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小修诗

  文言文《叙小修诗》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弟小修诗,散逸者多矣,存者仅此耳。余惧其复逸也,故刻之。弟少也慧,十岁馀即着《黄山》、《雪》二赋,几五千馀言,虽不大佳,然刻画饤饾,傅以相如、太冲之法,视今之文士矜重以垂不朽者,无以异也。然弟自厌薄之,弃去。顾独喜读老子、庄周、列御寇诸家言,皆自作注疏,多言外趣,旁及西方之书、教外之语备极研究。既长,胆量愈廓,识见愈朗,的然以豪杰自命,而欲与一世之豪杰为友。其视妻子之相聚,如鹿豕之与群而不相属也;其视乡里小儿,如牛马之尾行而不可与一日居也。泛舟西陵,走马塞上,穷览燕、赵、齐、鲁、吴、越之地,足迹所至,几半天WWw.Slkj.orG下,而诗文亦因之以日进。大都独抒性灵,不拘格套,非从自己胸臆流出,不肯下笔。有时情与境会,顷刻千言,如水东注,令人夺魂。其间有佳处,亦有疵处,佳处自不必言,即疵处亦多本色独造语。然予则极喜其疵处;而所谓佳者,尚不能不以粉饰蹈袭为恨,以为未能尽脱近代文人气习故也。
  盖诗文至近代而卑极矣,文欲准于秦、汉,诗则必欲准于盛唐,剿袭模拟,影响步趋,见人有一语不相肖者,则共指以为野狐外道曾不知文准秦、汉矣,秦、汉人曷尝字字学《六经》欤?诗准盛唐矣,盛唐人曷尝字字学汉、魏欤?秦、汉而学《六经》,岂复有秦、汉之文?盛唐而学汉、魏,岂复有盛唐之诗?唯夫代有升降,而法不相沿,各极其变,各穷其趣,所以可贵,原不可以优劣论也。且夫天下之物,孤行则必不可无,必不可无,虽欲废焉而不能;雷同则可以不有,可以不有,则虽欲存焉而不能。故吾谓今之诗文不传矣。其万一传者,或今闾阎妇人孺子所唱《擘破玉》、《打草竿》之类,犹是无闻无识真人所作,故多真声,不效颦于汉、魏,不学步于盛唐,任性发展,尚能通于人之喜怒哀乐嗜好情欲,是可喜也。
  盖弟既不得志于时,多感慨;又性喜豪华,不安贫窘;爱念光景,不受寂寞。百金到手,顷刻都尽,故尝贫;而沉湎嬉戏,不知樽节,故尝病;贫复不任贫,病复不任病,故多愁。愁极则吟,故尝以贫病无聊之苦,发之于诗,每每若哭若骂,不胜其哀生失路之感。予读而悲之。大概情至之语,自能感人,是谓真诗,可传也。而或者犹以太露病之,曾不知情随境变,字逐情生,但恐不达,何露之有?且《离骚》一经,忿怼之极,党人偷乐,众女谣诼,不揆中情,信谗齌怒,皆明示唾骂,安在所谓怨而伤者乎?穷愁之时,痛哭流涕,颠倒反覆,不暇择音,怨矣,宁有不伤者?且燥湿异地,刚柔异性,若夫劲质而多怼,峭急而多露,是之谓楚风,又何疑!
