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秋收起义

  《西江月·秋收起义》作者为当代文学家毛泽东。其古诗全文如下:
  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匡庐一带不停留,要向潇湘直进
  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前言】
  《西江月·秋收起义》是毛泽东于1927年9月秋收起义后创作的一首词。《西江月·秋收起义》采用赋的艺术表现手法,具有鲜明的纪实特色,堪称为史诗,咏颂了革命初期的工农革命武装暴动的壮举。其语言通俗,节奏紧凑,气势磅礴,刚健有力,比喻形象,富有文采。
  【注释】
  (1)西江月:词牌名,由李白《苏台怀古诗》的“只今唯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的诗句得名。
  (2)秋收起义:一九二七年大革命失败,中国共产党八七会议决定发动农民在秋收季节举行武装起义。毛泽东在湖南省东北部和江西省西北部领导农民、工人和一部分北伐军,成立一支工农革命军。九月九日起在修水、铜鼓、平江、浏阳一带举行武装起义,遭到敌人围击。十月,毛泽东率领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地区,成功地创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3)军叫工农革命:当时国民党的军队称作“国民革命军”,共产党领导的起义队伍就叫“工农革命军”。1928年5月,中共中央在《中央通告第51号军事工作大纲》才正式规定,“在割据区域所建立之军队,可正式定名为红军,取消目前工农革命(军)的名义。”
  (4)旗号镰刀斧头:这是当时的军旗。1933年改为镰刀锤子,后演变为八一军旗。
  (5)匡庐:首次发表时原作“修铜”,即修水、铜鼓。一九八六年九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毛泽东诗词选》根据作者修改的抄件改为“匡庐”。
  (6)潇湘:原为平浏,即平江、浏阳。湖南省县名首次发表时原作“平浏”,一九八六年九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毛泽东诗词选》根据作者修改的抄件改为“潇湘”。借潇水和湘江指湖南省。
  (7) 同仇:同心合力打击敌人。《诗·秦风·无衣》:“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8) 暮云愁:象征反动势力压顶,百姓生活窘迫。
  (9)进、动:按《西江月》词律,上下阕末句末字当与二、三句末字同韵异调,即第二、第三句押平声韵,第四句押原韵的仄声韵。这里没有按律押韵,而依湖南方音用进、动两字隔阕押韵。
  【翻译】
  这支军队叫工农革命军,它的旗号是镰刀与斧头。江西庐山一带不停留,要向湖南直接进发。地主重重压迫农民,农民个个同心协力打击地主。秋收时的黄昏云发愁,霹雳一声秋收暴动。
  【赏析】
  这首词遣词造句,明快有力,富有文采。仔细品味,不禁惊叹作者用词之考究,对待历史态度之严谨。“旗号镰刀斧头”,使工农革命的特点表现得具体鲜明;“匡庐”准确地道出了在共产党领导下,整个幕阜山工农运动风起云涌,到处响彻秋的怒号的情势。同时,“匡庐”对应下句的“潇湘”,“匡庐”也可引申为“江西”的代称,更全面地反映了“八七”会议后,整个湘赣工农运动的态势。““潇湘”准确说明了当时的斗争意图,当时目标指向当时湖南的省会城市长沙WWw.slkJ.orG,但这一目标又是不切合实际的,所以作者用了“要向”,后来根据敌我力量对比悬殊的状况,在文家市会师大会上,毛泽东等实事求是,改变了斗争方向,最终作出了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进军的决策,并随之建立了我党的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独创性地开辟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一个“直”字,坚决明快!
  “愁”最为贴切地反映了当时农民在秋收后的真切感受,秋收后农民的劳动果实被地主阶级无偿占有,并饱受压迫和摧残,白色恐怖的背景下,农民只有“愁”了,最后被逼挥戈暴动,进一步说明了“霹雳一声暴动”的原因。暮云愁”、“霹雳一声”,比喻形象,有气魄。
  “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开宗明义,庄严自豪。以对仗的形式写出,给人以声势赫赫、威风凛凛、红旗招展、阵容严整之感。9月9日后,起义军从破坏粤汉铁路开始,分别从江西西部的几个集结地出发,扑向湖南长沙。
  上阕表达了工农革命军行动的迅速和勇往直前的豪迈气概。开头两句:“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旗帜鲜明,铿锵有声,为全诗创造了昂扬奋发、气壮山河的氛围。与以往的军事行动不同,这次起义不再借用国民革命旗号,而是第一次坚决、公开地打出工农革命和共产党的旗号,表示它是一支受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人民军队,标志着一个新时代的来临。“匡庐一带不停留,要向潇湘直进。”这两句说队伍走向,突出指挥若定的气概及奋勇前行的气势。
  下阕追叙起义的原因和不可阻挡的气势,照应了上阕,必然的因果关系显得极有说服力。“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起始两句强调阶级矛盾和阶级压迫的尖锐程度,指出秋收起义的内在原因及动力。“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前句写地主催租索债给农民带来无限的悲愁,于是后句“霹雳一声暴动”便成为必然之势,顺理成章,形象生动,充分显示出起义的正义性,有力地鼓舞了广大工农群众。

西江月·秋收起义相关古诗词

  • ·古诗《菩萨蛮·黄鹤楼》--  《菩萨蛮·黄鹤楼》作者为当代文学家毛泽东。其古诗全文如下:   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   黄鹤知何去,剩有游人处。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   【前言】   《菩萨蛮·黄鹤楼》创作于1927年,正值中国多事之秋,大革命处于低潮时期,北伐虽然获得了一些胜利,但军阀及各种势力依然存在,蒋介石正洋洋得意地初临王位。此词独有的胸襟及气概表达了作者...
