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出自唐朝诗人白居易的古诗作品《钱塘湖春行》的第一二句,其全诗文如下: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注释】
  ⑴钱塘湖:即杭州西湖。
  ⑵孤山寺:南北朝时期陈文帝(522~565)初年建,名承福,宋时改名广华。孤山:在西湖的里、外湖之间,因与其他山不相接连,所以称孤山。上有孤山亭,可俯瞰西湖全景。贾亭:又叫贾公亭。西湖名胜之一,唐朝贾全所筑。唐贞元(唐德宗年号,785~805)中,贾全出任杭州刺史,于钱塘湖建亭。人称“贾亭”或“贾公亭”,该亭至唐代末年。
  ⑶水面初平:湖水才同堤岸齐平,即春水初涨。初:在古汉语里用作副词,常用来表示时间,是指不久。云脚低: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看上去,浮云很低,所以说“云脚低”。点明春游起点和途径之处,着力描绘湖面景色。多见于将雨或雨初停的时候。云脚:接近地面的云气,多见于将雨或雨初停时。“脚”的本义指人和动物行走的器官。这里指低垂的云。
  ⑷早莺:初春时早来的黄鹂。莺:黄鹂,鸣声婉转动听。争暖树:争着飞到向阳的树枝上去。暖树:向阳的树。
  ⑸新燕:刚从南方飞回来的燕子。啄:衔取。燕子衔泥筑巢。春行仰观所见,莺歌燕舞,生机动人。侧重禽鸟。
  ⑹乱花:纷繁的花。渐:副词,渐渐地。欲:副词,将要,就要。迷人眼:使人眼花缭乱。
  ⑺浅草:浅浅的青草。才能:刚够上。没(mò):遮没,盖没。春行俯察所见,花繁草嫩,春意盎然。侧重花草。浅浅的青草刚够没过马蹄。
  ⑻湖东:以孤山为参照物,白沙堤(即白堤)在孤山的东北面。行不足:百游不厌。足,满足。
  ⑼阴:同“荫”,指树荫。白沙堤:即今白堤,又称沙堤、断桥堤,在西湖东畔,唐朝以前已有。白居易在任杭州刺史时所筑白堤在钱塘门外,是另一条。
  【翻译】
  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公亭的西面,湖面春水刚与堤平,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看上去,浮云很低。几处早出的黄莺争着飞向向阳的树,谁家新来的燕子衔着春泥在筑巢。繁多而多彩缤纷的春花渐渐要迷住人的眼睛,浅浅的春草刚刚能够遮没马蹄。我最喜爱西湖东边的美景,游览不够,掩映于绿杨浓荫下的白沙堤。
  【赏析】
  白居易在杭州时,有关湖光山色的题咏很多。这诗处处扣紧环境和季节的特征,把刚刚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描绘得生意盎然,恰到好处。
  诗的首联紧扣题目总写湖水。前一句点出钱塘湖的方位和四周“楼观参差”景象,两个地名连用,显示出一种动感,说明诗人是在一边走,一边观赏。后一句正面写湖光水色:春水初涨,水面与堤岸齐平,空中舒卷的白云和湖面荡漾的波澜连成一片,正是典型的江南春湖的水态天容。颔联写仰视所见禽鸟。莺在歌,燕在舞,显示出春天的勃勃生机。黄莺和燕子都是春天的使者,黄莺用它婉转流利的歌喉向人间传播春回大地的喜讯;燕子穿花贴水,衔泥筑巢,又启迪人们开始春日的劳作。“几处”二字,勾画出莺歌的此呼彼应和诗人左右寻声的情态。“谁家”二字的疑问,又表现出诗人细腻的心理活动,并使读者由此产生丰富的联想。颈联写俯察所见花草。因为是早春,还未到百花盛开季节,所以能见到的尚不是姹紫嫣红开遍,而是东一团,西一簇,用一个“乱”字来形容http://www.slkj.org/c/1076.html。而春草也还没有长得丰茂,仅只有没过马蹄那么长,所以用一个“浅”字来形容。这一联中的“渐欲”和“才能”又是诗人观察、欣赏的感受和判断,这就使客观的自然景物化为带有诗人主观感情色彩的眼中景物,使读者受到感染。这两联细致地描绘了西湖春行所见景物,以“早”“新”“争”“啄”表现莺燕新来的动态;以“乱”“浅”“渐欲”“才能”,状写花草向荣的趋势。这就准确而生动地把诗人边行边赏的早春气象透露出来,给人以清新之感。前代诗人谢灵运“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登池上楼》)二句之所以妙绝古今,受到激赏,正是由于他写出了季节更换时这种乍见的喜悦。《钱塘湖春行》以上两联在意境上颇与之相类,只是白诗铺展得更开些。尾联略写诗人最爱的湖东沙堤。白堤中贯钱塘湖,在湖东一带,可以总揽全湖之胜。只见绿杨荫里,平坦而修长的白沙堤静卧碧波之中,堤上骑马游春的人来往如织,尽情享受春日美景。诗人置身其间,饱览湖光山色之美,心旷而神怡。以“行不足”说明自然景物美不胜收,诗人也余兴未阑。