  【注释】
  [1]小修:袁中道,字小修,湖广公安(今属湖北)人,万历(明神宗年号,公元1573~1620年)进士,官南京吏部郎中,与兄宗道、宏道并称三袁,同以“公安派”著称。
  [2]相如:西汉文学家司马相如。太冲:西晋文学家左思,太冲是其字。两人所作大赋,都有铺张扬厉的特点。
  [3]列御寇:即列子。相传为战国郑人。着《列子》一书,原书早佚,今本当为魏晋时人伪作。
  [4]西方之书:指佛教典籍。
  [5]教外:即外教,佛教称佛教以外的其他宗教为外教。
  [6]西陵:西陵峡,长江三峡之一。
  [7]野狐:《景德传灯录》载,有一修行人因错解禅语一个字,遂五百生堕野狐,后得百丈怀海禅师解说,始得大悟,脱野狐身。外道:佛教徒称与佛教对立的其他教派为外道。
  [8]六经: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部儒家经典。
  [9]《擘破玉》、《打草竿》:明代万历年间(1573~1620)流行的民歌曲调。
  [10]党人偷乐:党人,旧指政治上结成朋党的人。偷,苟且。
  [11]谣诼:造谣毁谤。
  [12]“不揆”二句:屈原《离骚》:“荃不揆余之中情兮,反信谗而齌怒。”说人君(楚怀王)不察我忠信之情,反信谗言而疾怒于我。齌(jì剂),炊火猛烈,引申为急疾。
  【翻译】
  我的弟弟小修,从小就很聪慧,唯独喜欢读老子、庄周、列御寇几家的著作,他都自己作注解,其中多有言外之趣。长大后,器量愈加壮阔,见识更加开朗,鲜明的以豪杰自命,看乡里那些庸俗的文人,如同行走在牛马之后,(污秽不堪),一天也不能居住下去。于是泛舟于长江之上,驰马奔走塞外,遍览天下,而他的诗文也因此一天天长进。他的诗文大都独立抒发自己的性情,不为固定的格式套路所束缚,如果不是从自己心中自然流露出来,就不愿下笔写作。他的诗文之中有优点,也有瑕疵,优点自是不必待言,就是瑕疵之处也多质朴自然自我独创的语言。可是我却极为喜欢他诗文的瑕疵之处;这是因为我认为所谓的好的地方,还不能避免矫饰雕琢和沿袭模仿的缺憾,还没能完全摆脱近代文人的风气习惯呀。
  大概诗文到近代已变得卑弱极了,文章想要以秦汉的为标准,诗歌则一定要以盛唐的为标准,抄袭模仿,亦步亦趋,看到某人有一句话与前人的不相似,就一齐指责,认为是没入门不得法的歪门邪道。却不知文章以秦汉为标准,而秦朝汉朝的人又何尝一字一句学习了《六经》呢?诗歌以盛唐为标准,盛唐人何尝一字一句模仿了汉魏的呢?只不过时代有盛衰兴亡,可是方法并不沿袭不变,(每个时代的诗文)各自穷尽它的变化,各自尽情表现它的意趣,才因此而可贵,原来并不能以好坏来评定啊。况且世上的事物,独立存在的就一定不能没有,一定不能缺少,那么即使想要废弃它也办不到。雷同的却可以没有,可以没有,那么即使想要留存下来也无法办到。因此我说如今的诗文难以流传啊。其中一万篇中有一篇能流传下来的,或许就是现在民间妇女小孩所唱的《擘破玉》《打草竿》之类的民歌,像这样没有见闻学识的率真之人所创造的作品,所以多真实的心声,不效法汉魏,不模仿盛唐,而是听凭自然本性地行事发展,还能够与人的喜怒哀乐爱好愿望相连通,这是值得高兴的。
  我的弟弟因为不得志于时,所以多感慨;贫困又不能安于贫困,疾病又不能听任疾病,所以多忧愁。忧愁到了极点就吟诗,所以常常把贫病无奈的苦楚,抒发到诗歌当中,常常如哭如笑,充满了他哀叹人生、感慨失意的情感。我读了,为之感到悲伤。大概情感极为真实的语言,自然能让人感动,这就是真正的诗,是可以流传的。可是有人还是把太过直露作为他诗文的毛病,却不知感情跟着情境的变化而变化,文字随着情感的产生而产生,只担心文字不能表达出感情,哪里有什么直露呢?况且《离骚》气氛怨恨到极点,明白唾骂,哪里有所说的怨而不过份呢?穷困愁苦的时候,痛哭流泪,语言颠倒反复,无暇顾及,这种哀怨不满,哪里有不伤心难过的呢(意思是情之所至,不可能还能有意克制、控制住自己的情绪,不过分伤痛。这是儒家中庸诗教的原则)?况且不同的地方干燥潮湿的情况就不一样,不同秉性的人会有刚强柔和的性格的不同,至于那刚劲朴质而多怨愤,严厉急躁而直白,这叫做楚人的风格,又有什么疑义的呢! 

叙小修诗相关古诗词

  • ·古诗《游东山记》--  文言文《游东山记》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洪武乙亥,余客武昌。武昌蒋隐溪先生,始吾庐陵人,年已八十余,好道家书。其子立恭,兼治儒术,能诗。皆意度阔略。然深自晦匿,不妄交游,独与余相得也。   是岁三月朔,余三人者,携童子四五人,载酒肴出游。隐溪乘小肩舆,余与立恭徒步。天未明,东行,过洪山寺二里许,折北,穿小径可十里,度松林,涉涧。涧水澄澈,深处可浮小舟。傍有盘石,容坐十数...
