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未明

  《东方未明》收录于诗经风、雅、颂中,其古诗词如下:
  东方未明,颠倒衣裳。颠之倒之,自公召之
  东方未晞,颠倒裳衣。倒之颠之,自公令之。
  折柳樊圃,狂夫瞿瞿。不能辰夜,不夙则莫
  【前言】
  《东方未明》选自《诗经·齐风》。是周代在齐国京都地区(今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广为流传的一首民歌,它描写了在奴隶主的残酷剥削和压榨下,奴隶们被强迫服苦役的痛苦生活,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阶级矛盾和统治阶级的残暴,诉说了奴隶们受压榨的痛苦,反映了奴隶阶级的怨恨和反抗心声。
  【注释】
  ①衣裳:古时上衣叫“衣”,下衣叫“裳”。
  ②公:公家。
  ③晞:“昕”的假借,破晓,天刚亮。
  ④樊:即“藩”,篱笆。圃:菜园。
  ⑤狂夫:指监工。一说狂妄无知的人。闻一多"风诗类钞"曰:"夫之在家,从不能守夜之正时,非出太早, 即归太晚。妇人称之为狂夫。"他以为此诗出自妇人口吻。而且"折杨柳为园圃之藩篱,所以防闲其妻者 也。离去复于篱间瞿瞿然窥视,盖有不放心之意"。
  ⑥瞿瞿:瞪视貌。
  ⑦不能辰夜:指不能掌握时间。辰,借为“晨”,指白天。
  ⑧夙:早。莫:古“暮”字,晚。
  【翻译】
  东方还未露曙光,衣裤颠倒乱穿上。衣作裤来裤作衣,公家召唤我忧急。东方还未露晨曦,衣裤颠倒乱穿起。裤作衣来衣作裤,公家号令我惊惧。折下柳条围篱笆,狂汉瞪眼真强霸。不分白天与黑夜,不早就晚真作孽。
  【赏析】
  这首诗在一定程度上真实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现实生活,使读者犹如身临其境,感受到奴隶们心底隐藏着一种压抑已久而行将喷发的愤怒。正因为作者是从奴隶的身世遭际出发,抒发对于现实的愤懑,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因此对统治阶级确实有一种活生生的鞭辟入里的揭露和批判作用,使读者产生感情上的共鸣。
  前两章“东方未明,颠倒衣裳。颠之倒之,自公召之。东方未晞,颠倒裳衣。颠之倒之,自公令之。” 诗人并没有用很多笔墨去铺叙具体的劳动场面,或者诉说劳动如何艰辛,而是巧妙地抓住一瞬间出现的难堪而苦涩的场面来写:当一批劳累的人们正酣睡之际,突然响起了公家监工的吆喝声,催促着他们去上工。这时东方还没有一丝亮光,原来.寂静的夜空,一下子被这叫喊声打破,劳工们一个个被惊醒过来,黑暗中东抓西摸,手忙脚乱,有的抓着裤管套上胳膊,有的撑开衣袖伸进双腿。一时间,乱作一堆,急成一团,真可谓洋相出尽。
  天还没亮,官差即来催促起床,上工的命令就已经下达了,以致可怜的役夫们在忙乱之中把两手伸进裤管,把两脚蹬进袖筒,竟然把上下衣裳颠倒穿了。按理说,上下衣裳的区别是很大的,能够穿颠倒了,不光是因为天黑的原因,恐怕更主要的原因在于役夫们并没从梦中醒来,他们可能头天夜里睡得很晚,疲乏的身子包括疲乏的大脑尚未缓过神来。这一情节极富戏剧性,十分幽默好笑,却又饱含悲愤,笑中滴泪,生动曲折地反映出了酷吏的凶狠以及役夫的凄惨。“颠倒衣裳”的细节描写,便运用得真实巧妙,写出了奴隶们在公爷的吆呼催促下摸黑穿衣裳的不堪处境。前两章的“颠倒”二字,还会令人自然联想到末一章“风”(早上与“莫”(即“幕”,晚上)的“颠倒”。衣裳的错乱,黑(夜)白(天)的颠倒,正说明了社会现实的不合理。既意在言中,又寄意言外,可谓一语双关。
