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蓟门·燕台一去客心惊

  《望蓟门·燕台一去客心惊》出自唐诗三百首全集,其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祖咏。古诗全文如下:
  燕台一去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
  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
  沙场烽火侵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
  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
  【前言】
  《望蓟门》是唐代诗人祖咏的作品。此诗写诗人到边地见到壮丽景色,抒发立功报国的壮志。诗一开始就用“心惊”二字,表示诗人对国事的担忧;接着写听到军中不断传来鼓角声,使人感到浓厚的战争气氛;中间四句进一步具体地描绘了登台所见的紧张情况,从而激发了诗人投笔从戎、平定边患、为国立功的壮志。全诗意境辽阔雄壮,充满阳刚之美,带有浓郁的盛唐时期的慷慨之气,写景状物中又寄寓着诗人热爱祖国山河的豪情和投身疆场为国立功的壮志,是一篇催人奋进的爱国主义乐章。
  【注释】
  ⑴蓟门:在今北京西南,唐时属范阳道所辖,是唐朝屯驻重兵之地。
  ⑵燕台:原为战国时燕昭王所筑的黄金台,这里代称燕地,用以泛指平卢、范阳这一带。一望:一作“一去”。客:诗人自称。
  ⑶笳:汉代流行于塞北和西域的一种类似于笛子的管乐器,此处代指号角。
  ⑷三边:古称幽、并、凉为三边。这里泛指当时东北、北方、西北边防地带。危旌:高扬的旗帜。一作“行旌”。
  ⑸烽火:古代用于军事通信的设施,遇敌情时点燃狼粪,以传警报。
  ⑹投笔吏:汉人班超家贫,常为官府抄书以谋生,曾投笔叹曰:“大丈夫当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 间。”后终以功封定远侯。
  ⑺论功:指论功行封。请长缨:汉人终军曾自向汉武帝请求:“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后被南越相所杀,年仅二十余。缨:绳。
  【翻译】
  登上燕台眺望不禁感到震惊,笳鼓喧闹之地原是汉将兵营。万里积雪笼罩着冷冽的寒光,边塞曙光映照着飘动的旌旗。战场烽火连天遮掩边塞明月,南渤海北云山拱卫着蓟门城。少年时虽不像班超投笔从戎,论功名我想学终军自愿请缨。
  【赏析】
  这首诗写作者到边地见到壮丽景色,抒发立功报国的壮志。全诗一气呵成,体现了盛唐诗人的昂扬情调。
  燕台原为战国时燕昭王所筑的黄金台,这里代称燕地,用以泛指平卢、范阳这一带。“燕台一去”犹说“一到燕台”,四字倒装,固然是诗律中平仄声排列的要求,更重要的是,起笔即用一个壮大的地名,能增加全诗的气势。诗人初来闻名已久的边塞重镇,游目纵观,眼前是辽阔的天宇,险要的山川,不禁激情满怀。一个“惊”字,道出他这个远道而来的客子的特有感受。这是前半首主意所在,开出下文三句。
  客心因何而惊呢?首先是因为汉家大将营中,吹笳击鼓,喧声重叠。此句运用南朝梁人曹景宗的诗意:“去时儿女悲,归来笳鼓竞。借问行路人,何如霍去病?”表现军营中号令之严肃。但仅仅如此,还未足以体现这个“惊”字。三四两句更进一步,写这笳鼓之声,是在严冬初晓之时发出的。冬季本已甚寒,何况又下雪,何况又是多少天来的积雪,何况又不止一处两处的雪,而是连绵千万里的雪;这些雪下得如此之广,又积得如此之厚,不说它是怎样的冷了,就是雪上反映出的寒光,也足以令人两眼生花。“万里寒光生积雪”这一句就这样分作四层,来托出一个“惊”字。这是往远处望。至于向高处望,则见朦胧曙色中,一切都显得模模糊糊,唯独高悬的旗帜在半空中猎猎飘扬。这种肃穆的景象,暗写出汉将营中庄重的气派和严整的军容。边防地带如此的形势和气氛,自然令诗人心灵震撼了。
