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吞蝗

  文言文《唐太宗吞蝗》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诗文如下:
   【原文】
  贞观二年,京师旱,蝗虫大起。太宗入苑视禾,见蝗虫,掇数枚而咒曰:“人以谷为命,而汝食之,是害于百姓。百姓有过,在予一人,尔其有灵,但当蚀我心,无害百姓。”将吞之,左右遽谏曰:“恐成疾,不可。”太宗曰:“所冀移灾朕躬,何疾之避?”遂吞之。
  【注释】
  1、贞观二年:即公元628年,贞观为唐太宗年号。
  2、京师:京城,国都、长安。
  3、苑:古代帝王游玩、打猎和躬耕的园林。
  4、掇:抓取。
  5、予:唐太宗自称。
  6、遽:马上。
  7、谏:委婉地规劝。
  8、朕:皇帝自称。
  9、躬:身体。
  10、冀:希望。
  11、是:这(是)。
  12、蚀:吞下。
  13、遂:立刻
  14、予一人:古代帝王自称。
  15、咒:批评
  16、作:起,兴起
  17、其:如果
  18、食:吃
  19、谏:谏人
  20、过:罪过
  【翻译】
  贞观二年,京城长安大旱,蝗虫四起。唐太宗进入园子看粮食(损失情况),看到有蝗虫(在禾苗上面),捉了几只念念有词道:“百姓把粮食当作身家性命,而你吃了它,这对百姓有害。百姓有罪,那些罪过全部在我(身上),你如果真的有灵的话,你就吃我的心吧,不要再害百姓了。”将要吞下去。周围的人忙劝道:"恐怕吃了要生病的!不能吃啊!”太宗说道:“我真希望它把给百姓的灾难移给我一个人!为什么要逃避疾病呢?”(说完)马上就把它吞了。
  【赏析】
  本文叙述了唐太宗在蝗灾爆发后,吞食蝗虫的故事。文章主要通过语言描写刻画人物形象。唐太宗见到蝗虫后咒骂蝗虫与百姓夺食,“是害于百姓”,可见他首先想到的是人民,忧虑的是民生。人后又说:“百姓有过,在予一人,尔其有灵,但当蚀我wWw.slKJ.ORg心,无害百姓。”言语之中流露出一个心怀子民的帝王甘愿为人民承担责任的勇气。当左右劝止他吃蝗虫时,他说:“所冀移灾朕躬,何疾避之?”进一步表现了唐太宗愿为人民承载灾难的勇气和坚决消灭蝗虫的决心。

唐太宗吞蝗相关古诗词

  • ·古诗《张孝基仁爱》--  文言文《张孝基仁爱》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诗文如下:   【原文】   许昌士人张孝基,娶同里富人女。富人惟一子,不肖,斥逐去。富人病且死,尽以家财付孝基。孝基与治后事如礼。久之,其子丐于途,孝基见之,恻然谓曰:“汝能灌园乎?”答曰:“如得灌园以就食,何幸!”孝基使灌园。其子稍自力,孝基怪之,复谓曰:“汝能管库乎?”答曰:“得灌园,已出望外,况管库乎?又何幸也。&rdq...
  • ·古诗《猿子》--  文言文《猿子》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诗文如下:   【原文】   武平产猿,猿毛若金丝,闪闪可观。猿子尤奇,性可驯,然不离母。母黠,人不可逮。猎人以毒附矢,伺母间射之。中母,母度不能生,洒乳于树,饮子。洒已,气绝。猎人向猿子鞭母,猿子即悲鸣而下,束手就擒。每夕必寝皮乃安,甚者辄抱皮跳跃而毙。嗟夫!猿子且知有母,不爱其身。况人也耶?世之不孝子孙,其于猿子下矣。   【注释】   1若:好像   2尤:更加  ...
  • ·古诗《于令仪诲人》--  文言文《于令仪诲人》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诗文如下:   【原文】   曹州于令仪者,市井人也,长厚不忤物,晚年家颇丰富。一夕,盗入其室,诸子擒之,乃邻子也。令仪曰:“汝素寡悔,何苦而为盗邪?”曰:“迫于贫耳!”问其所欲,曰:“得十千足以衣食。”如其欲与之。既去,复呼之,盗大恐。谓曰:“汝贫甚,夜负十千以归,恐为人所诘。留之,至明使去。"盗大感愧,卒为良民。乡里称君...