  最后一句"折柳樊圃,狂夫瞿瞿。不能辰夜,不夙则莫"说明:报时辰不是提前就是太晚。这诗是讽刺国君号令不准的诗,而国君的‘不时’,又在于司时的官吏不负责任。古时无准确的钟表,故而司时的官吏就显得十分重要了,如果司时的官吏每天搞错一点点,积年累月,经过一定时间www.slkj.org,就可能出现巨大的误差。司时官吏失职,当然朝廷秩序也会一片混乱。本诗在于讽刺司时官吏不准确报时,以致群臣见国君的时间混乱,官员手忙脚乱,心中忐忑不安,唯恐误时,遭到国君责怪。“折柳樊圃”和“狂夫瞿瞿”,也是两个典型的细节描绘,寥寥八个字,就把奴隶们艰辛的苦役和监工走狗的凶恶嘴脸和盘托出,一泻无余。这些描绘都切合环境和人物身份,读来仿佛见其人,闻其声,神态态毕现,栩栩如生,颇有真实感。
  全诗三章,皆为四句。每句两个音拍。前两章运用回环复沓的艺术手法,渲染环境气氛,突出事物特点。且以工整的排列。朗朗上口的语言形式,尽情抒发抑郁情感,增强了音乐效果。第三章则转变风格,避免通篇一致的枯燥感,显得起伏有致,使得诗作的另一突出特点是通篇明白晓畅,语言通俗易懂,未明颠倒狂夫不能等都是人们常用的日常语言,以此为诗质朴自然,充满无限的生命。《齐风·东方未明》在结构形式和艺术手法上也很有特点。其一,《东方未明》为乐歌,在结构上回环复沓。第一章和第二章中有些句子只换了一个或几个字。
  这种回复重叠,规律中有变化,严格中有自由,既是歌唱时的和声,也是表述意思的层层递进和对内涵的强化作用。但就作诗而言,重词叠句与反复咏唱是为着尽情抒发情感的需要,这在《诗经》其他诗作中和后世民歌中也经常运用。这样有利于突出事物特征,渲染环境气氛,增强音乐效果,给人留下深刻难忘的印象;同时,也便于记忆与传诵。其二,诗人善于通过细节的描绘来反映生活。例如“颠倒衣裳”的细节描写, 其三,语言通俗易懂,读之琅琅上口。例如“东方”、“未明”、“颠倒”、“倒颠”、“狂夫”、“不能”等词汇,都是人们常用的口头语言,用在诗中,质朴自然,恰如其分。这些词语历经了三千余年的风雨,仍然葆有无限的生命力,至今保存在人们的口头与书面用语之中。此外,全诗以四言句为形式,每句两个音拍,二二的节奏。前两章排列工整,键行和押韵有规律;第三章则起伏有致,跌宕变化。这种不拘一格的韵律节奏,也体现了当时劳动人民口头歌谣创作的艺术特点。

东方未明相关古诗词

  • ·古诗《东方之日》--  《东方之日》收录于诗经风、雅、颂中,其古诗词如下:   东方之日兮,彼姝者子,在我室兮。在我室兮,履我即兮。   东方之月兮,彼姝者子,在我闼兮。在我闼兮,履我发兮。   【前言】   《东方之日》,《诗经·齐风》的一篇。为先秦时代齐地汉族民歌。全诗二章,每章五句。这是反映男女幽会的诗。两章诗写一位颜色皎洁如日月的美丽姑娘,多次主动前来找“我”欢会,表现了对情爱的大胆追...
  • ·古诗《着·俟我于着乎而》--  《着·俟我于着乎而》收录于诗经风、雅、颂中,其古诗词如下:   俟我于着乎而,充耳以素乎而,尚之以琼华乎而。   俟我于庭乎而,充耳以青乎而,尚之以琼莹乎而。   俟我于堂乎而,充耳以黄乎而,尚之以琼英乎而。   【前言】   《着》,《诗经·齐风》的一篇,为先秦时代齐地汉族民歌。全诗三章,每章三句。《诗序》说是刺诗讥刺婚姻男子不亲迎女子,而述亲迎之礼。《诗经》是汉族文学史上...
  • ·古诗《还·子之还兮》--  《还·子之还兮》收录于诗经风、雅、颂中,其古诗词如下:   子之还兮,遭我乎狃之间兮。并驱从两肩兮,揖我谓我儇兮。   子之茂兮,遭我乎狃之道兮。并驱从两牡兮,揖我谓我好兮。   子之昌兮,遭我乎狃之阳兮。并驱从两狼兮,揖我谓我臧兮。   【前言】   《国风·齐风·还》,为先秦时代齐地汉族民歌。这是一首猎人相遇互相赞誉猎技高超的诗。旧说中《毛诗序》以为诗旨是刺齐...
