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莲说

  《爱莲说》出自古文观止。其诗文如下:
   【前言】
  《爱莲说》是北宋理学家周敦颐创做的一篇散文。这篇文章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花坚贞的品格,从而也表现了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和洒落的胸襟。
  【原文】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注释】
  可:值得。
  蕃:多。
  晋陶渊明独爱菊:晋朝陶渊明只喜爱菊花。
  予(yú):我。
  之: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际意义。
  淤泥:河沟或池塘里积存的污泥。
  染:沾染污秽。
  濯(zhuó):洗涤。
  清涟(lián):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
  妖:妖艳。美丽而不端庄
  中通外直:(它的茎)内空外直。通,空。直,挺立。
  不蔓(wàn)不枝:不生枝蔓,不长枝节。蔓,名词用作动词,生枝蔓。枝,名词用作动词,长枝节。
  香远益清:香气远播,更加显得清芬。远,名词作动词, 遥远,空间距离大。益,更,更加。
  亭亭净植: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亭亭,耸立的样子。植,“植”通“直”,立。
  可:只能。
  亵(xiè):亲近而不庄重。
  玩:玩弄。
  焉:助词。
  谓:认为。
  隐逸者:指隐居的人。在封建社会里,有些人不愿意跟统治者同流合污,就隐居避世。
  君子:指品德高尚的人。
  噫:感叹词,相当于“啊”。
  菊之爱:对于菊花的喜爱。之,的。一说为“宾语提前的标志”。下文“莲之爱”、“牡丹之爱”同。
  鲜(xiǎn):少。
  闻:听说。
  同予者何人:像我一样(喜爱莲花的)还有什么人呢?
  宜乎众矣:(喜爱牡丹的)人应该是很多了。宜乎,当然。宜,应当。众,多。[2-3]
  【翻译】
  水上,陆地上的各种花草树木,值得喜爱的非常多。晋朝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从唐朝以来世间的人们非常喜爱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淤泥中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不显得妖媚,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生枝蔓http://www.slkj.org/b/18919.html,不长枝节,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可以远远地观赏但是不能贴近去轻慢地玩弄啊。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爱好,像我一样的人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爱好,人数当然就很多了。
  【鉴赏】
  这篇文章可明显分为二部分:前一部分对莲花高洁的形象极尽铺排描绘之能事;第二部分则揭示了莲花的比喻义,分评三花,并以莲自况,抒发了作者内心深沉的慨叹。
  作者起笔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选用“可爱”二字,包罗群芳,表明托物寄兴,并不刻意求工,极见其立言斟酌之妙。接着叙说“晋陶渊明独爱菊”。陶渊明不肯为五斗米折腰,解绶归隐后,饮酒赋诗,安享“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田园逸趣。“独爱菊”,显示渊明雅致芬芳,傲然物外的性格,而且更加明确了题意:陶渊明可以爱菊抒怀,我怎不可独爱莲呢?