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叶封弟辨

  《桐叶封弟辨》出自古文观止。其诗文如下:
   【前言】
  《桐叶封弟辨》是唐朝文学家柳宗元的作品。“辨”是一种用于辨析事物的是非真伪而加以判断的论说文体,韩愈的《讳辨》和柳宗元的这篇文章,都是这方面的代表性作品。但此文的重点不在于辨伪,而是围绕重臣应如何辅佐君主这一中心发挥议论。君主随便开了一句玩笑的话,臣子却把它当作金科玉律,绝对地予以服从;作者尖锐地批评了这种荒唐现象,指出“凡王者之德,在行之何若”,对统治者的言行,要看它的客观效果如何,不能拘执盲从。这在君主至高无上的封建时代,是相当大胆的议论。文章论辩反复曲折,波澜起伏,闪耀着深刻的思想光芒。
  【原文】
  古之传者有言:成王以桐叶与小弱弟戏,曰:“以封汝。”周公入贺。王曰:“戏也。”周公曰:“天子不可戏。”乃封小弱弟于唐。
  吾意不然。王之弟当封邪,周公宜以时言于王,不待其戏而贺以成之也。不当封邪,周公乃成其不中之戏,以地以人与小弱者为之主,其得为圣乎?且周公以王之言不可苟焉而已,必从而成之邪?设有不幸,王以桐叶戏妇寺,亦将举而从之乎?凡王者之德,在行之何若。设未得其当,虽十易之不为病;要于其当,不可使易也,而况以其戏乎!若戏而必行之,是周公教王遂过也。
  吾意周公辅成王,宜以道,从容优乐,要归之大中而已,必不逢其失而为之辞。又不当束缚之,驰骤之,使若牛马然,急则败矣。且家人父子尚不能以此自克,况号为君臣者邪!是直小丈夫缺缺者之事,非周公所宜用,故不可信。
  或曰:封唐叔,史佚成之。
  【注释】
  (1)传者:书传。此指《吕氏春秋·重言》和刘向《说苑·君道》所载周公促成桐叶封弟的故事。
  (2)成王:姓姬名诵,西周初期君主,周武王之子,十三岁继承王位,因年幼,由叔父周公摄政。
  (3)小弱弟:指周成王之弟叔虞。
  (4)周公:姓姬名旦,周武王之弟,周朝开国大臣。
  (5)唐:古国名,在今山西省翼城县一带。
  (6)不中之戏:不适当的游戏。
  (7)苟:轻率,随便。
  (8)妇寺:宫中的妃嫔和太监。
  (9)举:指君主的行动。
  (10)病:弊病。
  (11)遂:成。
  (12)道:指思想和行为的规范。
  (13)从容:此指举止言行。优乐:嬉戏,娱乐。
  (14)大中:指适当的道理和方法,不偏于极端。
  (15)辞:解释,掩饰。
  (16)驰骤:指被迫奔跑。
  (17)自克:自我约束。克,克制,约束。
  (18)直:只是,只不过。
  (19)缺缺  (quē):耍小聪明的样子。缺,原文“垂夬”。
  (20)唐叔:即叔虞。
  (21)史佚:周武王时的史官尹佚。史佚促成桐叶封弟的说法,见《史记·晋世家》。
  【翻译】
  古书上记载说:周成王把削成珪形的桐树叶跟小弟弟开玩笑,说:“把它封给你。”周公进去祝贺。成王说:“我是开玩笑的。”周公说:“天子不可以开玩笑。”于是,成王把唐地封给了小弟弟。
  我认为事情不会是这样的,成王的弟弟应该受封的话,周公就应当及时向成王说,不应该等到他开玩笑时才用祝贺的方式来促成它;不应该受封的话,周公竞促成了他那不合适的玩笑,把土地和百姓给予了小弟弟,让他做了君主,周公这样做能算是圣人吗?况且周公只是认为君王说话不能随便罢了,难道一定得要遵从办成这件事吗?假设有这样不幸的事,成王把削成珪形的桐树叶跟妇人和太监开玩笑,周公也会提出来照办吗?
