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者,天下之本也

  “农者,天下之本也”出自文言文《原弊》,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农者,天下之本也,而王政所由起也。古之为国者未尝敢忽,而今之为吏者不然,簿书听断而已矣,闻有道农之事,则相与笑之曰:鄙。夫知赋敛移用之为急,不知务农为先者,是未原为政之本末也。知务农而不知节用以爱农,是未尽务农之方也。
  古之为政者,上下相移用以济。下之用力者甚勤,上之用物者有节,民无遗 力,国不过费,上爱其下,下给其上,使不相困。一夫之力督之必尽其所任,一日之用节之必量 其所入,一岁之耕供公与民食皆出其间,而常有余,故三年而余一年之备。今乃不然,耕者,不复督其力;用者,不复计其出入。一岁之耕供公仅足,而民食不过数月。甚者,场功甫毕,簸糠麸而食秕稗,或采橡实、畜菜根以延冬春。不幸一水旱,则相枕为饿殍。此甚可叹也!
  国家罢兵,三十三岁矣,兵尝经用者老死今尽,而后来者未尝闻金鼓、识战阵也。生于无事而饱于衣食也,其势不得不骄惰。今卫兵入宿,不自持被而使人持之;禁兵给粮,
  不自荷而雇人荷之。其骄如此,况肯冒辛苦以战斗乎?就使兵耐辛苦而能斗战,虽耗农民,为之可也。奈何有为兵之虚名,而其实骄WWw.SlKj.orG惰无用之人也。
  古之凡民长大壮健者皆在南亩,农隙则教之以战,今乃大异,一遇凶岁,则州郡吏以尺度量民之长大而试其壮健者,招之去为禁兵,其次不及尺度而稍怯弱者,籍之以为厢兵。吏招人多者有赏,而民方穷时争投之。故一经凶荒,则所留在南亩者,惟老弱也。而吏方曰:不收为兵,则恐为盗。噫!苟知一时之不为盗,而不知终身骄惰而窃食也。古之长大壮健者任耕,而老弱者游惰;今之长大壮健者游惰,而老弱者留耕也。何相反之甚邪!然民尽力乎南亩者,或不免乎狗彘之食,而一去为僧、兵,则终身安佚而享丰腴,则南亩之民不得不日减也。故曰有诱民之弊者,谓此也。
  【翻译】
  农业是天下的根本,也是国家制订统治措施的起源。古代治理国家的人不曾敢轻视疏忽,但现在做官吏的人却不是这样,他们只是整理户口文书、听案断案罢了。听见有人说起农业之事,就相互笑他说:(这是)低贱的事情。他们知道通过赋税将农业物资移用到自己身上是紧急的事情,不懂得致力于农业是首先要考虑的,这是没有弄清统治措施的根本啊。懂得致力于农业而不懂得节约用度来爱护农民,这是没有穷尽致力于农业的办法啊。 
  古代治理国家的人,统治者和百姓相互移用来互相补充。处于下位的百姓尽力很勤勉,处于上位的统治者使用物资有节制,百姓不保留自己的气力,国家不过分浪费,统治者爱护他们的百姓,百姓提供物资给统治者,使得上下都不相困扰。一位男子的力气(官府)督促他一定要尽力完成自己的职责,一天的用度(官府)约束他一定要衡量自己的收入,一年种出的庄稼供给官府和百姓,食物都从这里面出来,因而常常有富余的,所以三年便能余下一年的储备。现在却不是这样,种田的人,官府不再督促他尽力;消费者,不再计算他的支出和收入。农民一年耕种打下的粮食供给官府才刚刚够,而农民自己的食物却不超过几个月。严重的,收获的事情刚刚结束,农民只能将簸出来的糠麸或秕稗作为食物,或者采摘橡树的种子、存储菜根来勉强度过冬春的饥荒时节。如果遭受不幸遇到水灾旱灾,就会纷纷倒下成为饿殍。这样的情况很是可悲可叹啊!
