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囚论

  文言文《纵囚论》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
  【前言】
  《纵囚论》是唐宋八大家欧阳修的一篇史论文章。文章评论唐太宗李世民的假释死刑囚犯,犯人被释归家后又全部按时返回,从而赦免他们的史实。
  【原文】
  信义行于君子,而刑戮施于小人。刑入于死者,乃罪大恶极,此又小人之尤甚者也。宁以义死,不苟幸生,而视死如归,此又君子之尤难者也。方唐太宗之六年,录大辟囚三百余人,纵使还家,约其自归以就死。是以君子之难能,期小人之尤者以必能也。其囚及期,而卒自归无后者。是君子之所难,而小人之所易也。此岂近于人情哉?
  或曰:罪大恶极,诚小人矣;及施恩德以临之,可使变而为君子。盖恩德入人之深,而移人之速,有如是者矣。曰:太宗之为此,所以求此名也。然安知夫纵之去也,不意其必来以冀免,所以纵之乎?又安知夫被纵而去也,不意其自归而必获免,所以复来乎?夫意其必来而纵之,是上贼下之情也;意其必免而复来,是下贼上之心也。吾见上下交相贼以成此名也,乌有所谓施恩德与夫知信义者哉?不然,太宗施德于天下,于兹六年矣,不能使小人不为极恶大罪,而一日之恩,能使视死如归,而存信义。此又不通之论也!
  然则何为而可?曰:纵而来归,杀之无赦。而又纵之,而又来,则可知为恩德之致尔。然此必无之事也。若夫纵而来归而赦之,可偶一为之尔。若屡为之,则杀人者皆不死。是可为天下之常法乎?不可为常者,其圣人之法乎?是以尧、舜、三王之治,必本于人情,不立异以为高,不逆情以干誉。
  【注释】
  ①刑戮:刑罚或处死。
  ②苟:只图眼前。
  ③唐太宗之六年:632年(唐太宗贞观六年)。唐太宗是中国历史上有一定作为的皇帝,他在位年间,国势强大,社会较安定,史称“贞观之治”。
  ④大辟:死刑。辟,法。刑法。大辟意为最重的刑罚。
  ⑤罪大恶极:罪恶大到了极点。
  ⑥意:估计。
  ⑦冀免:希望赦免。
  ⑧贼:用作动词,窃,私下行动,引申为窥测。
  ⑨三王:指夏禹、商汤、周文王和周武王。他们都是儒家崇拜的古代的明君。
  ⑩干誉:求取名誉。
  【翻译】
  信义可以在君子中施行,而种种刑罚则在小人中施行。判刑列入死刑的人,是罪大恶极的,又是小人中特别坏的人。宁愿为正义而死,不愿意苟且贪生,而视死如归,这在君子中也是很难做到的。在唐太宗即位后第六年时,把判处死刑的犯人三百余人登记在册,放他们回家,约定好到期自动回来接受死刑。这是君子都难以做到的事,而希望小人中最坏的人能做到自然更难。到了规定的时间,那些囚犯自动回来而没有延误。这是君子难以做到的,而小人却很容易地做到了。这难道近于人情吗?
  有人说:罪大恶极,确实是小人了;如果对他们采取恩德感化的手段,就可以使他们变为君子。恩德感化愈深入人心,人的转变速度就愈快,有过这样的事。我说:唐太宗之所以这样做,就是为了得到这种名声。可是怎么会知道他在放回囚犯时,没有料到他们一定会回来希望可以赦免自己的死罪,所以才放回他们呢?又怎么会知道那些被放回的囚犯,没有料到他们自动回来就一定会被赦免自己的死罪,这才又回来呢?料想到囚犯一定会回来这才放他们回家,这是唐太宗从上Www.slkj.orG面窥测到下面囚犯的内心想法;料想到一定会被赦免死罪这才回来,这是下面的囚犯在窥测上面的皇帝的内心想法。我从中看到的是上下互相窥测对方的内心想法才形成了这种名声,哪里还有皇帝采取恩德感化的办法和囚犯遵守信义的事呢?不然的话,唐太宗在全国施行恩德感化的办法,到这时已经六年了,却不能让小人不犯极恶大罪,只凭一天的恩德感化,就能使囚犯视死如归,而且坚守信义。这是一种说不通的观点啊!
  那么应该怎么去做才可以呢?我说:对放回家去而又回来的囚犯,杀了他而不能赦免。然后再放出一批囚犯,他们又回来了,这样才可以知道是被恩德感化所致。然而这必定是不可能的事。如果对放出的囚犯在他们回来后就赦免了死罪,可以偶尔做一次。如果总是这样去做,那么杀人犯都不会被处死。这可以作为国家的常法吗?不能作为国家的常法。这难道能说是圣人之法吗?所以说,尧、舜、三王治理国家,必定以合乎人情为标准,不以标新立异为高明,不能违背情理来博取自己的名誉。 

纵囚论相关古诗词

  • ·古诗《子产论尹何为邑》--  文言文《子产论尹何为邑》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子皮欲使尹何为邑。子产曰:“少,未知可否。”子皮曰:“愿,吾爱之,不吾叛也。使夫往而学焉,夫亦愈知治矣。”子产曰;“不可。人之爱人,求利之也。今吾子爱人则以政。犹未能操刀而使割也,其伤实多。子之爱人,伤之而已,其谁敢求爱于子?子于郑国,栋也。栋折榱崩,侨将厌焉,敢不尽言?子有美锦,不使人学制...