  • ·古诗《照玄上人诗集序》--  文言文《照玄上人诗集序》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予初来杭时,求士于郑希道先生。先生为余言,照玄上人之为诗,雄俊峭拔,近世之以能诗名者,莫之先也。余素知郑君善鉴而言不过,心常怀之。及访于杭人,无能言上人之能诗者,心窃怪之。及余徙居白塔之下,而上人乃住持万松岭之寿宁寺,于是始得遍观其所为诗。盖浩如奔涛,森如武库,峭如苍松之栖县崖,凛乎其不可攀也。而忧世感时之情...
  • ·古诗《穷鬼传》--  文言文《穷鬼传》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穷鬼者,不知所自起。唐元和中,始依昌黎韩愈。愈久与之居,不堪也。为文逐之,不去,反骂愈。愈死,无所归。流落人间,求人如韩愈者从之,不得。   阅九百余年,闻江淮之间有被褐先生,其人,韩愈流也,乃不介而谒先生于家。曰:“我故韩愈氏客也,窃闻先生之高义,愿托于门下,敢有以报先生。”先生避席却行大惊女来将奈何麾之去曰子...
  • ·古诗《与崔群书》--  文言文《与崔群书》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仆自少至今,从事于往还朋友间,一十七年矣,其相与如骨肉兄弟者,亦且不少,或以事同,或以艺取,或慕其一善,或以其久故,或初不甚知,而与之已密,其后无大恶,因不复决舍;叁甚厶虽不堂入主善,而士己已星,虽欲悔之不可。凡诸浅者,固不足道,深者止如此!至于心所仰服,考之言行,而无瑕尤,窥之间奥①,而不见畛域②,明白淳粹,辉光日新者,惟吾崔君一人。 ...
  • ·古诗《送秦少章赴临安薄序》--  文言文《送秦少章赴临安薄序》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诗》不云乎:“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夫物不受变,则材不成,人不涉难,则智不明季秋之月,天地始肃,寒气欲至方是时,天地之间,凡植物出于春夏雨露之余,华泽充溢,支节美茂及繁霜夜零,旦起而视之,如战败之军,卷旗弃鼓,裹创而驰,吏士无人色,岂特如是而已于是天地闭塞而成冬,则摧败拉毁之者过半,为变亦...
  • ·古诗《齐州泺源石桥记》--  文言文《齐州泺源石桥记》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泺水之源,发于城之西南山下,北流为瑝,其浅可揭。城之西门,跨而为桥。自京师走海上者,皆道于其上。每岁霖雨,南山水潦暴作,汇于城下,桥不能支,辄败。熙宁六年,七月不雨,明年夏六月乃雨,淫潦继作,桥遂大坏。知历城施君辩言于府曰:“水岁为桥害,请为石桥,以纾其役。距城之东十五里,有废河败堰焉,其弃石铁可取以为用。”...
  • ·古诗《宋太祖怕史官》--  文言文《宋太祖怕史官》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宋太祖尝弹雀于后苑,有群臣称有急事请见,太祖亟见之,其所奏乃常事耳。上怒,诘其故,对曰:“臣以为尚急于弹雀。”上愈怒,举柱斧柄撞其口,堕两齿。其人徐俯拾齿置怀中。上骂曰:“汝怀齿,欲讼我耶!”对曰:“臣不能讼陛下,然自当有史官书之。”上既惧又悦,赐金帛慰劳之。   【注释】   1,乃:却  ...
  • ·古诗《辋川图记》--  文言文《辋川图记》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是图唐宋金源诸画谱皆有,评识者谓惟李伯时山庄可以比之,盖维平生得意画也。癸酉之春,予得观之。唐史暨维集之所谓“竹馆”“柳浪”等皆可考,其一人与之对谈或泛舟者疑裴迪也。江山雄胜,草木润秀,使人徘徊抚卷而忘掩,浩然有结庐终焉之想,而不知秦之非吾土也。物之移人,观者如是。而彼方以是自嬉者,固宜疲...
  • ·古诗《叙小修诗》--  文言文《叙小修诗》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弟小修诗,散逸者多矣,存者仅此耳。余惧其复逸也,故刻之。弟少也慧,十岁馀即着《黄山》、《雪》二赋,几五千馀言,虽不大佳,然刻画饤饾,傅以相如、太冲之法,视今之文士矜重以垂不朽者,无以异也。然弟自厌薄之,弃去。顾独喜读老子、庄周、列御寇诸家言,皆自作注疏,多言外趣,旁及西方之书、教外之语备极研究。既长,胆量愈廓,识见愈朗
  • ·古诗《景公游于寿宫》--  文言文《景公游于寿宫》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景公游于寿宫,睹长年负薪者,面有饥色。公悲之,喟然叹曰:“令吏养之!”   晏子曰:“臣闻之,乐贤而哀不肖,守国之本也。君爱老而恩无所不逮治国之本也。”   公笑,有喜色。晏子曰:“圣王见贤以乐贤,见不肖以哀不肖。今请求老弱之不养,鳏寡之无室者,论⒄而共秩焉。”   公曰:“诺。&rdqu...