  以上四句已将“惊”字写足,五六两句便转。处在条件如此艰苦。责任如此重大的情况下,边防军队却是意气昂扬。笳鼓喧喧已显出军威赫然,而况烽火燃处,紧与胡地月光相连,雪光、月光、火光三者交织成一片,不仅没有塞上苦寒的悲凉景象,而且壮伟异常。这是向前方望。“沙场烽火连胡月”是进攻的态势。诗人又向周围望:“海畔云山拥蓟城”,又是那么稳如磐石。蓟门的南侧是渤海,北翼是燕山山脉,带山襟海,就像天生是来拱卫大唐的边疆重镇的。这是说防守的形势。这两句,一句写攻,一句说守;一句人事,一句地形。在这样有力有利气势的感染下,便从惊转入不惊,于是领出下面两句,写“望”后之感。诗人虽则早年并不如东汉时定远侯班超初为佣书吏(在官府中抄写公文),后来投笔从戎,定西域三十六国,可是见此三边壮气,却也雄心勃勃,要学西汉时济南书生终军,向皇帝请发长缨,缚番王来朝,立一下奇功了wwW.SlKj.org。末联连用了两个典故。第一个是"投笔从戎":东汉班超原在官府抄公文,一日,感叹说,大丈夫应该"立功异域",后来果然在处理边事上立了大功。第二个是"终军请缨":终军向皇帝请求出使南越说服归附,为表现自己有足够的信心,他请皇帝赐给长带子,说是在捆南越王时要用它。祖咏用了这两个典故,意思很明白,更有豪气顿生之感。末二句一反起句的“客心惊”,水到渠成,完满地结束全诗。
  这首诗从军事上落笔,着力勾画山川形胜,意象雄伟阔大。全诗紧扣一个“望”字,写望中所见,抒望中所感,格调高昂,感奋人心。诗中多用实字,全然没有堆砌凑泊之感;意转而辞句中却不露转折之痕,于笔仗端凝之中,有气脉空灵之妙。此即骈文家所谓“潜气内转”,亦即古文家所谓“突接”,正是盛唐诗人的绝技。

望蓟门·燕台一去客心惊相关古诗词

  • ·古诗《行经华阴》--  《行经华阴》出自唐诗三百首全集,其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崔颢。古诗全文如下:   迢峣太华俯咸京,天外三峰削不成。   武帝祠前云欲散,仙人掌上雨初晴。   河山北枕秦关险,驿路西连汉畤平。   借问路旁名利客,何如此处学长生。   【前言】   《行经华阴》是唐代诗人崔颢的作品。此诗描写了诗人途经华阴时所见的华山三峰雄奇险峻的景色,表现了祖国山河的壮美瑰丽,抒发了诗人对奔走名利者的不耻...
  • ·古诗《寻陆鸿渐不遇》--  《寻陆鸿渐不遇》出自唐诗三百首全集,其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僧皎然。古诗全文如下: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着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   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前言】   《寻陆鸿渐不遇》是唐代诗僧皎然的作品。此诗为访友不遇之作,描写了隐士闲适清静的生活情趣。诗人选取种养桑麻菊花、邀游山林等一些平常而又典型的事物,刻画了一位生活悠闲的隐士...
  • ·古诗《章台夜思》--  《章台夜思》出自唐诗三百首全集,其作者为唐朝文学家韦庄。古诗全文如下:   清瑟怨遥夜,绕弦风雨哀。   孤灯闻楚角,残月下章台。   芳草已云暮,故人殊未来。   乡书不可寄,秋雁又南回。   【前言】   《章台夜思》是唐代诗人韦庄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是一首身在外地思念家乡的诗。诗以“夜思”为题,开篇却不写思,而写秋夜所闻所见,写尽寄居他乡的孤独、悲凉。诗的后半,写&ldq...