  • ·古诗《鸡鸣》--  《鸡鸣》收录于诗经风、雅、颂中,其古诗词如下:   鸡既鸣矣,朝既盈矣。匪鸡则鸣,苍蝇之声。   东方明矣,朝既昌矣。匪东方则明,月出之光。   虫飞薨薨,甘与子同梦。会且归矣,无庶予子憎。   【前言】   《国风·齐风·鸡鸣》是《诗经》中的一篇。为先秦时代的齐地汉族民歌,全诗三章,每章四句。此诗以男女对话展开,构思新颖。历来对此诗的解读争论颇多,大致有三种不同的阐释方式:&l...
  • ·古诗《郑风》--  《郑风》收录于诗经风、雅、颂中,其古诗词如下:   《缁衣》   缁衣之宜兮,敝予又改为兮。适子之馆兮。还予授子之粲兮。   缁衣之好兮,敝予又改造兮。适子之馆兮,还予授子之粲兮。   缁衣之席兮,敝予又改作兮。适子之馆兮,还予授子之粲兮。   《将仲子》   将仲子兮,无逾我里,无折我树杞。岂敢爱之?畏我父母。仲可怀也,父母之言亦可畏也。   将仲子兮,无逾我墙,无折我树桑。岂敢爱之?畏我诸兄...
  • ·古诗《溱洧》--  《溱洧》收录于诗经风、雅、颂中,其古诗词如下:   溱与洧,方涣涣兮。士与女,方秉蕳兮。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洧之外,洵讠于且乐。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   溱与洧,浏其清矣。士与女,殷其盈矣。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洧之外,洵讠于且乐。维士与女,伊其将谑,赠之以勺药。   【前言】   《溱洧》,为先秦时代郑地汉族民歌。全诗诗分二章,每章十二句,仅换数字,这种回环往复的叠章式...
  • ·古诗《野有蔓草》--  《野有蔓草》收录于诗经风、雅、颂中,其古诗词如下:   野有蔓草,零露漙兮。有美一人,清扬婉兮。邂逅相遇,适我愿兮。   野有蔓草,零露瀼瀼。有美一人,婉如清扬。邂逅相遇,与子偕臧。   【前言】   《野有蔓草》,《诗经·郑风》的一篇。为先秦时代郑国华夏族民歌。全诗二章,每章六句。这是一首恋歌。《毛传》中说:“《野有蔓草》,思遇时也。君之泽不下流,民穷于兵革。男女实时,思不期...
  • ·古诗《出其东门》--  《出其东门》收录于诗经风、雅、颂中,其古诗词如下:   出其东门,有女如云。虽则如云。匪我思存。缟衣綦巾,聊乐我员。   出其闉阇,有女如荼。虽则如荼,匪我思且。缟衣茹藘,聊可与娱。   【前言】   《国风·郑风·出其东门》是是先秦现实主义诗集《诗经》中《国风·郑风》中的一篇, 是当时郑地的汉族民歌。全诗二章,每章六句,描写了当时男女之间纯洁的爱情。   【注释】 ...
  • ·古诗《东方未明》--  《东方未明》收录于诗经风、雅、颂中,其古诗词如下:   东方未明,颠倒衣裳。颠之倒之,自公召之。   东方未晞,颠倒裳衣。倒之颠之,自公令之。   折柳樊圃,狂夫瞿瞿。不能辰夜,不夙则莫。   【前言】   《东方未明》选自《诗经·齐风》。是周代在齐国京都地区(今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广为流传的一首民歌,它描写了在奴隶主的残酷剥削和压榨下,奴隶们被强迫服苦役的痛苦生活,揭露了当时社
  • ·古诗《南山》--  《南山》收录于诗经风、雅、颂中,其古诗词如下:   南山崔崔,雄狐绥绥。鲁道有荡,齐子由归。既曰归止,曷又怀止?   葛屦五两,冠緌双止。鲁道有荡,齐子庸止。既曰庸止,曷又从止?   麻如之何?衡从其亩。取妻如之何?必告父母。既曰告止,曷又鞠止?   析薪如之何?匪斧不克。取妻如之何?匪媒不得。既曰得止,曷又极止?   【前言】   《国风·齐风·南山》是先秦现实主义诗集《诗经》中《国风&m...
  • ·古诗《甫田》--  《甫田》收录于诗经风、雅、颂中,其古诗词如下:   无田甫田,维莠骄骄。无思远人,劳心忉忉。   无田甫田,维莠桀桀。无思远人,劳心怛怛。   婉兮娈兮。总角丱兮。未几见兮,突而弁兮!   【前言】   《甫田》,《诗经·齐风》的一篇。为先秦时代齐地汉族民歌。全诗三章,每章四句。写妻子对远方丈夫的思念。头两章是写实,采用重叠形式直赋其事,意在引出下两句。第三章出现了幻觉,由实转虚,诗人...