  • ·古诗《贺新郎·别友》--  《贺新郎·别友》作者为当代文学家毛泽东。其古诗全文如下:   挥手从兹去,更那堪凄然相向,苦情重诉。眼角眉梢都似恨,热泪欲零还住,知误会前番书语。过眼滔滔云共雾,算人间知己吾和汝。人有病,天知否?   今朝霜重东门路,照横塘半天残月,凄清如许。汽笛一声肠已断,从此天涯孤旅,凭割断愁丝恨缕。要似昆仑崩绝壁,又恰像台风扫寰宇。重比翼,和云翥。   【前言】   毛泽东在创作《贺新郎&middo...
  • ·古诗《虞美人·枕上》--  《虞美人·枕上》作者为当代文学家毛泽东。其古诗全文如下:   堆来枕上愁何状,江海翻波浪。夜长天色总难明,寂寞披衣起坐数寒星。   晓来百念都灰烬,剩有离人影。一钩残月向西流,对此不抛眼泪也无由。   【前言】   《虞美人·枕上》是毛泽东的词作。这首词写于1921年(有争议),1920年冬毛泽东与杨开慧结婚,翌年春夏间毛泽东外出考察,此词写的是新婚初别的愁绪。枕上,取首句中语词...
  • ·古诗《四言诗·祭母文》--  《四言诗·祭母文》作者为当代文学家毛泽东。其古诗全文如下:   呜呼吾母,遽然而死。   寿五十三,生有七子。   七子余三,即东民覃。   其他不育,二女二男。   育吾兄弟,艰辛备历。   摧折作磨,因此遘疾。   中间万万,皆伤心史。   不忍卒书,待徐温吐。   今则欲言,只有两端:   一则盛德,一则恨偏。   吾母高风,首推博爱。   远近亲疏,一皆覆载。   恺恻慈祥,感动庶汇。   爱力所...
  • ·古诗《七古·送纵宇一郎东行》--  《七古·送纵宇一郎东行》作者为当代文学家毛泽东。其古诗全文如下:   云开衡岳积阴止,天马凤凰春树里。   年少峥嵘屈贾才,山川奇气曾钟此。   君行吾为发浩歌,鲲鹏击浪从兹始。   洞庭湘水涨连天,艟艨巨舰直东指。   无端散出一天愁,幸被东风吹万里。   丈夫何事足萦怀,要将宇宙看稊米。   沧海横流安足虑,世事纷纭从君理。   管却自家身与心,胸中日月常新美。   名世于今五百...
  • ·古诗《五古·挽易昌陶》--  《五古·挽易昌陶》作者为当代文学家毛泽东。其古诗全文如下:   去去思君深,思君君不来。愁杀芳年友,悲叹有馀哀。   衡阳雁声彻,湘滨春溜回。感物念所欢,踯躅南城隈。   城隈草萋萋,涔泪侵双题。采采馀孤景,日落衡云西。   方期沆漾游,零落匪所思。永诀从今始,午夜惊鸣鸡。   鸣鸡一声唱,汗漫东皋上。冉冉望君来,握手珠眶涨。   关山蹇骥足,飞飙拂灵帐。我怀郁如焚,放歌倚列嶂。   列...
  • ·古诗《七古·咏蛙》--  《七古·咏蛙》作者为当代文学家毛泽东。其古诗全文如下:   独坐池塘如虎踞,绿荫树下养精神。   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   【前言】   《七古咏蛙》是1910年秋,当时16岁的毛泽东在湘乡东山高等学堂入学考试时所作,考题“言志”。诗通过对青蛙所处的环境和它的形象以及心态的描述,深刻地表现出毛泽东少年时期的远大抱负和博大的胸怀。既对那些富豪子弟嘲讽蔑视...
  • ·古诗《江南·江南可采莲》--  《江南·江南可采莲》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汉乐府诗。其古诗全文如下: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前言】   《江南》是一首汉代乐府诗。这是一首歌唱江南劳动人民采莲时愉快情景的民歌。前三句点明采莲季节、场合,地点;后四句描述鱼儿嬉戏的场景。全诗使用比喻和反复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江南采莲时的优美意境。   【翻译...