  • ·古诗《信陵君杀晋鄙》--  “信陵君杀晋鄙”出自文言文《唐雎说信陵君》,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信陵君杀晋鄙,救邯郸,破秦人,存赵国,赵王自郊迎。唐雎谓信陵君曰:“臣闻之曰:事有不可知者,有不可不知者;有不可忘者,有不可不忘者。”信陵君曰:“何谓也?”对曰:“人之憎我也,不可不知也;吾憎人也,不可得而知也。人之有德于我也,不可忘也;吾有德于人也,不可不忘也。今君杀晋鄙,救邯郸,破秦...
  • ·古诗《送杨真序》--  文言文《送杨真序》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予尝有幽忧之疾,退而闲居,不能治也。既而学琴于友人孙道滋,受宫声数引,久而乐之,不知其疾之在体也。夫疾,生乎忧者也。药之毒者,能攻其疾之聚,不若声之至者,能和其心之所不平。心而平,不和者和,则疾之忘也宜哉。   夫琴之为技小矣,及其至也,大者为宫,细者为羽,操弦骤作,忽然变之,急者凄然以促,缓者舒然以和,如崩崖裂石、高山出泉,而风...
  • ·古诗《顾荣在洛阳》--  “顾荣在洛阳”出自文言文《顾荣施炙》,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顾荣在洛阳,尝应人请,觉行炙人有欲炙之色,因辍己施焉。同坐嗤之,荣曰:“岂有终日执之,而不知其味者乎?”后遭乱渡江,每经危急,常有一人左右己,问其所以,乃受炙人也。   【翻译】   顾荣在洛阳的时候,曾经应人邀请赴宴,发现端烤肉的仆人显露出想吃烤肉的神情,于是就停下吃肉,把自己那一份给了他。同座的人都...
  • ·古诗《老虎之死》--  文言文《老虎之死》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兽有猱,小而善缘,利爪。虎首痒,辄使猱爬搔之不休。不休,成穴,虎殊快,不觉也。猱徐取其脑啖之,而汰其余以奉虎,曰:“余偶有所获腥,不敢私,以献左右。”虎曰:“忠哉猱也,爱我而忘其口腹。”啖已,又弗觉也。久而虎脑空,痛发。迹猱,猱则已走避高木,虎跳踉大吼乃死。   【注释】   猱:古书上说的一种猴。   善:善于...
  • ·古诗《治生之道,莫尚乎勤》--  “治生之道,莫尚乎勤”出自文言文《勤训》,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治生之道,莫尚乎勤。故邵子云:“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岁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言虽近而旨则远矣。   无如人之常情,恶劳而好逸:甘食偷衣,玩日憩岁。以之为农,则不能深耕而易耨;以之为工,则不能计日而效功;以之为商,则不能乘时而趋利;以之为士,则不能笃志而立行;徒然食息于天地间,是一蠹耳!   夫天地之...
  • ·古诗《勤训》--  文言文《勤训》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治生之道,莫尚乎勤。故邵子云:“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岁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言虽近而旨则远矣。   无如人之常情,恶劳而好逸:甘食偷衣,玩日憩岁。以之为农,则不能深耕而易耨;以之为工,则不能计日而效功;以之为商,则不能乘时而趋利;以之为士,则不能笃志而立行;徒然食息于天地间,是一蠹耳!   夫天地之化,日新则不敝,故户...
  • ·古诗《唐太宗谓房玄龄曰》--  “唐太宗谓房玄龄曰”出自文言文《为人大须学问》,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唐)太宗谓房玄龄曰:“为人大须学问。朕向为群凶未定,东西征讨,躬亲戎事,不暇读书。比来四海安静,身处殿堂,不能自执书卷,使人读而听之。君臣父子,政教之道,共在书内。古人云:‘不学,墙面,莅事惟烦。’不徒言也。却思少小时行事,大觉非也。”   【翻译】   唐太宗对房玄龄说:“做...
  • ·古诗《纵囚论》--  文言文《纵囚论》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   【前言】   《纵囚论》是唐宋八大家欧阳修的一篇史论文章。文章评论唐太宗李世民的假释死刑囚犯,犯人被释归家后又全部按时返回,从而赦免他们的史实。   【原文】   信义行于君子,而刑戮施于小人。刑入于死者,乃罪大恶极,此又小人之尤甚者也。宁以义死,不苟幸生,而视死如归,此又君子之尤难者也。方唐太宗之六年,录大辟囚三百余人,纵
  • ·古诗《武昌九曲亭记》--  文言文《武昌九曲亭记》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子瞻迁于齐安,庐于江上。 齐安无名山,而江之南武昌诸山,陂陁蔓延,涧谷深密,中有浮图精舍,西曰西山,东曰寒溪。依山临壑,隐蔽松枥,萧然绝俗,车马之迹不至。每风止日出,江水伏息,子瞻杖策载酒,乘渔舟,乱流而南。山中有二三子,好客而喜游。闻子瞻至,幅巾迎笑,相携徜徉而上。穷山之深,力极而息,扫叶席草,酌酒相劳。意适忘反,往往留宿于...