继写“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写了唐人,特别是统治阶层“甚爱牡丹”的好尚,这几句像是重复,但实为加深语意也,而且此句入文,让对比感更为强烈,为其求莲之高洁铺下了引子。大意是周敦颐本人独爱莲与晋陶渊明的爱菊避世不同,为保持一份高洁,宁愿终老南山。他要在尘世中当个出淤泥而不染的君子。这种在污世保持清白与独自避世求真的心态,与众人皆羡富贵(牡丹)的从众心态是有着思想境界上本质的区别的。这为爱莲说所要表达的“出淤泥而不染”作了最好的铺垫。然后作者撇开一笔说,让那班人爱其所爱吧,“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这一连串铺叙,对莲花挺拔秀丽的芳姿,清逸超群的令德,特别是可敬而不可侮慢的嵚崎磊落的风范,作了有力的渲染。这几句隐喻作者本身具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的高尚品格。实际上,他说的意思就是:官场黑暗,要在官场上保持自己高洁的品格,就如同莲花出淤泥而不染那么难。这也是他为官的经验总结,因为他不想同流合污。而“濯清莲而不妖”,不过是作者的一种良好愿望罢了。他为官正直,数洗冤狱,为民作主;晚年定居庐山,著书明道,洁身自爱,颐养天年,便是身体力行,澹泊明志的体现。这正是这篇小品能给人思想情趣以深切感染的着力之处。
  接下来,作者对三种花象征的不同性格进行了比较和品评:“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本来,花是不具备人格的,但在作者眼里,莲花近于菊,却不像菊那样清高冷傲,似乎是逃避现实的隐者;它更不像牡丹那样妍丽妖冶,以富贵媚人。莲花出于污浊现实而不受沾染,受清水洗濯而不显妖冶,实为百花丛中的贤君子。另外,莲花又是佛教中的圣物,如来、观音均以莲花为座。唐释道世《三宝敬佛》云:“故十方诸佛,同出于淤泥之浊;三身正觉,俱坐于莲台之上。”作者《题莲》诗也云:“佛爱我亦爱,清香蝶不偷。一般清意味,不上美人头。”与这篇小品参照,情趣相得益彰。
  最后,作者评花进而对“爱”也作出评价:“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深深地慨叹:当今之世真隐者少,有德者寡,而趋炎附势钻刺富贵之门的小人比比皆是;这莽莽红尘,能有几个志同道合之人,共同去根治这社会痼疾呢?这里先用花进行比喻,让花的特性喻人,虽平淡,但比喻帖切,然后借花喻人,将陶渊明的避世,世人皆追求荣华富贵的心态描写的淋漓尽致。言下虽不免流露出一种孤掌难鸣的哀怨,但意味深长,无情地鞭挞了那些寡廉鲜耻之徒。这里,周敦颐是高傲的,他那种不从众只求纯净的心态,在碌碌尘世中是难能可贵的。他感叹,是因为世风日下,大多数人皆被世事玷染。
  作者通过对莲花的爱慕与礼赞,表明自己对美好理想的憧憬,对高尚情操的崇奉,对庸劣世态的憎恶。

爱莲说相关古诗词

  • ·古诗《张益州画像记》--  《张益州画像记》出自古文观止。其诗文如下:   【前言】   《张益州画像记》,宋代苏洵所著,记叙张方平治理益州的事迹,塑造了一个宽政爱民的封建官吏形象。   【原文】   至和元年秋,蜀人传言有寇至,边军夜呼,野无居人,谣言流闻,京师震惊。方命择帅,天子曰:“毋养乱,毋助变。众言朋兴,朕志自定。外乱不作,变且中起,不可以文令,又不可以武竞,惟朕一二大吏。孰为能处兹文武之间,其命往抚朕师?&rdq...
  • ·古诗《辨奸论》--  《辨奸论》出自古文观止。其诗文如下:   【前言】   《辨奸论》是北宋古文名篇。此文宋本《嘉佑集》不载,见于南宋吕祖谦编选的《宋文鉴》,《古文观止》列于苏洵名下,但一说为邵伯温托苏洵名作,该问题的研究自清初李绂作《书<辨奸论>后》开始,至20世纪末王水照先生作《再论<辨奸论>真伪之争&mdash;&mdash;读邓广铭先生再论<辨奸论>非苏洵所作》,尚无定论。   【原文】   事有必至,理有固...
  • ·古诗《袁州州学记》--  《袁州州学记》出自古文观止。其诗文如下:   【前言】   《袁州州学记》是宋李觏的名作,文章记叙了宋仁宗时,任袁州知州的祖无择看到学宫破损的现状,决定兴建新学宫的过程。学宫落成之刻举行的&ldquo;释菜&rdquo;祭孔仪式上,在宜春讲学的李觏大为感慨,遂发表了此篇文章,感慨申论。   【原文】   皇帝二十有三年,制诏州县立学。惟时守令,有哲有愚。有屈力殚虑,祗顺德意;有假官借师,苟具文书。...