  • ·古诗《王何必曰利》--  文言文《王何必曰利》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员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 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土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万取千焉,千取百焉...
  • ·古诗《仲兄字文甫说》--  文言文《仲兄字文甫说》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淘读《易》至《涣》之六四曰:“涣其群,元吉。”曰:“嗟夫!群者,圣人所欲涣以混一天下者也。盖余仲兄名涣,而字公群,则是以圣人之所欲解散涤荡者以自命也,而可乎?”他日以告,兄曰:“子可无为我易之?”淘曰:“唯。”既而曰:“请以文甫易之,如何?”   且兄尝见夫水与风乎?油...
  • ·古诗《范文正公文集序》--  文言文《范文正公文集序》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庆历三年,轼始总角,入乡校,士有自京师来者,以鲁人石守道所作《庆历圣德诗》示乡先生。轼从旁窥观,则能诵习其辞,问先生以所颂十一人者何人也?先生曰:“童子何用知之?”轼曰:“此天人也耶,则不敢知;若亦人耳,何为其不可!”先生奇轼言,尽以告之,且曰:“韩、范、富、欧阳,此四人者,人杰也。”时虽...
  • ·古诗《游虞山记》--  文言文《游虞山记》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虞山去吴城才百里,屡欲游,未果。辛丑秋,将之江阴,舟行山下,望剑门入云际,未及登。丙午春,复如江阴,泊舟山麓,入吾谷,榜人①诡云:“距剑门二十里。”仍未及登。   壬子正月八日,偕张子少弋、叶生中理往游,宿陶氏。明晨,天欲雨,客无意往,余已治筇屐,不能阻。自城北沿缘六七里,入破山寺,唐常建咏诗处,今潭名空心,取诗中意也。遂...
  • ·古诗《骆谷晚望·秦川如画渭如丝》--  《骆谷晚望·秦川如画渭如丝》作者为唐朝文学家韩琮。其古诗全文如下:   秦川如画渭如丝,去国还家一望时。   公子王孙莫来好,岭花多是断肠枝。   【注释】   ⑴骆谷:在陕西周至西南,谷长四百余里,为关中通汉中的交通孔道,是一处军事要隘。   ⑵川:平川。秦川:指秦岭以北古秦地,即今陕西中部,渭水流域大平原。渭:一作“柳”。   ⑶还家;一作“还乡”。   ⑷&ldquo...
  • ·古诗《东轩记》--  文言文《东轩记》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   【前言】   《东轩记》作者苏辙,作于1080年(宋神宗元丰三年)春,当时其兄长苏东坡贬谪湖北黄州任团练副使,苏辙因坐牵连被贬往江西筠州(今高安县)。正逢洪水,遂借部使者府开辟“东轩”,作为休息处。苏辙此时失意与,借笔以抒发。   【原文】   余既以罪谪监筠州盐酒税,未至,大雨,筠水泛滥,没南市,登北岸,败刺史府门。盐酒税治舍,俯江之...
  • ·古诗《秋日酬王昭仪》--  《秋日酬王昭仪》作者为宋朝文学家汪元量。其古诗全文如下:   愁到浓时酒自斟,挑灯看剑泪痕深。   黄金台愧少知己,碧玉调将空好音。   万叶秋风孤馆梦,一灯夜雨故乡心。   庭前昨夜梧桐雨,劲气萧萧入短襟。   【前言】   《秋日酬王昭仪》是宋代诗人汪元量的作品,全诗共五十六个字,此诗多撷前人语词入诗,却能一如己出,凄切悲凉不稍减。挑灯看剑、孤馆梦、故乡心、梧桐雨,各种积淀深厚的意...
  • ·古诗《叙小修诗》--  文言文《叙小修诗》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弟小修诗,散逸者多矣,存者仅此耳。余惧其复逸也,故刻之。弟少也慧,十岁馀即着《黄山》、《雪》二赋,几五千馀言,虽不大佳,然刻画饤饾,傅以相如、太冲之法,视今之文士矜重以垂不朽者,无以异也。然弟自厌薄之,弃去。顾独喜读老子、庄周、列御寇诸家言,皆自作注疏,多言外趣,旁及西方之书、教外之语备极研究。既长,胆量愈廓,识见愈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