑,时而温情,时而甜蜜,时而惆怅,全篇无论是文字还是情感都流动缠绵。
  《西洲曲》在艺术上有以下三点值得注意。
  第一是善于在动态中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比如“门中露翠钿”一句,生动形象地通过动作表达出了人物的心情,而“采莲南塘秋”六句,是全篇的精华所在,它集中笔墨描写主人公的含情姿态,借物抒情,通过“采莲”“弄莲”“置莲”三个动作,极有层次地写出人物感情的变化,动作心理描写细致入微,真情感人。
  第二是叠字和顶真的运用。“开门迎郎”场景中,四个“门”字的叠用,强化了女子急切盼望心上人的到来,而不时从门缝向外张望的焦虑心情。“出门采莲”场景中,又连用七个“莲”字,着意渲染女子缠绵的情思。而顶真的运用使得句子灵活生动,朗朗上口。
  第三是双关隐语的运用。双关隐语,是南朝乐府民歌中一个显明的特征,它在诗经时代的民歌和汉魏乐府民歌中很少见。一说“莲”与“怜”字谐音双关,而“怜”又是“爱”的意思,隐语极言女子对情人的爱恋。同时,“莲子清如水”暗示感情的纯洁,而“莲心彻底红”是说感情的浓烈。这些双关隐语的运用使诗歌显得含蓄多情。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此诗以“难解”著称,有研究者将其称之为南朝文学研究的“哥德巴赫猜想”。比如关于此诗的叙述视角就有不同解读,多数人从女子的视角来理解,也有人从男子的视角入手,认为“忆梅下西洲”中的“梅”指代男主角所寄情的心上人。常言道,诗无达诂,我们在解读的时候也可以尝试多种新的视角,从而使诗歌的意蕴更加丰富。

西洲曲·忆梅下西洲相关古诗词

  • ·古诗《登庐山绝顶望诸峤》--  《登庐山绝顶望诸峤》作者为魏晋南北朝文学家谢灵运。其古诗全文如下:   山行非有期,弥远不能辍。   但欲掩昏旦,遂复经圆缺。   扪壁窥龙池,攀枝瞰乳穴。   积峡忽复启,平途俄已绝。   峦垅有合沓,往来无踪辙。   昼夜蔽日月,冬夏共霜雪。   【前言】   《登庐山绝顶望诸峤》是作者登上庐山最高峰眺望四野山道时抒怀。好山泽之游的谢灵运,来到庐山,并登上“绝顶”,实现了夙愿...
  • ·古诗《吁嗟篇·吁嗟此转蓬》--  《吁嗟篇·吁嗟此转蓬》作者为魏晋南北朝文学家曹植。其古诗全文如下:   吁嗟此转蓬,居世何独然。长去本根逝,宿夜无休闲。   东西经七陌,南北越九阡。卒遇回风起,吹我入云间。   自谓终天路,忽然下沉渊。惊飚接我出,故归彼中田。   当南而更北,谓东而反西。宕宕当何依,忽亡而复存。   飘飖周八泽,连翩历五山。流转无恒处,谁知吾苦艰。   愿为中林草,秋随野火燔。糜灭岂不痛,愿与根荄连...
  • ·古诗《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  《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作者为魏晋南北朝文学家陶渊明。其古诗全文如下:   弱龄寄事外,委怀在琴书。被褐欣自得,屡空常晏如。   时来苟冥会,宛辔憩通衢。投策命晨装,暂与园田疏。   眇眇孤舟逝,绵绵归思纡。我行岂不遥,登降千里余。   目倦川途异,心念山泽居。望云惭高鸟,临水愧游鱼。   真想初在襟,谁谓形迹拘。聊且凭化迁,终返班生庐。   【前言】   《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是晋宋之...
  • ·古诗《赴洛道中作》--  《赴洛道中作》作者为魏晋南北朝文学家陆机。其古诗全文如下:   总辔登长路,呜咽辞密亲。借问子何之,世网婴我身。   永叹遵北渚,遗思结南津。行行遂已远,野途旷无人。   山泽纷纡馀,林薄杳阡眠。虎啸深谷底,鸡鸣高树巅。   哀风中夜流,孤兽更我前。悲情触物感,沉思郁缠绵。   伫立望故乡,顾影凄自怜。云散还城邑,清晨复来还。   【前言】   《赴洛道中作》是晋代文学家陆机的诗作,是陆机于...