  国家停止用兵已经33年了,士兵中那些身经百战的人有的老的老死的死现在几乎都没有了,而后来当兵的人不曾听见过战鼓,懂得战阵。生活在没有战事的时代而衣食不缺,那情势不能不骄傲懒惰。现在士兵进入兵营,不自己抱着自己东西而让别人抱着;禁兵领取粮食,不自己挑着而雇人挑着。他们的骄纵懒惰就是这样,又怎么愿意冒着辛苦而参加战斗呢?如果能让士兵能承受辛苦而能够战斗,即使损耗农民的利益,这样做也是可以的。但奈何他们只有当兵的虚名,而实际上是一群骄纵懒惰的无用之人啊。
  古代大凡身材高大身体健壮的人都在田间劳作,农闲的时候就将作战的技能教给他们,现在却完全不同,一旦遇到灾年,那么各州郡的官员就用尺子度量百姓中身材高大身体健壮的人,招他们去做禁兵,稍差一点低于尺度且稍微有些瘦弱的,登记在册作为厢兵。官员招人多的有赏赐,而百姓正处于穷困之时争相投军。所以,一遇上凶年荒灾,那么留在田地的,只有老弱之人了。而官方这时也说:如果不将他们收留当兵,那么恐怕就会做强盗。唉!只是知道他们某段时间不做强盗,却不知道他们一生骄纵懒惰而窃取食物啊。古代那些身材高大身体健壮的人承担种田的工作,而年老体弱的游玩;现在身材高大身体健壮的人游玩,而老弱之人却留守在田地间。为什么相反到了这么严重的程度呢?然而百姓在田间尽力耕作的,有时不免于吃猪狗之食,而一旦离开田地做僧人或士兵,就终身安乐舒适而享有丰美的食物,那么种田的农民不能不一天天减少啊。所以说有引诱农民离开田地的弊端,说得就是这种情况。

农者,天下之本也相关古诗词

  • ·古诗《原弊》--  文言文《原弊》选自高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农者,天下之本也,而王政所由起也。古之为国者未尝敢忽,而今之为吏者不然,簿书听断而已矣,闻有道农之事,则相与笑之曰:鄙。夫知赋敛移用之为急,不知务农为先者,是未原为政之本末也。知务农而不知节用以爱农,是未尽务农之方也。   古之为政者,上下相移用以济。下之用力者甚勤,上之用物者有节,民无遗 力,国不过费,上爱其下,下给其上,使不...
  • ·古诗《小人》--  文言文《小人》选自高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清康熙年间,有艺人携一瓮,翁藏小人,长约尺许。投以钱,则启盖令小人出,唱曲而退。至掖,掖令索瓮入署,细审小人出处。初不敢言。令固诘之,方自述其乡与族。盖读书童子,一日自塾中归,路遇艺人,为其迷,复投以药,四肢遂暴缩。彼遂携之,以为戏具。令怒,杖杀艺人。   【注释】   [1]康熙:清圣祖玄烨的年号(1662—1722 年)。   [2]术人:作...
  • ·古诗《鲁人锯竿入城》--  文言文《鲁人锯竿入城》选自高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俄有老父至,曰:“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截而入。”遂依而截之。世之愚者,莫之及也。   【注释】   1鲁:鲁国   2执:手拿着   3老父:老人。   4圣人:才智超人的人   5亦:也。   6俄:一会儿,不久。   7但:只是;不过。   8计:方法,计策。...
  • ·古诗《雁冢》--  文言文《雁冢》选自高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无锡荡口镇,有人得一雁,将杀而烹之。有书生见而悯焉,买以归,畜之以为玩。惧其逸去,以线联其两翅,使不得飞。雁杂处鸡鹜间,亦颇驯,唯闻长空雁唳,辄昂首而鸣。一日,有群雁过其上,此雁大鸣。忽有一雁自空而下,集于屋檐,二雁相顾,引吭奋翅,若相识者:一欲招之下,一欲引之上。书生悟此二雁必旧偶也,乃断其线,使飞。然此雁久系,不能奋飞,屡飞屡坠。...