  凡是帝王的德行,在于他的行为怎么样。假设他做得不恰当,即使多次改变它也不算是缺点,关键在于是不是恰当,Www.SLkJ.ORg恰当就使它不能更改,何况是用它来开玩笑的呢!假若开玩笑的话也一定要照办,这就是周公在教成王铸成过错啊,我想周公辅佐成王,应当拿不偏不倚的道理去引导他,使他的举止行动以至玩笑作乐都要符合“中庸”之道就行了,必定不会去逢迎他的过失,为他巧言辩解。又不应该管束成王太严,使他终日忙碌不停,对他像牛马那样,管束太紧太严就要坏事。况且在一家人中父子之间,还不能用这种方法来自我约束,何况名分上是君臣关系呢!这只是小丈夫耍小聪明做的事,不是周公应该采用的方法,所以这种说法不能相信。
  有的史书记载说:“封唐叔的事,是史佚促成的。”
  【鉴赏】
  “桐叶封弟”是流传很久的一个典故。在“君权神授”的谬论横行的时代,君主具有无上的权威,君主的言行被绝对化了。“天子无戏言”、“君叫臣死,臣不敢不死”之类的口头禅就是绝好的说明。作者在本文中虽然批评的是周公,实际上是借题发挥,其主旨是说明对君主的一言一行要从实际效果上来观察,而不应盲从。这种观点无疑是进步的,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民群众的呼声。此文在写作上很有特色。作者首先扼要地介绍了“桐叶封弟”的史料。然后斩钉截铁地亮明了自己的态度:“吾意不然。”接着指出问题的关键在于“当封”或“不当封”,而不在于这是谁的意图。最后提出了周公应该用什么方式来辅佐成王。全文丝丝入扣,有破有立,立论明确,读后令人为之叹服。特别是结尾的“或曰”一句,使全文的论证留有余地,更是耐人寻味。

桐叶封弟辨相关古诗词

  • ·古诗《驳复仇议》--  《驳复仇议》出自古文观止。其诗文如下:   【前言】   《驳复仇议》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一篇驳论性的奏议,批驳初唐陈子昂提出地“既诛且旌”的论点,同时,该文高扬以人为本的光辉思想,对弱者的给予深切同情。文中还深刻阐述了“调”即“和谐”在处理社会矛盾中的重要作用。全文立论清晰,层次分明、富有思想内涵,至今仍有启发。   【原文】   臣伏见天后...
  • ·古诗《柳子厚墓志铭》--  《柳子厚墓志铭》出自古文观止。其诗文如下:   【前言】   《柳子厚墓志铭》是唐代文学家韩愈的一篇散文,题中柳子厚即柳宗元。文章综括柳宗元的家世、生平、交友、文章,着重论述其治理柳州的政绩和文学风义。韩愈赞扬柳宗元的政治才能,称颂其勇于为人,急朋友之难的美德和刻苦自励的精神。   【原文】   子厚,讳宗元。七世祖庆,为拓跋魏侍中,封济阴公。曾伯祖奭,为唐宰相,与褚遂良、韩瑗俱...
  • ·古诗《祭鳄鱼文》--  《祭鳄鱼文》出自古文观止。其诗文如下:   【前言】   《鳄鱼文》是唐代文学家韩愈创作的一篇散文。因鳄鱼为害,作此文劝戒鳄鱼搬迁,实则鞭笞当时祸国殃民的藩镇大帅,贪官污吏。这篇文章文意虽是为民除害,但因时代文化科学的隔膜,木然无味,但仍是一篇条达、顿挫,宽紧相济,气雄势深的文章。   【原文】   维2年月日,潮州3刺史4韩愈,使军事衙推5秦济6,以羊一、猪一投恶溪7之潭水,以与鳄鱼食8,而告...
  • ·古诗《祭十二郎文》--  《祭十二郎文》出自古文观止。其诗文如下:   【前言】   《祭十二郎文》是唐代文学家韩愈的一篇对其侄十二郎的祭文。文章既没有铺排,也没有张扬,作者善于融抒情于叙事之中,在对身世、家常、生活遭际朴实的叙述中,表现出对兄嫂及侄儿深切的怀念和痛惜,一往情深,感人肺腑。   【原文】   年、月、日,季父愈闻汝丧之七日,乃能衔哀致诚,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告汝十二郎之灵:   呜呼!吾少孤,及长,不...