  这首诗就像一篇短小精悍的游记,从孤山、贾亭开始,到湖东、白堤止,一路上,在湖青山绿那美如天堂的景色中,诗人饱览了莺歌燕舞,陶醉在鸟语花香,最后,才意犹未尽地沿着白沙堤,在杨柳的绿阴底下,一步三回头,恋恋不舍地离去了。耳畔还回响着由世间万物共同演奏的春天的赞歌,心中便不由自主地流泻出一首饱含着自然融合之趣的优美诗歌来。
  前人说“乐天之诗,情致曲尽,入人肝脾,随物赋形,所在充满”(王若虚《滹南诗话》),又说“乐天诗极深厚可爱,往往以眼前事为见得语,皆他人所未发”(田雯《古欢堂集》)。这首诗语言平易浅近,清新自然,用白描手法把精心选择的镜头写入诗中,形象活现,即景寓情,从生意盎然的早春湖光中,体现出作者游湖时的喜悦心情,是当得起以上评语的。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相关信息

  •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出自唐朝诗人白居易的古诗作品《忆江南》的第三四句,其全诗文如下: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注释】   ⑴忆江南:作者题下自注说:“此曲亦名谢秋娘,每首五句。”按《乐府诗集》:“《忆江南》一名《望江南》,”“因白氏词,后遂改名《江南好》。”至晚唐、五代...
  •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出自唐朝诗人白居易的古诗作品《赋得古原草送别》第五六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注释】   1、远芳:蔓延到远方的野草   2、侵:侵占,覆盖   3、晴翠:晴朗的阳光下的一片野草   4、荒城:荒凉、破损的城镇   【翻译】   草原上的野草长得...
  •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出自唐朝诗人白居易的古诗作品《赋得古原草送别》第三四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注释】   1、尽:完   2、生:生长   【翻译】   【翻译】   草原上的野草长得很旺,每年都会经历枯萎和繁荣的过程。野火也无法将它烧尽,春风一吹,它又生长...
  •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出自唐朝诗人白居易的古诗作品《赋得古原草送别》第一二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注释】   1、赋得:凡是指定、限定的诗题例在题目上加“赋得”二字   2、离离:形容野草茂盛,长长下垂的叶子随风摇摆的样子   3、枯:枯萎   4、...
  •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出自宋朝诗人朱熹的古诗作品《偶成》的第一二句,其全诗文如下: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悟叶已秋声。   【注释】   1、光阴:指时间、时光   2、觉:感觉   【翻译】   青春的日子容易逝去,学问却很难成功,所以每一寸光阴都要珍惜,不能轻易放过。每等池塘生春草的美梦醒来,台阶前的梧桐树叶就已经在秋风里沙...
