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壁张氏园亭记

  文言文《灵壁张氏园亭记》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
  【前言】
  苏轼的《灵璧张氏园亭记》是一篇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游记。从内容结构看,它前面记游,后面议理,处处对论,环环相扣,首尾圆合;从表现手法看,它借题发挥,缘事议理,因景寄情,景、情、理融为一体;从语言特点看,它骈散结合,多用修辞,重视描摹,简洁生动,清新自然,可谓:“笔下天然景,胸中自适情。”
  【原文】
  道京师而东,水浮浊流,陆走黄尘,陂田苍莽,行者倦厌。凡八百里,始得灵壁张氏之园于汴之阳。其外修竹森然以高,乔木蓊然以深,其中因汴之余浸,以为陂池;取山之怪石,以为岩阜。蒲苇莲芡,有江湖之思;椅桐桧柏,有山林之气;奇花美草,有京洛之态;华堂厦屋,有吴蜀之巧。其深可以隐,其富可以养。果蔬可以饱邻里,鱼鳌笋菇可以馈四方之客。余自彭城移守吴兴,由宋登舟,三宿而至其下。肩舆叩门,见张氏之子硕,硕求余文以记之。
  维张氏世有显人,自其伯父殿中君,与其先人通判府君,始家灵壁,而为此园,作兰皋之亭以养其亲。其后出仕于朝,名闻wWw.sLkj.orG一时。推其馀力,日增治之,于今五十馀年矣。其木皆十围,岸谷隐然。凡园之百物,无一不可人意者,信其用力之多且久也。
  古之君子,不必仕,不必不仕。必仕则忘其身,必不仕则忘其君。譬之饮食,适于饥饱而已。然士罕能蹈其义、赴其节。处者安于故而难出,出者狃于利而忘返。于是有违亲绝俗之讥,怀禄苟安之弊。今张氏之先君,所以为子孙之计虑者远且周,是故筑室艺园于汴、泗之间,舟车冠盖之冲。凡朝夕之奉,燕游之乐,不求而足。使其子孙开门而出仕,则跬步市朝之上;闭门而归隐,则俯仰山林之下。于以养生治性,行义求志,无适而不可。故其子孙仕者皆有循吏良能之称,处者皆有节士廉退之行。盖其先君子之泽也。
  余为彭城二年,乐其风土。将去不忍,而彭城之父老亦莫余厌也,将买田于泗水之上而老焉。南望灵壁,鸡犬之声相闻,幅巾杖屦,岁时往来于张氏之园,以与其子孙游,将必有日矣。
  元丰二年三月二十七日记。
  【翻译】
  离开京师向东行,河水里卷着浊泥,道路上飞起黄尘,高坡田野苍莽暗淡,使行路的人感到疲倦。走了八百里,才来到灵璧。张氏的园亭位于汴水的北面。从外面就可以看到茂密的长竹,粗大荫郁的乔木,园中借汴水的支流,建成池塘;又凿取山上的怪石,堆成假山。园中的蒲草芦苇莲花菱角,让人联想起江湖的秀美;青桐翠柏,让人感觉到山林的清爽;奇花异草,让人回忆起京、洛的繁华;高堂大厦,有吴蜀之地建筑的精巧。园中深广可以隐居,出产丰饶可以养家。瓜果蔬菜可以馈赠邻里,鱼鳖新笋可以招待来自远方的宾客。我从徐州改知湖州,由应天府乘船,三天后到达张氏园亭。我坐着小轿来到他家门前,见到了张氏的儿子张硕。张硕请我写一篇文章为记。
  张家世世代代都有显达的人,从他伯父殿中君和他父亲通判府君那一代,开始在灵壁县定居,建造了这个园子,在池边修建了一座亭台奉养双亲。后来他们到朝中做官,在当时很有名望。用剩馀的资财,不断地增修扩建,到现在五十多年了。园子里的树木都已长成十围之粗,浓荫遮蔽了河岸。园中的各种景物,没有一样不令人赏心悦目,我相信他们一定是花了许多力气和时间。
  古代的君子,不是非要做官,也不必一定不做官。非要做官就容易忘掉自我,一定不做官就容易忘掉国君。就像饮食一样,自己感到适意就行了。然而士子很难做到合于古人所说的君臣节义。居于乡野的人安于现状不愿外出做官,外出做官的人为利益所牵而不愿退出。于是他们就有了违拗亲情自命高洁或贪图利禄苟且偷安的弊病,因而受到人们的讥讽。如今张氏的先人,为子孙后代考虑得长远而周到。所以把建筑居室种植园林的地址选择在汴水、泗水之间,此地是舟船车马官员来往的要冲。凡衣食之需,饮宴游览之乐,不必刻意追求就能满足。让他们的子孙迈出家门出去做官,朝堂不过几步之遥;闭上院门回家隐居,就可以坐卧于山林之内。对于贻养性情,推行仁义保持志节,无一不非常适合。因此他们的子孙凡出仕的人都获得了循良的名声,凡在家不仕的人都保持了高洁谦退的德行。这都是他们先人的遗风。
  我在徐州做了两年知州,很喜欢那里的风土人情,不忍心离去,而徐州的父老也并不厌弃我,我打算在泗水滨买地归老。往南可以望见灵壁,鸡犬之声相闻,头裹幅巾手拄竹杖,时时往来于张氏之园,与他们的子孙交游,我相信这一天已为时不远了。
  元丰二年三月二十七日记。 