  • ·古诗《蓝田县丞厅壁记》--  《蓝田县丞厅壁记》出自古文观止。其诗文如下:   【前言】   《蓝田县丞厅壁记》是唐代文学家韩愈的一篇散文。文章主要描写的是当时县丞一职,有职无权,形同虚设,还要受到吏胥的欺凌,只能低首下气,使有才能有抱负的人居此亦无所作为,并以崔斯立任蓝田县丞的种种境遇为例尽情刻画,含有深刻的讽刺意味。韩愈代崔斯立发出不平之鸣,以期引起朝廷对这类事情的注意。   【原文】   丞之职所以贰...
  • ·古诗《张中丞传后叙》--  《张中丞传后叙》出自古文观止。其诗文如下:   【前言】   《张中丞传后叙》作于807年(唐宪宗元和二年),是表彰安史之乱期间睢阳(今河南商丘)守将张巡、许远的一篇名作。是作者在阅读李翰所写的《张巡传》后,对有关材料作的补充,对有关人物的议论,所以题为“后叙”。   【原文】   张中丞传后叙[1]   元和二年四月十三日夜,愈与吴郡张籍阅家中旧书[2],得李翰所为《张巡传》[3]。...
  • ·古诗《送董邵南序》--  《送董邵南序》出自古文观止。其诗文如下:   【前言】   燕赵古称多慷慨悲歌之士。董生举进士,连不得志于有司,怀抱利器,郁郁适兹土。吾知其必有合也。董生勉乎哉! 夫以子之不遇时,苟慕义强仁者皆爱惜焉,矧燕赵之士出乎其性者哉!然吾尝闻风俗与化移易,吾恶知其今不异于古所云邪?聊以吾子之行卜之也。董生勉乎哉! 吾因子有所感矣。为我吊望诸君之墓,而观于其市,复有昔时屠狗者乎?为我谢曰:“明...
  • ·古诗《送李愿归盘谷序》--  《送李愿归盘谷序》出自古文观止。其诗文如下:   【前言】   《送李愿归盘谷序》是唐代文学家韩愈写给友人李愿的一篇赠序。韩愈长期以来没有得到朝廷的重用,他在送李愿回盘谷隐居之时写下这篇文章,借以倾吐他的不平之气,并表达他羡慕友人隐居生活的思想感情。   【原文】   太行之阳有盘谷。盘谷之间,泉甘而土肥,草木丛茂,居民鲜少。或曰:“谓其环两山之间,故曰‘盘’。&r...
  • ·古诗《桐叶封弟辨》--  《桐叶封弟辨》出自古文观止。其诗文如下:   【前言】   《桐叶封弟辨》是唐朝文学家柳宗元的作品。“辨”是一种用于辨析事物的是非真伪而加以判断的论说文体,韩愈的《讳辨》和柳宗元的这篇文章,都是这方面的代表性作品。但此文的重点不在于辨伪,而是围绕重臣应如何辅佐君主这一中心发挥议论。君主随便开了一句玩笑的话,臣子却把它当作金科玉律,绝对地予以服从;作者尖锐地批
  • ·古诗《段太尉逸事状》--  《段太尉逸事状》出自古文观止。其诗文如下:   【前言】   《段太尉逸事状》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一篇叙事严谨、写人生动的传记文。作者选取段太尉一生中勇服朔方将领郭晞、仁愧焦令谌、节显治事堂三件逸事,多侧面地表现了人物外柔内刚、勇毅见于平易的个性特征,刻画了一位封建时代正直官吏的形象。全文不着一句议论,纯用冷静从容的写实手法,在客观的叙述中隐含着深沉的歌颂之情。   ...
  • ·古诗《捕蛇者说》--  《捕蛇者说》出自古文观止。其诗文如下:   【前言】   《捕蛇者说》写于作者被贬到永州(现在湖南零陵)时,是柳宗元的散文名篇。柳宗元的贬地永州,在当时是相当荒僻落后的地区。司马是刺史的助手,有职无权。柳宗元在这里住了将近10年,到元和十年(公元815年)才被改派到柳州当刺史。在刺史任上,他“因其土俗,为设教禁”取得显著政绩。但因长期内心抑郁,健康状况恶化,终于病死在柳州,年仅47...