  • ·古诗《名都篇·名都多妖女》--  《名都篇·名都多妖女》作者为魏晋南北朝文学家曹植。其古诗全文如下:   名都多妖女,京洛出少年。宝剑值千金,被服丽且鲜。   斗鸡东郊道,走马长楸间。驰骋未能半,双兔过我前。   揽弓捷鸣镝,长驱上南山。左挽因右发,一纵两禽连。   余巧未及展,仰手接飞鸢。观者咸称善,众工归我妍。   归来宴平乐,美酒斗十千。脍鲤臇胎鰕,炮鳖炙熊蹯。   鸣俦啸匹侣,列坐竟长筵。连翩击鞠壤,巧捷惟万端...
  • ·古诗《杂诗·漫漫秋夜长》--  《杂诗·漫漫秋夜长》作者为魏晋南北朝文学家曹丕。其古诗全文如下:   漫漫秋夜长,烈烈北风凉。   展转不能寐,披衣起彷徨。   彷徨忽已久,白露沾我裳。   俯视清水波,仰看明月光。   天汉回西流,三五正纵横。   草虫鸣何悲,孤雁独南翔。   郁郁多悲思,绵绵思故乡。   愿飞安得翼,欲济河无梁。   向风长叹息,断绝我中肠。   【前言】   汉末魏初曹丕于黎阳伐吴之时所作五言诗。...
  • ·古诗《西征赋》--  《西征赋》作者为魏晋南北朝文学家潘岳。其古诗全文如下:   【原文】   当休明之盛世,托菲薄之陋质。纳旌弓于铉台,赞庶绩于帝室。嗟鄙夫之常累,固既得而患失。无柳季之直道,佐士师而一黜。   武皇忽其升遐,八音遏于四海。天子寝于谅闇,百官听于冢宰。彼负荷之殊重,虽伊、周其犹殆。窥七贵于汉庭,畴一姓之或在?无危明以安位,祗居逼以示专。陷乱逆以受戮,匪祸降之自天。孔随时以行藏,蘧与国而舒卷...
  • ·古诗《定情诗·我出东门游》--  《定情诗·我出东门游》作者为魏晋南北朝文学家繁钦。其古诗全文如下:   我出东门游,邂逅承清尘。思君即幽房,侍寝执衣巾。   时无桑中契,迫此路侧人。我既媚君姿,君亦悦我颜。   何以致拳拳?绾臂双金环。何以道殷勤?约指一双银。   何以致区区?耳中双明珠。何以致叩叩?香囊系肘后。   何以致契阔?绕腕双跳脱。何以结恩情?美玉缀罗缨。   何以结中心?素缕连双针。何以结相于?金薄画搔头...
  • ·古诗《西洲曲·忆梅下西洲》--  【前言】   《西洲曲·忆梅下西洲》是南朝乐府民歌中的名篇,也是乐府民歌的代表之作。北宋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收入“杂曲辞类”,认为是“古辞”。南朝徐陵的《玉台新咏》作江淹诗,但宋本却没有记载。在明清人编写的古诗选本里,又或作“晋辞”,或以为是梁武帝萧衍所作。但此诗具体在何时产生,又出自何人之手,千百年来谁也没有足够的证据来说明,扑朔
  • ·古诗《越女词·长干吴儿女》--  《越女词·长干吴儿女》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白。其古诗全文如下:   长干吴儿女,眉目艳新月。   屐上足如霜,不着鸦头袜。   【前言】   《越女词五首》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组诗作品。第一首诗写吴越女子相貌的妩媚可爱与穿着的异样。第二首诗写吴越女子天真活泼的姿态及调皮卖俏的开放型性格。第三首诗所写则是另一种性格的劳动妇女。第四首诗写一对素不相识的青年男女一见钟情,互...
  • ·古诗《长安九日诗》--  《长安九日诗》作者为魏晋南北朝文学家江总。其古诗全文如下:   心逐南云逝,形随北雁来。   故乡篱下菊,今日几花开。   【前言】   《长安九日诗》是南朝陈诗人江总的一首诗。该诗创作时间是陈国归隋后,创作地点是诗人回扬州路上的经过的山东微县微山亭。该诗歌抒发了江总的思乡念和亡国痛。   【翻译】   九月九日,勉强登高,却无人送酒同欢,心已经跟南云走了,身体却随着北飞的大雁而来...