  • ·古诗《卢令》--  《卢令》收录于诗经风、雅、颂中,其古诗词如下:   卢令令,其人美且仁。   卢重环,其人美且鬈。   卢重鋂,其人美且偲。   【前言】   《卢令》,《诗经·齐风》的一篇。为先秦时代齐地汉族民歌。全诗三章,每章二句。这是一首赞美猎人的短歌。其人带着猎犬出猎,品德仁慈,卷发美髯,具有长者之相。《毛诗序》说这首诗为刺齐襄公荒于政事而作。《诗经》是汉族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对后...
  • ·古诗《敝笱》--  《敝笱》收录于诗经风、雅、颂中,其古诗词如下:   敝笱在梁,其鱼鲂鳏。齐子归止,其从如云。   敝笱在梁,其鱼鲂魣。齐子归止,其从如雨。   敝笱在梁,其鱼唯唯。齐子归止,其从如水。   【前言】   《国风·齐风·敝笱》是出自《诗经·齐风》的一篇诗歌。为先秦时代齐地汉族民歌。全诗三章,每章四句。诗词多处使用比喻来暗讽文姜荒淫无耻的秽行。《诗经》是汉族文学史上第...
  • ·古诗《载驱》--  《载驱》收录于诗经风、雅、颂中,其古诗词如下:   载驱薄薄,蕈茀朱郭。鲁道有荡,齐子发夕。   四骊济济,垂辔沵沵。鲁道有荡,齐子岂弟。   汶水汤汤,行人彭彭。鲁道有荡,齐子翱翔。   汶水滔滔,行人儦儦。鲁道有荡,齐了游敖。   【前言】   《载驱》,《诗经·齐风》的一篇。为先秦时代齐地汉族民歌。全诗四章,每章四句。这也是一首讥刺齐襄公与文姜淫乱的诗。《毛诗序》说,齐襄公&ldquo...
  • ·古诗《猗嗟》--  《猗嗟》收录于诗经风、雅、颂中,其古诗词如下:   猗嗟昌兮,颀而长兮。抑若扬兮,美目扬兮。巧趋跄兮,射则臧兮。   猗嗟名兮,美目清兮。仪既成兮,终日射侯,不出正兮,展我甥兮。   猗嗟娈兮,清扬婉兮。舞则选兮,射则贯兮,四矢反兮,以御乱兮。   【前言】   《猗嗟》是《诗经·齐风》的一篇。为先秦时代齐地汉族民歌。全诗三章,每章六句。将此诗本事与齐襄公兄妹乱伦故事扯在一起,缺乏依据。...
  • ·古诗《齐风》--  《齐风》收录于诗经风、雅、颂中,其古诗词如下:   《鸡鸣》   鸡既鸣矣,朝既盈矣。匪鸡则鸣,苍蝇之声。   东方明矣,朝既昌矣。匪东方则明,月出之光。   虫飞薨薨,甘与子同梦。会且归矣,无庶予子憎。   《还》   子之还兮,遭我乎狃之间兮。并驱从两肩兮,揖我谓我儇兮。   子之茂兮,遭我乎狃之道兮。并驱从两牡兮,揖我谓我好兮。   子之昌兮,遭我乎狃之阳兮。并驱从两狼兮,揖我谓我臧兮。   ...
  • ·古诗《葛屦》--  《葛屦》收录于诗经风、雅、颂中,其古诗词如下:   纠纠葛屦,可以履霜?掺掺女手,可以缝裳?要之襋之,好人服之。   好人提提,宛然左辟,佩其象揥。维是褊心,是以为刺。   【前言】   《诗经·魏风》的一篇。全诗二章,一章六句,一章五句。为先秦时代魏国华夏族民歌。这是先秦时期的一首四言诗,此诗虽然题为《葛屦》,实际上却是写了一个缝衣女奴为主人家缝制衣服所体现出的贫富不均。缝衣女因受...
  • ·古诗《东方未明》--  《东方未明》收录于诗经风、雅、颂中,其古诗词如下:   东方未明,颠倒衣裳。颠之倒之,自公召之。   东方未晞,颠倒裳衣。倒之颠之,自公令之。   折柳樊圃,狂夫瞿瞿。不能辰夜,不夙则莫。   【前言】   《东方未明》选自《诗经·齐风》。是周代在齐国京都地区(今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广为流传的一首民歌,它描写了在奴隶主的残酷剥削和压榨下,奴隶们被强迫服苦役的痛苦生活,揭露了当时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