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亥杂诗

  《己亥杂诗》作者是清朝文学家龚自珍。此诗一共两首其古诗全文如下:
  【前言】
  《己亥杂诗》是清代诗人龚自珍创作的一组诗集。己亥为清道光十九年(1839年),这一年作者48岁,因厌恶仕途,辞官离京返杭,后因迎接眷属,又往返一次。在往返京杭的途中,共写了220首七言绝句,总题《己亥杂诗》,是一组自叙诗,写了平生出处、著述、交游等,题材极为广泛,其中第5首及第125首被我国中小学语文课本收录。 表现诗人虽然脱离官场,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不忘报国之志,充分表达诗人的壮怀。
  第一首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翻译】
  要是这么大的中国重新朝气蓬勃,靠的是像疾风迅雷般的改革。像万马齐喑一样的局面,毕竟让人心痛。 我奉劝皇帝能重新振作精神, 不要拘守一定规格降下更多的人才。
  【鉴赏】
  这是一首出色的政治诗。全诗层次清晰,共分三个层次:第一层,写了万马齐喑,朝野噤声的死气沉沉的现实社会。第二层,作者指出了要改变这种沉闷,腐朽的现状,就必须依靠风雷激荡般的巨大力量。暗喻必须经历波澜壮阔的社会变革才能使中国变得生机勃勃。第三层,作者认为这样的力量来源于人材,而朝廷所应该做的就是破格荐用人材,只有这样,中国才有希望。诗中选用“九州”、“风雷”、“万马”、“天公”这样的具有壮伟特征的主观意象,寓意深刻,气势磅礴。
  第二首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翻译】
  浩浩荡荡的离别愁绪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 马鞭向东举起,这一起身,从此就是天涯海角了。 我辞官归乡,犹如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但它却不是无情之物,化成了泥土,还要报效国家,为国家尽自己的一份心力。
  【鉴赏】
  诗的前两句抒情叙事,在无限感慨中表现出豪放洒脱的气概。一方面,离别是忧伤的,毕竟自己寓居京城多年,故友如云,往事如烟;另一方面,离别是轻松愉快的,毕竟自己逃出了令人桎梏的樊笼,可以回到外面的世界里另有一番作为。这样,离别的愁绪就和回归的喜悦交织在一起,既有“浩荡离愁”,又有“吟鞭东指”;既有白日西斜,又有广阔天涯。这两个画面相反相成,互为映衬,是诗人当日心境的真实写照。诗的后两句以落花为喻,表明自己的心志,在形象的比喻中,自然而然地融入议论。“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两句诗言外之意是说,自己虽然辞官http://www.slkj.org/b/251.html,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程和命运。“化作春泥更护花”,诗人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鸦片战争爆发后,他多次给驻防上海的江西巡抚梁章钜写信,商讨国事,并希望参加他的幕府,献计献策。可惜诗人不久就死在丹阳书院(年仅50岁),无从实现他的社会理想了,令人叹惋。