  • ·古诗《鹦鹉灭火》--  文言文《鹦鹉灭火》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诗文如下:   【前言】   《鹦鹉灭火》出自刘义庆的《宣验记》,为宗教故事 据《宣念记》改写。这则寓言赞扬了朋友之间的友谊,体现了鹦鹉注重友情,写出鹦鹉看到朋友受难,虽然以一己之力不能救助朋友,但尽自己最大的力量去帮助朋友的美好品质。   【原文】   有鹦鹉飞集他山,山中禽兽辄相爱重。鹦鹉自念虽乐,不可久也,便去。后数日,山中大火。鹦鹉遥见...
  • ·古诗《小儿不畏虎》--  文言文《小儿不畏虎》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诗文如下:   【前言】   《小儿不畏虎》出自北宋文学家苏轼《东坡全集》,主要讲有个妇人白天将两个小孩留在沙滩上,自己去河边洗衣服。老虎从山上跑来,妇人慌忙潜入水里躲避老虎,两个小孩仍然在沙滩上自在嬉戏。老虎盯着他们看了很久,甚至用头顶触碰他们,想让其中一个(感到)害怕,可是小孩傻乎乎,竟然不知道害怕,老虎一会儿也就离开了。   【原文】  ...
  • ·古诗《一箧磨穴砚》--  文言文《一箧磨穴砚》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诗文如下:   【原文】   古人有学书于人者,自以为艺成,辞而去。师曰:“吾有一箧物,不欲付他人,愿托置于某山下。”其人受之,因其封题不甚密,乃启而视之,皆磨穴之砚也,数十枚,方知师夙用者。顿觉羞愧,及反而学,至精其艺。   【注释】   1、箧:竹箱子。   2、书:书法。   3、于:向。   4、辞:告别。   5、封题:封条与封条上的字。   6、去:离...
  • ·古诗《陈太丘与友期行》--  文言文《陈太丘与友期行》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诗文如下:   【前言】   《陈太丘与友期行》这一章出自刘义庆编写的《世说新语》,这一章记述了陈元方与来客的对话,告诫人们办事要讲诚信,为人要方正。同时赞扬了陈元方维护父亲尊严的责任感和无畏精神。该文被选入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本(人教版)和六年级上册语文课本。   【原文】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
  • ·古诗《王翱秉公》--  文言文《王翱秉公》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诗文如下:   【原文】   王翱一女,嫁于畿辅某官为妻。公夫人甚爱女,每迎女,婿固不遣。恚而语妻曰:“而翁长铨,迁我京职,则汝朝夕侍母;且迁我如振落叶耳,而何吝者?”女寄言于母。夫人一夕置酒,跪白公。公大怒,取案上器击伤夫人,出,驾而宿于朝房,旬乃还第。婿竟不调。   【注释】   ①王翱:明朝人。   ②畿辅:京城附近地区。   ③公:指王翱。   ...
  • ·古诗《唐太宗吞蝗》--  文言文《唐太宗吞蝗》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诗文如下:   【原文】   贞观二年,京师旱,蝗虫大起。太宗入苑视禾,见蝗虫,掇数枚而咒曰:“人以谷为命,而汝食之,是害于百姓。百姓有过,在予一人,尔其有灵,但当蚀我心,无害百姓。”将吞之,左右遽谏曰:“恐成疾,不可。”太宗曰:“所冀移灾朕躬,何疾之避?”遂吞之。   【注释】   1、贞观二年:即公元628年,贞观为唐太宗年号
  • ·古诗《与朱元思书》--  文言文《与朱元思书》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诗文如下:   【前言】   《与朱元思书》是南朝梁文学家吴均所著的一篇著名的山水小品,是吴均写给好友朱元思(一作宋元思,字玉山,生平不详)的信中的一个片段,被视为骈文中写景的精品。该文既用人的感受反衬出山水之美,也抒发了对世俗官场和追求名利之徒的藐视之情,对友人的规劝。含蓄地流露出爱慕美好的大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原文】   ...
  • ·古诗《湖心亭看雪》--  文言文《湖心亭看雪》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诗文如下:   【前言】   《湖心亭看雪》是明末清初文学家张岱的代表作。作者出身仕宦家庭,一生未做官。他继“公安”“竟陵”两派之后,以清淡之笔,写国破家亡之痛,寓情于境,意趣深远,是晚明散文作家中成就较高的“殿军”。文章以精炼的笔墨,记叙了作者自己湖心亭看雪的经过,描绘了所看到的幽静深远、洁白广阔的雪景...