  • ·古诗《与高司谏书》--  《与高司谏书》出自古文观止。其诗文如下:   【前言】   《与高司谏书》宋代欧阳修的作品,《与高司谏书》一文,作者通过层层铺排对比,直接戳穿高司谏虚伪、谄媚的面皮,言辞激烈而理据充足,是书信体议论文的典范作品。   【原文】   修顿首再拜,白司谏足下:某年十七时,家随州,见天圣二年进士及第榜,始识足下姓名。是时予年少,未与人接,又居远方,但闻今宋舍人兄弟,与叶道卿、郑天休数人者,以文学大...
  • ·古诗《秋声赋》--  《秋声赋》出自古文观止。其诗文如下:   【前言】   《秋声赋》作于仁宗嘉佑四年(1059年)秋,欧阳修时年五十三岁,虽身居高位,然有感于宦海沉浮,政治改革艰难,故心情苦闷,乃以&ldquo;悲秋&rdquo;为题,抒发人生的苦闷与感叹。   【原文】   欧阳子方夜读书,闻有声自西南来者,悚然而听之,曰:&ldquo;异哉!&rdquo;初淅沥以萧飒,忽奔腾而砰湃;如波涛夜惊,风雨骤至。其触于物也,鏦鏦铮铮,金铁皆鸣;又如赴敌...
  • ·古诗《相州昼锦堂记》--  《相州昼锦堂记》出自古文观止。其诗文如下:   【前言】   《相州昼锦堂记》为欧阳修所做的一篇文章。欧阳修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世称欧阳文忠公,是北宋卓越的文学家、史学家。   【原文】   仕宦而至将相,富贵而归故乡。此人情之所荣,而今昔之所同也。   盖士方穷时,困厄闾里,庸人孺子,皆得易而侮之。若季子不礼于其嫂,买臣见弃于其妻。一旦高车驷马,旗旄导前,而骑卒拥后,夹道之人,相与骈肩累...
  • ·古诗《五代史伶官传序》--  《五代史伶官传序》出自古文观止。其诗文如下:   【前言】   《五代史伶官传序》阐述了国家的盛衰、事业的成败取决于人事而非天命的道理。文中通过五代后唐庄宗李存勖盛衰、成败的历史事实,论证了&ldquo;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rdquo;和&ldquo;满招损,谦得益&rdquo;都是人事上的成败之道。   【原文】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
  • ·古诗《梅圣俞诗集序》--  《梅圣俞诗集序》出自古文观止。其诗文如下:   【前言】   《梅圣俞诗集序》,是《四部丛刊》本《欧阳文忠公文集》中的一篇。作者欧阳修。   【原文】   予闻世谓诗人少达而多穷,夫岂然哉?盖世所传诗者,多出于古穷人之辞也。凡士之蕴其所有,而不得施于世者,多喜自放于山巅水涯之外,见虫鱼草木风云鸟兽之状类,往往探其奇怪,内有忧思感愤之郁积,其兴于怨刺,以道羁臣寡妇之所叹,而写人情之难言。...
  • ·古诗《爱莲说》--  《爱莲说》出自古文观止。其诗文如下:   【前言】   《爱莲说》是北宋理学家周敦颐创做的一篇散文。这篇文章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花坚贞的品格,从而也表现了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和洒落的胸襟。   【原文】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
  • ·古诗《寄欧阳舍人书》--  《寄欧阳舍人书》出自古文观止。其诗文如下:   【前言】   《寄欧阳舍人书》是宋代文学家曾巩写给其师欧阳修的一封感谢信,因为欧阳修曾为作者祖父作墓志铭。文章围绕墓志铭的功用和写作展开论述,表达了对道德文章兼胜的赞许与追求。   【原文】   巩顿首再拜,舍人先生:   去秋人还,蒙赐书及所撰先大父墓碑铭。反复观诵,感与惭并。夫铭①志之着于世,义近于史,而亦有与史异者。盖史之于善...