  • ·古诗《西江月·秋收起义》--  《西江月·秋收起义》作者为当代文学家毛泽东。其古诗全文如下:   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匡庐一带不停留,要向潇湘直进。   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前言】   《西江月·秋收起义》是毛泽东于1927年9月秋收起义后创作的一首词。《西江月·秋收起义》采用赋的艺术表现手法,具有鲜明的纪实特色,堪称为史诗,咏颂了革命初
  • ·古诗《西江月井冈山》--  《西江月井冈山》作者为当代文学家毛泽东。其古诗全文如下:   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   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前言】   《西江月井冈山》是毛泽东的一首词,这首词通过对黄洋界保卫战的描写,满怀激情地歌颂了井冈山将士坚守根据地的英勇斗争精神,表达了诗人从容不迫,以不变应万变,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天...
  • ·古诗《清平乐·蒋桂战争》--  《清平乐·蒋桂战争》作者为当代文学家毛泽东。其古诗全文如下:   风云突变,军阀重开战。洒向人间都是怨,一枕黄粱再现。   红旗越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收拾金瓯一片,分田分地真忙。   【前言】   《清平乐·蒋桂战争》这是毛泽东的作品之一,该诗形象地体现了毛泽东用工农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光辉思想。这首诗渗透着毛泽东思想哲理,是毛泽东文艺思想亲自实践的范例。...
  • ·古诗《如梦令·元旦》--  《如梦令·元旦》作者为当代文学家毛泽东。其古诗全文如下:   宁化、清流、归化,路隘林深苔滑。   今日向何方,直指武夷山下。山下山下,风展红旗如画。   【前言】   《如梦令·元旦》是毛泽东的一首词。1929年底,红军挺进闽西开辟革命根据地的胜利,为此毛泽东依古律如梦令的填词一首。该词主要描绘了行军的畅达和与国民党反动派斗争的火热场面。表达了红军进军途中的欢快情...
  • ·古诗《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  《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作者为当代文学家毛泽东。其古诗全文如下:   漫天皆白,雪里行军情更迫。头上高山,风卷红旗过大关。   此行何去,赣江风雪迷漫处。命令昨颁,十万工农下吉安。   【前言】   《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是毛泽东创作的近代词之一,减字木兰花是词牌名。这首词创作于毛泽东在吉安陂头参加会议期间,回忆了1930年1月中、下旬行军在广昌路上的情景,这首词可以...
  • ·古诗《蝶恋花·从汀州向长沙》--  《蝶恋花·从汀州向长沙》作者为当代文学家毛泽东。其古诗全文如下:   六月天兵征腐恶,万丈长缨要把鲲鹏缚。赣水那边红一角,偏师借重黄公略。   百万工农齐踊跃,席卷江西直捣湘和鄂。国际悲歌歌一曲,狂飙为我从天落。   【前言】   1930年三月,周恩来去莫斯科参加苏共十六大会议,李立三暂时掌管上海的中央。6月,他指派中央特派员涂震农到闽西招开汀州会议,命令红军趁蒋介石与冯玉祥...
  • ·古诗《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  《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作者为当代文学家毛泽东。其古诗全文如下:   万木霜天红烂漫,天兵怒气冲霄汉。雾满龙冈千嶂暗,齐声唤,前头捉了张辉瓒。   二十万军重入赣,风烟滚滚来天半。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不周山下红旗乱。   【翻译】   万千枫林被霜打过焕发鲜亮的红色,红军战士一腔怒火直冲云天。大雾笼罩龙冈深暗的连绵群峰,我军齐声高呼,前线杀敌并活捉了张辉瓒。   二十万敌...
  • ·古诗《渔家傲·反第二次大围剿》--  《渔家傲·反第二次大围剿》作者为当代文学家毛泽东。其古诗全文如下:   白云山头云欲立,白云山下呼声急。枯木朽株齐努力。枪林逼,飞将军自重霄入。   七百里驱十五日,赣水苍茫闽山碧。横扫千军如卷席。有人泣,为营步步嗟何及。   【前言】   《渔家傲·反第二次大“围剿”》是毛泽东在1931年夏反第二次大“围剿”胜利期间所写的一首词。该词通过对反...
  • ·古诗《清平乐·会昌》--  《清平乐·会昌》作者为当代文学家毛泽东。其古诗全文如下:   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   会昌城外高峰,颠连直接东溟。战士指看南粤,更加郁郁葱葱。   【翻译】   “东方欲晓, 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 会昌城外高峰, 颠连直接东溟。 战士指看南粤,更加郁郁葱葱。”1934年7月23日清晨,毛泽东健步登上会昌山,写下壮丽诗篇&mdas...
  • ·古诗《西江月·秋收起义》--  《西江月·秋收起义》作者为当代文学家毛泽东。其古诗全文如下:   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匡庐一带不停留,要向潇湘直进。   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前言】   《西江月·秋收起义》是毛泽东于1927年9月秋收起义后创作的一首词。《西江月·秋收起义》采用赋的艺术表现手法,具有鲜明的纪实特色,堪称为史诗,咏颂了革命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