  • ·古诗《二鸿情深》--  文言文《二鸿情深》选自高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有弋人得一鸿,其雄者随而飞抵其家,哀鸣徘徊,至暮始去。翌日又至,弋人并捉之。见其伸颈俯仰,吐出黄金半锭。弋人悟其意,乃曰:“是将以赎妇也。”鸿颔之。遂释二鸿。二鸿遂双飞而去。弋人称金,得二两六钱强。噫!禽兽何知,而钟情若此!悲莫悲于生别离,岂物亦然哉?   【注释】   1徘徊 :打圈子飞   2并:一同   3强:超过 ...
  • ·古诗《小儿饲鹊》--  文言文《小儿饲鹊》选自高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庭有树,其上一巢,鹊育二子,日呱呱自鸣。后值狂风,树折巢毁,二雏坠地。一儿见之,不胜喜,怀而归,旦夕喂之,爱甚,稍长而飞。一猫袭来,攫而去,儿亟逐之,不及,顿足而泣·儿曰:“早知是,吾放汝林间,且不为猫所食也。是乃吾之过也。”   【注释】   值:适逢,恰逢   摧:毁坏   雏:幼鸟   怀:放在怀中,抱   稍:渐渐   攫:抓取...
  • ·古诗《公冶长与鹞鹰》--  文言文《公冶长与鹞鹰》选自高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世传公冶长能解百禽语。一日,有鸱来报长,曰:"冶长,冶长!南有死獐!子食其肉,我食其肠!"公冶长应而往,果得獐,然其无意饲鸱以肠也。鸱是以怨之。   居无何,鸱又来报如前。长复往,望见数人围一物而哗。长以为死獐,恐人夺之,遥呼曰:“我击死也!我击死也!”至,乃一死人。众人逮长见邑宰。宰审问,长再三辩,宰曰:“尔自言&...
  • ·古诗《欧阳询观古碑》--  文言文《欧阳询观古碑》选自高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唐欧阳询尝行,见古碑,晋索靖所书。驻马观之,良久而去。数百步复反,下马伫立,及疲,乃布裘坐观,因宿其旁,三日方去。   【注释】   1尝:曾经。   2行:赶路。   3书:写。   4驻:停留。   5良久:许久。   6去:离开。   7复:再。   8反:通“返”,返回   9伫立:长时间地站立。   10及:等到。   11乃:就。   12布:...
  • ·古诗《农者,天下之本也》--  “农者,天下之本也”出自文言文《原弊》,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农者,天下之本也,而王政所由起也。古之为国者未尝敢忽,而今之为吏者不然,簿书听断而已矣,闻有道农之事,则相与笑之曰:鄙。夫知赋敛移用之为急,不知务农为先者,是未原为政之本末也。知务农而不知节用以爱农,是未尽务农之方也。   古之为政者,上下相移用以济。下之用力者甚勤,上之用物者有节,民无遗 力,国不过费,上爱
  • ·古诗《南人祖传,秦汉前有洞主吴氏》--  文言文《南人祖传,秦汉前有洞主吴氏》选自高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南人祖传,秦汉前有洞主吴氏,土人呼为吴洞,取两期,一妻卒,有女名叶限,少惠,善淘金、父爱之,末岁父卒,为后母所苦,常令焦险汲深。   时尝得一琉,二寸余, ,遂潜养于盆水,日日长,易数器,大不能受,乃投于后池中,女所得余食,撵沉以食之。女至池,鱼必露首枕岸,他人至,不复出,其母之,每饲之,鱼未常见也。因诈女曰:“尔无劳乎,唔...
  • ·古诗《周维城传》--  文言文《周维城传》选自高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周维城传嘉庆元年,余游富阳,知县恽侯请余修县志,未及属稿,而挥侯奉调,余去富阳。富阳高傅占,君子人也,为余言周维城事甚具,故为之传,以遗后之修志者。周丰,字维城,其先绍兴人,徙杭州,世为贾,有资。父曰重章,火灾荡其家,流寓富阳。重章富家子,骤贫,抑郁无聊,益跅弛,不问生产,遂大困,寻死富阳。丰为儿时,当天寒,父中夜自外归,又无所得食,辄引父...