  • ·古诗《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作者为魏晋南北朝文学家谢朓。其古诗全文如下:   灞涘望长安,河阳视京县。   白日丽飞甍,参差皆可见。   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   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   去矣方滞淫,怀哉罢欢宴。   佳期怅何许,泪下如流霰。   有情知望乡,谁能鬒不变!   【前言】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是南朝诗人谢朓创作的一首山水诗,是谢朓山水诗的代表作。这首诗写登山临江所见到的春...
  • ·古诗《重别周尚书》--  《重别周尚书》作者为魏晋南北朝文学家庾信。其古诗全文如下:   阳关万里道,不见一人归。   唯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   【前言】   这是庾信的一首送别诗,作者原已有《别周尚书弘正》一首,所以这里题作《重别周尚书》。此诗写作者羁留北方时送别同僚南归,借此抒发自己对家国的思念之情。   【注释】   ①庾信有《咏怀二十七首》,这首诗篇原列第七首。周尚书:即周弘正(496—574),字思...
  • ·古诗《代出自蓟北门行》--  《代出自蓟北门行》作者为魏晋南北朝文学家鲍照。其古诗全文如下:   羽檄起边亭,烽火入咸阳。征师屯广武,分兵救朔方。   严秋筋竿劲,虏阵精且强。天子按剑怒,使者遥相望。   雁行缘石径,鱼贯度飞梁。箫鼓流汉思,旌甲被胡霜。   疾风冲塞起,沙砾自飘扬。马毛缩如猬,角弓不可张。   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投躯报明主,身死为国殇。   【前言】   鲍照用曹植《燕歌行》首句作诗题,并由曹诗&l...
  • ·古诗《石壁精舍还湖中作》--  《石壁精舍还湖中作》作者为魏晋南北朝文学家谢灵运。其古诗全文如下:   昏旦变气候,山水含清晖。   清晖能娱人,游子憺忘归。   出谷日尚早,入舟阳已微。   林壑敛暝色,云霞收夕霏。   芰荷迭映蔚,蒲稗相因依。   披拂趋南径,愉悦偃东扉。   虑澹物自轻,意惬理无违。   寄言摄生客,试用此道推。   【前言】   《石壁精舍还湖中作》乃灵运山水诗中的名篇,因而较为典型地体现了宋初诗风...
  • ·古诗《王孙游·绿草蔓如丝》--  《王孙游·绿草蔓如丝》作者为魏晋南北朝文学家谢朓。其古诗全文如下:   绿草蔓如丝,杂树红英发。   无论君不归,君归芳已歇。   【注释】   ①蔓:蔓延。    ②英:花。    ③无论:莫说。    ④歇:尽。   【翻译】   地上长满了如丝的绿草,树上开满了烂漫的红花,已是暮春时节了。莫说你不回来,即使回来,春天也过去了。   【赏析】   这是一首乐府诗,《乐府诗集》收入“杂...
  • ·古诗《咏新荷应诏》--  《咏新荷应诏》作者为魏晋南北朝文学家沈约。其古诗全文如下:   勿言草卉贱,幸宅天池中。   微根才出浪,短干未摇风。   宁知寸心里,蓄紫复含红!   【前言】   《咏新荷应诏》是南朝文学家沈约的诗作。此诗咏荷以抒怀,是应诏之作。先写荷花植根天子之池受人注目,再描绘荷花初生水面的景象,最后表现荷花蕴育着的力量。   【赏析】   荷花是一种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又名莲、芙蕖,古时也称为...
  • ·古诗《西洲曲·忆梅下西洲》--  【前言】   《西洲曲·忆梅下西洲》是南朝乐府民歌中的名篇,也是乐府民歌的代表之作。北宋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收入“杂曲辞类”,认为是“古辞”。南朝徐陵的《玉台新咏》作江淹诗,但宋本却没有记载。在明清人编写的古诗选本里,又或作“晋辞”,或以为是梁武帝萧衍所作。但此诗具体在何时产生,又出自何人之手,千百年来谁也没有足够的证据来说明,扑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