  • ·古诗《龙渊义塾记》--  文言文《龙渊义塾记》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至正十三年九月某甲子,括苍章君溢,新建龙渊义塾成。   龙渊即龙泉,避唐讳更以今名。相传其地即欧冶子铸剑处,至今有水号剑溪焉。山深而川阻,与通都大邑相去远或二三百里,虽至近亦且半之,乡闾之子弟无所于学。章君之先世尝以为病,谋创桂山、仙岩两书院,以无恒产,未几而而皆废。章君深忧之,与诸子计曰:“无田是无塾也,其...
  • ·古诗《芮伯献马贾祸》--  文言文《芮伯献马贾祸》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周厉王使芮伯帅师伐戎,得良马焉,将以献于王。芮季曰:“不如捐之。王欲无厌,而多信人之言。今以师归而献马焉,王之左右必以子获为不止一马,而皆求于子。子无以应之,则将哓于王,王必信之,是贾祸也。”弗听,卒献之。   荣夷公果使求焉,弗得,遂谮诸王,曰:“伯也隐。”王怒逐芮伯。   君子谓芮伯亦有罪焉:尔...
  • ·古诗《薛奎识范镇》--  文言文《薛奎识范镇》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范镇字景仁,成都华阳人。薛奎〔kuí〕守蜀,一见爱之,绾于府舍,俾与子弟讲学。镇益自谦退,每行步趋府门,逾年,人不知其为帅客也。及还朝,载以俱。有问奎入蜀何所得,曰:“得一伟人,当以文学名世。”宋庠兄弟见其文,自谓弗及,与为布衣交。   【注释】   1范镇:宋朝人   2守:太守,官职名   3爱:赏识   4绾〔wǎn...
  • ·古诗《阳桥与鲂》--  文言文《阳桥与鲂》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子贱为单父宰,过于阳昼,曰:“子亦有以送仆乎?”阳昼曰:“吾少也贱,不知治民之术,有钓道二焉,请以送子。”子贱曰:“钓道奈何?”阳昼曰:“夫扱纶错饵,迎而吸之者,‘阳桥’也;其为鱼,薄而不美。若存若亡,若食若不食者鲂也;其为鱼也,博而厚味。”宓子贱曰:“善!”   未至单...
  • ·古诗《申甫传》--  文言文《申甫传》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申甫,云南人,任侠有口辨。为童子时,常系鼠媐于途。有道人过之,教甫为戏。遂命拾道旁瓦石,四布于地,投鼠其中,鼠数奔突不能出。已而诱狸至,狸欲取鼠,亦讫不能入,狸鼠相拒者良久。道人乃耳语甫曰:“此所谓八阵图也,童子亦欲学之乎?”甫时尚幼,不解其语,即应曰:“不愿也。”道人遂去。   明天启初,甫方为浮屠,往来河...
  • ·古诗《蔡文姬求情》--  文言文《蔡文姬求情》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董祀为屯田都尉,犯法当死。文姬③诣曹操请之。时公卿、名士及远方使驿坐者满堂。操谓宾客日:“蔡伯喈女在外,今为诸君见之。”及文姬进,蓬首徒行,叩头请罪,音辞清辩,旨甚酸哀,众皆为改容。操日:“诚实相矜,然文状已去,奈何?”文姬曰:“明公厩马万匹,虎士成林,何惜疾足一骑,而济垂死之命乎!”操感...
  • ·古诗《班昭续汉书》--  文言文《班昭续汉书》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扶风曹世叔妻者,同郡班彪之女也,名昭,字惠班。博学高才。世叔早卒,有节行法度。兄固着《汉书》,其八表及天文志未及竞而卒。和帝诏昭就东观藏书阁踵而成之。帝数召入宫,令皇后诸贵人师事焉,号曰“大家”。每有贡献异物,辄诏大家作赋颂。时《汉书》始出,多未能通者,同郡马融伏于阁下,从昭受读。   【注释】   扶...
  • ·古诗《纵囚论》--  文言文《纵囚论》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   【前言】   《纵囚论》是唐宋八大家欧阳修的一篇史论文章。文章评论唐太宗李世民的假释死刑囚犯,犯人被释归家后又全部按时返回,从而赦免他们的史实。   【原文】   信义行于君子,而刑戮施于小人。刑入于死者,乃罪大恶极,此又小人之尤甚者也。宁以义死,不苟幸生,而视死如归,此又君子之尤难者也。方唐太宗之六年,录大辟囚三百余人,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