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州宜城县长渠记

  文言文《襄州宜城县长渠记》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荆及康狼,楚之西山也。水出二山之门,东南而流,春秋之世曰鄢水。左丘明传,鲁桓公十有三年,楚屈瑕伐罗,及鄢,乱次以济是也,其后曰夷水。又其后曰蛮水,郦道元所谓夷水避桓温父名,改曰蛮水是也。秦昭王三十八年,使白起将,攻楚,去鄢百里,立堨,壅是水为渠以灌鄢,遂拔之。鄢入秦,而白起所为渠因不废。引鄢水以灌田,田皆为沃壤,今长渠是也。
  长渠至宋至和二年,久隳不治,而田数苦旱,川饮食者无所取。令孙永曼叔率民田渠下者,理渠之坏塞,遂完故堨。自二月丙午始作,至三月癸未而毕,田之受渠水者,皆复其旧。曼叔又与民为约束,时其蓄泄,而止其侵争,民皆以为宜也。
  盖鄢水之出西山,初弃于无用,及白起资以祸楚,而后世顾赖其利。溉田三千余顷,至今千有余年,而曼叔又举众力而复之,使并渠之民,足食而甘饮,其余粟散于四方。盖水出于西山诸谷者其源广,而流于东南者其势下,至今千有余年,而山川高下之形势无改,故曼叔得因其故迹,兴于既废。使水之源流,与地之高下,一有易于古,则曼叔虽力,亦莫能复也。
  初,曼叔之复此渠,白其事于知襄州事张瓖唐公。公听之不疑,沮止者不用,故曼叔能以有成。则渠之复,自夫二人者也。方二人者之有为,盖将任其职,非有求于世也。及其后言渠堨者蜂出,然其心盖或有求,故多诡而少实,独长渠之利较然,而二人者之志愈明也。
  熙宁六年,余为襄州,过京师,曼叔时为开封,访余于东门,为余道长渠之事,而诿余以考其约束之废举。予至而问焉,民皆以谓贤君之约束,相与守之,传数十年如其初也。而是秋大旱,独长渠之田无害也。夫宜知其山川与民之利害者,皆为州者之任,故予不得不书以告后之人,而又使之知夫作之所以始也。八月丁丑曾巩记。
  【翻译】
  荆山和康狼山,是楚地西部的山。发源于这两座山中间、向东南方流去的一条河,春秋时叫鄢水。根据左丘明的历史记载,鲁桓公13年,楚国屈瑕攻打罗国,到鄢邑时,军队乱了阵脚而渡过的那条河,后来改称夷水。再后来又称为蛮水,就是郦道元所说的夷水因避桓温父亲的名讳,改称蛮水的那条河。秦昭王三十八年,派白起带兵,攻打楚国,在距离鄢一百里的地方,高堆泥土,堵此河为渠来淹灌鄢邑,于是攻下了楚国。鄢邑归入秦国,白起所筑的渠因而不废。引鄢水来浇灌田地,使田地都成为沃土,这就是现在的长渠。
  长渠到了宋至和二年,毁坏不修已经很久了,而农田屡遭大旱,靠河饮水的人们无从取水。县令孙永(曼叔)带领在长渠下种田的百姓,疏通长渠毁坏阻塞之处,最终修好了旧时的水堰。从二月丙午日开始整修,到三月癸未日完工,受到渠水灌溉的农田,都恢复了旧貌。曼叔又与百姓制定盟约,要适时蓄水排水,禁止相互间侵夺争斗,百姓都认为应当如此。
  鄢水从西山流出,起初人们弃之不用,直到白起利用它来祸害楚国,后世反而依靠它得到好处。灌溉农田三千余顷,到如今已有一千多年了,曼叔又发动百姓协力修复了它,使渠两旁的人们饮食充足,那些多余的粮食分送到四方。因为渠水出于西山的许多山谷,水源丰富,而流到东南时地势渐低,至今一千多年,山川高下的形貌地势并未改变,所以曼叔能根据故迹,把已废的长渠修复。如果水的源流与地势的高低一旦改了古貌,那么,曼叔即使用尽力气也不可能使长渠恢复。
  当初,曼叔准备修复长渠时,曾把此事向襄州知州张瓖唐公禀告。张公听任他,毫不猜忌,对于那些阻挠者的话不予采纳,所以曼叔得以成功。这样看来,长渠的修复是由于这两人之力啊!当两人做这件事的时候,他们想到的是要尽到自己的职责,并未想到有求于当世。到后来,谈论筑渠造堰的人纷纷出来,但他们的心里或有所求,所以是欺世的多,务实的少,唯有长渠之利十分明显,因而两人的志向也就愈加WWW.SLKJ.ORg明白了。
  熙宁六年,我移任襄州,路过京城,曼叔当时在开封任职,到东门来拜访我,对我说起有关长渠的事,还委托我考查当时与百姓的盟约是否遵守执行。我到襄州后就查问这件事,百姓都认为这是贤君制定的盟约,大家相约共同遵守,传了几十年一如当初。这一年秋天大旱,只有受到长渠灌溉的农田没有遭害。应该懂得山川对于人们的利害关系,那都是州官的责任,所以我不得不写下来告诉后来的人,而且又让他们知道修复长渠这件事开始的原因。八月丁丑曾巩记。 

襄州宜城县长渠记相关古诗词

  • ·古诗《书田生诗文后》--  文言文《书田生诗文后》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田生之文,稍融会六经,及先秦诸子诸史,尤契者蒙叟、贾长沙也。姑为近格,乃兼并昌黎、大苏,亦用其髓,弃其皮耳。师心纵横,不傍门户,故了无痕凿可指。诗亦无不可模者,而亦无一模也。此语良不诳。以世无知者,故其语亢而自高,犯贤人之病。噫,无怪也。   【翻译】   田生的文章,稍稍融合六经,以及先秦诸子与各种史籍,而最相投合的...