  • ·古诗《种树郭橐驼传》--  《种树郭橐驼传》出自古文观止。其诗文如下:   【前言】   《种树郭橐驼传》是一篇兼具寓言和政论色彩的传记文。名“传”,实际上是一个讽喻性极强的寓言故事。是柳宗元早年在长安任职时期的作品。郭橐驼种树的本事已不可考,后世学者多认为这是设事明理之作。本文是针对当时官吏繁政扰民的现象而言的。这是一篇兼具寓言和政论色彩的传记散文。文章通过对郭橐驼种树之道的记...
  • ·古诗《憎王孙文》--  《憎王孙文》出自古文观止。其诗文如下:   【原文】   猿、王孙居异山,德异性,不能相容。猿之德静以恒,类仁让孝慈(1)。居相爱,食相先,行有列,饮有序。不幸乖离,则其鸣哀。有难,则内其柔弱者。不践稼蔬。木实未熟,相与视之谨;既熟,啸呼群萃,然后食,衎衎焉(2)。山之小草木,必环而行遂其植。故猿之居山恒郁然。王孙之德躁以嚣,勃诤号呶(3),唶唶彊彊(4),虽群不相善也。食相噬啮,行无列,饮无序。乖离而不思。有难,推...
  • ·古诗《三戒》--  《三戒》出自古文观止。其诗文如下:   【前言】   《三戒》含《临江之麋》《黔之驴》《永某氏之鼠》三篇寓言。《临江之麋》、《黔之驴》和《永某氏之鼠》则分别写了“不知推己之本,而乘物以逞”的三种表现:“依势以干非其类”,“出技以怒强”,“窃时以肆暴”。   【原文】   吾恒恶世之人,不知推己之本,而乘物以逞,或依势以干非其类,出技以怒强,...
  • ·古诗《愚溪诗序》--  《愚溪诗序》出自古文观止。其诗文如下:   【前言】   《愚溪诗序》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创作的一篇散文。这篇文章是借述愚溪而对自我的写照,表达自己济世之愿不能实现的满腔孤愤郁结。全文用一“愚”字钩引贯穿,点次成章。第一段和第二段是写叙述冉溪改为愚溪的原因。第三段是写以愚名溪的理由。第四段是写愚的种类和性质。第五段是写愚者的乐趣。最后一段是归结作《八愚诗...
  • ·古诗《钴鉧潭西小丘记》--  《钴鉧潭西小丘记》出自古文观止。其诗文如下:   【前言】   《钴鉧潭西小丘记》是唐代的柳宗元创作的一篇山水游记散文,选自其代表作《永州八记》,是其中的第三篇。《钴鉧潭西小丘记》语言简约精炼、清丽自然,具有极高的艺术感染力。 其利用托物言志、融情于景等写作手法,巧妙地将柳宗元被贬永州的愤慨与兹丘的遭遇融汇在一起 ,静静的描绘中有一种生命的力量。   【原文】   得西山后...
  • ·古诗《书褒城驿壁》--  《书褒城驿壁》出自古文观止。其诗文如下:   【原文】   褒城驿号天下第一。及得寓目,视其沼,则浅混而污;视其舟,则离败而胶;庭除甚芜,堂庑甚残(1),乌睹其所谓宏丽者?   讯于驿吏,则曰:“忠穆公曾牧梁州(2),以褒城控二节度治所(3),龙节虎旗,驰驿奔轺(4),以去以来,毂交蹄劘(5),由是崇侈其驿,以示雄大。盖当时视他驿为壮。且一岁宾至者不下数百辈,苟夕得其庇,饥得其饱,皆暮至朝去,宁有顾惜心耶?至如桌舟,则必折篙...
  • ·古诗《桐叶封弟辨》--  《桐叶封弟辨》出自古文观止。其诗文如下:   【前言】   《桐叶封弟辨》是唐朝文学家柳宗元的作品。“辨”是一种用于辨析事物的是非真伪而加以判断的论说文体,韩愈的《讳辨》和柳宗元的这篇文章,都是这方面的代表性作品。但此文的重点不在于辨伪,而是围绕重臣应如何辅佐君主这一中心发挥议论。君主随便开了一句玩笑的话,臣子却把它当作金科玉律,绝对地予以服从;作者尖锐地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