己亥杂诗相关古诗词

  • ·古诗《秋宵怀湖上》--  《秋宵怀湖上》作者是清朝文学家高鼎。其古诗全文如下:   萧疏树影过西墙,残月溶溶到草堂。   秋景最清尤在夜,客居虽好总怀乡WWW.slkj.org。   延青水榭吟诗舫,饮渌山庄斗酒场。   一自孙卢蹂躏后,悲风磷火肃欠枯杨。
  • ·古诗《偶书·高楼人去碧天长》--  《偶书·高楼人去碧天长》作者是清朝文学家高鼎。其古诗全文如下:   高楼人去碧天长,点点帆迎落日黄。   敢冀舟中逢谢尚,漫劳市上识韩康WWW.slkj.org。   丧家毕竟非秦赘,悯世何曾是楚狂。   二十年来尤守拙,白云沧海总茫茫。
  • ·古诗《虚堂·虚堂寂寂草虫鸣》--  《虚堂·虚堂寂寂草虫鸣》作者是清朝文学家高鼎。其古诗全文如下:   虚堂寂寂草虫鸣,欹枕难忘是旧情。   斜月半轩疏树影,夜深风露更凄清。   【前言】   《虚堂》是北宋寇准写的一首七言绝句。诗题取首句前二字。诗意:空堂寂静,诗人思念旧情无法入睡,见窗外树影摇曳不定,感觉夜深时风露更加凄清。   【鉴赏】   这首诗作于作者晚年。诗题取首句前二字,实类“无题”。  ...
  • ·古诗《怀李啸云》--  《怀李啸云》作者是清朝文学家高鼎。其古诗全文如下:   吴苑文章客,余溪落拓身。   一生惟爱酒,万语不言贫。   依隐常安拙,wWW.slkj.org相交只率真。   记从分短袂,又度两重春。
  • ·古诗《早行·一叶西风里》--  《早行·一叶西风里》作者是清朝文学家高鼎。其古诗全文如下:   一叶西风里,催程曙色微。   水流残梦急,帆带落星飞。   宿鸟未离树,wWW.slkj.org寒潮欲上矶。   江湖无远近,莫问几时归。
  • ·古诗《村居·草长莺飞二月天》--  《村居·草长莺飞二月天》作者是清朝文学家高鼎。其古诗全文如下: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前言】   《村居·草长莺飞二月天》是清代诗人高鼎的诗作。《村居·草长莺飞二月天》描写了诗人居住在乡村时见到的春天的景象和放学后孩子们放风筝的情景。早春二月,草长莺飞,杨柳拂堤,儿童们兴致勃勃地放风筝。有景有人有...
  • ·古诗《中秋夜洞庭湖对月歌》--  《中秋夜洞庭湖对月歌》作者是清朝文学家查慎行。其古诗全文如下:   长风霾云莽千里,云气蓬蓬天冒水。   风收云散波乍平,倒转青天作湖底。   初看落日沉波红,素月欲升天敛容。   舟人回首尽东望,吞吐故在冯夷宫。   须臾忽自波心上,镜面横开十余丈。   月光浸水水浸天,一派空明互回荡。   此时骊龙潜最深,目炫不得衔珠吟。   巨鱼无知作腾踔,鳞甲一动千黄金。   人间此境知难必,快意翻...
  • ·古诗《度仙霞关题天雨庵壁》--  《度仙霞关题天雨庵壁》作者是清朝文学家查慎行。其古诗全文如下:   虎啸猿啼万壑哀,北风吹雨过山来。   人从井底盘旋上,天向关门豁达开。   地险昔曾当剧贼,时平谁敢说雄才?   煎茶好领闲僧意,知是芒鞋到几回!   【注释】   1、仙霞关:在浙江省江山县南仙霞岭上。岭为闽浙交界处的大山,为由浙入闽的必经之路。   2、天雨庵:即在仙霞关附近。   3、关门:指仙霞关。   4、剧贼:康熙十三年...
  • ·古诗《己亥杂诗》--  《己亥杂诗》作者是清朝文学家龚自珍。此诗一共两首其古诗全文如下:   【前言】   《己亥杂诗》是清代诗人龚自珍创作的一组诗集。己亥为清道光十九年(1839年),这一年作者48岁,因厌恶仕途,辞官离京返杭,后因迎接眷属,又往返一次。在往返京杭的途中,共写了220首七绝,总题《己亥杂诗》,是一组自叙诗,写了平生出处、著述、交游等,题材极为广泛,其中第5首及第125首被我国中小学语文课本收录。 表现诗
  • ·古诗《湘月·天风吹我》--  《湘月·天风吹我》作者是清朝文学家龚自珍。其古诗全文如下:   天风吹我,堕湖山一角,果然清丽。曾是东华生小客,回首苍茫无际。屠狗功名,雕龙文卷,岂是平生意?乡亲苏小,定应笑我非计。   才见一抹斜阳,半堤香草,顿惹清愁起。罗袜音尘何处觅?渺渺予怀孤寄。怨去****,狂来说剑,两样消魂味。两般春梦WWW.slkj.org,橹声荡入云水。...
  • ·古诗《古风·朝弄紫泥海》--  《古风·朝弄紫泥海》作者为唐朝诗人李白。其古诗全文如下:   朝弄紫泥海,夕披丹霞裳。   挥手折若木,拂此西日光。   云卧游八极,玉颜已千霜。   飘飘如无倪,稽首祈上皇。   呼我游太素,玉杯赐琼浆。   一餐历万岁,何用还故乡。   永随长风去,天外恣飘扬。   【前言】   《古风·朝弄紫泥海》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创作的组诗《古风五十九首》之一。此诗为游仙诗,表达了诗人...
  • ·古诗《梦中述愿·湖西一曲坠明珰》--  《梦中述愿·湖西一曲坠明珰》作者是清朝文学家龚自珍。其古诗全文如下:   湖西一曲坠明珰,猎猎纱裙荷叶香。   乞貌风鬟陪我坐,他身来作水仙王WWW.slkj.org。
  • ·古诗《歌筵有乞书扇者》--  《歌筵有乞书扇者》作者是清朝文学家龚自珍。其古诗全文如下:   天教伪体领风花,一代材人有岁差。   我论文章恕中晚WWW.slkj.org,略工感概是名家。
  • ·古诗《送南归者》--  《送南归者》作者是清朝文学家龚自珍。其古诗全文如下:   布衣三十上书回,挥手东华事可哀。   且买青山且鼾卧WWW.slkj.org,料无富贵逼人来。
  • ·古诗《漫感·绝域从军计惘然》--  《漫感·绝域从军计惘然》作者是清朝文学家龚自珍。其古诗全文如下:   绝域从军计惘然,东南幽恨满词笺。   一箫一剑平生意,负尽狂名十五年。   【前言】   《漫感》是清末诗人龚自珍的著名诗作。诗中的一剑一箫,是定庵诗词创作中最重要的意象,也是解析其心事的必由之途。与其他有关名篇相比,本诗之妙尤在以显豁磊落之笔,出深曲沈至之情,更明言“平生意”所在,拈来总括定庵...
  • ·古诗《梦中作·不是斯文掷笔骄》--  《梦中作·不是斯文掷笔骄》作者是清朝文学家龚自珍。其古诗全文如下:   不是斯文掷笔骄,牵连姓氏本寥寥。   夕阳忽下中原去WWW.slkj.org,笑咏风花殿六朝。
  • ·古诗《三别好诗》--  《三别好诗》作者是清朝文学家龚自珍。其古诗全文如下:   狼藉丹黄窃自哀,高吟肺腑走风雷。   不容明月沉天去WWW.slkj.org,却有江涛动地来。
  • ·古诗《己亥杂诗》--  《己亥杂诗》作者是清朝文学家龚自珍。此诗一共两首其古诗全文如下:   【前言】   《己亥杂诗》是清代诗人龚自珍创作的一组诗集。己亥为清道光十九年(1839年),这一年作者48岁,因厌恶仕途,辞官离京返杭,后因迎接眷属,又往返一次。在往返京杭的途中,共写了220首七绝,总题《己亥杂诗》,是一组自叙诗,写了平生出处、著述、交游等,题材极为广泛,其中第5首及第125首被我国中小学语文课本收录。 表现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