  • ·古诗《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  “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出自文言文《治国之道》,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奚以知其然也?民富则安乡重家,安乡重家则敬上畏罪,敬上畏罪则易治也。民贫则危乡轻家,危乡轻家则敢凌上犯禁,凌上犯禁则难治也。故治国常富,而乱国常贫。是以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   昔者,七十九代之君,法制不一,号令不同,然俱王天下者,何也?必国富而...
  • ·古诗《治国之道》--  文言文《治国之道》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奚以知其然也?民富则安乡重家,安乡重家则敬上畏罪,敬上畏罪则易治也。民贫则危乡轻家,危乡轻家则敢凌上犯禁,凌上犯禁则难治也。故治国常富,而乱国常贫。是以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   昔者,七十九代之君,法制不一,号令不同,然俱王天下者,何也?必国富而粟多也。夫富国多粟...
  • ·古诗《明帝说日》--  文言文《明帝说日》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晋明帝数岁,坐元帝膝上。有人从长安来,元帝问洛下消息,潸然流涕。明帝问:“何以致泣?”,具以东渡意告之。因问明帝:“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答曰:“日远。不闻仁从日边来,居然可知。”元帝异之。明日,集群臣宴会,告以此意,更重问之。乃答曰:“日近。”元帝失色,曰:“尔何故异昨日之...
  • ·古诗《窃盗未获》--  文言文《窃盗未获》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秦破赵于长平,坑众四十万,遂以兵围邯郸。诸侯救兵列壁而不敢前,邯郸垂亡。平原君无以为策,家居愁坐,顾府吏而问曰:“相府有何未了公事?”吏未及对,新垣衍在坐,应声曰:“唯城外一火窃盗未获尔。”   【注释】   ①长平:今山西高平县西北。   ②坑:活埋。   ③邯郸:赵国都城。   ④列壁:陈兵营垒,坐观双方...
  • ·古诗《前辈勤学》--  文言文《前辈勤学》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胡澹庵见杨龟山,龟山举两肘示之,曰:“吾此肘不离案三十年,然后于道有进。”   张无垢谪横浦,寓城西宝界寺。其寝室有短窗,每日昧爽,辄执书立窗下,就明而读,如是者十四年。洎北归,窗下石上,双趺之迹隐然,至今犹存。   前辈为学勤苦如此。然龟山盖少年事,无垢乃晚年,尤难也。   【注释】   ①胡澹庵:北宋官员。   ②...
  • ·古诗《瑞鹤仙·湿云粘雁影》--  《瑞鹤仙·湿云粘雁影》出自宋词三百首,其作者为宋朝文学家陆睿。其古诗全文如下:   湿云粘雁影,望征路,愁迷离绪难整。千金买光景,但疏钟催晓,乱鸦啼暝。花悰暗省,许多情,相逢梦境。便行云都不归来,也合寄将音信。   孤迥,盟鸾心在,跨鹤程高,后期无准。情丝待剪,翻惹得旧时恨。怕天教何处,参差双燕,还染残朱剩粉。对菱花与说相思,看谁瘦损。   【前言】   《瑞鹤仙·湿云粘雁影》是宋...
  • ·古诗《阎百诗天质奇钝》--  文言文《阎百诗天质奇钝》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百诗先生为清朝经学大师,记诵精博,而其天质实奇钝。幼受书,读百遍,始略上口。性又善病,母禁之读,遂暗记不复出声。如是者十年。一日,自觉豁然,再观旧所研究本,了无疑滞,盖积苦精力之应也。世之以下愚自诿,或托词因病废学者,观于先生,愧可知已。   【注释】   国朝:指清朝。经学大师:把儒家经典作为研究对象的大学问家。  ...