  • ·古诗《赵良淳,字景程,丞相乳愚曾孙也》--  文言文《赵良淳,字景程,丞相乳愚曾孙也》选自高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赵良淳,字景程,丞相乳愚曾孙也。少学于其乡先生饶鲁,知立身大节。及仕,所至以干治称,而未尝干人荐举。初以荫为泰宁主簿,三迁至淮西运辖,浮沉冗官二十余年。考举及格,改知分宁县。分宁,江西剧邑,俗尚哗讦,良淳治之,不用刑戮,不任吏胥,取民之敦孝,身亲尊礼之,至甚桀骜者,乃绳以法,俗为少革。咸淳末,除知安吉州。   ...
  • ·古诗《欧阳公讳晔,字日华》--  文言文《欧阳公讳晔,字日华》选自高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欧阳公讳晔,字日华。自为布衣,非其义,不辄受人之遗。少而所与亲旧,后或甚贵,终身不造其门。初为随州推官,治狱之难决者三十六。大洪山奇峰寺聚僧数百人,转运使疑其积物多而僧为奸利,命公往籍之。僧以白金千两馈公,公笑曰:“吾安用此? 然汝能听我言乎? 今岁大凶,汝有积谷六七万石,能尽以输官而赈民,则吾不籍汝。&rd...
  • ·古诗《公讳德用,字符辅,其先真定人也》--  文言文《公讳德用,字符辅,其先真定人也》选自高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公讳德用,字符辅,其先真定人也。   至道二年,太宗五路出师,以讨李继迁之叛,而武康公①出夏州。当是时,公为西头供奉官而在武康之侧,年十七,自护②兵当前,所俘斩及得马羊,功为多。及归,公又请殿将。至隘,公以为:“归之至隘而争先,必乱;乱而继迁薄我,必败。”于是又请以所护兵驰前至隘而阵。武康为公令...
  • ·古诗《张纲传》--  文言文《张纲传》选自高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张纲少明经学,虽为公子,而厉布衣之节,举孝廉不就,司徒辟为侍御史。时顺帝委纵宦官,有识危心。纲常慨然叹曰:“秽恶满朝,不能奋身出命扫国家之难,虽生,吾不愿也。”   汉安元年,选遣八使徇行风俗,皆耆儒知名,多历显位,唯纲年少,官次最微。余人受命之部,而纲独埋其车轮于洛阳都亭,曰:“豺狼当路,安问狐狸!”帝虽知...
  • ·古诗《熊与坎中人》--  文言文《熊与坎中人》选自高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有人入山射鹿,忽堕一坎内,见熊子数头。须臾,有大熊入,以为必害己。良久,大熊出果分与诸子。末后作一份与此人。此人馁久,冒死啖之。熊似甚怜之。每旦,熊母觅食还,辄分果与之,此人赖以支命。后熊子大,其母一一负而出。子既出尽,此人自分必死坎中,而熊母复还,入坐人边。人解其意,便抱熊足,熊即跃出,遂不得死。呜呼,人言禽兽无义,然顾...
  • ·古诗《报应》--  文言文《报应》选自高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平望人王均,好食蛙,制一铁针,长二尺许。每捕得一蛙,则以针穿其颈,针满,始携之归,以充馔焉。如是者多年矣。一日,至亲戚家,见盘中无蛙,甚憾。日暮,亲戚留其宿。是夜,远处失火,王均登屋望之,其火熊熊。亲戚家临河而居,惧盗贼由水攀援登屋,故于水边植铁条数十,末端皆锐,如锋刃状。王均远望火光,幸灾乐祸,失足而坠,铁条适贯其颈,呼号甚惨,救之者无...
  • ·古诗《农者,天下之本也》--  “农者,天下之本也”出自文言文《原弊》,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农者,天下之本也,而王政所由起也。古之为国者未尝敢忽,而今之为吏者不然,簿书听断而已矣,闻有道农之事,则相与笑之曰:鄙。夫知赋敛移用之为急,不知务农为先者,是未原为政之本末也。知务农而不知节用以爱农,是未尽务农之方也。   古之为政者,上下相移用以济。下之用力者甚勤,上之用物者有节,民无遗 力,国不过费,上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