  • ·古诗《墨池记》--  《墨池记》出自古文观止。其诗文如下:   【前言】   墨池在江西省临川县,相传是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洗笔砚处。曾巩饮慕王羲之的盛名,于庆历八年(1048)九月,专程来临川凭吊墨池遗迹。州学教授(官名)王盛请他为&ldquo;晋王右军墨池&rdquo;作记,于是曾巩根据王羲之的轶事,写下了这篇著名散文《墨池记》。   【原文】   临川之城东,有地隐然而高,以临于溪,曰新城。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曰王...
  • ·古诗《谏院题名记》--  《谏院题名记》出自古文观止。其诗文如下:   【前言】   《谏院题名记》选自《温国公司马公文集》,论述了谏官的职责与重要性。作者认为向皇帝进谏是很重要的事情,所以要设立谏官。   【原文】   古者谏无官,自公卿大夫,至于工商,无不得谏者。汉兴以来,始置官。   夫以天下之政,四海之众,得失利病,萃于一官使言之,其为任亦重矣。居是官者,常志其大,舍其细;先其急,后其缓;专利国家而不为身谋。彼...
  • ·古诗《读孟尝君传》--  《读孟尝君传》出自古文观止。其诗文如下:   【前言】   《读孟尝君传》作者王安石,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篇驳论文。王安石指出孟尝君非将士之人,只不过是鸡鸣狗盗之雄而已,而贤明之士是指治国安邦的人,正因为孟尝君门下尽是一些雕虫小技之士,所以真正的贤明之士是不肯投靠他的,观点有新意,其实这里有一个人才的标准问题。   【原文】   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士,士以故归之,而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
  • ·古诗《同学一首别子固》--  《同学一首别子固》出自古文观止。其诗文如下:   【前言】   《同学一首别子固》作者王安石 (1021年-1086年),该文是作者在青年时期所写的赠别之作,文中没有世俗常见的惜别留念之情。表达了作者想和友人建立共同进步的君子之谊。文章笔法紧凑,开合有度,清人金圣评曰:&ldquo;此为瘦笔,而中甚腴。&rdquo;   【原文】   江之南有贤人焉,字子固,非今所谓贤人者,予慕而友之。淮之南有贤人焉,字正之,非...
  • ·古诗《游褒禅山记》--  《游褒禅山记》出自古文观止。其诗文如下:   【前言】   《游褒禅山记》是北宋的政治家、思想家王安石在辞职回家的归途中游览了褒禅山后,以追忆形式写下的一篇游记。该篇游记因事见理,夹叙夹议,其中阐述的诸多思想,不仅在当时难能可贵,在当今社会也具有极其深远的现实意义。&ldquo;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险远&rdquo;更成为世人常用的名言。   【原文】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
  • ·古诗《伤仲永》--  《伤仲永》出自古文观止。其诗文如下:   【前言】   《伤仲永》是北宋文学家王安石创作的一篇散文。讲述了一个江西金溪人名叫&ldquo;方仲永&rdquo;的神童因后天父亲不让他学习和被父亲当作造钱工具而沦落到一个普通人的故事。文章借仲永为例,告诫人们决不可单纯依靠天资而不去学习新知识,必须注重后天的教育和学习,强调了后天教育和学习对成才的重要性。   【原文】   金溪民方仲永,...
  • ·古诗《答司马谏议书》--  《答司马谏议书》出自古文观止。其诗文如下:   【前言】   《答司马谏议书》节选自《临川先生文集》。作者王安石,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篇中对司马光加给作者的&ldquo;侵官、生事、征利、拒谏、怨谤&rdquo;五个罪名逐一作了反驳,并批评士大夫阶层的因循守旧,表明坚持变法的决心。言辞犀利,针锋相对,是古代的驳论名篇之一。   【原文】   某启:昨日蒙教,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
  • ·古诗《爱莲说》--  《爱莲说》出自古文观止。其诗文如下:   【前言】   《爱莲说》是北宋理学家周敦颐创做的一篇散文。这篇文章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花坚贞的品格,从而也表现了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和洒落的胸襟。   【原文】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