灵壁张氏园亭记相关古诗词

  • ·古诗《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出自文言文《答谢中书书》,其含义如下:   【原文】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沈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翻译】   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欣赏赞叹的。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
  • ·古诗《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沈鳞竞跃》--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沈鳞竞跃”出自文言文《答谢中书书》,其含义如下:   【原文】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沈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翻译】   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欣赏赞叹的。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
  • ·古诗《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出自文言文《答谢中书书》,其含义如下:   【原文】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沈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翻译】   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欣赏赞叹的。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
  • ·古诗《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出自文言文《答谢中书书》,其含义如下:   【原文】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沈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翻译】   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欣赏赞叹的。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 ·古诗《具晓所言,大要教咸谄也》--  “具晓所言,大要教咸谄也”出自文言文《陈万年教子》,其含义如下:   【原文】   陈万年乃朝中重臣也尝病,召子咸教戒于床下。语至三更,咸睡,头触屏风。万年大怒,欲杖之,曰:“乃公戒汝,汝反睡,不听吾言,何也?”咸叩头谢曰:“具晓所言,大要教咸谄也。”万年乃不复言。   【翻译】   陈万年是朝中显赫的大官,有一次陈万年病了,把儿子陈咸叫到床前。教他读书,教至半夜,陈咸...
  • ·古诗《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出自文言文《记承天寺夜游》,其含义如下:   【原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翻译】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刚脱下衣服准备睡觉,这时月光从门射...
  • ·古诗《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出自文言文《记承天寺夜游》,其含义如下:   【原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翻译】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刚脱下衣服准备睡觉,这时月光从门射入...
  • ·古诗《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出自文言文《记承天寺夜游》,其含义如下:   【原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翻译】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刚脱下衣服准备睡觉,这时月光从门射入,(于是我就)高兴地...
  • ·古诗《灵壁张氏园亭记》--  文言文《灵壁张氏园亭记》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   【前言】   苏轼的《灵璧张氏园亭记》是一篇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游记。从内容结构看,它前面记游,后面议理,处处对论,环环相扣,首尾圆合;从表现手法看,它借题发挥,缘事议理,因景寄情,景、情、理融为一体;从语言特点看,它骈散结合,多用修辞,重视描摹,简洁生动,清新自然,可谓:“笔下天然景,胸中自适情。”   【原文】   道京师
  • ·古诗《零陵三亭记》--  文言文《零陵三亭记》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邑之有观游,或者以为非政,是大不然。夫气愤则虑乱视壅则志滞君子必有游息之物,高明之具使之情宁平夷恒若有余然后理达而事成。   零陵县东有山麓,泉出石中,沮洳污涂,群畜食焉,墙藩以蔽之,为县者积数十人,莫知发视。河东薛存义,以吏能闻荆楚间,潭部举之,假湘源令。会零陵政?赋扰,民讼于牧,推能济弊,来莅兹邑。遁逃复还,愁痛笑歌,...
  • ·古诗《崖门吊古记》--  文言文《崖门吊古记》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弘治甲子春二月丙午,予出按海北,取道新会县。县官属谒既,予进知县罗侨,语之曰:“崖山之事,千古痛愤。办香敬吊,行与子偕。”乃具牲帛,僦民舟习海行者以行。   夜二鼓,乘汐出港口,风静波平。天未明抵岸。启篷窗,东视崖门甚迩,景色曚曚未辨。登岸,典祠者逆于道左。少顷至祠下,达观殿宇碑亭,考其营建颠末。中祀文天祥、...
  • ·古诗《关木匠传》--  文言文《关木匠传》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关木匠,名廷福,少与诸匠伍,无所知名。   予族有佣,病死。佣亦豪族也,唆佣儿为证,以诉于官。廷福方持斧凿为人架屋回,闻之,夜入城。至旦,私呼佣儿饮,携出城可四五里,复与饮。佣儿醉,夜乃卧之破庙中。是日晡,县官讯两家狱,佣家仓促失其儿。县官日:“若状言有子可证者,今安在?”佣家无以应。县官以为欺己,反得罪。明日佣儿...
  • ·古诗《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出自文言文《三峡》,其含义如下:   【原文】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
  • ·古诗《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出自文言文《三峡》,其含义如下:   【原文】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 ·古诗《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出自文言文《三峡》,其含义如下:   【原文】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
  • ·古诗《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出自文言文《三峡》,其含义如下:   【原文】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
  • ·古诗《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出自文言文《三峡》,其含义如下:   【原文】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
  • ·古诗《灵壁张氏园亭记》--  文言文《灵壁张氏园亭记》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   【前言】   苏轼的《灵璧张氏园亭记》是一篇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游记。从内容结构看,它前面记游,后面议理,处处对论,环环相扣,首尾圆合;从表现手法看,它借题发挥,缘事议理,因景寄情,景、情、理融为一体;从语言特点看,它骈散结合,多用修辞,重视描摹,简洁生动,清新自然,可谓:“笔下天然景,胸中自适情。”   【原文】   道京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