  • ·古诗《昔齐攻鲁,求其岑鼎》--  文言文《昔齐攻鲁,求其岑鼎》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诗文如下:   【原文】   昔齐攻鲁,求其岑鼎鲁侯伪献他鼎而请盟焉。齐侯不信,曰:“若柳季云是,则请受之。”鲁欲使柳季。柳季曰:“君以鼎为国,信者亦臣之国,今欲破臣之国,全君之国,臣所难”鲁侯乃献岑鼎。   【注释】   1、岑鼎:鲁国名鼎的名称。古代把鼎作为立国的重器。   2、柳季:鲁国最诚实而讲信用的人,柳下惠,一称...
  • ·古诗《不怕鬼》--  文言文《不怕鬼》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诗文如下:   【原文】   曹司农竹虚言,其族兄自歙往扬州,途经友人家。时盛夏,延坐书屋,甚轩爽,暮欲下榻其中。友人曰:“是有魅,夜不可居。”曹强居之。夜半,有物自门隙蠕蠕入,薄如夹纸。入室后,渐开展作人形,乃女子也。曹殊不畏。忽披发吐舌作缢鬼状。曹笑曰:“犹是发,但稍乱;犹是舌,但稍长,亦何足畏?”忽自摘其首置案上。曹又笑曰:“...
  • ·古诗《不识自家》--  文言文《不识自家》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诗文如下:   【原文】   曩有愚者,常于户外县履为志。一日出户,及午,忽暴雨。其妻收履。至薄暮,愚者归,不见履,讶曰:“吾家徙乎?”徘徊不进。妻见之,曰:“是汝家,何不入?”愚者曰:“无履,非吾室。”妻曰:“汝何以不识吾?”愚者审视之,乃悟。   【注释】   ⑴曩:从前。   ⑵县:悬挂。   ⑶履:鞋。   ⑷志:标记。   ...
  • ·古诗《承宫樵薪苦学》--  文言文《承宫樵薪苦学》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诗文如下:   【原文】   承宫,琅邪姑幕人。少孤,年八岁,为人牧猪。乡里徐子盛明《春秋》经,授诸生数百人。宫过其庐下,见诸生讲诵,好之,因忘其猪而听经。猪主怪其不还,寻之。见而欲笞之。门下生共禁,乃止,因留宫门下。樵薪执苦,数十年间,遂通其经。   【注释】   1少孤:少,年少;孤,丧父   2明:精通;懂得。   3授:传授;教。   4诸:所有的。   5好:喜欢,爱好...
  • ·古诗《二鹊救友》--  文言文《二鹊救友》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诗文如下:   【原文】   某氏园中,有古木,鹊巢其上,孵雏将出。一日,鹊徊翔其上,悲鸣不已。顷之,有群鹊鸣渐近,集古木上,忽有二鹊对鸣,若相语状,俄而扬去。未几,一鹳横空而来,“咯咯”作声,二鹊亦尾其后。群鹊见而噪,若有所诉。鹳又“咯咯”作声,似允所请。鹳于古木上盘旋三匝,遂俯冲鹊巢,衔一赤蛇吞之。群鹊舞,似庆且谢也。盖二鹊招鹳援友...
  • ·古诗《二翁登泰山》--  文言文《二翁登泰山》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诗文如下:   【前言】   二翁登泰山讲述的是两个年近六十的老翁不以年老而互勉登泰山的故事。表现了一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精神。   【原文】   昔有二翁,同邑而居。甲翁之妻子去乡,唯叟一人而已。一日,叟携酒至乙翁第,二人对酌,不亦乐乎!乙翁曰:“向吾远游冀、雍,然未尝登泰山,君有意同行乎?”甲翁曰:“是山余亦未...
  • ·古诗《唐太宗吞蝗》--  文言文《唐太宗吞蝗》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诗文如下:   【原文】   贞观二年,京师旱,蝗虫大起。太宗入苑视禾,见蝗虫,掇数枚而咒曰:“人以谷为命,而汝食之,是害于百姓。百姓有过,在予一人,尔其有灵,但当蚀我心,无害百姓。”将吞之,左右遽谏曰:“恐成疾,不可。”太宗曰:“所冀移灾朕躬,何疾之避?”遂吞之。   【注释】   1、贞观二年:即公元628年,贞观为唐太宗年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