  • ·古诗《襄州宜城县长渠记》--  文言文《襄州宜城县长渠记》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荆及康狼,楚之西山也。水出二山之门,东南而流,春秋之世曰鄢水。左丘明传,鲁桓公十有三年,楚屈瑕伐罗,及鄢,乱次以济是也,其后曰夷水。又其后曰蛮水,郦道元所谓夷水避桓温父名,改曰蛮水是也。秦昭王三十八年,使白起将,攻楚,去鄢百里,立堨,壅是水为渠以灌鄢,遂拔之。鄢入秦,而白起所为渠因不废。引鄢水以灌田,田皆为沃壤,今长
  • ·古诗《游凌云图记》--  文言文《游凌云图记》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南方故山水之奥区,而巴蜀峨眉尤为怪伟奇绝,昔苏子瞻浮云轩冕,而愿得出守汉嘉,以为凌云之游。古之杰魁之士,其纵恣徜徉而不可羁縻以事者,类如此欤!   吾友卢君抱孙以进士令蜀之洪雅,地小而僻,政简而明,民安其俗,从容就理。于是携童幼,挈壶觞,逶迤而来,攀援以登,坐于崇岗积石之间,超然远瞩,邈然澄思,飘飘乎遗世之怀,浩浩乎如在三古之...
  • ·古诗《送吴筱轩军门序》--  文言文《送吴筱轩军门序》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光绪六年,国家以索取伊犁地,再遣使至俄罗斯。议未决,于是征调劲旅,分布诸边为备,命宿将统之。而山东登、莱、青诸郡,三面阻海,其燕台尤当番舶往来要隘。有诏命山东巡抚周公督办山东军务,而以浙江提督吴公副焉。   吴公于时方留防江南,且行,谓裕钊:“吾实驽下,不任是。又始至,人与地不相习,吾之心实惴惴焉。吾早夜以...
  • ·古诗《与薛寿鱼书》--  文言文《与薛寿鱼书》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天生一不朽之人,而其子若孙必欲推而纳之于必朽之处,此吾所为悁悁而悲也。夫所谓不朽者,非必周、孔而后不朽也。羿之射,秋之奕,俞跗之医,皆可以不朽也。使必待周。孔而后可以不朽,则宇宙间安得有此纷纷之周、孔哉!   子之大夫一瓢先生,医之不朽者也,高年不禄。仆方思辑其梗概以永其人,而不意寄来墓志无一字及医,反托于与陈文...
  • ·古诗《王昭君出汉宫》--  文言文《王昭君出汉宫》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汉元帝宫人既多,乃令画工图之,欲有呼者,辄披图召之。其中常者,皆行货赂。王明君姿容甚丽,志不苟求,工遂毁为其状。后匈奴来和,求美女于汉帝,帝以明君充行。既召,见而惜之,但名字已去,不欲中改,于是遂行。   【注释】   ①宫人:宫女。   ②和:和亲。指异族之间用婚姻关系来保持双方的友好关系。披:翻阅   【翻译】   汉元...
  • ·古诗《董叔攀附权贵》--  文言文《董叔攀附权贵》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董叔将娶于范氏,叔向曰:“范氏富,盍(hé)已乎!”曰:“欲为系援焉。”他日,董祁诉于范献子,曰:“不吾敬也。”献子执而纺于庭之槐。叔向过之.曰:“子盍为我请乎?”叔向曰:“求系得系矣,求援得援矣,欲而得之,又何请乎?”   【注释】   ①范氏:晋国正卿范宣子的女儿范...
  • ·古诗《及之而后知》--  文言文《及之而后知》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及之而后知,履之而后艰,乌有不行而能知者乎?披五岳之图,以为知山,不如樵夫之一足;谈沧溟之广以为知海,不如估客之一瞥;疏八珍之谱以为知味,不如庖丁之一啜。   【注释】   及:接触。   履:执行,实行。   艰:艰难。   乌有:哪有。   披:翻阅。   五岳:又作五岳,是五大名山的总称。   一足:走一步。   沧溟:沧海。   估客:此...
  • ·古诗《及之而后知,履之而后艰》--  “及之而后知,履之而后艰”出自文言文《及之而后知》,其含义如下:   【原文】   及之而后知,履之而后艰,乌有不行而能知者乎?披五岳之图,以为知山,不如樵夫之一足;谈沧溟之广以为知海,不如估客之一瞥;疏八珍之谱以为知味,不如庖丁之一啜。   【翻译】   接触了实际后才知道真相,亲自实践后才知道困难,哪有不实践就能够知道的呢?翻阅五岳的地图,以为了解山了,实际不如打柴的人上山走一步;谈...
  • ·古诗《自见之谓明》--  文言文《自见之谓明》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楚庄王欲伐越,庄子谏曰:‘王之伐越何也?’曰:‘政乱兵弱。’庄子曰:‘臣患智之如目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王之兵自败于秦、晋,丧地数百里,此兵之弱也;庄硚为盗于境内,而吏不能禁,此政之乱也。王之弱乱,非越王之下也,而欲伐越,此智之如目也。’王乃止。故知之难,不在见人,在自见...
  • ·古诗《襄州宜城县长渠记》--  文言文《襄州宜城县长渠记》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荆及康狼,楚之西山也。水出二山之门,东南而流,春秋之世曰鄢水。左丘明传,鲁桓公十有三年,楚屈瑕伐罗,及鄢,乱次以济是也,其后曰夷水。又其后曰蛮水,郦道元所谓夷水避桓温父名,改曰蛮水是也。秦昭王三十八年,使白起将,攻楚,去鄢百里,立堨,壅是水为渠以灌鄢,遂拔之。鄢入秦,而白起所为渠因不废。引鄢水以灌田,田皆为沃壤,今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