  • ·古诗《春宫怨·早被婵娟误》--  《春宫怨·早被婵娟误》出自唐诗三百首全集,其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杜荀鹤。古诗全文如下:   早被婵娟误,欲归临镜慵。   承恩不在貌,教妾若为容。   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   年年越溪女,相忆采芙蓉。   【前言】   《春宫怨》是唐末诗人杜荀鹤创作的代宫女抒怨的代言诗,载于《全唐诗》卷六百九十一。此诗含有自叹无人赏识之意。首联写因貌美而入宫,受尽孤寂,不愿梳妆;颔联写取宠不在...
  • ·古诗《孤雁·几行归塞尽》--  《孤雁·几行归塞尽》出自唐诗三百首全集,其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崔涂。古诗全文如下:   几行归塞尽,念尔独何之。   暮雨相呼失,寒塘欲下迟。   渚云低暗度,关月冷相随。   未必逢矰缴,孤飞自可疑。   【前言】   《孤雁》是唐代诗人崔涂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咏孤雁的诗描绘了孤雁独自飞翔,孤苦无依的凄凉情状,借此以喻诗人自己孤栖忧虑的羁旅之情,感情真挚,凄婉动人。   【注释】...
  • ·古诗《巴山道中除夜书怀》--  《巴山道中除夜书怀》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崔涂。古诗全文如下:   迢递三巴路,羁危万里身。   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人。   渐与骨肉远,转于僮仆亲。   那堪正漂泊,明日岁华新。   【前言】   《巴山道中除夜书怀》是唐代诗人崔涂的作品,是《全唐诗》的第679卷第92首。此诗写除夕之夜旅居之感怀。首联即对,起句点地,次句点人,气象阔大;颔联写除夕客居异地的孤独;颈联写亲眷远离,僮仆成了至亲,再烘...
  • ·古诗《书边事·调角断清秋》--  《书边事·调角断清秋》出自唐诗三百首全集,其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张乔。古诗全文如下:   调角断清秋,征人倚戌楼。   春风对青冢,白日落梁州。   大漠无兵阻,穷边有客游。   蕃情似此水,长愿向南流。   【前言】   《书边事》是唐代诗人张乔的作品。此诗是写作者游历边塞的所见所闻,抒发了诗人美好的愿望。首联写边塞军旅生活和安宁,征人安闲无事;颔联虚写昭君墓秋来依然春风吹拂,梁州...
  • ·古诗《楚江怀古》--  《楚江怀古》出自唐诗三百首全集,其作者为唐朝文学家马戴。古诗全文如下:   露气寒光集,微阳下楚丘。   猿啼洞庭树,人在木兰舟。   广泽生明月,苍山夹乱流。   云中君不见,竟夕自悲秋。   【前言】   《楚江怀古三首其一》是唐代诗人马戴的组诗作品。这三首诗描绘了洞庭湖的美好风光,抒发了诗人贬谪远地的抑郁哀伤之情。其中以第一首最为知名,此诗借景抒怀,凝练深挚,用情细致隐约,格调凄丽...
  • ·古诗《望蓟门·燕台一去客心惊》--  《望蓟门·燕台一去客心惊》出自唐诗三百首全集,其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祖咏。古诗全文如下:   燕台一去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   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   沙场烽火侵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   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   【前言】   《望蓟门》是唐代诗人祖咏的作品。此诗写诗人到边地见到壮丽景色,抒发立功报国的壮志。诗一开始就用“心惊”二字
  • ·古诗《青玉案·落红吹满沙头路》--  《青玉案·落红吹满沙头路》作者为元朝诗人元好问。其古诗全文如下:   落红吹满沙头路。似总为、春将去。花落花开春几度。多情惟有,画梁双燕,知道春归处。   镜中冉冉韶华暮。欲写幽怀恨无句。九十花期能几许。一卮芳酒,一襟清泪,寂寞西窗雨。   【鉴赏】   此词描写的是暮春景色,暮春时节,春花已泻,狼藉满路,大好春光已逝去,只有那多情燕子,追逐着春光,飞翔于花丛柳绿之间。而铜镜前人...