  •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出自宋朝诗人朱熹的古诗作品《观书有感》的第三四句,其全诗文如下: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注释】   方塘:又称半亩塘,在福建尤溪城南郑义斋馆舍(后为南溪书院)内。朱熹父亲朱松与郑交好,故尝有《蝶恋花·醉宿郑氏别墅》词云:“清晓方塘开一境。落絮如飞,肯向春风定。”   ...
  •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出自宋朝诗人朱熹的古诗作品《观书有感》的第一二句,其全诗文如下: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注释】   方塘:又称半亩塘,在福建尤溪城南郑义斋馆舍(后为南溪书院)内。朱熹父亲朱松与郑交好,故尝有《蝶恋花·醉宿郑氏别墅》词云:“清晓方塘开一境。落絮如飞,肯向春风定。”   ...
  •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出自宋朝诗人赵师秀的古诗作品《约客》的第三四句,其全诗文如下: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注释】   1、有约:即为邀约友人   2、落灯花:旧时以油灯照明,灯心烧残,落下来时好像一朵闪亮的小花。落:使……掉落。灯花:灯芯燃尽结成的花状物   【翻译】   黄梅时节,家家户户都被裹...
  •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出自唐朝诗人白居易的古诗作品《钱塘湖春行》的第一二句,其全诗文如下: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注释】   ⑴钱塘湖:即杭州西湖。   ⑵孤山寺:南北朝时期陈文帝(522~565)初年建,名承福,宋时改名广华。孤山:在西湖
  •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出自唐朝诗人白居易的古诗作品《钱塘湖春行》的第三四句,其全诗文如下: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注释】   ⑴钱塘湖:即杭州西湖。   ⑵孤山寺:南北朝时期陈文帝(522~565)初年建,名承福,宋时改名广华。孤山:在西湖的里、...
  •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出自唐朝诗人白居易的古诗作品《钱塘湖春行》的第五六句,其全诗文如下: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注释】   ⑴钱塘湖:即杭州西湖。   ⑵孤山寺:南北朝时期陈文帝(522~565)初年建,名承福,宋时改名广华。孤山:在西湖的里、...
  •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出自唐朝诗人白居易的古诗作品《钱塘湖春行》的第七八句,其全诗文如下: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注释】   ⑴钱塘湖:即杭州西湖。   ⑵孤山寺:南北朝时期陈文帝(522~565)初年建,名承福,宋时改名广华。孤山:在西湖的里、...
  •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出自唐朝诗人白居易的古诗作品《暮江吟》的第一二句,其全诗文如下: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注释】   1、暮江吟:黄昏时分在江边所作的诗。吟,古代一种诗体   2、残阳:落山的太阳光   3、瑟瑟:原义为碧色珍宝,此指碧绿色   【翻译】   一道残阳倒映在江面上,阳光照射下,波光粼粼,金光闪闪,一...
  •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出自唐朝诗人白居易的古诗作品《暮江吟》的第三四句,其全诗文如下: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注释】   1、可怜:可爱   2、真珠:即珍珠。诗中的真是真假的真,而并非珍珠的珍   3、月似弓:上弦月,其弯如弓   【翻译】   一道残阳倒映在江面上,阳光照射下,波光粼粼,金光闪闪,一半呈现出深深的碧...
  •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出自唐朝诗人白居易的古诗作品《池上》的第一二句,其全诗文如下: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注释】   ①撑(chēng)小艇,用竹篙抵住水底使小船行进。   ②莲:诗中指白荷花结的莲蓬。   ③解:明白,懂得,知道。   ④踪迹:行动所留下的痕迹。   ⑤浮萍:一种浮生在水面的植物。   【翻译】   一个小孩撑着小船,偷偷地采了...
  •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出自唐朝诗人白居易的古诗作品《琵琶行》,其全诗文如下: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
  •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出自唐朝诗人白居易的古诗作品《琵琶行》,其全诗文如下: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
  •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出自唐朝诗人白居易的古诗作品《钱塘湖春行》的第一二句,其全诗文如下: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注释】   ⑴钱塘湖:即杭州西湖。   ⑵孤山寺:南北朝时期陈文帝(522~565)初年建,名承福,宋时改名广华。孤山:在西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