  • ·古诗《送魏万之京》--  《送魏万之京》出自唐诗三百首全集,其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颀。古诗全文如下:   朝闻游子唱骊歌,昨夜微霜初度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曙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   莫是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前言】   《送魏万之京》是唐代诗人李颀的作品。此诗意在抒发别离的情绪。首联用倒戟法落笔,点出出发前,微霜初落,深秋萧瑟;颔联写离秋,写游子面对云山,黯然伤神;颈...
  • ·古诗《登金陵凤凰台》--  《登金陵凤凰台》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白。古诗全文如下: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前言】   《登金陵凤凰台》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登金陵凤凰台而创作的怀古抒情之作。全诗八句五十六字,以登临凤凰台时的所见所感而起兴唱叹,把天荒地老的历史变迁与悠远飘忽的传说...
  • ·古诗《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  《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出自唐诗三百首全集,其作者为唐朝文学家高适。古诗全文如下:   嗟君此别意如何,驻马衔杯问谪居。   巫峡啼猿数行泪,衡阳归雁几封书。   青枫江上秋帆远,白帝城边古木疏。   圣代即今多雨露,暂时分手莫踌躇。   【翻译】   我叹息与二位作别,不知有何意想?请下马,我们把盏谈谈贬谪的地方。李少府去巫峡,听到猿啼落泪数行,王少府到衡阳,多寄雁书是我所望。去长...
  • ·古诗《奉和中书舍人贾至早朝大明宫》--  《奉和中书舍人贾.至早朝大明宫》出自唐诗三百首全集,其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岑参。古诗全文如下:   鸡鸣紫陌曙光寒,莺啭皇州春色阑。   金阙晓钟开万户,玉阶仙仗拥千官。   花迎剑佩星初落,柳拂旌旗露未干。   独有凤凰池上客,阳春一曲和皆难。   【前言】   《奉和中书舍人贾至早朝大明宫》是以咏“早朝”为题的唱和诗,内容只尽力铺设早朝的庄严隆重而已,无甚价值。诗围绕&ldqu...
  • ·古诗《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  《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出自唐诗三百首全集,其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王维。古诗全文如下:   绛帻鸡人报晓筹,尚衣方进翠云裘。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日色才临仙掌动,香烟欲傍衮龙浮。   朝罢须裁五色诏,佩声归到凤池头。   【前言】   《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是唐代大诗人王维为唱和贾至的《早朝大明宫》而作的一首诗。此诗写了早朝前、早朝中、早朝后三个层...
  • ·古诗《奉和圣制从蓬莱向兴庆阁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应制》--  《奉和圣制从蓬莱向兴庆阁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应制》出自唐诗三百首全集,其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王维。古诗全文如下:   渭水自萦秦塞曲,黄山旧绕汉宫斜。   銮舆迥出千门柳,阁道回看上苑花。   云里帝城双凤阙,雨中春树万人家。   为乘阳气行时令,不是宸游玩物华。   【前言】   《奉和圣制从蓬莱向兴庆阁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应制》是唐代大诗人王维写唐玄宗阁道出游的应制诗。此诗从&l...
  • ·古诗《积雨辋川庄作》--  《积雨辋川庄作》出自唐诗三百首全集,其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王维。古诗全文如下: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灾。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   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前言】   《积雨辋川庄作》是唐代诗人王维山水田园诗中的名篇,被选入清代蘅塘退士编的《唐诗三百首》。此诗描写辋川山庄久雨初停时的景色,前四句写诗人静观...
  • ·古诗《望蓟门·燕台一去客心惊》--  《望蓟门·燕台一去客心惊》出自唐诗三百首全集,其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祖咏。古诗全文如下:   燕台一去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   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   沙场烽火侵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   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   【前言】   《望蓟门》是唐代诗人祖咏的作品。此诗写诗人到边地见到壮丽景色,抒发立功报国的壮志。诗一开始就用“心惊”二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